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轉]《老子化胡經》的來歷和佛道兩教的大混戰(刪訂版) 原作者:張绪通

作者:玄都之王│2015-01-12 21:47:09│巴幣:2│人氣:1266
 《老子化胡經》曾經是道教的一部經典,相傳作者是道士王浮,南朝僧佑在他《三藏集》中的《法祖法師傳》裡說:「昔,祖(師)平素之日,與浮(王浮)爭正邪,浮屢曲,即竟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王浮是西晉時的道士,而且是一位道教的祭酒(領袖)。最早《化胡經》的作者是王浮,得到了佛教文獻的旁證。該書主要的內容是認為:老子出關西去之後,把他的教導傳化於西域,並特別指出,所謂印度佛教乃是淵源於老子的教導。 《化胡經》中的「化」字,包含了教化、宣化與轉化的意義,「胡」自然就是外國、或外國人的意思。長時期,中國人除了中國的漢族以外,所有的外族或外國,一律廣義地稱之曰「胡」。最初《化胡經》的「胡」字,是狹義地專指佛祖釋迦牟尼和佛教。

 佛教最早正式從印度傳到中國,是東漢明帝劉莊的傑作。有一晚,劉莊做了個夢,夢見有一個大人,馳走殿庭,正要問他話,他卻飛走了。醒來尚覺驚悸,早朝時便把夢境講述給群臣聽。博士傅毅奏道:「臣聞西方有神,其名曰佛。佛有佛經,即有佛教。昔武帝時,霍去病出討西域,休屠王曾貢金佛像一尊,置諸甘泉宮中。想來陛下所夢,莫非即是佛的幻影。」劉莊聽了,十分好奇,即遣郎中秦景、蔡愔出使天竺,求取佛像佛經。於是取來佛像與佛經四十二卷,用白馬馱回。劉莊看到佛像,也並不是夢中的人;那些佛經都是梵文,也沒有人看得懂。明帝即命在洛陽建寺,取名白馬寺,放置佛經,讓同來的兩個天竺沙門住宿。漸漸有人去跟沙門學習佛法,中國儒家的士大夫們首先提出反對,認為佛教是夷狄亂言,無父無君,不恥一顧,或應該廢除。

 中國在西漢全盛時期,領導哲學思想是「黃老」,就是黃帝、老子的道家哲學思想,來道教稱它做「黃老道」。道教是東漢時張陵在四川鶴鳴山創立的,最早稱為「斗米道」。張陵把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作了註解《想爾注》,把《道德經》注成了宗教的經典,把老子這位哲學家供奉為教主,是道教最尊貴的神——太上老君。道士們對於西方傳來的佛教,基本上與儒家有不同的看法。兩漢以至於魏晉,道家思想、黃老哲學,以及老莊哲學,在社會上具有不可抗衡的勢力和影響力,佛教傳入中國,思想做法上與漢人格格不入,遭到的排斥力量很大,於是極力向道教靠攏。當時中國社會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議論:認為佛教也不過是一種附屬於道教的東西。它的教義理論,很多都是老子說過的,佛陀釋迦牟尼講的都是老子的理論,應該可以當它是道教裡的一個分支。於是有人給它起了名字,叫做:「浮屠(佛陀)道」,把佛教輕易地包容了進來。這種一相情願的看法,不僅是在道教裡面,一般社會上也大多持這種看法。一種對佛陀個人頗為流行的說法是:「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佛陀)。浮屠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遣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顧盼之。其守一(守一是道教修煉中的一種方法)如此,乃能成道。」(見《後漢書·襄楷傳》)。對佛教一般的流行看法是:「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老子西出關,過西域,至天竺教胡,及浮屠弟子合二十有九。」(見《三國志·魏書》)。可見當時對佛教的態度是包容的,並沒有將它嚴肅對待;對佛教的教義,礙於語言,也是一知半解,大而化之。

 當佛教初始傳入中國,要想在中國「發揚光大」,它的難度之大,是可以想像的。經過了很久撮合,佛教不但把儒家的忠孝節義等思想拌和進去,甚至把道家的養生醫術、圖讖運命、陰陽五行、拳藝功法等都加以吸收。在理論上把「空宗」和「玄學」中類似的觀點,盡量發揮。將一個印度的佛教,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個嶄新的、不太和漢人基本思想抵觸的「漢傳佛教」。同時強調「三世因果」、「天堂地獄」,把實證性格的儒家「不談鬼神」的態度、道家「現世現報」思想的不夠周延的地方,突現了出來。佛教的「轉世輪回」給了人們無邊際的浪漫和想像力;「布施贖罪」、「誦經超度」給了人們賄賂天神地祇的取巧機緣;「念誦阿彌陀佛的佛號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允諾給了人們最簡單方便的高升門路;利用了「浮屠道」的掩護,避開了許多不必要的排外打擊。於是才一帆風順地發展起來,乃至到了晉代,遂造成了喧賓奪主之勢,是所謂佛史裡所謂:「漢魏法微,晉代始盛」的發展過程。就在晉惠帝時期,激出了王浮道士的一部《老子化胡經》來。雖然《化胡經》的內容不過是再次補述傳統中國人對佛教對看法,但由此證明:那時佛教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勢力已經大到不再「忍受」那種對「佛教不敬」的「誣謗」言論了。

 不過這個「老子化胡論」的真正來源,很令人置疑。如果老子出關以後,騎著一條青牛,居然翻過喜馬拉雅山,到了印度。恐怕以他諾大年紀,單人匹牛,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再者所謂「化胡」,由他本人親自去印度,用印度語言開班講課,就更匪夷所思了。因此所謂「化胡」的意思,就是老子轉化成了胡人的釋迦牟尼,說白了,也就是老子的靈魂投胎轉世。據說:釋迦牟尼出生的當時,就馬上會說話,會走路。他從母腹出來,走了八步路,並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如此了不起的人物誕生,必須有一個了不起的靈魂來投胎才行,一些差一點層次的鬼魂,馬馬虎虎怎麼能轉世成為這麼了不起的活偉人?這回輪轉世的說法,是世界人類四大發源地中,唯印度才有的「特產」。中國的儒家原本很排斥這種「怪力亂神」,道教初期也無轉世之說。而印度的佛教「三世因果論」是其基本理論,沒有投胎轉世的理論,也根本就沒可能有佛教。而老子轉世成了釋迦牟尼,這種神話只有印度人才能說得出口。從此得知,「老子化胡論」必是出自佛教人士的手筆。道教人士胡里胡塗吞下了這個包著糖衣的毒藥,中了人家偷梁換柱之計。還自以為得意,把「化胡論」拿來當作與佛教鬥爭的主要武器,難怪「(王)浮屢曲」,既然說不過人家,失敗的命運就絕對注定了。

 佛教在晉代興盛了起來,到了南北朝則盛到極點。例如南方梁朝的武帝蕭衍,三次捨身在佛寺,然後要大臣們出資把他從佛寺中贖出來。這樣為佛教籌募資金的辦法,真是令人絕倒。也可以由此說明,佛教的勢力何其浩大,政治、經濟、宗教結成一體。蕭衍不是傻瓜,而這樣迷信佛教,當然是有他的目的和交換的代價的:第一,他要藉重佛教來鞏固自己的勢力和統治權力;第二,在那個朝代像走馬燈似的時代裡,希望佛祖能大顯威靈,保佑他福利平安,國祚綿長。殊不知佛祖是要世人擺脫罪惡苦難的紅塵世界,他自己以身作則把過眼煙雲的王朝榮華富貴、聲色狗馬,拋棄如同敝履。他曾警告說:「拜佛無益,反有禍害。」就是說,要靠拜佛去祈求福利平安、榮華富貴、聲色狗馬,根本是南轅北轍。佛要你捨棄,你偏要佛幫你竊取!你這個拜佛就拜倒在自己的迷惑、愚昧和罪惡中去了。造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蕭衍式媚佛的結果,是國家反亂,自己餓死台城。這是時局的一面,即媚佛——對佛教妥協。

 在當時的北方,恰巧相反。由於佛教勢盛,給政府的壓力太大,使得政府忍無可忍。於是政府就採取不只一次的反彈和反抗的姿態。中國歷史上的「三武滅佛」(周武帝、魏武帝和唐武宗),北朝獨占其二,可見佛教當時的勢力發展到什麼程度。而佛教勢力的繼續擴張,並不因當時政府和帝王的態度,媚佛或是滅佛,而受到根本的影響,反而逐步強盛。

 到了唐代,政府不能不制訂政策:三教並尊,以道為大。李唐得國時與老子認了宗親,政權建立後,把道士納入宗正寺管轄,算是皇室中的一分子,並詔令:「道士女冠在僧尼之前」。朝廷雖然特別偏袒道教,但對佛教、儒教並不敢疏忽,所以三教並尊。而佛教勢力大到,不止一次地在盛唐時期要求召開「御前會議」,挑戰道教,要和道教辯論,拚出個青紅皂白。太宗時的御前辯論大會,有個法淋和尚,口才給便,嘴似懸河。處處都是他的理,道教辯不過他。唐太宗卻捏他一個錯,打了他的屁股,還把他流配遠方。到了唐高宗,再開御前會議,佛、道再進行激辯,道教又辯不過。於是皇帝有這樣的指令:「搜天下《化胡經》焚棄,不在道經之列。」這時的佛教為什麼非要把《化胡經》禁絕呢?第一,他們的羽毛豐滿,要獨立門戶,沒有再利用老子的必要;第二,他們還很在乎「化胡」之說,成了個意識形態的問題,錙珠必較,絕不輕輕放過。從此可見佛教人士比道教人士尖銳,激進多了。不過朝廷詔令歸詔令,執行歸執行。上面雖有禁令,下面根本充耳不聞。到了中宗時代,佛教再度告御狀,要求徹底執行。

 是朝廷再度明令禁止,把《老子化胡經》列為國家永禁之書。政府的理由是:「這本書不是老子自己的著作,而老子的《道德經》把該講多都講了,沒有了《化胡經》這本書,也沒有什麼虧損。倒不如把它禁了,省去許多麻煩。」但實際上,《化胡經》還在繼續流傳。不僅如此,《化胡經》一面是被詔令禁止,可另方一面,卻由當初的一卷,逐漸繁衍增加為十卷,反而成為一部巨著。不僅內容強化,而且成為道士的必修經典。除了《化胡經》本身增修了內容,同時還有一些有關的新書出現,如《老子開天經》、《出塞紀》、《玄妙篇》等等,廣傳天下。真是越打越強,越禁越多。這把佛教人士弄得非常惱火。

 以後戰亂相繼,兵荒馬亂,好容易到了宋代。宋代的氣候並不太利於佛教,尤其是宋真宗趙恆,非常崇信道教,對編輯《道藏》下了很大功夫。這部《道藏》裡不僅有《老子化胡經》,還加了「老子化波斯摩尼教」的故事。以後的神宗趙頊、徽宗趙佶都崇信道教。再以後則又是戰亂相繼。大家都顧不過來爭什麼化胡的問題。

 元代開始時,中國道教的《全真派》很得勢,因為道士丘處機很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尊敬。後來在北京特別為丘處機建造了一所修養的大宅子,就是現在北京的「白雲觀」。全真道盛時,就單憑他一個教派單獨的力量,就編輯了一部《道藏》,不僅內涵《老子化胡經》,還增加繪製了《老子八十一化圖》。這時佛教氣憤到了極點,居然提出口號,激烈到要「斬頭相謝!」,要與道教以死相拚。時逢元廷後代子孫轉而媚佛,在憲宗時,朝廷已經被佛教密宗所把持。繼而藏傳佛教大興,藏傳佛教的勢力大到在街道上、大庭廣眾之下強姦男人,而地方官不敢過問的地步。 (見《元史》)元世祖忽必烈十八年,詔告天下:道家諸經,可留《道德》二篇,其余文字、版本及畫圖,一概焚毀,隱者罪之。全真道在元初所編輯的《道藏》——《大元玄都寶藏》,計有七千八百多卷,幾乎被焚禁殆盡。

 元朝規定,把國內人種分成四等:最上等是蒙古族;次等民族是「色目人」,就是洋人;三等民族是漢人;末等是南人。對代表漢族文化的道教,成了被歧視、打壓的首要對象。所以,佛教時逢其會,終於得到了全盤胜利。這次對《道藏》的毀禁,執行非常徹底,人民不敢匿藏。造成了道教史上的空前大劫,永難彌補。後來明朝定鼎,集全國的力量,復修《道藏》,僅得五千三百餘卷。其餘二千五百多卷,俱已葬身火窟,其中包括了《老子化胡經》,據說《老子化胡經》就此一度從世上完全絕跡了。清朝是滿洲人入主中國,對漢人有一定的歧視和顧忌。雖然沒有對《道藏》作過過激的毀損,不過在精神上,打擊和壓制代表漢文化的道教,亦是不遺餘力,例如,把統理天下道教的張天師,從國師二品的地位貶為五品,品級不如一個知府的地位,同時永禁張天師到北京;另一面卻歡迎達賴喇嘛到北京。經過滿清三百年的打壓,道教到現在都沒能完全回復元氣。

 雖說道教的《老子化胡經》已經在元代就絕跡了,然而近代又在敦煌遺跡中再次找到了它,可供今人研讀。這部書曾經引起過許多曲折,不禁令人突發思古之幽情!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71345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道教|太上老君|化胡說

留言共 1 篇留言

玄都之王
原文後半有民族主義之傾向、與印度教原於道教之詭論,並不適當,故予以刪訂。

01-13 07:50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被「誤會」的玉皇大天尊玄... 後一篇:辯《楞嚴經》十種仙 作者...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appy545午安阿~~
歡迎來我的小屋看看,今天先回去看醫生一下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3:2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