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操民隨筆]再思《了凡四訓》,蓋「謹慎」二字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20-03-23 18:36:19 | 巴幣 24 | 人氣 174

先感謝點子君、宵町君、傘君(名字排序為自巴拉第一留言順序)與我聊關於道德的話題。想了一下你們提供的想法,再重新看了一下片子,備份想法如下。另,寫給未來的自己: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備份巴拉+編輯想法+提出結論。

*-*-*

點子-庫洛米庫洛米:從功利主義的角度看,行善讓你有人脈,這世界本來就是沒有四處套關係是不能成事的
宵町ウヅキ:如果這世上充滿公義,又何必行善來證明價值,也就是說公義為本,行善為末,社會公義的不完善才有行小善的空間
刀劍科高校の劣等生:放生就是善意推動的惡果之一例。許多時候寬恕與原諒也產生惡果。看似境界很高,但其實是讓惡人繼續造惡。甚至「認為人不應該造惡」有時也結惡果。例如有些信仰認為同性結合是惡行會下地獄,為了必免兒女下地獄所以不允許他們這樣做。這也是因善意而起的惡。假設真的有命運可改,我認為善意無法改變命運,除去無知才可以,接近你說的謹慎。

了凡四訓,国语电影版,(2001)

我聊的了凡四訓,也大概基於這影片。最近一兩年,我做許多事情心灰意冷。準備考試,說順利也順利,不順利也不順利。成績有提升,但其他人不太滿意;考上之後有甚麼閒的前景?前輩們會嗆「你太天真」。

想到《了凡四訓》的故事。最早是大二的時候,一位老師播這影片,介紹古代讀書人怎麼進德修業。其中,主角找了超能力者預測自身生命,未來幾年都應證了預言。因此,主角感到無力,認為做什麼都沒差,直到另一個超能力者提了新觀點。

「命運囿限不了極惡與極善之人。」

於是,主角始積極行善,以功過格,記錄每天的行善、行惡記錄,不久逐漸脫離預言,並引此為紀念,改名「了凡」。

*-*-*

看到這,不順心感油然而生。加上今天工作被小嗆一下,心裡不痛快。最後,這些日子的零零總總,我有強烈自暴自棄感。

行善,真的有價值嗎?這世道難道不是有實力的流氓和騙子得利?雖然乍聽之下有點不可思議,甚至迷信和愚蠢,但某些不必要的傷害與惡緣是無意間產生,譬如不小心說的一段話,是否傷害的人或引起惡果。某方面來說,天道的善惡不論過失或故意,善意推動的惡果終究無法成為善,恐怕成為惡。

幾年後,我對照原文,其實發現內容大意差不多。當初影片版,有點我訝異。前段講袁了凡以功過簿積德;後段提出了幾個案例,說明有善心不見得促成善果,那不必然是善。沒功勞、沒苦勞、有過。成王,敗寇。極惡與極善而言,「謹慎」是一種重要條件。行之,倒也無不可。

*-*-*

「謹慎」

今天又想起了凡四訓的故事,以及過去幾個會看面相的老師,不約而同只說一句話「要多積德」。今天,促使我重新想,到底怎麼一回事。

當初,沒甚麼體悟,尤其會抓住小語病,質疑「善惡」兩概念的定義。現在重看部分段落,我發現,該注意的不是「到底甚麼是真善或真惡」,而是「你自覺了甚麼」、「又如何解釋自覺的自覺」。前者,在功過格上,紀錄自己觀察過後的正念、忘念、正行、惡行;後者,有些人用善,用惡的標籤。

何謂善惡?在袁了凡的例子其實很明顯,他在與禪師交談,已描述惡(生理、心理或人際性,阻礙其目標實現的負面因素)的例子。剩下,禪師的提點,就是:

1. 記錄(功過格)
2. 持咒(對抗忘念的對策)


對此,我也反省自己一些問題。譬如:

1. 好標新立異但不承認(好名)
2. 被別人抓到一些小毛病就恨到想讓對方死(易恨)
3. 不重視必要之利(假慷慨)

*-*-*

當然,這部作品有些信仰色彩。彷彿不得志者,才藉由信仰提升自信心,或者前近的道路;得志者,不須要信仰。我判斷,這兩組意見也各有道理,唯獨若想萃取出更多意義,恐怕「謹慎」是須要注意的二字。

因為不謹慎,隨意放任心思亂轉;因為不謹慎,任他人小嘮叨奪走自身心智;因為不謹慎,未依目的分配體力、精神力與專注力;因為不謹慎,倒行逆施。既然如此,不謹慎,又如何能享有更高層次的報酬?拿不起。

*-*-*

今天,再次面對失敗。體悟是,不想面對失敗,是某種不想改變。改變是痛苦的嗎?某些是,某些不是。為何有差別?

也許能呼應昨天的思考。一種對小事不屑的狂妄。話說回來,「做不了小事的人做不了大事嗎」?我現在的回答,是,但這兩個詞需要更仔細的詮釋。

所謂的「小」,是從「念頭」開始。不善的念頭,能善的念頭。加加總總,而形成「大」的結果。念頭幾乎是行為的原因,跳過念頭,無異緣木求魚。申言之,觀測不了念頭,遑論改變行為,尤其是念頭驅策的行為。

說到底,以現代詞彙概括者,也許是「謹慎」二字。要有謹慎的結果,需要觀察念頭。不過,人世多繁瑣事纏身,也是很好的藉口「觀察不到念頭」或「沒時間觀察」。於是,現代人「合理」地找尋千百種「無法→不須→謹慎只是美德」的理由。

最後,只需要對不如意發脾氣、怨天尤人,不必關心是否充分謹慎。

*-*-*

德,難在「修」,也就是「明自覺不夠好或不對,但找了千百種理由合理化之」。恰好這些理由又非常正當,於是念頭中不夠好或不好者,逐漸侵蝕心智。等到回過頭來,病入膏肓,想修要嘛難修,要嘛不能修。

遇到智障通常是容許自我過錯的時候。反正,無論自己如何理性和禮貌,還是會遇到不理性或沒禮貌的人。

這很危險。我的體悟是,首當之要,避免自己的心智被負面因子影響。

「見不賢,內自省。」

看到修養與行為有瑕疵的人,時時刻刻想像,那些人可能產生的惡果。那麼,也就能自我提醒,別被輕易放棄「謹慎」的念頭,成為糟糕的人,進而承擔風險。

筆者資訊
兔操民(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台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