前往
大廳
主題

壯志未酬-特里古拉夫

Takaru | 2023-07-03 16:45:13 | 巴幣 102 | 人氣 751

781年以來,埃阿斯級大型艦隊旗艦開始陸續服役,雖然歸於同一級別的戰艦,其實每一艘都帶有獨特的設計特徵,而且早在785年,同盟軍就啟動了新型大型艦隊旗艦的研究計劃並設計建造了技術驗證艦,也就是埃阿斯級的第16號艦阿格特拉姆。在本艦短暫的服役服役過程中就暴露出了大量問題,同盟軍甚至想將其拆解退役,通過本艦的運用同盟軍認識到如果想發揮多砲塔重火力的威力就必須重新設計一型新戰艦。
性能糟糕到甚至連不富裕的同盟軍都不想要

        隨著時間進入792年,同盟軍與帝國軍的大規模交戰次數明顯多了起來,792年的第五次伊謝爾倫要塞攻略戰,794年的範佛里特星域會戰和第六次伊謝爾倫要塞攻略戰,795年的第三次和第四次迪亞馬特星域會戰。短時間內發生這麼多次戰鬥無疑會消耗掉巨額的軍費用於補充戰損,所以囊中羞澀的同盟軍開始削減其他方面的費用,比如在導彈絕緣部件投標中選中出價更低的軍工企業作為供應商,再比如取消新型大型艦隊旗艦所使用的反應堆開發計劃。
猜猜看為什麼這幾年戰事會如此頻繁

        同盟軍取消該計劃也是有理由的,按照現有的科技水平,根據計算新型反應堆將是一個龐然大物,而要裝得下這個龐然大物就需要更大的艦體,更大的艦體就需要更厚的裝甲,這樣一層層套娃下來,設計完成的戰艦將是一艘總長超過1300米的巨艦,而建造費用更是天價。於是同盟軍希望及時止損,將省下來的費用用於埃阿斯級的改裝項目上。但是設計師們不希望這個項目被取消,他們向同盟軍請求,再給他們一點時間,一定會設計出一艘性價比極高且符合設計要求的戰艦。最終同盟軍高層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加爾加·法爾默:好險,銀河最長戰艦的頭銜差點就不是我了


        設計師們既然這麼有底氣是因為他們有2個設計方案,既然A方案行不通,那就採用B方案吧,在拉撒路級艦隊航母的基礎上設計新型艦隊旗艦,因為大量採用現有的成熟科技和技術,所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新艦就設計完成。本艦因為是在航母的基礎上設計,反應堆更是直接採用航母使用的型號,所以艦寬也繼承航母的特點,最終設計艦寬達到了210米。作為重中之重的多砲塔也採用了阿格特拉姆的設計理念,主砲模塊分為3個武器艙段,並利用寬艦體的優勢,將3個主砲艙段呈品字形分開佈置,與指揮艙段相連的是1號主砲艙段,外觀與航母的艦艏有些相似,因為安裝的主火控系統擠占了大量空間,所以此艙段只安裝了16門中子光束炮。從艦體兩舷向下延伸出去的構造體是2號和3號主砲艙段,採用了初期型埃阿斯的武器艙段,外觀也別無二致,每個艙段安裝了32門中子光束炮,值得一提的是每個艙段也安裝備用火控系統,這樣3個武器艙段的主砲既可以由1號艙段同一控制,也可以由3個艙段分別控制,提高攻擊效率。單看主砲數量,與希瓦的80門持平,超過了阿格特拉姆的69門,克利甚納的60門,但別提憑藉反應堆澎湃的能源輸出,這80門主砲全部是大型艦隊旗艦標配的25CM口徑,單純的火力換算本艦就達到了標準型埃阿斯的2.5倍,如果考慮到能源和散熱,單位時間的火力投射密度更是達到標準型埃阿斯的3倍。
阿格特拉姆和航母的愛情結晶
在一眾細長條中確實顯眼,難怪巴米利恩跑不掉
特里古拉夫的主砲在進行齊射


        武器艙段與指揮艙段之間是2座8聯裝VLS,指揮艙段的前半部分和艦橋也直接照搬了埃阿斯級的設計,指揮艙段後半部分將甲板上的天線雷達設備內藏化,甚至還有空間安裝8門向後射擊的25CM中子光束炮,這一點也是繼承至航母的設計。在兩側還各安裝了10聯裝多功能發射器,可以發射誘餌彈,信號彈等。兩舷各安裝了36門荷電粒子炮作為舷炮,其中有16門是向上佈置,用於防禦來自天頂的攻擊。同時還安裝了2門大口徑軌道炮。因為同盟的人力資源接近枯竭,所以本艦的操作系統高度自動化,全長924米只需要823名艦員。
埃阿斯級同款艦橋
特里古拉夫在進行導彈齊射
比如同盟軍戰艦,特里古拉夫甲板的設備少了很多,注意指揮艙段後部的後射8門主砲


在艦舯位置是反應堆和推進器,其甲板上安裝了反應堆的散熱板,得益於航母的艦體,本艦的物資倉庫空間非常的大,足以裝載所需的反應堆燃料,而且本艦還安裝了8個純水水罐,2個在指揮艙段上,還兼做設備的冷卻水,6個並排安裝在艦底,不僅如此艦內還有額外的純水箱。根據計算,本艦的單次作戰時間也達到了埃阿斯級的3倍左右。所以本艦並未安裝大型艦隊旗艦標配的巴薩德沖壓發動機,一方面是因為設計師認為這些外露的設備破壞了艦體整體的防禦,而且本艦攜帶的推進劑已經足夠支持長時間作戰了,另一方面則是削減不必要的成本。

特里古拉夫的甲板特寫

        作為戰艦的標配,本艦自然也攜帶了艦載機,不過數量少於標準型埃阿斯的24架,只有16架。16個泊位分2排佈置在艦底純水水罐前部,艦載機的機庫是安裝在艦體內部,這也是艦隊旗艦的標準做法。與航母一樣,寬艦體導致了本艦中彈概率比埃阿斯級高出很多,而且來自艦載機的攻擊更是本艦的防禦重心,有效的對抗方式就是本艦的艦載機,明明有空間搭載更多的艦載機,結果數量不增反降,這也體現了設計師的無奈,因為需要降低建造成本,必須有所妥協。艦艉的兼做亞空間穩定器的導流板並未採用埃阿斯級那樣結構複雜的複式結構,而是改回了與休伯利安級類似單層結構,這倒不是節約成本,只是因為磁場控制技術的發展,不再需要復雜的多層導流板而已。
衍至航母的設計完全能搭載更多的艦載機
艦尾特寫,與航母的構造有些類似
在召開本艦的設計審查會時,其大膽的反常規設計讓參加審核會的人員懷疑這艘戰艦在航行時會不會解體,最終在設計師的說服下,更重要的是在建造費用只高出標準型埃阿斯“一點”的情況下就擁有3倍攻擊力的誘惑下,最終同盟軍同意先建造一艘作為原型艦。新艦的建造工作進度很快,到796年8月已經基本完成建造工作,在舾装時同盟軍發動了大遠征,但是以慘敗告終。為了振奮軍心和民心,同盟軍一改往日的遮遮掩掩,開始大張旗鼓的公佈了新型艦隊旗艦和新型巡洋艦,同時向同盟國民發起新艦徵名活動,最終本艦在被命名為特里古拉夫級大型艦隊旗艦。而且追加了預算,將向上佈置的16門荷電粒子炮換成了採用球形炮座的中子光束炮,將兩舷的24門荷電粒子炮換裝為採用新型偏轉制御設備的18CM荷電粒子炮。在測試中,對移動靶的有著很好的追踪性,也彌補了艦載機不足的缺陷。
我因為貧窮畫風與你們格格不入
讓我們再次感謝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胥夫特上將


797年2月,特里古拉夫號和2艘列達號一同舉行了進宙儀式,本來預定編入第1艦隊,取代埃阿斯號成為第1艦隊旗艦和同盟軍艦隊總旗艦。但宇宙艦隊司令比克古表示海尼森宇宙港的泊位都是為了適應埃阿斯級72米的艦寬而設計的,專門為特里古拉夫修建一個泊位和配套設施是在浪費資金,不如將其分配給伊謝爾倫要塞駐留艦隊,那裡的泊位足以停靠更寬的威廉明娜級而且地處前線更能收集必要的實戰資料,聯合作戰司令部主席庫布斯里也表示贊同。其實二人是想讓擁有強大作戰能力的特里古拉夫去往更需要它的地方而不是留在海尼森無所事事,於是2月底特里古拉夫離開海尼森,以海試的名義向伊謝爾倫要塞出發。期間本艦也一直在進行各項的測試,比如在躍遷試驗中就創造了一次躍遷距離在300光年以上的新紀錄,僅需18天且全程無補給的情況下就到達了伊謝爾倫要塞,實彈射擊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分散的3個主砲模塊能夠能夠長時間的進行輪射而無需當心散熱問題。輪射抵達伊謝爾倫要塞後,其優雅的造型,洗練的技能美感也被不斷被提及。而得知這一切的同盟軍彷彿吃了強心劑,當即下達了後續3艘的建造合同,並要求對特里古拉夫進行改進,比如增加大幅增加艦載機數量,達到56架之多,但4月18日爆發的政變徹底擊碎了同盟軍的美夢,而特里古拉夫的第一次實戰目標就是不久前還是友軍的第11艦隊。
楊艦隊,出發!
沒想到第一個敵人不久前還是友軍


        797年5月18日,楊艦隊和第11艦隊在德奧里亞星域交戰,亞典波羅分艦隊負責吸引第11艦隊的前鋒部隊的注意,這場戰鬥亞典波羅並未全力進攻,只是拖住敵軍,讓他們無法回援,所以雙方損失極小,最終在楊艦隊主力的配合下將第11艦隊前鋒部隊徹底全殲。在失去唯一的機動兵力後,救國軍事委員會的政變最終失敗,而同盟軍此時已無力維持新戰艦的生產了,於是取消了特里古拉夫級和列達級的生產計劃。
你必須先攻擊那個嘲諷你的目標
        798年1月,亞典波羅分艦隊麾下的2200艘戰艦前往伊謝爾倫走廊帝國領方向,此次的任務是前線警戒,巡邏和大規模的新兵訓練。很不湊巧,他們與坎普上將的部下艾辛多夫少將艦隊相遇,雙方離開展開戰鬥。此戰可謂是亞典波羅艦隊最凶險的時刻,要是帝國軍一開始就全力進攻,那麼烏合之眾的同盟軍立刻就會被擊潰。但懾於楊威利艦隊這個名號,讓本就謹慎的艾辛多夫更加優柔寡斷。最終亞典波羅在苦撐了9個小時後,在被擊潰的前一刻終於等來了援軍。
慘烈到連特里古拉夫的主砲都過熱了
援軍,是援軍!
從特里古拉夫起飛的穿梭機降落在休伯利安上
798年4月,帝國軍攜禿鷹之城要塞進攻,此戰駐留艦隊在梅爾卡茲的帶領下成功的堅持到了援軍的到來,並成功的擊毀了禿鷹之城要塞取得了第八次伊謝爾倫要塞攻防戰的勝利。但勝利的喜悅並未維持多久,11月帝國軍又捲土重來,開始了第九次伊謝爾倫要塞攻略戰。交戰雙方主帥都心知肚明這只是一次佯攻,所以經歷了開場的假戲真做後就開始不溫不火的圍攻階段。而對此很不理解的雷內坎普在發現從伊謝爾倫要塞出發的500艘民用船隻後就擅自出戰,卻不想落入了亞典波羅的陷阱,此戰其實也是在提醒羅嚴塔爾,下次我逃跑的時候你就別追了,而羅嚴塔爾也是這麼做的,在目送楊艦隊撤離後,兵不血刃的佔領了伊謝爾倫要塞,贏得了第九次攻防戰的勝利。
先行出發的亞典波羅分艦隊在掩護費雪分艦隊
雙方都攪在一起了,無敵的學長快想想辦法啊
講個可怕的事,參加第9次攻略戰的帝國軍高級將領沒有一個善終
又在欺負我這個老實人是吧
欺負老實人的同盟小流氓
        在安置好平民後,楊艦隊全力趕往蘭提馬力歐星域,結果遲到了半天,只能挽救同盟軍不被帝國軍全殲。在撤回海尼森後,楊艦隊與第14,15艦隊的殘部匯合,利用分散各處的補給基地和帝國軍打起了游擊戰,在靠近萊加爾星系的黑洞利用中央突破,背後展開的戰法消滅了斯坦梅茲艦隊80%的兵力,亞典波羅分艦隊在此戰中作為前鋒突破了帝國軍的陣線。在不久後的達西利星系,亞典波羅分艦隊也是作為誘餌引誘瓦列艦隊上鉤。帝國軍接二連三的失敗也觸怒了萊因哈特,他下令各艦隊分散佔領同盟軍補給基地,自己作為誘餌誘出楊艦隊後,全軍再進行合圍。
來晚了半天,可惜
亞典波羅分艦隊正在突破敵人陣列
我門艦隊只有逃脫時的演技變得越來越進步
        790年4月24日,巴米利恩星域會戰開始了,雙方各種謀略盡出,戰況也不斷的反轉再反轉,最終帝國軍不勝而勝,同盟軍不敗而敗。戰後雙方簽訂巴拉特合約,根據合約要求,同盟軍將對戰艦和航母進行拆解廢棄,而特里古拉夫更是在第一批拆解名單內,最終在帝國軍代表的注視下,特里古拉夫結束了短暫而精彩的服役生涯。帝國軍之所以著急,一方面恐懼特里古拉夫超強的單艦作戰能力,另一方面也擔心特里古拉夫的技術會應用在新型標準戰艦的研發上,其實帝國軍是多慮了,此時的同盟軍已經完全沒有餘力研發新型戰艦了。
已經3個砲塔輪射了
鬍子拉碴的亞典波羅

       最後說句題話外,根據事典和小說,特里古拉夫應該是政變失敗後的797年8月才下水服役,在往返一次伊謝爾倫要塞後才在12月底加入駐留艦隊,而第一次實戰就是798年1月的遭遇戰了。
艦隊收藏系列的特里古拉夫
特里古拉夫的3DCG
特里古拉夫的側視圖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Fare
講解的很棒 不管新舊版都是很奪眼球的戰艦 以前看舊版還好奇後面怎麼都沒看到
2023-08-19 19:57:49
Takaru
感謝支持
2023-08-19 20:06:29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