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關於銀英戰艦的一點研究-埃阿斯級7

Takaru | 2023-06-29 07:56:34 | 巴幣 100 | 人氣 208

格勞科斯 舷號:未知

服役經歷

793年6月       在海尼森第四工廠竣工

793年7月1日   成為第7邊境星域艦隊旗艦

796年8月15日  成為第12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10月13日 在亞姆立札前哨戰中投降,被俘獲

796年12月1日  除籍

格勞科斯同樣只出現在舊設定中,所以不清楚是改裝型還是艦隊型,作為5艘被編入常備艦隊的邊境警備艦隊旗艦,格勞科斯跟隨第12艦隊參加了大遠征,在亞姆立札前哨戰中投降,被帝國軍俘獲。

第12艦隊是同盟軍的主力艦隊,波羅汀也是名優秀的艦隊司令,對陣魯茲艦隊,再怎麼劣勢也不可能被打到全軍覆沒,合理的解釋是波羅汀將旗下艦隊分散至博魯索倫星域各處,魯茲艦隊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制定了反艦隊司令部發動斬首行動的計劃。戰鬥開始後,艦隊司令部被魯茲帶隊突襲,而分艦隊則被魯茲艦隊拖住,無法增援。在苦撐了3天后,司令部遭到毀滅性打擊,只有旗艦佩倫和8艘護衛艦船倖存。不願意投降的波羅汀選擇自殺,將生的希望留給了部下。在接任指揮權的柯納利少將下達了投降的命令,還在戰鬥的分艦隊有的拒絕,選擇了撤離戰場,朝亞姆立札星域撤退。有的接受了投降,比如格勞科斯指揮的分艦隊。

阿咯琉斯(第二代) 舷號:1401

服役經歷

794年10月       在賈姆希德中央船廠竣工

794年11月1日   成為第6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2月11日   在亞提斯星域會戰被重創

797年10月1日   修復完畢,成為邊境星域警備艦隊旗艦

798年5月        第8次伊謝爾倫要塞攻防戰

799年1月5日    成為第14艦隊旗艦

799年2月8日    蘭迪馬利歐星域會戰

799年5月2日    在巴米利恩星域會戰被擊沉

在里歐·格蘭特和佩倫為代表的後期型旗艦服役後,同盟軍分析了實戰數據後認為採用帝國技術的新型長射程主砲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埃阿斯級的反應堆輸出功率並不能保證持續性火力輸出。於是設計師採用了折中手段,修改了主砲設計,在稍微降低主砲射程的情況下滿足火力輸出的連續性。搭載該型火砲的該型艦被稱為最終型埃阿斯級。為了紀念被雷神之鎚擊沉的第一艘埃阿斯級,首艦被命名為阿咯琉斯。

阿咯琉斯參考了里歐··格蘭特的設計,將主砲模塊延長,因為修改後的主砲縮短了粒子加速器和光束收束裝置,所以艦長由里歐·格蘭特的1260米降低到1182米,雖然主砲射程比里歐·格蘭特降低了不少,但還是遠遠高於其他埃阿斯級,達到了30光秒。而且困擾長射程型旗艦多時的反應堆輸出功率不足也藉由安裝新型可快速充能的大容量電容得到了解決,使得本艦的主砲能夠像標準型埃阿斯一樣連續射擊。在其他方面。阿咯琉斯安裝了最新型的設備,比如新型主砲觀瞄模塊被安裝到了艦首武器艙段上方。在佩加蒙改裝時加裝的大型導彈發射器也被安裝到了本艦上,安裝位置從艦橋上方移到了艦尾的機庫甲板,而且發射器也安裝了裝甲,可以提供必要的保護。
阿咯琉斯的外型繼承至里歐·格蘭特的設計

阿咯琉斯完工後就被配屬到第6艦隊,準備參加第三次迪亞馬特會戰,結果因為軍費不足,第6艦隊和第4艦隊一樣,沒能參加此次會戰。在796年的亞提斯會戰中,因為慕亞中將無謀的命令,原地轉向的同盟軍戰艦脆弱的側後方暴露在了帝國軍猛烈的砲火下。大部分艦艇被直接擊沉,阿咯琉斯憑藉著厚重的裝甲撐過了致命一擊,但還是遭到重創,失去動力後漂浮在殘骸中,帝國軍在快速掃蕩完戰場後便向著第2艦隊駛去。阿咯琉斯因此倖存了下來,戰後,第6艦隊殘部等來了第2艦隊的救援,阿咯琉斯也在緊急維修後恢復了自航能力,帶領著十不存一的艦隊回到了海尼森的母港。
在行軍途中被來自側後方的砲火襲擊的第6艦隊戰艦
強行轉向時被擊中的第6艦隊戰艦,阿咯琉斯也在其中

在第4,6艦隊等待重建的時候,同盟軍聯合作戰司令部部長席特列下令將第4,6艦隊殘部合併,組建一支新的常備艦隊-第13艦隊,同時在大批戰艦需要維修的情況下,阿咯琉斯的維修優先度被降低,暫時系留在母港等待維修,大遠征失敗後,同盟軍損失了大量旗艦,阿咯琉斯的維修工作被迅速提上了日程,但因為熟練的維修人員和技術人員被大量抽調,阿咯琉斯直到797年9月底才維修完畢,10月1日,本艦就任邊境星域警備艦隊旗艦,艦隊司令是亞姆立札會戰時帶領著第9艦隊殘部撤回本土的莫頓少將。 799年1月,為了應對帝國軍的入侵,聯合作戰司令部以邊境星域警備艦隊為基礎,組建了第14,15艦隊。莫頓中將為第14艦隊司令。雖然是帶番號的常備艦隊,但是艦隊構成卻是魚龍混雜,標準戰艦和航母數量不足,戰鬥力自然是大打折扣,即便如此,2月開始的迪亞馬特星域會戰中,在莫頓中將的帶領下,第14艦隊牢牢的護住了同盟軍的右翼,即使戰損超過了70%仍然沒有被擊潰。戰後,第14艦隊殘部進行了修整,並在4月與楊艦隊合流,參加了巴米利恩星域會戰,在圍殲帝國軍艦隊時遭到繆拉艦隊的猛攻,最終因左舷中彈沉沒,莫頓中將隨艦陣亡。
蘭迪馬利歐會戰時帶領麾下艦隊迎擊瓦列艦隊的阿咯琉斯,可以清楚的看到正面40門火砲
與特利古拉夫同處一個戰區的阿咯琉斯
正在圍殲萊因哈特本陣的第14艦隊被繆拉艦隊打個措手不及

儘管阿咯琉斯被擊沉了,但第14艦隊殘部並沒有就此潰敗,他們維持住了陣列,而楊艦隊司令部也及時將第14艦隊納入直屬艦隊中,為後來擊敗繆拉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第14艦隊的戰鬥歷程我們也可以看到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一群參差不齊的菜鳥成長到能獨擋一面的勇士,莫頓中將固然功不可沒的,更重要的是,光榮的同盟軍宇宙艦隊並沒有低下驕傲的頭顱,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同盟軍官兵們都會奮力的爭取。
被炮火直接命中艦橋的阿咯琉斯
艦隊司令部成員先於旗艦戰死沙場

按照原設,阿咯琉斯和迪歐梅蒂斯的主砲數量都應該是32門,但是製作組在製作過程中粗心大意,導致阿咯琉斯和迪歐梅蒂斯的主砲數量有時是32門,有時是40門。所以這裡就按照40門來分析,而且原本加藤在做機設時,阿咯琉斯是第15艦隊旗艦,迪歐梅蒂斯是第14艦隊旗艦,但是製作組把阿咯琉斯和迪歐梅蒂斯弄混了,兩艦互換了身份,造成在巴米利恩出鏡的是舷號1501的阿咯琉斯,而指揮的卻是第14艦隊司令莫頓。這點在後來的高清重置版被修正了,雖說是修正,實際上就是把5重塗成4,被擊沉的畫面乾脆把5弄糊了事,順便提一下,而在馬爾亞迪特也有一段動畫是阿咯琉斯出演,這個在下一篇再講- -
本來阿咯琉斯應該是第15艦隊的旗艦
仔細看還是能看到1501的標誌
阿咯琉斯的3DCG
阿咯琉斯的側視圖,注意,這艘其實是迪歐梅蒂斯

列奧尼達斯II 舷號:1101

服役經歷

796年6月      在海尼森第二船廠竣工

796年6月15日 成為第11艦隊旗艦

797年5月19日 在多利亞星域會戰中被擊沉

797年10月1日 除籍

在第三次迪亞馬特會戰中,第11艦隊失去了旗艦艾普米修斯和超過50%的戰艦,殘部在倖存的副司令魯格朗休少將的指揮下踏上漫漫歸鄉路,此時的同盟軍還處於實力的頂峰,自然有餘力補充戰損,所以第11艦隊一回到母港就開始接受重建,而新旗艦也確定了列奧尼達斯作為模板,新艦也被命名為列奧尼達斯II。列奧尼達斯II於795年7月開始建造,經過10餘年的技術積累,埃阿斯級的建造技術已經趨於合理,所以本艦建造所需工時比列奧尼達斯降低了250000時,這也使本艦從開工到進宙只用了11個月,比列奧尼達斯工期縮短了7個月。而且科技也在不斷進步,這也反映到了各種設備系統上,所以本艦的外型和列奧尼達斯看起來一致,但性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當本艦進行海試時,在假定突然接敵的情況下,火控系統從發現敵艦到發動第一輪砲擊只耗時20毫秒,這是十分驚人的成績。
列奧尼達斯海試時的資料照片,可以看出外形和初代列奧尼達斯一致

經過1年多的重建,第11艦隊再次齊裝滿員的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而領導重建工作的魯格朗休也因此晉升中將,擔任第11艦隊司令。而聯合作戰司令部認為第11艦隊雖然完成了重建,但缺乏戰鬥經驗,所以並沒有讓其參加大遠征。而大遠征的慘敗讓同盟軍軍力大損,常備艦隊更是只剩下了未參戰的第1,11艦隊。同時也讓一部分軍隊高層對政府感到失望,他們決心通過政變建立一個軍國主義政府,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將宇宙艦隊掌握在手裡。魯格朗休毫不猶豫的加入政變派,同時將政變派的理念傳播到了第11艦隊內部,很快,不管是年長的老兵還是年輕的新兵,都狂熱的相信只有救國軍事委員會才能挽救同盟。而第1艦隊此時還在庫布斯里上將的指揮下,擔負著首都防衛和中央星系的巡視任務,政變派也深知庫布斯里是絕對不會參與政變的,因此不能簡單的用武力鎮壓第1艦隊的反抗,只有通過暗殺排除掉這個障礙,再用第11艦隊控制住第1艦隊,將宇宙艦隊的損失降到最低。
與司令部直屬編隊一起航行的列奧尼達斯II

797年4月,在得到楊威利拒絕參與政變的回復後,魯格朗休帶領第11艦隊踏上征途,雖然表面上自信滿滿,但其實很不安的魯格朗休派遣了巴格達胥潛入楊艦隊,意圖暗殺掉楊威利,可惜此舉被先寇布準將識破,楊威利也通過情報分析,獲悉了魯格朗休的作戰計劃,決定在多利亞星域伏擊第11艦隊。在作戰開始前,魯格朗休還向全艦隊發表了軍國味十足的演講。雖然第11艦隊缺乏戰鬥經驗,其實楊艦隊也差不多,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大多被別的艦隊挖角。因此雙方戰鬥力不相上下,但雙方的指揮官顯然不在一個水平,從戰鬥一開始,魯格朗休指揮的本陣就被分割包圍,副司令官史東克斯指揮的前衛被亞典波羅拖住,楊艦隊的局部兵力優勢達到了4比1,在旗艦列奧尼達斯II受重創,魯格朗休中將自殺的情況下,第11艦隊處於絕對劣勢,即便如此,他們依舊誓死不降,靠著狂熱的精神戰鬥到了最後,自己選擇了全軍覆沒的命運。
被友軍戰艦爆炸的光芒照亮的列奧尼達斯II
在第11艦隊中段被楊艦隊一點集中的戰法削弱後,被阮文昭艦隊突破
接著戰局進入第二階段,第11艦隊被分割包圍成2部分(小說是3部分)前衛被亞典波羅拖住(小說是費雪),本陣被來自三方火力圍殲

列奧尼達斯II最終因反應堆失控發生爆炸,雖然艦體還算完整,但因為扭曲變形嚴重,已經沒有維修的價值了,其扭曲的艦體作為墓碑永遠漂浮在第11艦隊最後的戰場上。而列奧尼達斯II也成為唯一一艘第一次上戰場就被擊沉的埃阿斯級旗艦。
動力艙段受重創的列奧尼達斯II,因為管線短路已經開始不斷冒出電火花
列奧尼達斯II的最終結局是漂浮在多利亞星域的戰艦殘骸中

舊設定中,列奧尼達斯II是艦隊型阿咯琉斯的最後一艘,第21號艦,但實際上按照事典計算應該是22號艦才對,所以這就意味著佩羅普斯和格勞科斯有一艘是改裝型阿咯琉斯級。
列奧尼達斯II的3DCG
列奧尼達斯II的側視圖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