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告子下

作者:ChaoX│2023-05-27 23:23:17│巴幣:2│人氣:242
告子下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



  ¹人有問屋廬子²曰:「禮與食孰重?」
  曰:「禮重。」
  「色與禮孰重?」
  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³,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以告孟子
  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¹⁰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¹¹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¹²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踰¹³東家¹⁴牆而摟¹⁵其處子¹⁶,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1. (ㄖㄣˊ):國名,在今山東省濟寧縣
    2. 屋廬子:複姓屋盧,名。孟子學生。子,男子的美稱。
    3. 親迎:古代婚嫁六禮的最後一禮。結婚時新郎去女家迎娶的儀式。
    4. 對:回答。
    5. 之:至、到。
    6. :國名。春秋邾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鄒縣地,戰國時改為,為所滅。
    7. 於答是也,何有:回答這個問題,有何困難?趙岐注「於音烏,歎詞也。何有,為不可答也。」朱熹注「於,如字。何有,不難也。」注為勝,言對於回答這話有什麼難的。
    8. 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ㄘㄣˊ)樓:岑樓齊末。不揣度根本,而只比較末端,那麼方寸的木頭也可高過高樓。朱熹注「本謂下,末謂上。方寸之木至卑,喻食色。岑樓,樓之高銳似山者,至高,喻禮。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於岑樓之上,則寸木反高,岑樓反卑矣。」方寸,長寬各一寸的面積。岑樓,高銳像山的樓。
    9. 一鉤(ㄍㄡ)金:一帶鉤之金。朱熹注「鉤,帶鉤也。金本重而鉤小,故輕,喻禮有輕於食色者。」羽本輕,而一輿多,故重,喻食色有重於禮者。」
    10. 一輿(ㄩˊ)羽:一車的羽毛。朱熹注「羽本輕,而一輿多,故重,喻食色有重於禮者。」
    11. 奚翅:通「何啻」,豈只、不只。
    12. 紾(ㄓㄣˇ):扭轉。
    13. 踰(ㄩˊ):越過、超過。同「逾」。
    14. 東家:東鄰。
    15. 摟(ㄌㄡˇ):用手臂攏抱著。
    16. 處子:未出嫁且仍保有貞操的女子。也稱為「處女」。



  曹交¹問曰:「人皆可以為²,有諸³?」
  孟子曰:「然
  「文王十尺,尺,今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之何則可?
  曰:「奚有於是?亦為之而已矣。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¹⁰,則為無力人矣;今曰舉百鈞¹¹,則為有力人矣。然則¹²烏獲¹³之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¹⁴人豈以不勝為患哉?弗為耳。徐行後長者謂之弟¹⁵,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¹⁶。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堯舜之道,孝弟¹⁷而已矣。子¹⁸之服,誦之言,行之行,是而已矣;子服¹⁹之服,誦之言,行之行,是而已矣。」
  曰:「得見於君,可以假館²⁰,願留而受業²¹於門。」
  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餘師。²²

    1. 曹交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趙岐認為是曹國國君之弟,亦有說認為曹交只是曹國遺民。毛奇齡認為,曹交實為鄒國國君之弟。
    2. 唐堯虞舜的合稱,二人均為古代的聖君。
    3. 有諸:有這回事嗎?諸,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
    4. 然:是的、有的。表應答。
    5. 文王:即周文王。姓,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6. 的開國君主。之後,名。初居,為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興兵伐之,放南巢,遂有天下,國號
    7. 食粟而已,如之何則可:只會吃飯而已,要怎麼樣才可以成為朱熹注「無他才能也。」
    8. 奚有於是:跟身高有何關係?趙岐注「何有於是言乎?」蓋謂其不必如是言之。亦即於形體何有的意思。
    9. 勝(ㄕㄥ):禁得起、承受得了。
    10. 雛:小雞。
    11. 百鈞: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三十斤為一鈞,百鈞為三千斤。
    12. 然則:承接連詞。表示互相因襲的關係,如口語中的「那麼」。
    13. 烏獲: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大力士。秦武王好多力之士,烏獲前往投效。嘗於洛陽鼎,兩目出血,腕脫而不任。
    14.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15. 徐行後長者謂之弟(ㄊㄧˋ):在長輩後面慢慢走,叫做悌,
    16. 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搶在長輩前面快步走,便叫不悌。
    17. 孝弟: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也作「孝悌」。
    18. 子:你。同「爾」、「汝」。
    19. 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諡號,約於西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
    20. 假館:借用館舍。
    21. 受業:追隨老師接受學業。
    22. 子歸而求之,有餘師:你回去尋求看看,能作你老師的人多得很呢!



  公孫丑¹問曰:「高子²曰:『《小弁》³,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¹⁰。小弁之怨,親親¹¹也。親親,仁也。固矣夫¹²叟之為《詩》也。」
  曰:「《凱風》¹³何以不怨?」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¹⁴;《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¹⁵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¹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孔子¹⁷曰:『其至孝矣,五十而慕。¹⁸』」

    1. 公孫丑:人名。戰國人,生卒年不詳,孟子弟子。曾向孟子請問管仲晏嬰的功業。
    2. 高子人,與孟子同時。
    3. 《小弁》:《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八章。詩序以為宜臼幽王所廢,其傅為之而作此詩。
    4. 固哉,叟(ㄙㄡˇ)之為《詩》也:太固執不通了,老先生這樣解釋詩篇。固,朱熹注「謂執滯不通也。」即不知變通。叟,老人。
    5. 人:朱熹注「,蠻夷國名。」按此當泛指南方的蠻人,非指春秋末稱霸的越國
    6. 關弓:彎弓。
    7. 則己談笑而道之:則自己談話說笑地說道這件事。
    8. 無他:沒別的。
    9. 疏之也:與他關係疏遠。
    10. 戚之也:與他關係親近。戚,親近。
    11. 親親:親愛親人。
    12. 固矣夫:太固執不通了。
    13. 《凱風》:《詩經.邶風》的篇名,共四章。朱熹注「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此以自責也。」按此乃採鄭玄詩箋說。焦循《孟子正義》據詩序則云「孝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孔穎達《毛詩正義》有「母遂不嫁」之說,謂七子之母,僅有欲嫁之心,後為七子所感,即不復嫁,故孟子以為過之小者。
    14. 親之過小者也:親人的過錯小。者也,助詞。
    15. 愈疏:更疏離。
    16. 不可磯(ㄐㄧ):磯,以石激水,引申為激動。不可磯,不可以石激水;指不能容忍,稍被刺激就憤怒。朱熹注「磯音幾,水激石也。不可磯,言微激之而遽怒也。」
    17.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也稱為「孔子」。
    18. 其至孝矣,五十而慕:是最孝順的人了,五十歲還思念著父母。



  宋牼¹將之²孟子遇於石丘³,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構兵,我將見王說而罷之王不悅,我將見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之王,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為人臣者懷¹⁰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¹¹仁義,懷利以相接¹²,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¹³。先生以仁義說之王,之王悅於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¹⁴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1. 宋牼(ㄎㄥ):人名。戰國人,生卒年不詳。與齊宣王同時,孟軻莊周都很敬重他,稱他為先生或宋子。其思想接近墨家,主張崇儉、非鬥,嘗欲以利遊說罷兵,孟子勸他捨利而言仁義。也作「宋鈃」。
    2. 之:至、到。
    3. 石丘:地名,亦作石邱,或云地,在今河南省境內。按構兵,氏正義引清張宗泰孟子七篇諸國年表云「梁襄王元年癸卯,有與五國共擊不勝之事。而獨與戰,則在懷王十七年。先是十六年欲休,而從親,惠王患之,乃使張儀南見王,王為,而不得所許,故分楚商於之地。懷王大怒,發兵西攻。此事恰當孟子時。孟子是年因燕子畔去,疑孟子或有事於,而自,因與宋牼遇於石邱。」又按楚懷王十六年,今人錢穆《孟子年譜》列為周赧王三年,齊宣王八年,當西元前三一二年,宋牼石丘之遇,正在此時。孟子時年七十一歲。
    4. 構兵:雙方出兵交戰。
    5. 說(ㄕㄨㄟˋ):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6. 罷之:打消念頭,指停止出兵。
    7. 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我(孟軻)不想問得太詳細,只希望聽一聽大概的意旨。指用意、主旨。
    8. 先生:對年長有道德、有學問、或有專業技能者的尊稱。指宋牼
    9. 號:口號,論說的重點。
    10. 懷:心中存有某種意念。
    11. 去:離開、遠離。
    12. 相接:相處、相交。
    13.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的倒裝。
    14. 王(ㄨㄤˋ):統治天下、稱王。



  孟子¹季任²³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處於平陸儲子為相,以幣交,受之而不報。他日,由,見季子¹⁰;由平陸,不見儲子屋廬子喜曰:「¹¹得間¹²矣。」問曰:「夫子¹³,見季子;之,不見儲子,為其為相與?¹⁴
  曰:「非也;《書》¹⁵曰:『享多儀¹⁶,儀不及物曰不享¹⁷。惟不役志於享¹⁸。』為其不成享也。¹⁹
  屋廬子悅。或²⁰問之,屋廬子曰:「季子不得之儲子得之平陸²¹

    1. :國名。春秋邾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鄒縣地,戰國時改為,為所滅。
    2. 季任君的季弟(幼弟),故稱季任
    3. (ㄖㄣˊ):國名,在今山東省濟寧縣
    4. 處守:留守。朱熹注引趙岐曰「季任君之弟。君朝會於鄰國,季任為之居守其國也。」
    5. 以幣交:指送禮物與孟子結交。幣,古時以束帛為祭祀或贈送賓客的禮物,稱為「幣」;後為禮物的泛稱。
    6. 不報:不回報、不答禮。朱熹注「來見則當報之,但以幣交,則不必報也。」
    7. 平陸邑名,故城在今山東省汶上縣北。
    8. 儲子戰國齊大夫,為相國。
    9. 之:至、到。
    10. 季子:指季任
    11. 屋盧子自稱己名。
    12. 間(ㄐㄧㄢˋ):間隙。朱熹注「屋盧子孟子之處此,必有義理,故喜得其間隙而問之。」
    13. 夫子:孔子弟子尊稱孔子為夫子,故特指孔子。後世遂敬稱老師為「夫子」。這裡指孟子
    14. 為其為相(ㄒㄧㄤˋ)與(ㄩˊ):是因為儲子是相國,地位比較低嗎?朱熹注「言儲子但為相,不若季子攝守君位,故輕之邪?」
    15. 《書》:見《書經‧周書‧洛誥》。
    16. 享多儀:指享獻送禮重在禮儀。多,重。
    17. 儀不及物曰不享:禮儀及不上禮物,那叫做沒送禮物。
    18. 惟不役志于享:因為沒有用心在送禮物這件事上。惟,以、因為。役,用。志,心意。朱熹注「享,奉上也,儀,禮也。物,幣也。役,用也。言雖享而禮意不及其幣,則是不享矣。以其不用志于享故也。」
    19. 為其不成享也:指孟子就是因儲子沒有做到獻享之禮,所以才沒去見他。
    20. 或:泛指人或事物。相當於「有人」、「有的」。
    21. 季子不得之儲子得之平陸季任不能夠親自到鄒國去見孟子,但儲子可以親自到平陸孟子卻不去,這就是關鍵啊!



  淳于髡¹曰:「先名實²者,為人³也;後名實者,自為也。夫子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¹⁰也;五就¹¹¹²,五就¹³者,伊尹¹⁴也;不惡汙君¹⁵,不辭小官者,柳下惠¹⁶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趨¹⁷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魯繆公¹⁸之時,公儀子¹⁹為政,子柳²⁰子思²¹為臣,之削²²滋甚²³;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²⁴
  曰:「²⁵不用百里奚²⁶而亡,秦穆公²⁷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²⁸
  曰:「昔者王豹²⁹處於³⁰,而河西³¹善謳³²緜駒³³處於高唐³⁴,而³⁵善歌;華周杞梁³⁶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³⁷。為其事而無其功者,未嘗³⁸睹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必識³⁹之。」
  曰:「孔子⁴⁰司寇⁴¹,不用⁴²;從而祭⁴³,燔肉⁴⁴不至,不稅冕⁴⁵而行⁴⁶。不知者以為為肉⁴⁷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⁴⁸也。乃⁴⁹孔子則欲以微罪⁵⁰行,不欲為苟去⁵¹。君子⁵²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1. 淳于髡:人名。戰國人,滑稽善辯,常為出使各諸侯國,未嘗辱命,齊威王以為諸侯主客。嘗以隱語諷諫威王,罷長夜之飲,改革內政。
    2. 先名實:把聲譽、事功置於前頭,指重視聲譽、事功。朱熹注「名,聲譽也。實,事功也。」
    3. 為人:為了造福眾人。
    4. 後名實:把聲譽、事功置於後頭,指不重視聲譽、事功。
    5. 自為:自己獨善其身。
    6. 夫子: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的尊稱。指孟子
    7. 三卿:司徒、司馬、司空。
    8. 上下:指國君和百姓。
    9. 固:原來、一向。
    10. 伯夷孤竹君的兒子。名,字公信。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弟弟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二人叩馬諫阻。及亡,恥食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11. 就:趨近、靠近。
    12. 的開國君主。之後,名。初居,為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興兵伐之,放南巢,遂有天下,國號
    13. 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諡號,約於西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
    14. 伊尹:人名。名初的賢相。相傳,滅,遂王天下。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卒時,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15. 不惡汙君:不嫌惡卑污的國君。
    16. 柳下惠:即展禽,名,字,又字春秋魯國人。生卒年不詳。因居於柳下邑,諡,故稱為「柳下惠」。為人誠信貞潔,孟子稱其為「聖之和者」。也稱為「柳惠」、「柳下季」。
    17. 趨:走向、歸向。
    18. 魯繆公:即魯穆公(?-前377年),姬顯戰國時期魯國第二十九任君主,魯元公兒子。承襲魯元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3年。期間實行改革,擺脫了三代三桓大夫專政的問題,確立了公室的權威,並與齊國展開多次戰爭。
    19. 公儀子姓,公儀氏,名,又稱公儀子戰國初年魯國名臣,生卒年不詳。魯穆公時為相,遂漸從三桓手中收回政權,擺脫了三桓專政的問題。
    20. 子柳:即泄柳春秋魯賢士,字子柳穆公就見之,閉門不納。後與子思均為穆公師傅之臣。
    21. 子思:即孔伋(西元前492-前431),字子思孔子之孫,受學於曾子,傳門心法,作〈中庸〉,後世稱為「述聖」。
    22. 削:削弱。
    23. 滋甚:更甚。
    24. 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即「賢者之無益於國也若是乎」的倒裝。
    25. 春秋國名,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
    26. 百里奚:也稱為「百里傒」,字井伯春秋虞國人,生卒年不詳。後,人所虜,秦繆公素知其賢名,以五張羊皮贖之,並授以大夫之職,故也稱為「五羖大夫」。
    27. 秦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姓,名任好。勤求賢士,得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助晉文公周襄王時伐西戎,開地千里,襄王命為西方諸侯之伯,遂霸西戎。在位三十九年。諡春秋五霸之一。
    28. 削何可得與:怎麼可以得到國家削弱的結果?指不任用賢人則國家不只會削弱,還會敗亡。
    29. 王豹朱熹注「王豹人,善謳。」
    30. 朱熹注「,水名。」按淇水源於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向東南流,經鶴壁市淇濱區,在淇縣浚縣間注入衛河
    31. 河西:淇河以西,即今淇縣一帶。按淇縣朝歌,正在淇水西岸。
    32. 謳(ㄡ):歌唱。
    33. (ㄇㄧㄢˊ)(ㄐㄩ):朱熹注「緜駒人,善歌。」
    34. 高唐朱熹注「高唐西邑。」按高唐故城在今山東省禹城縣西南。
    35. 右:按方位以西為右,高唐臨淄西,故稱右。
    36. 華周杞梁朱熹注「二人皆臣,戰死於,其妻哭之哀,國俗化之,皆善哭。」按華周一作華舟,或華旋杞梁,名,均為春秋齊大夫,從莊公時同被戰死。
    37. 有諸內,必形諸外:內在有什麼才能,必然會在外在行為表現出來。諸,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
    38. 未嘗:未曾。
    39. 識:知道、了解。
    40.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41. 司寇:職官名。《周禮》秋官有大司寇,為六卿之一,掌理刑獄。
    42. 不用:指其言不被國君採納。
    43. 從而祭:跟著君去祭祀。
    44. 燔(ㄈㄢˊ)肉:宗廟祭祀所用的熟肉。
    45. 稅冕:稅通「脫」,冕是祭冠。指脫去祭禮用的禮冠。
    46. 行:離去、離開。
    47. 為肉:為了肉(而離開)。
    48. 為無禮:為了無禮(而離開)。
    49. 乃: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
    50. 微罪:小罪。
    51. 苟去:隨便離開。
    52.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孟子曰:「五霸¹者,三王²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天子適³諸侯曰巡狩,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老尊賢,俊傑¹⁰在位,則有慶¹¹,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¹²在位,則有讓¹³。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¹⁴移之。是故¹⁵天子討而不伐¹⁶,諸侯伐而不討。五霸者,摟¹⁷諸侯以伐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¹⁸為盛,葵丘¹⁹之會,諸侯束牲²⁰載書²¹而不歃血²²。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²³,無以妾為妻。』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²⁴。』四命曰:『士無世官²⁵,官事無攝²⁶,取士必得²⁷,無專殺大夫²⁸。』五命曰:『無曲防²⁹,無遏糴³⁰,無有封而不告³¹。』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于好。』今之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長君之惡³²,其罪小;逢君之惡³³,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

    1. 五霸:春秋時列國諸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強大而雄霸一時,史稱為「五霸」。也作「五伯」、「伍伯」。
    2. 三王:三代開國君王。一說夏禹商湯周文王;一說夏禹商湯文王武王
    3. 適:往、至。
    4. 巡狩(ㄕㄡˋ):舊稱天子巡行諸國。也作「巡守」。
    5. 朝(ㄔㄠˊ):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
    6. 述職:向長官報告所任職務。
    7. 春省耕而補不足:春天審察耕種情形,補助不足的人。
    8. 秋省斂而助不給:秋天考察收成情況,救濟不夠的人。
    9. 辟(ㄆㄧˋ):開拓。通「闢」。
    10. 俊傑:風姿瀟灑,才智出眾的人。
    11. 慶:獎賞。朱熹注「賞也;益其地以賞之也。」
    12. 掊(ㄆㄡˊ)克:不賢良的人。
    13. 讓:責備、譴責。
    14. 六師:本指天子所統六軍之師,後以為天子軍隊的稱呼。
    15. 是故:所以、因此。為承上啟下之詞。
    16. 討而不伐:聲討而不攻伐。朱熹注「討者,出命以討其罪,而使方伯連師,帥諸侯以伐之也。伐者,奉天子之命,聲其罪以伐之也。」按討即宣言其罪,而命霸主率諸侯以伐之;伐即諸侯奉天子之命以攻打。
    17. 摟(ㄌㄡˊ):攏合、牽聚。朱熹注「牽也。五霸牽諸侯以伐諸侯,不用天子之命也。」
    18. 桓公:即齊桓公(?-西元前643)。姓,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諡
    19. 葵丘春秋宋國地名,在今河南省考城縣境,其地今叫盟臺鄉齊桓公於此大會諸侯。
    20. 束牲:束縛盟告天地的犧牲而不殺之。
    21. 載書:將盟書載於犧牲上,即盟約。
    22. 歃(ㄕㄚˋ)血:古代盟誓時,用牲血塗在嘴邊,表示守信不悔。
    23. 無易樹子:無,不。易,改變。樹子,已立世子,即太子。朱熹注「樹,立也。已立世子,不得擅易。初命三事,所以修身正家之要也。」
    24. 無忘賓旅:不怠慢外來賓客。朱熹注「賓,賓客也;旅,行旅也;皆當有以待之,不可忽忘也。」
    25. 士無世官:士人官職不可世襲,不能世世為官。朱熹注「士,世祿而不世官,恐其未必賢也。」
    26. 官事無攝:攝是兼代。指官事不可兼職。朱熹注「當廣求賢才以充之,不可以闕人廢事也。」
    27. 取士必得:取用士人必定得當。
    28. 無專殺大夫:不獨斷專行誅殺大夫。
    29. 無曲防:不到處築堤以害鄰國。朱熹注「不得曲為提防,壅泉激水以專小利,病鄰國也。」
    30. 無遏糴(ㄉㄧˊ):不阻止鄰國採購糧食。糴,買入穀物。朱熹注「鄰國凶荒,不得閉糴也。」
    31. 有封而不告:有所封賞而不事先呈報天子的許可給盟主。
    32. 長(ㄓㄤˇ)君之惡:助長國君的惡行。朱熹注「君有過不能諫,又順之者,長君之惡也。」
    33. 逢君之惡:逢迎國君的惡行,謂君之過未萌而先意導之。朱熹注「君之過為萌,而先意導之者,逢君之惡也。」



  ¹欲使慎子²為將軍,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³。殃民者,不容於之世。一戰勝,遂有南陽。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悅曰:「此則滑釐所不識也。」
  曰:「吾明告子¹⁰:天子之地方¹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¹²諸侯。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¹³周公¹⁴之封於,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儉¹⁵於百里。太公¹⁶之封於也,亦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於百里。今方百里者五,子¹⁷以為有王者¹⁸¹⁹,則在所損乎?在所益乎?²⁰徒取諸彼以與此²¹,然且仁者不為,況²²於殺人以求之乎?君子²³之事君也,務引其君以當道,志於仁而已。」

    1. 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侯。轄域包括今天的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今山東省曲阜縣)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2. 慎子:即禽滑釐(西元前470-前400),字慎子,後以字為姓。戰國魏人,墨子弟子。嘗問小國所以禦強敵大之道於墨子,曾率者三百人,助守城,以禦侵。
    3. 殃民:使人民遭受禍害。
    4. :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5. 南陽:地名。原屬地,後為所侵奪。
    6. 然且:尚且。
    7. 勃然:發怒衝動的樣子。
    8. (ㄍㄨˇ)(ㄌㄧˊ):慎子之名。
    9. 不識:不知、不懂。
    10. 吾明告子:我明確告訴你。
    11. 方:古代稱地為「方」。
    12. 待:接待。
    13. 宗廟之典籍:載錄祭祀常制的重要文冊。
    14. 周公:人名(?-西元前1105)。姓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封於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也稱為「姬旦」、「周旦」。
    15. 儉:少於、不過。朱熹注「止而不過之意也。」意謂周公太公有大勳勞於天下,而其封國亦不過百里,實在是未定制而不便超過的關係。
    16. 太公:即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其先封於,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封於,後世稱為「姜太公」。也稱為「呂望」、「姜尚」。
    17. 子:你。同「爾」、「汝」。
    18. 王者:以王道治天下的君主。
    19. 作:興起、振起。
    20. 在所損乎?在所益乎?:那麼對魯國的土地會有減損呢?還是有所增加呢?
    21. 徒取諸彼以與此:僅僅從他國手中將土地取走,來給予自國。徒,朱熹注「空也。言不殺人而取之也。」取諸彼,取於南陽。與此,給與魯國
    22. 況:何況
    23.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¹土地,充府庫²。』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³也。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為君約與國,戰必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為之強戰,是輔桀也。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¹⁰

    1. 辟(ㄆㄧˋ):開拓。通「闢」。
    2. 府庫:國家儲藏財物的處所。
    3. 民賊:禍害國家,為害百姓的人。
    4. 鄉(ㄒㄧㄤˋ)道:鄉通「嚮」,即向。言嚮往道德。
    5. 是富也:等於是替夏桀謀富足啊!
    6. 約與國:朱熹注「約,要結也。與國,和好相與之國也。」
    7. 克:戰勝、攻破。
    8. 強(ㄑㄧㄤˇ):勉強、勉力為之。
    9. 是輔也:這等於是在幫助夏桀暴虐一樣。
    10. 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照目前的道路走下去,不改變今日習俗的話,縱使給他整個天下,也不能有一天能安享的啊!朱熹注「言必爭奪而至於危亡也。」焦循正義《孟子正義》「今之道,非善道,今之世俗漸惡久矣;若不變更,雖得天下之政而治之,不能自安一朝之間居其位也。」



  白圭¹曰:「吾欲二十而取一²,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³也。萬室之國,一人陶,則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五穀不生,惟¹⁰生之;無城郭¹¹、宮室¹²、宗廟、祭祀之禮,無諸侯幣帛¹³饔飧¹⁴,無百官¹⁵有司¹⁶,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國¹⁷,去人倫,無君子¹⁸,如之何其可也也?陶以寡,且不可以為國,況無君子乎?欲輕之於之道者,大貉小貉也¹⁹;欲重之於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²⁰

    1. 白圭:人名。名,字戰國魏文侯時人,生卒年不詳。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主張減輕田稅,嘗為魏惠王所用。
    2. 二十而取一:二十抽一的稅制。
    3. (ㄇㄛˋ)道:北方夷狄國家的治國之道。古代中國稱北方的一支外族為「」。
    4. 萬室之國:一萬戶的國家。
    5. 一人陶:只有一個人製作陶器。陶,製造陶器。
    6. 器:瓦器、陶器。
    7.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8. 五穀:泛指各種主要的穀物。
    9. 惟:僅、獨、只有。
    10. 黍:植物名。禾本科黍屬,一年生草本。葉線狀披針形,長十至三十公分,有粗毛。圓錐花序開展,分枝纖細,每小穗含小花二朵。果實呈淡黃白色,較小米稍大,有光澤,煮熟後有黏性。果實可釀酒、做年糕等。另一品種,煮後不黏,稱為「穄子」。
    11. 城郭:城牆。
    12. 宮室:古時房屋的通稱。
    13. 幣帛:幣,財幣。帛,綢緞等絲織品。幣帛泛指古人餽贈所用的禮物。
    14. 饔(ㄩㄥ)飧(ㄙㄨㄣ):饔,早餐。飧,晚餐。饔飧指熟食。朱熹注「以飲食餽客之禮也。」
    15. 百官:各種官吏。
    16. 有司: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17. 中國: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
    18. 去人倫,無君子:君子,指官吏。朱熹注「無君臣祭祀交際之禮,是去人倫;無百官有司,是無君子。」
    19. 欲輕之於之道者,大也:想要把稅率改成比還輕,那就是大
    20. 欲重之於之道者,大也:想要把稅率改成比還重,那就是大朱熹注「什一(十分之一)而稅,之道也。多則,寡則,今欲輕重之,則是小、小而已。」為暴君,其稅高於的什一。所謂大小,比較之詞。



  白圭曰:「¹之治水²也,愈³。」
  孟子曰:「子過矣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以四海為壑,今吾子¹⁰以鄰國為壑¹¹。水逆行謂之洚水¹²。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¹³。」

    1. :即白圭
    2. 治水:疏理水道,消除水患。
    3. 愈:勝過、高明。
    4. :姓氏,夏代開國的君主,在位八年。顓頊之孫,因平治洪水有功,受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傳位於子,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也稱為「夏后氏」。
    5. 子過矣:你錯了。
    6. 水之道:朱熹注「順水之性也。」焦循《孟子正義》「水之道,猶言水之路。謂水所行之道,而順導之耳。」
    7. 是故:所以、因此。為承上啟下之詞。
    8. 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因而稱為「四海」。
    9. 壑(ㄏㄨㄛˋ):低窪受水的地方。
    10. 吾子:相親的稱呼。子是男子美稱。
    11. 以鄰為壑:戰國白圭築堤治水,將本國氾濫的洪水排入鄰國,把其當成洩洪的水泊。比喻損人利己。
    12. 洚(ㄐㄧㄤˋ)水:洪水。
    13. 吾子過矣:您錯了。



  孟子曰:「君子¹不亮²,惡乎執?³

    1.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2. 亮:信實、誠信。朱熹注「信也。與諒同。」
    3. 惡(ㄨ)乎執:還有什麼節操好執守的呢?朱熹注「言凡事苟且,無所執持也。」



  ¹欲使樂正子²為政。孟子曰:「吾聞之,喜而不寐³。」
  公孫丑曰:「樂正子強乎?」
  曰:「否。」
  「有知慮乎?」
  曰:「否。」
  「多聞識乎?」
  曰:「否。」
  「然則奚為喜而不寐?」
  曰:「其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優於天下,而況魯國乎?夫¹⁰¹¹好善,則四海¹²之內皆將輕千里而來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則人將曰:『詍詍,予既已知之矣。¹³訑訑¹⁴之聲音顏色¹⁵,距人於千里之外。士止於千里之外,則讒諂¹⁶面諛¹⁷之人至矣。與讒諂面諛之人居,國欲治,可得乎?」

    1. 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侯。轄域包括今天的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今山東省曲阜縣)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2. 樂正子:即樂正克戰國鄒國人。孟子的弟子,在魯國為政。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
    3. 寐(ㄇㄟˋ):睡。
    4. 公孫丑:人名。戰國人,生卒年不詳,孟子弟子。
    5. 知慮:智謀遠慮。
    6. 多聞識:見多識廣。
    7. 然則:承接連詞。表示互相因襲的關係。如口語中的「那麼」、「既然如此」。
    8. 好善:喜歡善道。
    9. 優:朱熹注「優,有餘裕也,言雖治天下尚有餘力也。」
    10.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11. 苟:如果。
    12. 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因而稱四方為「四海」。泛指天下各處。
    13. 則人將曰「詍詍(ㄧˊ),予既已知之矣。」:則別人就會認為他自以為聰明,模仿他的話說「呵呵!我已經知道了。」
    14. 訑訑(ㄧˊ):傲慢自信,不聽人言的樣子。
    15. 顏色:臉色。
    16. 讒(ㄔㄢˊ)諂(ㄔㄢˇ):用讒言逢迎取悅他人。
    17. 面諛(ㄩˊ):當面阿諛。



  陳子¹曰:「古之君子何如則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²以有禮,言將行其言也,則就之;禮貌未衰³,言弗行也則去之。其次,雖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禮,則就之;禮貌衰,則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餓不能出門戶,君聞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從其言也,使飢餓於我土地,吾恥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1. 陳子:即陳臻戰國時人,孟子弟子。生卒年不詳。曾隨孟子周遊列國,與孟子的對話都與錢、糧有關。
    2. 致敬:表示敬意。
    3. 衰:衰減、衰退。
    4. 周:救濟、援助。通「賙」。



  孟子曰:「¹²於畎畝之中³傅說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¹⁰舉於海¹¹百里奚¹²舉於市¹³。故¹⁴天將降大任於是人¹⁵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¹⁶其身,行拂¹⁷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¹⁸,曾¹⁹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²⁰於慮,而後作²¹;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²²。入則無法家拂士²³,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²⁴也。」

    1. :上古帝王。姓,名重華。因建國於,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也稱為「大」。
    2. 發:發跡。
    3. 畎畝之中:鄉野、民間。
    4. 傅說:人名。生卒年不詳。為殷高宗的賢相。初隱居於傅巖高宗夢到他,往訪而知其賢,於是舉他為相,國家大治。
    5. 舉:推薦、推選。
    6. 版築:築牆時,用兩版夾土,以杵把土搗實,稱為「版築」。比喻地位低賤的人。傅說初隱於傅巖(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其地有澗水壞道,說乃為版築小工以謀生。殷高宗武丁)夢,求得之,與語果實;乃舉以為相,國大治。
    7. 膠鬲:人名。末賢人。生卒年不詳。初隱於,販魚賣鹽,文王舉以為臣。
    8. 管夷吾:人名(?-西元前644)。字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也稱為「筦子」、「管仲」、「管子」。
    9. 士:獄官,此處借指監獄。管夷吾輔佐公子失敗,被囚,其友鮑叔牙薦之於齊桓公,任為相,使桓公成五霸第一。
    10. 孫叔敖: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蒍賈之子。兒時於路上見兩頭蛇,聞人言,見此蛇者必死,自以為將死,而恐後人見之又死,乃殺而埋之。及長,性恭儉,代虞丘相,施教導民,三月而大治。彼曾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不以得失為意,史稱循吏。
    11. 海:海濱。孫叔敖春秋楚大夫蒍賈之子,名,字孫叔,故稱孫叔敖;又名蒍敖令尹鬬越椒亂,殺蒍賈幼,奔淮海淮水出口之海)之濱。後楚莊王舉以為令尹(相國),三月而大治,卒使莊王霸。
    12. 百里奚:即百里傒,字井伯春秋虞國人,生卒年不詳。後,人所虜,秦繆公素知其賢名,以五張羊皮贖之,並授以大夫之職,故也稱為「五羖大夫」。
    13. 市:市肆、市場。
    14. 故:因此、所以。
    15. 是人:此人。
    16. 空(ㄎㄨㄥˋ)乏:窮困貧乏。
    17. 拂(ㄈㄨˊ):違反、違逆,使所為不能稱心順意。
    18. 動心忍性:以外在的困厄,震撼其心志,使其性格愈發堅強。
    19. 曾(ㄗㄥ):加多。同「增」。
    20. 衡:通「橫」,不順。
    21. 作:興起、振起。
    22.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人家的不滿表現在臉上,發出了聲音,然後自己才有所覺悟。朱熹注「徵,驗也。喻,曉也。此又言中人之性,常必有過,然後能改。蓋不能謹於平日,故必事勢窮蹙,以致困於心,橫於慮,然後能奮發而興起,不能燭於幾微,故必事理暴著,以至驗於人之色,發於人之聲,然後能警悟而通曉也。」焦循《孟子正義》「徵色謂為人所忿嫉,發聲謂為人所誚讓,然後能儆悟通曉也;此則過之暴著於人者。」
    23. 法家拂(ㄅㄧˋ)士:世代為官,謹守法度的臣子和輔助君王的賢士。
    24.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人在憂患中能發憤圖強而得以生存,處於順境易沉湎於安樂而招致滅亡。



  孟子曰:「教亦多術¹矣,予不屑²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³之而已矣。」

    1. 術:方法、策略。
    2. 不屑:輕視而不加以注意、重視。
    3. 教誨(ㄏㄨㄟˋ):教導訓誨。


徵引來源


選修論孟選讀【下】—孟子,中華民國96年2月初版。
賴明德、陳弘治、劉本棟註譯;王甦審校《新註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7251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四書|孟子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qw114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目的與手段... 後一篇:《大學》經一章...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ymeiing所有人
插畫小屋不定期更新/歡迎邀稿~歡迎逛逛~看更多我要大聲說6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