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滕文公下

作者:ChaoX│2022-09-04 17:46:01│巴幣:0│人氣:183
滕文公下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


  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昔者趙簡子使王良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請復之。』強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簡子曰:『我使掌與女乘。』謂王良不可,曰:『吾為之範我馳驅,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一朝而獲十。《詩》云:「不失其馳,舍矢如破。」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御者且羞與射者比;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也。如枉道而從彼,何也?且子過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1. 陳代:戰國時人,孟子弟子,生卒年不詳。在《孟子》書中又稱為陳子。
    2.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3. 宜若小然:好像拘小節一樣。
    4. 大則以王:見到大的諸侯可以使他稱王。
    5. 小則以霸:見到小的諸侯可以使他稱霸。
    6. 志:記載、記錄。通「誌」。
    7. 枉尺直尋:枉,彎曲。直,伸。尋,古代長度單位,約八尺或七尺。枉尺直尋指彎曲一尺而能伸長八尺。後比喻損失小部分以求大範圍的收穫。
    8. 可為:可作為、有發展的希望。
    9. 孟子:即孟軻(西元前372-前289),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著有《孟子七篇》。也稱為「孟子」。
    10. 昔:過去的、從前的。
    11. 齊景公:姓姜,名杵臼(?-西元前490),齊後莊公的異母弟,在位時有名相晏嬰輔政。在位58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
    12. 田:打獵。通「畋」。
    13. 虞人:古代掌山澤之官,亦主苑囿田獵。趙岐注「虞人,守苑囿之吏也。」
    14. 旌:音ㄐㄧㄥ,一種旗杆上裝飾著五彩羽毛的旗子。
    15. 不至:按古禮招大夫以旌,招虞人以皮冠。而景公以旌招虞人,為失禮,故虞人不來。
    16. 志士: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17. 不忘溝壑:有志之士,雖死於荒野山谷,而無遺恨。比喻時刻不忘為正義而獻出生命。
    18. 勇士:有勇氣膽量的人。
    19. 喪其元:有勇之人,雖死於身首異處,而無遺恨。比喻時刻不忘為正義而獻出生命。元即頭,朱熹注「元,首也。志士固窮,常念死無棺槨,棄溝壑而不恨。勇士輕生,常念戰鬥而死,喪其首而不顧也。此兩句乃孔子歎美虞人之言。」
    20.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也稱為「孔子」。
    21. 奚:為何、為什麼。表示疑問的語氣。
    22. 取:讚賞、歎美。
    23. 非其招不往:不符禮節的相邀不前往。
    24.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25. 枉尋直尺:枉,彎曲。直,伸。尋,古代長度單位,約八尺或七尺。枉尋直尺指彎曲八尺而能伸長一尺。比喻損失大範圍的收穫以求小部分的利益。
    26.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27. 趙簡子:即趙鞅(?-西元前476),又名志父,亦稱趙孟,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28. 使:命令、派遣。
    29. 王良:春秋晉國的馬車夫,是駕馭馬車之能手。
    30. 嬖奚:趙簡子的幸臣。
    31. 乘:駕馭、駕騎。
    32. 終日:一整天。
    33. 反命:復命。
    34. 天下之賤工:王良是天下技術最壞的車伕。按凡執技藝者皆稱工。
    35. 或:有人。
    36. 以告:以此告訴。
    37. 請復之:請再駕車出獵。
    38. 強而後可:嬖奚不肯,勉強而後始肯。強,因ㄑㄧㄤˇ,勉強。
    39. 一朝:一個早上。
    40. 良工:技藝精妙的車伕。
    41. 我使掌與女乘:朱熹注:「掌,專主。」女,你,同「汝」。言我使王良專門替你駕車。
    42. 謂:告訴。
    43. 範我:依我的法度。
    44. 馳驅:音ㄔˊ ㄑㄩ,策馬疾馳。
    45. 詭遇:朱熹注「不正而與禽遇也。言奚不善射,以法馳驅則不獲,廢法詭遇而後中也。」趙岐注「橫而射之曰詭遇。非禮之射則能獲十。」按即言從側面或後面偷襲禽獸,使之不備而射獲之。
    46. 詩:指《詩經.小雅.車攻》。
    47. 不失其馳:駕車的人不失去馳驅的法則。朱熹注「言御者不失其馳驅之法。」
    48. 舍矢如破:箭一放出去就能射中目標。舍矢,即捨矢,指放箭。王念孫云「如,猶而也。舍施而破,言其中之速也。」
    49. 不貫:即不慣,不習慣。
    50. 小人: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
    51. 請辭:請求辭職。
    52. 御者:駕馭車馬的人。
    53. 射者:射箭的人。
    54. 比:音ㄅㄧˋ。親近;相並;依附。
    55. 丘陵:土山。地理學上指高度次於山岳的起伏地形。如丘陵類似「堆積如山」。
    56. 弗為:不為、不做。
    57. 枉道:扭曲、違背正道。
    58. 彼:他。指諸侯。
    59. 何也:何必?
    60. 且:而且。
    61. 子:你。同「爾」、「汝」。
    62. 過矣:錯了。
    63. 枉己:委屈自己。
    64. 未有:沒有。
    65. 直人:端正、糾正別人。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 景春:戰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可能為孟子弟子,在《孟子》書中有與孟子答問一章。是一位縱橫家,十分推崇公孫衍與張儀。
    2. 公孫衍:人名(約西元前360-約前300),魏國陰晉(今華陰市東北)人。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稱之。為戰國時期出身於魏國的縱橫家,先後於秦國、魏國為官,為張儀的連橫策略的主要對手。
    3. 張儀:人名(西元前?-309) 。戰國時魏人。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後卒。
    4. 豈不:難道不是。表示反詰的語氣。
    5. 誠:的確、確實、真的。
    6. 大丈夫:有志氣而勇敢剛毅的男子。
    7.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8. 懼:畏、害怕。
    9. 安居:家居無事。
    10. 天下:古代中國境內區域。
    11. 熄:熄火,指戰火止息。
    12. 是:此,指公孫衍、張儀之輩。
    13. 焉得:怎麼能。
    14. 子:你。同「爾」、「汝」。
    15. 未學:沒有學。
    16. 冠:一種古代的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後亦稱成年男子為「冠」。
    17. 之門:到大門口。
    18. 女家:指夫家。女,通「汝」。
    19. 夫子:稱謂。婦人對丈夫的尊稱。
    20. 以順為正:以順從為正道。
    21. 妾婦:泛指婦女。
    22. 居天下之廣居:以仁居心,所居乃天下最寬廣的住宅。
    23. 立天下之正位:以禮立身,所立乃天下最中正的位置。
    24. 行天下之大道:以義行事,所行乃天下最寬廣的道路。
    25. 得志與民由之:能實現理想時,就把所得之道推行於民。由,從。
    26. 不得志獨行其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實踐他所堅守的正道。
    27. 淫:迷惑;盪亂他的心意。
    28. 移:變易他的節操。
    29. 屈:降服、折服;挫折他的志氣。



  周霄問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弔。』」
  「三月無君則弔,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禮》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惟士無田,則亦不祭。』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弔乎?」
  「出疆必載質,何也?」
  曰:「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農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國,亦仕國也,未嘗聞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1. 周霄:《戰國策》鮑彪注本作周宵,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曾與孟嘗君、田需交好,與公孫衍不和。可能為孟子弟子,在《孟子》書中有與孟子答問一章。
    2.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3. 仕:做官、任職。
    4. 傳:音ㄓㄨㄢˋ,古書、前代所遺留的書籍。
    5. 皇皇如:徬徨不安的樣子。
    6. 出疆:走出國土。
    7. 質:音ㄓˋ。拜見長輩時奉上的見面禮,通「贄」。
    8. 公明儀:東周時魯國南武城人,生卒年不詳。其生活年代與身分有許多不同記載,《孔子家語》記載其曾問禮於孔子,鄭玄則認為其曾為子張、曾子弟子。
    9. 弔:慰問遭遇不幸的人或團體;哀傷、憐憫。
    10. 不以急乎:不會太急嗎?以,通「已」,太、甚。
    11. 失位:失去官位。
    12. 猶:如同。
    13.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14. 禮:即儀禮,十三經之一。漢儒稱為「禮經」,或單稱「禮」。漢代已殘闕,當時所傳有三本:戴德本、戴聖本、劉向別錄本。今通行本為鄭玄注、賈公彥疏之劉向別錄本,十七篇。論述冠、婚、射、喪、飲、祭等禮之儀節。其經文亦有今古文之別,高堂生所傳十七篇為今文,魯恭王得自孔宅者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與今文同,而字多異,十七篇外,則為逸禮。鄭玄注參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漢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漢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也稱為「禮經」、「士禮」。
    15. 粢盛:音ㄗ ㄔㄥˊ。一種古代的祭祀儀式。祭祀時將黍稷放在祭器裡,稱為「粢盛」。
    16. 夫人:諸侯的妻室。
    17. 蠶繅:音ㄘㄢˊ ㄙㄠ,養蠶繅絲。繅,將蠶繭煮過抽出絲來。
    18. 犧牲:祭神用的牲畜。
    19. 不成:不壯實肥滿。
    20. 以祭:用來祭祀。
    21. 「惟」士無田:發語詞,無義。通「唯」、「維」。
    22. 宴:安逸、安閒、宴樂。
    23. 士:士人,泛稱研究學問或有學問的人。
    24. 豈:難道、怎麼,表示反詰。
    25. 耒耜:音ㄌㄟˇ ㄙˋ。翻土所用的農具;耒為其柄,耜為其刃。
    26. 國:指魏國,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蔣伯潛說「周霄魏人。魏為三晉之一,故據晉為問。」
    27. 仕國:朱熹注「仕國,謂君子遊宦之國。」
    28. 未嘗:未曾。
    29. 難仕:難於出外為官。
    30. 丈夫:身高一丈的男子。周朝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成年男子高八尺左右,故以丈夫為男子的通稱。
    31. 有室:有妻。
    32. 女子:泛稱女性。
    33. 有家:出嫁。
    34. 不待:不等。
    35.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女的婚姻須由父母作主,經媒人介紹。
    36. 鑽:挖掘、穿進。
    37. 穴隙:孔洞細縫。
    38. 相:互相。
    39. 窺:從隱密處或孔隙中偷看。
    40. 踰牆相從:爬越牆垣私奔。比喻男女偷情。
    41. 國人:全國的人。
    42.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43. 類:相似。



  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
  曰:「否。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為仁義者哉?」
  曰:「梓匠輪輿,其志將以求食也;君子之為道也,其志亦將以求食與?」
  曰:「子何以其志為哉?其有功於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則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1. 彭更: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孟子弟子。
    2. 後車:跟隨在後頭的車子。
    3. 乘:音ㄕㄥˋ。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
    4. 從者:隨侍的人。
    5. 傳食:音ㄓㄨㄢˋ ㄕˊ,猶言轉食。傳,客館。食,吃。焦循正義「傳食謂舍止諸侯之客館而受其飲食也。」
    6.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7. 泰:甚,通「太」。趙岐注「甚也。」朱熹注「侈也。」即過份的意思。
    8. 一簞食:音ㄧ ㄉㄢ ㄙˋ。一竹器的飯食,指簡陋的食物。
    9. :上古帝王。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也稱為「大舜」。
    10. :古帝陶唐氏的號。相傳為帝嚳次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在位百年,有德政,後傳位於舜。
    11. 天下:中國的政權。
    12. 子:你。同「爾」、「汝」。
    13. 士: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
    14. 通功易事:用不同行業的產品做交換,來代替一行業所不能做的其他工作。比喻分工合作,互通有無。
    15. 羨:剩餘、盈餘。
    16. 梓匠輪輿:音ㄗˇ ㄐㄧㄤˋ ㄌㄨㄣˊ ㄩˊ。製造木器、房屋的木工,和製造車輪、馬車的車工。
    17. 得食:音ㄉㄜˊ ㄙˋ,得到供養。食,拿食物給人吃,引申為薪水、酬勞、供養。
    18. 於此有人焉:假如這裡有個人。焉,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於「然」、「樣子」。
    19. 入則孝,出則悌:居家則孝順父母,出外則尊敬兄長。
    20. 志:意向、抱負、決心。
    21.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22. 為道:從事真理。
    23.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24. 子何以其志為哉:即「子何以其志為言哉」,你為何是以志向來論呢?
    25. 食志:音ㄙˋ ㄓˋ,依據一個人的志向而供養他。
    26. 食功:音ㄙˋ ㄍㄨㄥ,依據一個人的功勞而供養他。
    27. 毀瓦畫墁:音ㄏㄨㄟˇ ㄨㄚˇ ㄏㄨㄚˋ ㄇㄢˋ。打破屋瓦,並塗掉所畫的牆飾。比喻無功而有害的行為。
    28. 然則:承接連詞。表示互相因襲的關係。如口語中的「那麼」、「既然如此」。



  萬章問曰:「,小國也,今將行王政,惡而伐之,則如之何?」
  孟子曰:「,與為鄰。葛伯放而不祀,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使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書》曰:『葛伯仇餉』,此之謂也。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復讎也。』始征,自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歸市者弗止,芸者不變。誅其君,弔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無罰。』『有不為臣,東征,綏厥士女。篚厥玄黃,紹我王見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實玄黃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揚,侵之疆。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有光。』不行王政云爾,茍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雖大,何畏焉?」

    1. 萬章:戰國鄒人,孟子的弟子。
    2. :國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齊所滅。
    3. 王政:王道,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
    4. :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5. :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6.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7. 伐:音ㄈㄚ,征討、攻打。
    8. 如之何:拿它怎麼辦。
    9. :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
    10. :音ㄅㄛˋ。地名,商湯建都於此,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商邱縣。
    11. :音ㄍㄜˊ。國名,夏朝所封的諸侯國。嬴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葵兵縣東北。
    12. 葛伯:葛,夏嬴姓諸侯,伯爵,故其君稱葛伯。
    13. 「放」而不祀:放肆無道。
    14. 使人:派人。
    15. 何為不祀:即「為何不祀」,為什麼不祭祀?
    16. 無以供犧牲也:沒有可供祭祀的牲畜。
    17. 「遺」之牛羊:音ㄨㄟˋ,贈送、給予。
    18. 食之:指葛伯把牛羊給吃掉了。
    19. 粢盛:音ㄗ ㄔㄥˊ。一種古代的祭祀儀式;祭祀時將黍稷放在祭器裡,稱為「粢盛」。
    20. 老弱:老幼。
    21. 饋食:音ㄎㄨㄟˋ ㄙˋ,送食物給別人。
    22. 率:帶領。
    23. 要:音ㄧㄠ,攔阻、截擊。
    24. 酒食黍稻:酒與飯食。
    25. 不授者:不給的人。
    26. 童子:未成年的小孩子。
    27. 黍肉:音ㄕㄨˇ ㄖㄨˋ。黍,植物名。禾本科黍屬,一年生草本。葉線狀披針形,長十至三十公分,有粗毛。圓錐花序開展,分枝纖細,每小穗含小花二朵。果實呈淡黃白色,較小米稍大,有光澤,煮熟後有黏性。果實可釀酒、做年糕等。另一品種,煮後不黏,稱為「穄子」。
    28. 餉:送食物給人。
    29. 《書》:指《書經‧商書‧仲虺之誥》。
    30. 葛伯仇餉:葛伯仇視送食物給人(的童子)。
    31. 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因而稱四方為「四海」。泛指天下各處。
    32. 非富天下也:不是為了使政權富裕。富,使豐裕。天下,中國的政權。
    33. 為匹夫匹婦復讎也:是為了替平民百姓復仇。匹夫匹婦,平民、百姓。復讎,報仇。
    34. 征:討伐。
    35. 載:從討伐葛開始記載。
    36. 西夷:西方的外族。
    37. 北狄:狄,古代北方種族之一。「北狄」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38. 奚為後我:為何把我擺在後頭。
    39. 歸市:趨向集市。比喻歸附者眾。
    40. 弗止:不停。
    41. 芸者不變:指耕田的人照樣工作。芸,音ㄩㄣˊ,除草,通「耘」。
    42. 誅其君:討伐其暴君。
    43. 弔其民:撫慰其人民。
    44. 如時雨降:如及時雨降下。
    45. 《書》:指《書經‧商書‧仲虺之誥》。
    46. 徯我后,后來其無罰:等待我的君王到來,君王到來後就可以不用再受罪。徯,音ㄒㄧ,等待。后,君王。其,可、應該,表示期望。
    47. :商朝晚期時位於今河南省永城市南部和安徽省宿州市西北一帶的諸侯國,最初由商王武丁分封其子「子攸」於此。攸國是殷商向東南方向擴張的前沿陣地。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攸國之名。商王曾報祭已死的攸國國君,證明雙方關係密切。帝乙、帝辛時期,攸國國君攸侯喜經常配合商王一同討伐人方。商周之際攸國被周人所滅,遺族成為殷民六族中的條氏。
    48. 東征:指周武王東征。
    49. 綏厥士女:安撫其男女子民。綏,安撫。厥,其。士女,泛指男女。
    50. 篚厥玄黃:指士女以竹器盛著絲帛來迎武王的軍隊。篚,古代盛物用的方形竹器。玄黃,絲帛,用以代稱幣帛。
    51. 紹我王見休:朱熹注「紹,繼也,猶言事也。商人而曰『我周王』猶商書所謂『我后也』休,美;言武王能順天休命,而事之者,皆見休也。」
    52. 惟臣附于大邑:惟,希望、祈使。臣附,歸服。言殷人表示都願作周的臣民,而歸附於周的大都會內。
    53. 其君子實玄黃于篚以迎其君子:殷的官員以竹器盛滿絲帛以迎周的官員。前面的君子指殷的官員,後面的君子指周的官員。
    54. 小人:前面的小人指殷的百姓,後面的小人指周的百姓。
    55. 簞食壺漿: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紛紛慰勞犒賞。
    56. 取其殘而已矣:只是誅殺殘害百姓的暴君而已。朱熹注「取其殘民者誅之,而不為暴虐。」
    57. 《太誓》:《書經》篇名。共三篇,為武王伐紂至孟津會盟誓師之文。也作「泰誓」。
    58. 我武惟揚:奮揚我們的威武。惟揚,奮厲發揚。
    59. :邘國。西周諸侯國之一,周武王封其子於此。故址約在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
    60. 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有光:於是便誅討殘賊之人,殺伐之功因以張大,比之於湯伐桀又更光大。則,便、就。用,因;表示原因、結果;相當於「因此」。朱熹注「言武王奮武威揚,侵彼紂之疆界,取其殘賊,而殺伐之功因以張大,比于湯之伐桀,又有光焉。」吳辟疆說「于湯有光者,蓋言武之除泰安民,紹湯之述,于湯亦有光寵也。」
    61. 云爾:語末助詞,表如此而已的意思。
    62. 茍:如果。
    63. 舉首而望之:抬頭而望向他(行王政之君)。



  孟子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大夫於此,欲其子之語也,則使人傅諸?使人傅諸?」
  曰:「使人傅之。」
  曰:「一人傅之,眾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王何?」

    1. 謂:告訴。
    2. 戴不勝:字盈之,宋國大夫。
    3. 子:你,同「爾」、「汝」。
    4. 欲:想要、希望。
    5. 之善:向善。之,往、向、到。
    6.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7. 我明告子:我明確告訴你。
    8. 語:學齊語。
    9. 傅:教導、教授。
    10. 諸: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
    11. 咻:音ㄒㄧㄡ。喧嚷、吵鬧。
    12. 撻:音ㄊㄚˋ。用棍、鞭等拍打。
    13. :齊街里名;莊是街名,嶽是里名。兩地為齊國熱鬧的地方。
    14. 謂:說。
    15. 薛居州:宋國大夫。
    16. 善士:品行端正之士。
    17. 居於王所:處於王的左右。
    18. 王誰與為不善:即「王與誰為不善」,意謂王要與誰去做不善的事呢?
    19. 獨如宋王何:將能對宋王怎麼樣?獨,將。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內,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見矣。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陽貨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曾子曰:『脅肩諂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之所知也。』由是觀之,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1. 不見諸侯:不主動晉見諸侯。
    2. 何義:什麼道理?
    3. 公孫丑:人名。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孟子弟子。曾向孟子請問管仲、晏嬰的功業。
    4. 古者:以前的人。
    5. 不為臣不見:不是臣子就不見國君。
    6. 段干木:人名。戰國時晉人,生卒年不詳。原是晉國市場上的仲介人,曾經向子夏求學。和子夏、田子方都被魏成推薦給魏文侯,魏文侯以他為師,給他爵祿,他堅持不受。魏文侯每次路過他家,魏文侯起身致敬。後來,段干木答應見他,魏文侯向他垂詢治國之道。
    7. 踰垣而辟之:爬牆而迴避魏文侯。段干木堅持「不為臣不見」,故魏文侯來拜訪,段干木踰垣而辟之。踰垣,越過牆。辟,通「避」。
    8. 泄柳:戰國時魯國人,有賢名。魯穆公曾往見之,柳閉門不納。
    9. 已甚:太過。
    10. 迫:迫切,指國君求見之切。朱熹注「謂求見之切也。」
    11. 陽貨:姬姓,陽氏,名虎,一名陽貨。生卒年不詳。春秋魯國人,孟孫氏的族人,季孫氏的家宰。一度「陪臣執國命」,控制三桓,掌握魯的實權,囚禁主公季桓子三年。最後造反失敗,逃奔晉國。
    12.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13. 惡無禮:怕被別人說無禮(不可逕自召喚)。惡,音ㄨˋ,害怕、畏懼。
    14. 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大夫有禮物賜給士,士如果不能在家接受禮物,則要前往大夫家裡拜謝。
    15. 孔子之亡也:看準孔子不在家。矙,音ㄎㄢˋ,窺伺。亡,音ㄨˊ,不在。
    16. 饋:致贈、贈送。
    17. 蒸豚:蒸熟的小豬。朱熹注「陽貨於魯為大夫,孔子為士,故以此物及其不在而饋之,欲其來拜而見之也。」
    18. 先:朱熹注「謂先來加禮也。」
    19. 曾子:即曾參(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0. 脅肩諂笑:音ㄒㄧㄝˊ ㄐㄧㄢ ㄔㄢˇ ㄒㄧㄠˋ。聳立肩膀,露出諂媚的笑容。形容逢迎巴結人的醜態。
    21. 病于夏畦:比在炎炎夏日中耕田更痛苦。夏畦,音ㄒㄧㄚˋ ㄒㄧ,於炎夏中耕田,比喻勤苦工作。
    22. 子路:即仲由(西元前542-前480),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人。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
    23. 未同而言:志向不投合而勉強溝通交流。趙岐注「未同,志未合也。」朱熹注「與人未合,而強與之言也。」
    24. 色:臉色。
    25. 赧赧然:羞慚而臉紅,難為情的樣子。
    26. 君子之所「養」:修養。趙岐注「謂君子養正氣,不以邪入也。」君子,指段干木與泄柳。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1. 戴盈之:即戴不勝,字盈之,宋國大夫。
    2. 什一:十分之一。指抽取十分之一的賦稅。
    3. 去:免除。
    4. 關市之征:關卡和市場的徵稅。
    5. 今茲:今年。
    6. 未能:還辦不到。
    7. 請輕之:請先減輕一些賦稅。
    8. 來年:次年、明年。
    9. 已:停止。指停止徵稅。
    10. 何如:如何、怎麼樣?
    11. 日:每天。
    12. 攘:音ㄖㄤˊ,竊取。
    13. 或:有人。
    14. 是非君子之道:這不是有才德者之行為準則。
    15. 請損之:請讓我減少一些。
    16. 月攘一雞:一個月竊取一隻雞。
    17. 非義:不是道理。
    18. 斯速已矣:則趕快停止。斯,則、就,用於文言文。
    19. 何待來年:何必等到明年?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治之。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壤宮室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武王,誅、伐,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則歸氏為我,是無君也;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聖之道,距,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昔者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云:『是膺,是懲;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者,聖人之徒也。」

    1. 公都子:戰國魯人,孟子的弟子。
    2. 夫子:老師,指孟子。
    3. 好辯:喜愛與人爭辯。
    4. 敢問何也:斗膽請問為什麼?
    5. 予:我,同「余」。
    6. 豈:難道、怎麼,表示反詰。
    7. 不得已:非心中所願,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8. 天下之生:指天下自有人類以來。生,生民。
    9. 一治一亂:治世、亂世交替循環。
    10. :古帝陶唐氏的號。相傳為帝嚳次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在位百年,有德政,後傳位於舜。
    11. 水逆行:水性就下,但因河道壅塞,以致河水倒流旁溢。
    12. 中國: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
    13. 蛇龍:趙岐注「水生蛇、龍,水盛則蛇、龍居民之地也。」
    14. 民無所定:趙岐注「民患水避之,故無定居。」
    15. 下者為巢:居住在低地者,在樹上築巢。
    16. 上者為營窟:居住在高地者,挖掘相連的窟穴。營窟,累土穴居的洞窟。
    17. 《書》:指《書經‧虞書‧大禹謨》。
    18. 洚水警余:舜自言上天以洪水來警惕我。洚水,不遵行河道而漫流的大水。
    19. :姓姒氏。夏代開國的君主,在位八年。顓頊之孫,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傳位於子啟,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也稱為「夏后氏」。
    20. 掘地:掘去壅塞的土石。朱熹注「掘去壅塞也。」
    21. 菹:音ㄐㄩ。水草叢生的沼澤。趙岐注「菹,澤生草也。」
    22. 地中:對地上言。指低於平地的河道。
    23. :長江。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由最長的正源沱沱河、水量最大的當曲河、以及尕爾曲、布曲與楚瑪爾河,共同組成江源水系。至上海出吳淞口,注入東海。全長六千四百零三公里,為世界第三大河。也稱為「大江」、「揚子江」。
    24. :淮河。為黃河和長江間的大川,發源於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主流全長約九百公里,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也稱為「淮水」。
    25. :黃河。源出於青海省巴顏喀喇山北麓噶達素齊老峰,流經甘肅、寧夏、綏遠、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九省,注入渤海。全長約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因多沙而色黃,故稱為「黃河」。雖然氾濫頻繁,卻是中華文化孕育的搖籃。
    26. :漢水。發源於陝西省寧羌縣北嶓冢山,至湖北省漢口與漢陽之間流入長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亦是漢中盆地的命脈。也稱為「漢江」。
    27. 險阻:朱熹注「謂水之氾濫也。」
    28. 人得平土而居之:言人民因此能在平地上居住。
    29. :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也稱為「大舜」。
    30. 沒:音ㄇㄛˋ,消失、隱而不見。
    31. 暴君:殘暴專制的統治者。
    32. 代作:接連出現。作,興起。
    33. 壤宮室以為汙池:言毀壞民宅,改作成園囿中的大水池。宮室,古時房屋的通稱。汙池,蓄水池。
    34. 安息:安居生息。
    35. 園囿:音ㄩㄢˊ ㄧㄡˋ,供人遊玩的園林。
    36. 又作:又興起。
    37. 沛澤:草木叢生的水澤,常為禽獸棲隱的地方。
    38. :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39. 周公:人名(?-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也稱為「姬旦」、「周旦」。
    40. 相:音ㄒㄧㄤˋ,輔佐、幫助。
    41. 武王:周武王,姓姬名發。在位十九年。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
    42. :音ㄧㄢˇ。商奄,又稱奄國,先秦方國,都城為奄(今山東濟寧曲阜舊城東),疆域可能與後來的魯國相近。因參與周初的三監之亂,滅於周公東征,周公旦封伯禽於奄國故地,建立魯國;部分奄人南遷復國繼續反周,並在失敗後不斷南遷,最終在春秋中期偏晚時被吳國所滅。
    43. 飛廉:人名。是殷紂之臣,善於奔走,其子名惡來,父子兩人皆以才力事紂。
    44. 海隅:音ㄏㄞˇ ㄩˊ,沿海偏遠的地方。
    45. 戮:刑殺。
    46. 滅國者五十:趙岐注「滅與紂共為亂政者,五十國也。奄,大國,故特伐之。」
    47. 《書》:見《書經‧周書‧君牙》。
    48. 丕顯哉文王謨:指周文王的謀略非常光明偉大。丕,大,表程度深。顯,榮耀、光耀。謨,謀略、計畫。
    49. 丕承哉武王烈:指周武王的功業大大地繼承先人的志向。承,繼續、繼承。烈,功業。
    50. 佑啟我後人:庇佑、啟發我們這些後人。後人,指周文王、周武王的後人周成王、周康王等。
    51. 咸以正無缺:全都可以依政道而行,無所虧損。咸,都、皆、全。
    52. 世衰道微:周室東遷後世運衰頹、正道式微。
    53. 有作:即「又作」,又興起。
    54. 弒:地位低的人殺死地位高的人。
    55.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56. 《春秋》: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57. 天子之事:天子掌政教,有昌明仁義、討伐亂臣賊子的責任。孔子作《春秋》,借魯史來寄託王法,以期撥亂反正,所以說「《春秋》,天子之事也」。
    58. 是故:所以、因此。為承上啟下之詞。
    59.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60.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61. 放恣:音ㄈㄤˋ ㄗ,放縱、任意胡為。
    62.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
    63. 橫議:音ㄏㄥˋ ㄧˋ,肆意發表言論。
    64. 楊朱:人名。生卒年不詳。字子居。戰國時衛人。其書不傳,僅散見於《列子》、《孟子》諸書中而已。其學說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與墨子的兼愛思想相反。
    65. 墨翟:人名(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現存有《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也稱為「墨子」。
    66. 「盈」天下:充滿。
    67. 為我:音ㄨㄟˋ ㄨㄛˇ。一種個人主義學說,戰國楊朱主此。
    68. 兼愛: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人己親疏厚薄的不同。
    69. 公明儀:東周時魯國南武城人,生卒年不詳。其生活年代與身分有許多不同記載,《孔子家語》記載其曾問禮於孔子,鄭玄則認為其曾為子張、曾子弟子。亦有說認為公明儀為孟子弟子,且在《孟子》書中曾多次提及公明儀。
    70. 庖:音ㄆㄠˊ,廚房。
    71. 肥肉:多脂肪質的肉類。
    72. 廄:音ㄐㄧㄡˋ。馬舍,養馬的地方。
    73. 肥馬:肥碩的馬。
    74. 飢色:飢餓的臉色。
    75. 野:郊外。
    76. 餓莩:音ㄜˋ ㄆㄧㄠˇ,餓死的人。
    77. 率獸食人:帶領野獸吃人。後比喻虐政害民。
    78. 不息:不停、不休止。
    79. 不著:不顯露。
    80. 邪說「誣」民:音ㄨ,欺騙、矇騙。
    81. 充塞:堵塞。
    82. 閑:音ㄒㄧㄢˊ。熟習、通曉,通「嫻」。
    83. 先聖之道:古代聖人的道理。
    84. 放淫辭:將不合乎正道的放蕩言辭驅而遠之。放,驅而遠之。
    85. 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朱熹注「作,起也。事,所行。政,大體也。」
    86. 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即使)聖人再起來出現,也不會改變我說的話。易,改變。
    87. 昔者:以前、過去。
    88. 抑:抑制、治理。
    89. 兼:兼併、平定。
    90. 夷狄: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
    91. 《詩》:指《詩經‧魯頌‧閟宮》。
    92. 是膺:打擊了戎、狄。戎,泛指西方的少數民族。狄,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秦、漢以後成為中原對北方各族的泛稱。是,用於句中,使賓語提前。膺,打擊。
    93. 是懲:懲治了荊、舒。荊,楚國舊稱;舒,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近於楚國;荊、舒皆南蠻之國。
    94. 則莫我敢承:即「則莫敢承我」,再也沒有人敢抵擋我。承,當,抵擋之義。
    95. 膺:打擊。
    96. 詖行:音ㄅㄧˋ ㄒㄧㄥˋ,偏頗不正當的行為。
    97. 承:繼續、繼承。
    98. 三聖:指禹、周公、孔子。
    99. 能言距者,聖人之徒也:朱熹注「言苟有能為此距楊墨之說者,則其所趨正矣;雖未必知道,是亦聖人之徒也。」蔣伯潛說「謂凡能以言論排斥楊墨等學說的,都是聖人的信徒;則不僅己欲辭而闢之,且望人亦能距之矣。」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孟子曰:「於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傷哉?彼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也。」
  曰:「仲子之世家也。兄,蓋祿萬鍾。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辟兄、離母,處於於陵。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己頻戚曰:『惡用是鶃鶃者為哉?』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1. 匡章:又稱匡子、田章,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國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三朝名將。大約活動於西元前335年至前295年間。曾與惠施評論齊魏相王的事。在對秦作戰時,有人言語中傷他,但齊威王仍然信任他,他後來得知後,十分感動,誓死效忠齊王,遂北伐燕,南征楚,西攻函谷關,為齊屢建戰功。
    2. 陳仲子:人名。名子終,自稱於陵仲子,戰國時齊人。其兄為齊卿,食祿萬鍾,陳仲子以為不義而適楚,楚王聞其賢,欲以重金聘為相,拒而逃之,與妻子居於陵,織屨灌園,安貧樂道。
    3. 豈不:難道不、怎麼不。表示反詰的語氣。
    4. 誠:的確、確實。
    5. 廉士:有操守、不苟求之士。
    6. 於陵:地名,在今山東省長山縣南。於,音ㄨ。
    7. 李:植物名。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楔形,葉緣鈍鋸齒狀。春天開白花,花常三朵簇生。核果圓卵形,光滑無毛,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8. 螬:即蠐螬,金龜子的幼蟲。長寸許,體肥色白,以背滾行,觸物即蜷曲。生活於土中,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常危害農作物。也稱為「土蠶」。
    9. 食實者:趙岐注「李實有蟲食之過半,言仲子目不能擇也。」
    10.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言無力不能行走。
    11. 將:拿、持。
    12. 三「咽」:音ㄧㄢˋ。吞嚥,同「嚥」。
    13. :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14. 巨擘:音ㄐㄩˋ ㄅㄛˋ。大拇指,比喻傑出的人才。
    15. 雖然:縱然如此。
    16. 惡:音ㄨ,如何、怎麼。
    17. 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指若要達到陳仲子的節操,必須要變成蚯蚓才可以。朱熹注「言仲子未得為廉也。必若滿其所守,則惟蚯蚓之無求於世,然後可以為廉耳。」充,填滿、裝滿,引申為完滿、達到、推而滿之。
    18. 槁壤:地上的乾土。
    19. 黃泉:地下的泉水。
    20. 伯夷:殷末孤竹君的兒子,名元,字公信。生卒年不詳。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其弟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21.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22. 抑亦:或者是、還是。
    23. 盜跖:音ㄉㄠˋ ㄓˊ。相傳為古代的大盜,生性暴虐,橫行天下。後用以形容殘暴的人。
    24. 粟: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小米」之古稱。高約一點五公尺。花小而密集,呈圓錐花序。可食用,亦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滋補等療效。
    25. 樹:種植、栽培。
    26. 是何傷哉:這有什麼妨害呢?
    27. 彼:他。
    28. 身織屨:穿自己編的草鞋。
    29. 辟纑:音ㄆㄧˋ ㄌㄨˊ。辟,織麻。纑,練麻。辟纑指將分析練過的麻搓成線。
    30. 世家:世代做官的人家。亦泛指世代顯貴的家族。
    31. :陳仲子之兄。朱熹注「兄名戴,食采於蓋,其入萬鍾也。」
    32. :地名,音ㄍㄜˇ。戰國時齊邑,漢置蓋縣,北齊廢。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沂水縣西北。為陳戴的采邑。
    33. 祿:俸給、官俸。
    34. 萬鍾:形容俸祿很多。
    35. 不義:不合行為道德。
    36. 辟兄:避開哥哥。辟,通「避」。
    37. 離母:離開母親。
    38. 他日:異日、別日。
    39. 歸:回家。
    40. 有饋其兄生鵝者:有人送給他哥哥一隻活鵝。
    41. 頻戚:即顰蹙,音ㄆㄧㄣˊ ㄘㄨˋ。皺眉蹙額,形容神情憂愁。
    42. 鶃鶃:音ㄧˋ ㄧˋ,通「鶂鶂」。鵝鳴聲。
    43. 哇:嘔吐。
    44. 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這還能算是完滿節操嗎?類,指節操之類。

徵引來源


選修論孟選讀【下】—孟子,中華民國96年2月初版。
賴明德、陳弘治、劉本棟註譯;王甦審校《新註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5504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孟子|四書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qw114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滕文公上... 後一篇:中秋月圓...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ShuLongQinHu大家
小屋更新~印度教X兩河流域諸宗教X世界大戰的新文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4:3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