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反思日記]把讀者當智障,總有一天,讀者也把你當智障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20-04-03 16:25:05 | 巴幣 38 | 人氣 330

本文引用自此

過去,我寫了一篇檢討兒童版三國演義的文章。今天,我重新聊這話題。這幾天有時間和精神,稍微辯證了一下從小干擾心神的一些雜訊。大致而言,我釐清為何我討厭兒童讀物,因為我發現多半有「偉人傳記」的風格在其中--除了主角(群),其他人會被塑造成智障,包括對手,但現實往往是,對手比你強,而且你比智障不見得高明到哪。

職是之故,人須要學習、虛心,才能成長,貫徹正確的價值。難道偉人傳記要教導小孩,忽略實力?忽略價值可能存在相對性(你不必然是對的)?如果你相信某一個價值,相信並不可恥,但沒有實力實現,總是嚷嚷的,是偉人,還是智障?

*-*-*

我喜歡戲劇,也看了一堆戲劇。看了一段時間,也歸納不喜歡的現象。
我討厭智障,但看了一堆智障。看了一段時間,也歸納討厭的智障,是不喜歡戲劇的標準。

其中要聊的是三國。小時候,讀了一上下兩冊的兒童版三國演義。這本書深植我一些低能概念,認為除了諸葛亮,其它人都是智障。除了劉備,其它軍閥只把百姓當工具。慶幸,其它作品平衡報導。三國的作品不少,尤其是遊戲與動漫畫。被迫用扮演其它勢力,我才發現世界沒這麼簡單。

我也懂那兒童套書為什麼這麼智障,他們專出偉人傳記。簡單地說,這版本的三國演義被改得面目全非,成了某種給低能兒膜拜偶像的偉人傳記。原本毛本該有的心理、軍事推演、勢力競逐等價值所在,都被省略。你只看到修改者想創造的偉人,想當個救世主,最後壯志未酬身先死。

兒童讀物大概是我接觸最早把讀者當智障的系列。

*-*-*

在這算式中,小孩也被當成智障,而且非小孩的人也認為,小孩(應該,should be)是智障。小孩≒智障

我發現,家學淵源的家族的好處,往往父母或長輩都有一些藏書。他們選書的眼光影響小孩子,到底接觸的是智障思考,還是不那麼智障的思考。甚至,小孩看了某些書,長輩會跟他們聊書,就像與書友聊天一樣。如此一來,小孩在進入學校前後,都有能跨越教科書藩籬的視野與潛力。

於是,學歷與社經地位高的家族,有額外的好處。

出版的書一定比較了不起嗎?不見得,但至少被出版的書,多半有一個以上的讀者,譬如出版社編輯。基於職務,會給你些閱讀意見。

你不那麼閉門造車。

*-*-*

越聊越遠了。總之,一開始我只想聊袁紹的形象被低能化。除了火鳳之外,大概只剩下這部,能解釋袁紹在現有組織與環境的限制,為何會讓曹操有機可趁。


作品的調性大至如此。上頭第一集,34:00。

正太曹操違法釋放一個犯人,犯人反過來咬曹操一口。還好宦官乾爺爺能隻手遮天。曹操沒事,但宦官乾爺爺決定要教導曹操一些極端現實的信念。

這部作品,難道沒有曹操被塑造成偉人的疑慮嗎?

如果我們寬鬆的界定,把稱不上人的人,調整成稍微像人一點,譬如有感情、承認自己靠運氣、像個笨蛋---像個人,如果就是偉人,那麼,這部戲確實把曹操偉人化了。但最重要的,沒有讓他的對手低能化,譬如袁紹。

因此,如果你想寫一部YY作品,就像是甚麼偉人傳,想要避免太YY而被批評低能,請先確認,「你也把對手寫成偉人」。

好人,不是問題。壞人,不是問題。低能的壞人,就是天大的問題。更何況,高能的好人,配上低能的壞人,這傳達的信念,難道是要小孩從小小瞧世界,以及世界的惡嗎?

*-*-*



有時候,我領悟到不是偏激就能吸引人。
本初仍然是追求理性的,想要100%理性,但做不到100%。

於是,下降到90%的時候,人對應然與實然間的「不理性/偏激」10%非常敏感。

從而產生「我刻意100%偏激」的錯覺。

極端不理性,連話語都無法有基本組織,更別說換得認同。
我想並不太存在下列情況,儘管戲劇中可能呈現,實際也有道理:

「這人話都說不清楚了,一定遭受劇烈打擊。」

「好可憐喔,我們同情同情他吧?」

不。

我們只會鄙夷,連話都說不清楚的人。




筆者資訊
兔操民(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台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創作回應

街頭上的藝術
可是我覺得有些盲點,YY會大紅大紫,不就是因為不鬥智鬥力,群眾卻喜歡嗎?

以you2演算法來說,絕對有用心製作的好影片可以看,但會被眾多youtuber的垃圾廢片給淹沒在片海之中。

最後,以"死亡筆記本"來說,要創作出鬥智鬥力又精采的作品太難了,大家還是會以YY為主的。 [?]
-----
補推薦個"冰與火之歌" 。
2020-04-04 22:19:43
兔二:滾你奶奶的
謝謝回應。我至今沒有驗證過,為何YY會紅,但我相信,接觸門檻低,是大部分YY作品的優勢。再來,既然接觸門檻低,無論是實體社會或在網路上與其他人聊天,大部分YY作品都是不錯的話題,無論在老社群或是新社群,都容易插上一嘴。最後,在在我寫這篇時,我並沒有界定(更別說嚴格地界定)任何概念,包括偉人傳記、YY作品,甚至「好」作品--好這一詞幾乎可以包含所有概念,無論是偏好(對於一步作品,喜歡或討厭,但先不論特定標準下的品質)或是經過某種客觀標準的測量評估(對於某些創作的文學性,評審給的分數;又或者某些硬體運算的速度,據此畫分好壞等級)。

很感謝您認真回覆本文,但由於書寫之時,我並非深思熟慮。故,今約略補述不盡之處,以自圓其說。另外,感謝推薦作品。祝福。
2020-04-05 00:18:17
靜~靜
我最討厭的鬥智或推理的作品…
排第四、為了迎合劇情或出現讀者意想不到的發展,明明機率低硬要說很大機會
排第三、為了襯托主角的才智,就拉低配角的智商,好像配角們都想不到似的
排第二、誤導開太大,難以自圓其說,就草草帶過或提都不提
排第一、上帝視角不符合事實,畢竟都上帝視角了,還開誤導擺明就是在耍讀者
2020-04-10 00:38:53
兔二:滾你奶奶的
您好,謝謝分享。有時候確實有相關問題。
2020-04-10 01:17:37
說書人 貓皮
  兔大認為有些”劇情”太過於偏袒特定立場,或”人物塑造”太過於神話某人物,其實是針對不同人物所致。

  開個新例吧,韓國名將李舜成在鳴梁海戰一役,以十二艘板屋船,打爆日本豐臣秀吉勢力海軍約兩百餘艘,創下海戰歷史上最大奇蹟之一。
  假設一名電影導演要接手翻拍這段史實,他就不得不考慮到一些狀況。

  第一,這部片絕對是拍給韓國人看的,其他國加減看看,日本人死都不會看的,那麼,兩個小時的電影,我只就能選擇把篇幅讓給『神化』李舜成。
  第二,觀眾就是進來看某一方被打爆的(套用在三百壯士就是薛西斯)。

  反觀兒童讀物或兒童版三國演義,其實都有類似的節奏。
  第一,這些作品就是給小孩(或其他不太讀書的人)看的,他們的專注力就那麼一點,寫作者要在最短的篇幅之內吸引到讀者的注意力,就只能神化主角,讓讀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起興趣。
  再來,就是讓神化的角色打爆或(比爆)一些智障,如果是單機遊戲,這個步驟就得更無恥地進行下去。
  
  這就是一種用以吸引人的『低階戲劇手法』,目標讀者就是新入生。
  貓皮第一次聽聞『鳴梁海戰』就是在電影上,也感覺到這部片是不是太過神化李舜成,因為12打爆200真的太扯,就上網去查了資料,從而得知『李舜成入獄』、『決戰地點的海流影響』、『日本方內部矛盾』、『誘敵深入』、『總站立規模與實際投入規模』等等等等...資訊,從而得到了比電影更客觀的評價。
  這時,我卻突然領悟到,『鳴梁』促使我對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
  這時,我也突然想到,小時候玩的『三國志孔明傳』,也成為我開始研讀『三國誌』的誘因。
  那麼,『兒童讀物』或『低端讀物』,縱使有些愚民的成份在,但只要有達到該有的戲劇效果,會不會也一定程度的促使某些高端人想要更深入觀看這段歷史。

  當然,我無從得知作者背負的究竟是想讓人更深入研究的社會責任,或者只是想愚民而已,這點除非問作者本人,不然我們就無從得知了,只是讀者只要有基本的素養,不管如何,查證的權力永遠不會從他身上被剝奪,只是看他甘願被愚,還是受到好奇心牽引兩種。
2020-05-14 09:46:21
兔二:滾你奶奶的
謝謝來信。

基本上我同意你的立場,畢竟受眾對付不認同(或不該認同)的事物,該思考對策。這篇,毋寧是一種,我對於過往的抱怨(抒發)。真的要說,對我有啟發作用的,橫山光輝三國志還遠遠超於兒童版三國演義之前。因此,即使有情懷加成,也輪不到台灣兒童版三國演義。

另外,這篇比較是延伸《[操民閒談]毛評三國演義的啟發-寫作新手與老手的相處》(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owner=&sn=4071235 )因此我也不會著重論證「低能的優良兒童課外讀物」造成的損害。

對於,原文來自之前寫的我感慨的是,兒童版三國演義還增加「推薦優良讀物」幾個字,就像「醫療用」的標籤,這套書毋寧也有「教育用」標籤,結果居然比不上橫山光輝三國志?我不禁懷疑「兒童教育跟低能化」是不是近似詞。優良甚麼?讓兒童保持低能就是優良嗎?這標籤還真是負責任。

然後,關於偏袒,本文後續有舉曹操(2013)電視劇版的例子,可以回應到您說開頭提的「有些”劇情”太過於偏袒特定立場,或”人物塑造”太過於神話某人物,其實是針對不同人物所致」。該劇說白了就是漂白曹操,對於歷史上(或演義中)耳熟能詳的橋段,譬如逃亡時殺呂伯奢、討伐袁術時強扣糧官私通敵方的罪名,以解決軍糧不夠的橋段,都會特別使用一些鏡頭,強調曹操會因為傷害人的舉動而痛苦,而非冷血無情。

我有探討過,兒童版(其實就是三國演義)問題在哪?偏袒劉備方嗎?這件事情在三國演義毛本就出現了,但具體不滿的是,兒童版弱化很多權謀家的思維,讓他們變得可笑和愚蠢,而且兒童版不講清楚,自己把很多有心機的人物,變得愚蠢。小孩讀了會發生甚麼事?

「這些人都好蠢好笨。壞人真蠢。」

我並不覺得輕易覺得別人又蠢又笨,是甚麼「優良」兒童課外讀物。
2020-05-14 19:42:11
兔二:滾你奶奶的
>『兒童讀物』或『低端讀物』,縱使有些愚民的成份在,但只要有達到該有的戲劇效果,會不會也一定程度的促使某些高端人想要更深入觀看這段歷史。

前提是,如果有。

英傑傳、孔明傳、曹操傳,基本上我也能說是愛好者。我完全同意這些遊戲在啟迪玩家對背景的興趣與探索。加上,你舉出了其他例子,《鳴梁海戰》的電影版,或許回到三國的電影,還可以講《赤壁》或者《銅雀樓》。他們至少都先做到「好看」,再來就是「要不要對史實負責」。我認為娛樂作品大可不用,但「兒童優良課外讀物」?這些電影可沒有這種高大上的標籤,帶來的影響,卻比愚蠢的優良讀物更優良。

>當然,我無從得知作者背負的究竟是想讓人更深入研究的社會責任,或者只是想愚民而已……

這點來說,我說白了,就是「出版社叫他怎麼寫就怎麼寫」,我並不認為這類叢書的作者,在機構的控制底下多有能動性,就是拿錢辦事。我也不會要那些作者負責,我的價值觀不太同意,責備柏林圍牆上射殺企圖越過邊界的平民一樣。

>只是讀者只要有基本的素養,
回到您的主張,我認為讀者確實只能這樣做。我們無法阻止出版社出書,無法阻止傳媒或學校機構推廣那些「優良作品」。我們只能批判性的處理。

這兩篇文,無疑是我批判的結果,儘管有點粗暴,而且部分不周延。

最後,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而且分享您的想法。
2020-05-14 19:46:56
兔二:滾你奶奶的
附註,上面英雄曹操的影片,似乎權限被關了。我暫時也找不到替代的源,只能先附資料追記。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B%B9%E6%93%8D/13832016?fromtitle=%E7%9B%96%E4%B8%96%E8%8B%B1%E9%9B%84%E6%9B%B9%E6%93%8D&fromid=1652325
2020-05-14 19:50:46
XDXDXDD
袁紹這篇看到有人寫得還不錯
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06331&sn=142720

我對家學的觀察跟你一樣
金庸能在當時那個年紀寫出這樣的東西,絕對跟家學脫離不了關係
我近年因為回憶跑去看了早期的電視劇也有這種感觸,讓人覺得當時的自己怎麼會喜歡這樣的東西?
但現在想一想覺得,可能對於當年的我來說,世界的複雜也不過如此吧?
還是編劇覺得大眾不過如此、這社會不過如此?
或更可能是編劇對大眾不深入,自己對社會也同樣涉世未深,所以淨是一些空口白話的大道理

直到對世界有所了解,當事者才會覺得這樣的模型格格不入,齒輪無法密合,牛頓的棺材板也都準備敲醒智商正在降低的自己身上。

2020-05-31 15:58:10
兔二:滾你奶奶的
謝謝回覆。晚點我再回家拜讀,還有補充想法=]
2020-05-31 16:16:07
兔二:滾你奶奶的
備註,這篇袁紹的文觀點跟「英雄曹操」的電視劇的觀點類似。兩者相對照,覺得格外精彩。
2020-05-31 16:19:14
XDXDXDD
所以好的故事最後容易脫離作者的掌控,好的角色容易在現實看到他的原型
雖然終究是投射不是真實,現實有時遠比故事弔詭,故事荒誕也吸引我們

且真實的牛頓喜愛神學跟煉金術,比起我們更想到看到棺材板飛起壓死物理學,即使充滿白日夢,也有了可觀的成就

所以拉回到主題,我蠻認同你其他篇所說,「讀文學應當是,尋找思想上,同溫層、舒適圈的極限,既讀來舒服、又能讓自己超越過往的偏見一步。」

好的作品應該都是能夠讓框架更進一步,增加思考的角度,而不是抑制人的思想

我在猜
-----------------
慢慢回復就好,感謝拜讀> <
那篇袁紹文也啟發我不少ww


2020-05-31 16:57:09
兔二:滾你奶奶的
謝謝你,閱讀且引用我其他文章中的句子。
我也順便複習了我的心情,這讓我感覺很好。

我滿同意,好的故事和人物,一定程度會脫離作者的控制。換某個角度想,作者也會樂於在發覺這些活故事、活人物的新可能,從而陶醉其中,得到樂趣。

此外,關於「不是投射真實」,我確實有些想法。真實與虛構之間,有一個文學上的詞,叫做「寫實」。是指虛構作品中,不必然是現實中某個真相,卻能將其組合的「比真實更真」。其關鍵無外乎「精彩」二字。在現實中往往只能理解成「偶然」的事件,能緊密鑲嵌在一部作品。

現實可能也有兩種層面的意思。一個是過去發生過,被歸納出的「常識」。一照常識發生的新聞報導,常讓讀者覺得無聊;二是確實發生過的事情,但卻超乎我們「常識」,譬如一些精采的超自然故事。這兩個都可以是「真實」一詞的指涉範圍,儘管它們各自又指涉不同的小圈圈。

從這方面來想,虛構的故事,或真實的事件,要好看,恐怕就是得超過觀眾的常識。這裡來說,第一次接觸ACG的讀者總有一些「神作情懷」。恐怕也是基於此,有某部作品,大幅度跨越他現在的常識/現實基準線。

以上是我的補充。
謝謝您在這篇文章與我交換想法。
2020-06-01 01:24:2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