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 GP

《墨子非攻》中的神话索引 作:白澤君

作者:玄都之王│2016-09-23 23:43:15│巴幣:4│人氣:136
1、《非攻》的基本情況。
 《墨子非攻》存於今本《墨子》中為第17非攻上、18非攻中、19非攻下三篇。
 關於《墨子十論》的上、中、下,並不同於今天將同一文章分割為上下銜接的若干部分之用,而是用以命名三篇相似或者說同一主題的文章之用,近似於今年簡帛學上對同一文獻的不同抄本所用的甲本、乙本。
 《墨子》十論部分為什麼會有上、中、下三篇?近代以來有學者對此做過一些考證,如梁啟超在《墨子學案》中說「文意大同小異,蓋墨家分為三派,各記所聞。」。俞越、羅根澤《墨子探源》基本都持這種觀點。陳柱《墨學十論》中則認為十論只是文字大同小異,主旨相同,與三墨無關,乃是墨家弟子各自記錄墨子的隨時演說,本不止三篇,因為三為成數,故為三篇。這種說法現在得多很多學者的肯定,如陳問梅《墨學之省察》、方授楚《墨學源流》、楊俊光《墨學新論》、李漁叔《墨子今注今譯》。欒調甫《墨子要略》通過考察文中引書、方言、地域文化,認為上篇為秦之墨,中篇為東方之墨,下篇為南方之墨。因為劉向《別錄》沒有流傳下來,也沒有新的材料發現。面對史料的缺乏,盡管學者做了一些探索,但其結論均讓人不甚滿意。
 題外話關於《墨子》全書的問題,盡管現在大家公認《墨子》是墨家學派的一本集子,但仍有一個問題,甚至幾乎子書都有這樣一個問題,即子書的構成到底有什麼根據。我們目前所傳的子書基本可以確定是以劉向校訂本為祖本,但是劉向又是本於何本?雖然劉向《別錄》遺失了,但參考十論似乎可以推定,劉向參考的本子至少有三種且無法互校、互補。這些本子是由誰、何時集成的?其依據又是什麼?似乎無法確定。

2、各篇構成與同異
 非攻上,是以子墨子言曰為始的一段議論。(間詁本有闕文參閱《墨子校注》下省為17)
 非攻中,首章是以子墨子言曰為始的一段議論(篇首亦有闕文,18-1),後兩章是子墨子與飾攻戰者的問答,兩章均已「是故子墨子言曰」結束。(18-2、18-3)。
 非攻下,首章是子墨子言曰為始的一段議論(19-1),後三章是三段問答(作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19-2、19-3、19-4)。
 三篇相近的地方:
  1白黑之辯。見於17與19-1。然而卻有不同的含義。
  2貪名。見於18-1與19-4。
  3四人愈。見於18-2與19-3。
 三篇不同的地方:
 楊寬《墨子各篇作期考》中總結道「縱觀各上篇文字簡要,以理論為重,各下篇言繁好辯,推崇迷信。中篇得乎中。」(未見,見於楊俊光《墨學新論》引。)
 而具體到非攻則17與18-1、19-1略同,純粹理論不引事例,而且所言也更加貼近平民生活。
 中篇好言戰事,主張參乎前事,其理論也更接近於節用。通篇只出現鬼神一次,無天鬼思想在內。
 下篇多言鬼神。開篇理論即是天志、明鬼,於19-2更是將三代更替的戰爭賦予了強烈的鬼神色彩。(正如《呂氏春秋》、《淮南子》中說的「荊人畏鬼」,下篇極有可能正是墨者為了迎合楚地之人的作品。中篇茲不復贅。
 白案:《韓子‧顯學》講三墨「取捨相反不同」。《莊子‧天下》講墨者「倍譎不同」。我疑心所謂的墨家取捨相反不同與倍譎不同,極有可能是墨者在後續發展中,在構建更為完善的理論框架時取捨各異而產生派別。如中篇力圖實際,將非攻與節用結合,將節用作為非攻的理論基礎。下篇則將非攻與天鬼結合,將天鬼作為非攻的理論基礎。那就出現了,東、南墨者都非攻,但東墨認為非攻是為了節用,南墨認為非攻是為了天鬼,即所謂取捨、相反、倍譎。《莊子-天下》講墨者「巨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尸」。那可以說明大家宗旨上一定是一致的(即都要非攻),而不同的是理論構架,如果大家連思想上都完全相反,那麼根本不可能會出現以巨子為聖人的事來。故我認為上、中、下出於三墨說,暫無法予以輕易的否定。

3、非攻神話索引
 非攻中
 鬼神之後主
 祝藥
 非攻下
 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
 以農、臣事上帝、山川、鬼神。
 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殺天民,剝振神之位,傾覆社稷,攘殺其犧牲,則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將以為利鬼乎?
 夫殺之人,滅鬼神之主,廢滅先王,賊虐萬民,百姓離散,則此中不中鬼之利矣。
 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為不義,非利物與?昔者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聖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謂『攻』,謂『誅』也。」
 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變化,民乃大振。高陽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電誘祗,有神人面鳥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師大亂,後乃遂幾。禹既巳克有三苗焉,磨為山川,別物上下,卿制大極,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則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

白記:
 高陽乃命玄宮:此句有訛誤,《藝文類聚》引《隨巢子》作「天命夏禹於玄宮」。
 四電誘祗:不詳。
 有神人面鳥身:王煥鑣《墨子集詁》云,孫、尹二氏只就一方定其神名,殊為乖謬。且神話流傳,各隨時地而變,即使句芒(孫詒讓說)、玄冥(尹桐陽說)人面鳥身,亦只限於一時一地,不必人面鳥身之神皆為句芒、玄冥也。
 若瑾:不詳。
 搤矢有苗之祥:不詳。
 磨:磿字之訛,與別意近。
 白案本段文字很多地方讀不通,可能是因為有訛誤。
 逮至乎夏王桀,天有誥命,日月不時,寒暑雜至,五谷焦死,鬼呼國,鶴鳴十夕餘。天乃命湯於鑣宮:「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亂,予既卒其命於天矣,往而誅之,必使汝堪之。」湯焉敢奉率其眾,是以鄉有夏之境,帝乃使陰暴毀有夏之城,少少有神來告曰:「夏德大亂,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於天,天命融隆火,於夏之城閑西北之隅。」湯奉桀眾以克有,屬諸侯於薄,薦章天命,通四方,而天下諸侯莫敢不賓服,則此湯之所以誅桀也。

白記:
 關於陰暴與融隆諸家注釋不一,現列舉出諸家說法供大家參閱。
 陰暴:吳汝綸認為是神名。尹桐陽認為即陰雨與暴風,所謂雨師、風伯者。王煥鑣認為陰乃隆字之訛,隆即下文融隆之隆,即豐隆。
 融隆:畢沅認為融即祝融,隆是降字之訛。孫詒讓引國語周語夏亡回祿,認為回祿即吳回即祝融。吳汝綸認為融隆即豐隆,融隆、陰暴皆神名。尹桐陽也引國語周語,認為即火神。

白案:
 從句式來看帝乃使後應該是一個神名,但問題是這位神靈到底叫什麼?主要無法搞清楚暴字從上讀還是從下讀,即使參考下文融隆火也無法確定作者的用詞習慣。融隆火,融作為神名單獨出現亦見於國語(國語周語云「夏之興也,融降於嵩山。其亡也,回祿信於聆遂。」韋昭注,融祝融。),理解為天命融降火是可以的,似乎也是最接近當時語境。融隆是一神靈名或為兩個神名的省稱的可能性,仍不能完全拋棄。在材料不足以支撐的時候,一定要做出某種論斷反而違背科學精神,不妨兩存,不做定論。陰暴茲不復贅。

 逮至乎商王紂,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時,兼夜中十日,雨土於薄,九鼎遷止,婦妖宵出,有鬼宵吟,有女為男,天雨肉,棘生乎國道,王兄自縱也。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國。」泰顛來賓,河出綠圖,地出乘黃。武王踐功,夢見三神曰:「予既沈漬殷紂於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賜武王黃鳥之旗。王既巳克殷,成帝之來,分主諸神,祀紂先王,通維四夷,而天下莫不賓。焉襲湯之緒,此即武王之所以誅紂也。若以此三聖王者觀之,則非所謂「攻」也,所謂「誅」也。

白記:乘黃:見山海經。

白案:《非攻下》所表現的天與帝之關係(此章可能在天志、明鬼以後做大幅度修改與補充。)
 文中「天」是萬物的主宰(如稱人為天之人),是世界至善意識,是墨家行動的基礎,他懲惡揚善是虛幻世界的「墨子」。亦是至高意識,他可以決定人類世界的命運,他自己不會去執行,而是向世界發布「命」,天神、人都必須遵守這個「命」。而「帝」並無這種位格,帝似乎只是鬼神中高位者,他也有一定的權能,他可以「使」神去完成「天命」。而天也可以不通過帝直接命一些神去執行命令。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332028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精之小結 作:誅仙200... 後一篇:《山海經》中有關鳳凰形象...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ShuLongQinHu大家
歡迎來我的小屋看帶IKEA鯊魚去抗議的圖~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