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RPG公會】飢荒章中的猶大與基督──完美的辯證

月下七光 | 2022-07-04 17:12:13 | 巴幣 138 | 人氣 209



原本打算寫律的總結文,想不到律的故事還要繼續下去,其實我整個步調都亂了。但,說起要寫飢荒篇心得,全篇故事軸線鴻篇巨製,切入點也很多,要總結整篇飢荒篇並非易事,那就挑著自己喜歡的寫吧──抱持這種「只寫自己喜歡的」心情,個人打算以最喜歡的男角色尤里,最喜歡的女角色諾亞,兩人在飢荒章中劇情的表現、詮釋為主軸進行。
這篇我時時刻刻會提醒自己,以「演藝的詮釋」、「兩角色間的辯證」為基調思考,而非劇情走向預測。原因簡單:那不是我想要的。
罪償公尤里/猶大:想摧毀完美又成為完美的基路伯

尤里這名角色的基調,是要「讓其他NPC厭惡/不開心」的。
 
他(尤里)紅色的瞳孔微微轉動,隨即落向某個人(嘉德)身上。在一秒的停頓後,他怯怯地開口︰「只是……那個……是不是搞錯什麼了呢?我國的西方領軍,竟然是位罪重的叛徒。……您應該待在牢裡才對吧?」
「我的任用全憑城主大人安排,若覺得不適任,請提議改令。」面對尤里的挑釁,嘉德仍然一言不發直視前方,彷彿根本沒在聽。
「咦咦!?現、現在是拿城主大人當擋箭牌嗎?不太好吧……
 
尤里的判斷基準,其實非常具有「合理性」。所謂的合理性,便是符合「法條規定」、「世俗常規」甚至於「道德基準」的性質,這個合理性,尤里可以說是跟耶穌基督一樣的堅持。是秩序、準則、邏輯高於一切的思維標準,社會中受人討厭,並且被稱為爪耙子,卻相當符合於尤里的職位──法政廳長。
嘉德的罪孽,不管再有人格魅力或能力,都無法在「常規」上被原諒。尤里寇準了常規的齒輪,或許在阿斯嘉特顯得不尋常。實際上確實需要有在意嘉德是否有罪、是否符合阿斯嘉特的法條及秩序的存在,尤里逆風不代表不正確,反之,我無法從他的話語中看出任何一絲來自個人的惡意、個人的利益準則。
而嘉德則是表現出「服從君主一切判斷」的態度,細思「擋箭牌」這話也說得很合理,就算嘉德本人並沒有意思將紅雀當擋箭牌,但他的行為本身確實是在做這件事情──將決定權上交給紅雀,尤里暗示嘉德的行為無異是讓紅雀困擾,雖然造成紅雀這次困擾的人「看似」是尤里發起的,但嘉德同於文森在聯邦內行的正、做得直則根本沒有被盤點罪名的必要。
尤里甚至默許紅雀暗中讓嘉德有自由之身,前去進行任務,早就是法外開恩,如果從此角度思考,紅雀讓嘉德當上領袖的打算,反而是大大悖逆了阿斯嘉特的法律。無論尤里會不會被駁回,他很必要開口,也看得出忠於原則這一點,如果不是由他這個地位的人出來說話,阿斯嘉特對於叛國罪的法條有跟沒有是一樣的。所謂上梁不正下樑歪,紅雀可能是站在同情、或者不荒廢有力者的立場;那麼,就要有個聲音是在法治的立場上說明,有聲明是意味著聲張「法條還存在」──無論有沒有效,都要有人在場聲稱,事情才成立。就像是有人聲稱台灣要加入聯合國,就算知道沒效也要聲張,是因為知道沒有聲張就連存在本身都不值一提了。阿斯嘉特的法律也是如此,有人聲張才意味著存在,尤里表面扮黑臉,但在官場沒有他這樣的存在,法治無異於崩塌。
而尤克的回答,表面上是有根有據在回擊尤里,實際上是禁不起再三推敲的。看得出尤里根本沒有認為,自己的聲張會得到有效的答覆,但至少要給「一種理由」,讓他這個法政廳長的職位有個交代。
 
「叛徒也好、惡人也罷,危機當前能用上的就得全部用上。這傢伙要是中途又瞎雞巴搞,一槍蹦了就是,哪來一堆廢話。……你,也是個叛徒吧?」
(中略)
「很抱歉……我還是不能接受由叛徒領軍。」尤里看著嘉德,神情溫柔︰「布蘭卡先生應該待在牢裡的。」
 
尤克表面上好像有理,實際上是利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說詞,我注意到尤里要繼續說下去根本沒問題,他只要說明四件事
1. 尤里是梵亞斯的叛徒,不是聯邦的叛徒
2. 審判嘉德不是依著尤里,而是聯邦法條
3. 就算聯邦是依著紅雀不是法條,紅雀的這種判斷也不公正
4. 嘉德不可能那麼容易一槍被蹦,中途再次叛變也無人能抵擋
但尤里選擇是退下不說話,可能就是顧及第三點。他寧可在大眾面前承認自己在他國的罪行,並且提點撒拉弗的事情,也不願意讓紅雀過於信賴嘉德、反而有失公正的一面出來。我欣賞的是這種性質的勇氣──平時不多說話,要說就說重點,此外還考量到諸多細節,一針見血的點出有問題的事情。
他的優點太過隱晦,甚至於並不亮麗、反而容易被討厭,承擔著被厭惡的責任也要點清楚對錯,大多事情都有周全的考慮;這些優點到後期並沒有被放大,依然是隱晦的表現,讓我多少感到遺憾。
摧毀完美的贖罪──完全之人猶大與完全之神諾亞
先說結論,完美在認知到何謂不完美時就不再是完美本身,因此「人」能夠達到的完全之極限,奠基於「寬恕任何完美」,或說只有犯錯過的人能「完全同理」犯錯的人,在同理罪的同時人才成為人,所以,是完全之人。
會寬恕不完美的事物,「寬恕而不同理」本身是一種上對下的關係,是完全之「神」,不是完全之「人」。完美本身會寬恕一切的惡,因為只要寬恕一切的惡才是完美本身,寬恕是完全的「接受」、而不是「同理」那種感受,簡稱不近人情,諾亞對自己的評價。
完全之神是飢荒結局前的諾亞,完全之人是猶大。
神與人的根本分際,要從「人」與「神」二者怎麼劃分開始。這邊所說的神是指「沒有人的任何性質」且「永遠高過於人」的存在,這是人稱十字教,或說基督宗教的核心對於神的概念。進一步說,這邊說的神只會有「一種特質」,就是「完全」,或說「完美」,我暫且將兩者視為同等意義的詞。
神,凌駕於一切且完全完美;人,再怎麼想接進也無法達到,因為人知道何謂善惡。
從《創世紀》,我是說非米德嘉爾特的南方世界觀的基督宗教《創世紀》,最古老的含意,伊甸園的亞當、夏娃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他們「理解了何謂善惡(根據創世紀記載,他們吃了能夠理解善惡的果實,所以被上帝貶離伊甸園)」,人類最早的、不可能成為神的關鍵,重複一次,在於「理解了善與惡」,神是全善,不能有惡,所以神對於人只有兩種可能:寬恕,或懲罰。(以上說法其實已經融合了新約的詮釋方式了。)
舊約聖經,或稱猶太聖典選擇的是天罰來洗淨,這段紀錄中(指舊約)的神其實還沒跟人「完全切割」,上帝會跟撒旦聊天,順便玩弄某人類(詳見〈約伯記)〉,人甚至可以聽到神的聲音。當時「全善」還沒有很明顯,但希臘哲學實際上影響了新約太多東西,也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一脈的道德哲學。要簡單來說影響最多的,在於蘇格拉底認為哲學是追求靈魂的(用對話錄的〈高爾吉亞篇〉來說,是「純淨」,但純淨好像很難懂所以我用「善」),柏拉圖又提出「至高善」,似乎這個至高善被借走成為新約的全善,而耶穌(現實版,不是梵亞斯第一任君主)寬恕的核心思想與上述結合,終於完成了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寬恕型善」。
當然,以上的「借過來」其實說法非常不縝密,但縝密的說法大概要寫篇碩士論文了,容我放棄。
咳,總結以上,米德嘉爾特的耶穌的「善」,很接近新約聖經說的那種──但很諷刺的是,這種寬恕型善就在諾亞身上,飛鳥設計的飢荒篇大大的實驗了「寬恕善」實際執行會發生什麼事,完美的演繹起來就是諾亞,以及諾亞會發生的悲劇,當然我說的悲劇不包含被尤克背刺。
以某種角度來說,泰絲就是諾亞的禁果,諾亞真正接收泰絲為朋友的時候,她不完美了,也成長了。
那麼,為什麼說猶大是「完全之人」?因為,他有著人的性格,人的思維,他永遠都在接近著完美。根據劇情,尤里除了接收到瑪莉的信動搖了下,此外他比誰都還要苛責、嚴待自己與別人,甚至不允許自己有錯誤的思考。
最後補充
最後要探究的是:猶大所謂「毀滅完整的衝動」是什麼?
用角色來解釋,這種衝動來自於瑪莉代表的「歡愉」,當人破壞有序的事物時,就會進入這種狀態。這種衝動的來源,破壞、毀滅一切的衝動,弗洛依德稱之為趨死衝動,我自己看過某篇論文稱之為「逾越」──對於神聖、秩序、絕對的破壞、逾越衝動,簡單說,當人越被說「不能幹嘛」,就「越想幹麻」,這些「不能幹麻」成為了法條以維持秩序,秩序是有序列的、有一種絕對性,用古老的說詞來說,不能做的是「禁忌」,維持禁忌是秩序,禁忌久了成為「不可觸碰」的東西。神聖的定義,根據某位學家(關鍵字奧托Otto)也正好是「讓人畏懼又想親近的」。
繞了一圈,「禁忌、神聖、秩序、絕對」四者成了一種換句話說,人們都想觸犯禁忌達到一種爽感,那麼根據以上說法也不難理解為啥打破神聖或秩序也有種爽感,因為在上述意義上是同性質的東西。
以上觀念,放上劇情理解會變得很好玩。
……好像太理論了,不給過的話,我再加東西。我真的有種缺點,太喜歡在理論上打轉,而忘記引用劇情增加理解了。

如果還覺得看不懂、或者認為說的不夠透徹,可參考這篇

3396字


(刊頭由多多洛(goo752000)提供)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