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作者張娟芬討論的時候,我們同時想到了法律最矛盾之處:法律只是社會最低限度的保障,但人們總是冀望法律明辨是非善惡。一邊質疑司法的不公,同時卻又深深地依賴法律為我們說清楚誰對誰錯。而夾在這種期望與失望之間的我們,最終會為這樣的落差感到疲倦。究竟我們該將法律擺在什麼樣的位置?這個社會會有包青天嗎?或者,我們需要重新去釐定法律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 蘇建和案是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的轉折點,因為這個案子,她將視野放到了司法改革以及廢除死刑的訴求。二○○四年撰寫《無彩青春》時,張娟芬試圖從堆疊了十多年的卷宗裡,疏理出蘇案的面貌,並潛藏她對於司法制度漏洞的抗議。二○一三年《無彩青春》重新出版,我們則希望將問題拉大一些:可不可以透過蘇案,讓我們用更多元的角度來思考司法?思考死刑? 如果你對死刑還沒有想法,或者你明確支持或反對廢死,都希望可以花一點時間閱讀《無彩青春》。《無彩青春》存在的意義並非勸說人支持廢除死刑,而是告訴我們三位極可能沒有犯下殺人罪的青少年在法庭迷途二十年的故事,這之間他們被判多次死刑,遇見許多人要替他們伸冤,在絕望與懷抱希望之間遊盪、喪失信念後復又得到救援,他們的故事透露出法律的漏洞、司法尚需改進的空間,以及最脆弱的人性。 這個故事裡的警察是否有錯?檢察官是否有錯?承認殺人的蘇建和等三人又有錯嗎?(甚或是有罪嗎?)答案在每人的心中自有定論。我們只是希望透過重現蘇案,能讓我們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法律是什麼?法律及社會有何需要我們推動改進之處?如果讓我們重新思考死刑,我們可以怎麼想?死刑背後所代表的人權,甚或是社會對於人權的觀念,還有可以調整的空間嗎? 這次看的是以蘇建和案為主軸的《無彩青春》。看完之後我頓時不知道心得該如何下手。每一次的冤案不管是真實事件抑或虛構小說,內心都會燃起一股異常的沈悶。我知道僅僅是一位市井小民在看待這些悲劇的發生,無法做出怎樣的實質影響力。但是累積的力量是不容被忽視的。當一個人的聲音太微弱,累積了兩個、三個、四個⋯⋯直到上千個,上萬個人一同正視這個問題,正視那些被剝奪過著平凡而幸福生活的替死鬼們的權利,才能有改變的機會。 (以上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同標籤作品搜尋:關燁|讀後感|心得|零祈點──|社會科學|閱讀|二手書|GY|正義|刑事
留言共 6 篇留言
前一篇:[達人專欄] 【讀後感】... 後一篇:[達人專欄] 【奇幻】威...
原創小說 (45)
└連載《飾演家人》(更新中) (0)
└連載《自白書》 (1)
└連載《你的同志友人已上線》(完結) (19)
└連載《你手上那本書的主角就是我》 (56)
└連載《魔法解除了的世界》 (0)
└連載《威脅與逃亡間的共生共存》 (25)
└系列《蝴蝶效應》 (22)
└系列《豹眼中的銀狐》 (2)
└企劃角色番外篇 (1)
└連載《你身後/只管前奔》(完) (8)
└系列《也許我還活著》(完) (6)
└二創同人文 (3)
└百題練習 (9)
└連載《絕對正義》(停更) (10)
企劃[RPG之幻想國度] (4)
└企劃角色設定文章 (16)
└一期【威脅與逃亡的共生共存】 (15)
└二期【?】 (6)
└其餘設定文章 (6)
└羅許帕克家兄弟30題 (2)
企劃[Seeds of Stars] (1)
└企劃角色設定文章 (4)
└其他相關資訊 (8)
└工作文章 (34)
└活動文章 (11)
└日常文章 (9)
[雜箱子] (10)
└日常分享 (8)
└推廣、分享文 (26)
└公告 (2)
aaa1357932 給 大家:
各位有空可以來我家看看畫作或聽聽我的全創作專輯!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