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反思日記]回言君:我的寫作理想、評判標準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20-06-25 03:09:20 | 巴幣 36 | 人氣 256

這篇文章主要是回應言君的留言,在[反思日記]我缺乏勇氣或策略嘗試找出令我快樂的事物?但由於篇幅多且雜,故大部分放置在此。該回言僅就重點回覆,剩餘主文放置於此。


(P.S. 這plurk儘管談了一些比較隱私的內容,但由於是公開的,所以我想基於說明目的,分享應該不違背道德。)

∥ 你的創傷/我的創傷:學術

噗文的內容,大致陳述了近來的精神創傷,其中談到一些對自我的反省,也觸發我的心弦。我認識該噗主約半年。該噗主長期受到精神藥物困擾,儘管立志走學術研究,但並不是很順利,包括一天24小時「能運作」的時間有限,不精確的統計可能只有10%,從而到課率和記憶表現並不是很好。更進一步說,噗主的某些自我反省,質疑了自己究竟有沒有「學術研究的能力」?這也是近年來,我亦自我懷疑的事情。

至於本文中間的段落,提到「你可能找出燒錢的快樂,卻因為燒不了錢不快樂;你可能找出需要祝福的快樂……」,其用意,一方面揣摩噗主為何在諸多項目上,選擇了學術研究;另一方面,我也揣摩自身,為何曾立志學術研究?更進一步說,我上次立志是甚麼?上上次立志是甚麼?……總之,我是否真的付出心力,尋找一個屬於我的「快樂」?還是,我只是隨波逐流,大家鼓勵、看好我甚麼,我就追求甚麼?

一路追憶、追根究柢,我找到一些影像,伴隨好幾十年的記憶深處,就是我期待某種「效能感」。希望,我能幫助周遭人,取得支持。除了可以追溯到順從長輩以得到紅利的習慣外,我反思的是,是否我欠缺自身探索世界以求快樂的能力?畢竟,在我舉的一些例子中,無不是與「其他人」發生關聯,包括寫作。當然,寫作一事,可以順帶聊一下。我印象中言君是立志寫作,而且在文藝上,有所成就的。因此,可能感興趣相關主題。


∥ 關於寫文:我與文藝無緣

正如我自我介紹寫的,我從小作文能力很差。值得一提,國小、國中的作文,都是被國文老師嘲笑的。最經典的是,國中的國文老師知道我在當地某個作文家教班補習過,很驚訝。

「你在OOO補過作文?」

輔以她對我作文成績的低分,言下之意很明確:你寫得好爛,補習有效果嗎?正常人被嘲笑,即使是聽懂言外之意,大概也會發怒,但我沒多在乎。

或許我有更在乎的指標。不知為何,我從小自認與藝術或美無緣。大體而言,美勞或美術課的低分,遠比國文課作文的低分,更對我的認知有影響。國小的國文考卷,我也從來看不懂國文考卷的賞析題,譬如給你一段文字,接著問風格「A. 簡約;B. 典雅……」說真的,我完全不知道這些形容詞,與題幹的內文有任何關聯。

每次看到這類題目,我糾結一下,就會猜個答案,等到標準答案公布,我是錯的,才幹那失去的兩分。久了之後,覺得這種循環很低能,我也就不在乎國文中的美,尤其是作文中,那些令人難以理解的「好文章」、「優美文章」是甚麼。換句話說,我提到的寫作,多半是指這些文章或文字構成的美學識別與製作的能力。

對,我沒有,也沒興趣。再來是,家裡有些變故,導致有段時間我很恐慌卻不自覺。我找尋讓自己堅強的方法,於是我排斥軟類的藝術,包括文字美學意義上寫文。即使寫文,我想寫些實用,能賺錢的文章。哪怕生澀、哪怕缺乏美感,被認為是無聊的人也無所謂。

唯一的意外,是2007年,從高一班導師旁的書架上,隨手幹了余秋雨的散文,讀了〈東坡突圍〉。我受到一些啟發,包括甚麼主題可以怎麼修辭。順帶一提,我知道很多人不屑余秋雨,認為其著作犯了一些文史錯誤。余的人格也有巨大瑕疵,甚至參與文革時期紅衛兵的行動卻裝成受害者。另外,還認為文章提到余秋雨,就是長不大或媚俗。老實說,我不在乎。一來,我老早習慣被認為美感水準低落,包括賞文或寫文,從國小就是了;二來,我很認真的面對,他的文章對我的啟發,這不是三言兩語能抹消。

也許,你會想問,我想不想寫出優美的修辭和文句?以前我會不屑,但現在我認為,多個能影響人的管道,沒甚麼不好。


∥ 關於寫文:論說體、學術研究和國考申論題

真正勉強稱上,有寫文的興趣,大概是論說體。

我的性格有潛在的好鬥,但平常都在壓抑。一個契機下,我接觸奧瑞岡式辯論比賽,以及周遭充斥一些思慮獨到、論點獨特的菁英。菁英的獨樹一格,我很傾慕,即便我知道「終將成為不了你」,但欣賞到「能言善道」、「批判性思考」可以壓制住別人,我察覺這是我要的。我想在思考方面能增強,不被霸凌的同時,甚至想霸凌其他人。

論說體的文章或口語表達,正好符合我這種缺乏自信的心理狀態。當時,讀了不少「課外讀物」,成績也都放掉了。儘管確實一定程度感受到「思」、「辯」能力的提升,但即便能反擊或羞辱部分的人,那也毫無價值,放掉成績的代價是,上個鳥學店、周遭一堆低能兒,人生擺盪。

上了大學,我也陷入自我懷疑。過去論說體訓練的好處,頂多就是結合簡單的邏輯學,我可以看懂社會組的破爛教科書。每逢考試,破爛學店老師出的放水申論題,我寫起來沒什麼問題,既快又高分。更進一步說,即使很會寫放水申論題,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價值何在。

你能看見,那些具備美感,寫優美文章的人,被吹捧、被欣賞、被愛戴。我這種寫無聊文章的,被擱置、被無視、一旁玩沙無光暗淡。

這大概就是為何立志學術研究的原因。一個契機下,我隨手翻了論文,發現學術論文就是這麼無聊。無聊但能被稱作「嚴謹」的文字,學術社群精細思維認可與建構的知識,指揮與領導高中、國中、國小的知識體系。換句話說,我開始「幻想」我的無聊、欠缺美感的思維與文字,也是有可處之處。直到我發現犯了基本錯誤,我根本不了解學術界的遊戲規則,包括他們要的是一個個外文能力很強的翻譯工,最好會多國語言,數理也最好好一點,能操作電腦,更重要的是耐操,能協助社群申請與消化研究案。

這是我犯的大錯誤,錯認遊戲規則,把自身劣勢當優勢。浪費大學時間立志念研究所,也念了研究所,卻從不認真回頭補英文與數學的坑,甚至不為金錢(基本家計)打算。到頭來,還是回來走國考的路。那麼,國考申論題,總用得到我的無聊文字的論說能力?當我自以為是的時候,其他不但擅長無聊文字,也擅長有聊文字的菁英,也在角逐國考這塊領域,甚至比我更認真、準備更周全、其他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天分更好。

即便如此,既然開始準備了,該做甚麼就做甚麼。哪怕我不玩手遊,甚至我憎恨手遊,但類比成抽卡非常合適:
- 好好準備該死的考古題
- 考試別缺席
- 期待抽到好考題
- 期待抽到好閱卷委員

∥ 抽卡神曲:life will change

現在半工半讀,趁父母還硬朗,家計尚不需要我負擔。反覆抽個幾年,看能不能抽個基層公務人員。


∥ [回言君]關於寫文:興趣上的寫文

真的要講,寫文到底有何樂趣可言?我認為,寫文沒有主要樂趣,純粹就是沒人陪自己聊天的時候,自己跟自己聊天。

我喜歡的模式,就是像這篇。一個契機下,我想到某些回憶。從過去的抽屜拉出,重新與自己討論,重新賦予回憶意義。

回應言君結尾提到的肯定,還有對於快樂的反饋。

首先,我十分感謝。再來,言君的正論,無論正面或負面情緒,「適量」確實是關鍵。子曰「過猶不及」。某方面來說,超脫情緒,是佛家提倡的境界;確實,人在某些層面,情緒雖不可避免,但本質是(但不僅限於)一種激素反應,但不可否認,也有激素反應成分。良好的作息、靜坐等修行技巧,可以協助人別被自己或他人的情緒綁架。最後,言君描述的境界很好,「闔上雙眼,觀人生跑馬燈。若滿足愉悅、內心光輝洋溢良善,則不虛此生」。更多時候,當自己無法樂觀,好好想想死前想要甚麼人生,或許就能正面、積極看向當下。

至於「寫作方面,我不了解您確切的理想,也不清楚您自我評判的標準」。見上文(可能需要點個超連結)。我單純反思,我某些時候感覺寫文有趣,只是因為高一的國文老師的肯定與抬舉。我很喜歡她,至今無論在哪個層面都是,但可能犯了認知偏誤,就是過度看重老師,從而高估了老師對我的高估或場面話。我是為了想要獲得老師的肯定才想寫好文?想要有更多接觸她的機會才寫更多文?還是,單純像現在,跟自己聊天很快樂?順便分享自己的想法給有緣人,感覺窩心?

這個答案,當年我不知道。現在我會說,寫文的快樂,就是自我聊天,以及分享給有緣人。

∥ 追述:還想寫文的我,當年愚蠢的問題意識

關於「我是否為了想要獲得老師的肯定才想寫好文?」「我是否想要有更多接觸老師的機會才寫更多文?」

當年的話,我會怎麼回答?恐怕我會說:

「我希望老師肯定我,無論我寫得好,或者不好但努力。」

「我希望老師我關心我一點,無論她多忙,只要我來了,她就願意理我。」

嗯,半個答案與寫文無關。追述的是,2007年她就結婚了。結婚後生了兩個小孩,但本人看起來一臉也沒變。仍然是那副羅莉樣。仍然是多愁善感的文藝人,隨手一寫,隨口一吟,都是文章,令人暖心。

哪怕現在Cyber時代,最近畢業季,她在FB上盡是感人肺腑。

一邊欣賞她的心思,繼續寫著我的無聊文字,擬著申論。

或許,也是一種樂趣。



筆者資訊
兔操民(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台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創作回應

XDXDXDD
在我看來學術的價值就是多樣性
因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累積,這些不一樣的聲音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的不同理解和變化,我們就有機會去逐漸突破思考的框架,創意由此而來
只要能掌握科學的方式,誰都可以參與,這是我認為學術最珍貴的地方
通過文字的一代代的對話,將思想不斷淬煉,最後得以產生獨特視角,然後被一些美麗的視角吸引,接著不斷循環

使用工具的最初,也是想要精準的對話和表達事實
文字是一種認知壓縮工具,讓我們可以減輕認知上負擔
但在使用工具的同時,我們也變成工具的奴隸,不管數學也好、文字也好
一旦吸收了這些東西,就不免俗地受到制約
只有透過思考、對話和質疑,我們才得以解脫制約

以佛家的話來講,或許可以叫空

不過可惜的是說來簡單,但是實際上理性思考困難
多少還是需要一點先天跟後天的因素
畢竟過的太舒適,多數人也不會想懷疑自己是否正確

我相信缺陷也是一種力量、憂鬱症也具有價值
尤其是比起一些盲目而自信而對間接社會造成危害的人
或許憂鬱症是一種詛咒,但可能也包含一點祝福


回到有沒有學術研究的能力

即使研究所畢業,擁有這種特質的也是少數,但這應該才是研究所的本質

過去也是有蠻多教授不想去領學位證書、或是諾貝爾獎

我想人沒有必要因為一張紙去定義自己

兔大在我認識的人裡面比很多人精細多了,思考上也是蠻獨特的人





2020-06-27 02:16:50
兔二:滾你奶奶的
謝謝回應。

∥ 只要能掌握科學的方式,誰都可以參與,這是我認為學術最珍貴的地方

確實我有同感。至少依照科學方法論的框架,彷彿自由是存在的,對依照該遊戲規則走的人,遊戲是開放的。

∥ 但在使用工具的同時,我們也變成工具的奴隸……只有透過思考、對話和質疑,我們才得以解脫制約……實際上理性思考困難……多數人也不會想懷疑自己是否正確

一定程度,上述現象,潛藏僵化/教條化人的心智。一定程度,質疑他人是愉快的,尤其認為他人不如自己的之時。反過來說,自我質疑恐怕是不愉快的,等於認為自己是錯的,儘管存在一種辯證的跡象:「凡能質疑者,都是超越對方程度者,自己能質疑自己,究竟自己超越自己,還是不如自己?」

倘若想通這點,除了針對辯駁他人的模擬戰外,人可能就多個理由不害怕自我質疑。

∥ 回到有沒有學術研究的能力

原則上,我同意您的想法,但這裡我提的觀點比較市儈,是能否作為業界人員的能力,包括智庫、機構的研究員,或者大專院校的師資。下列,我簡單界定一下,所謂學術研究能力可能包括的指標:

1. 申請研究案「中」的頻率,以及能完成研究案的類型或等級;
2. 投論文能上哪種等級的期刊;

當然,如何達成這些指標,有一些手段,包括跟那些掌權的學者(閥)關係如何,也包括在這系統內,自己的影響力和地位多高,這往往關乎前兩點(但不僅限於)。如果自己是握有產官學關鍵資源(無論人群或錢)的一員,即使沒有真正的學術研究能力,也會被吹捧、被頒發頭銜,甚至人文學科博士畢業哈得要死的教職。

我認為自己沒有學術能力,主要指的是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中,我沒辦法跟頂尖的人玩。更別說,達成該兩項指標,比較需要的個人技能,無論外文或數理,我完全的劣勢,更不用說。

最後,感謝您回覆本文,以及肯定。提及之處,若我有所感,也順帶提個幾句。
2020-06-27 02:30:49
XDXDXDD
很多時候論文只是一種訓練而已,有時候也只是徒具形式
大多數的時候,我覺得多數人的特質不被看重
社會只關注在少數人身上,就如同他們關注熱門產業跟買熱門股票
這樣沒什麼不對,甚至可以說是正確
但是有辦法反思自己的人、跟被忽略的那些人,很多投資價值都高多了
2020-06-27 02:28:52
兔二:滾你奶奶的
∥ 大多數的時候,多數人的特質不被看重;社會只關注在少數人身上、關注熱門產業跟買熱門股票……

我認同這觀點,不過,我會側重在較市儈之處,主要是說,我自己年紀也不小,在人生階段也高不成低不就。即使不看向功名利祿,也得看向家計。

我也認為,許多人擁有美德或長期來看良好的素質,但生存是殘酷且現實,不會因為一個人有美德,就不需要賺錢;也不會因為有長遠素質,儘管無法短期被栽培而令栽培者獲利,就吸引人栽培。

人多半是現實,甚至對長期有不安全感的,尤其握有更大資源的人。我無法怪他們,因為怪了也無法從他們身上巧取、搶奪任何資源,無論是我需要或不需要。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反省、覆盤,若把人生當成策略遊戲,在下個回合,我還有甚麼選項?尤其是我一廂情願下,所高估、或低估的選項。

我長期這樣思考,只是因為自己一廂情願的太多,做得對事又太少。在遊戲裡面,讓自己正視局勢,能更果決地點下滑鼠,哪怕是一場會輸的殘局;人生或許也是如此,但到死之前,遊戲還得繼續下去,即使不期待逆轉,遊戲也得玩完,除非哪天想通了去自殺。

最後,一些上篇沒寫到的內容,也補在這篇。特此追記。
2020-06-27 02:38:22
XDXDXDD
我理解市儈的點,這也是我覺得社會可惜的地方
2020-06-27 03:03:58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