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理財】報酬與風險

伊(熊頭模式爆發中 | 2022-03-17 11:12:29 | 巴幣 2004 | 人氣 269


韭韭是個熱愛兜風的男子。

時常在業餘時間騎車出遊。

而有一次,韭韭出門忘記帶安全帽,但仍然騎上他的愛車。

結果就是,他被警察攔了下來,並開了罰單。

韭韭拒絕繳納這張罰單。

他認為自己沒戴安全帽,承受了更多風險,因此警察應該付錢給他,以作為高風險的報酬。


【預期】

人類事實上,是基於預期而活。

我們「預期」明天會更好,而在今日努力。
我們「預期」工作會帶來薪水,因此成為雇員。
我們「預期」投資帶來增長,從而投入資本。

而很明顯,你的「預期」可能不會成真。

明天可能科技衰退,導致昨日的努力化為泡影。
明天可能老闆突然捲款潛逃,導致過去的工作沒有回報。
明天可能股市大跌,投入的資本快速縮減。

報酬與風險,兩者必定同時出現,預期報酬越高的同時,相對應的風險隨之而來。

當有「預期」的「報酬」時,就會產生「可能」的「風險」。

而這也是為什麼,在投資的生涯中,我們需要很清楚我們在做什麼。

因為對於自身行為越了解,也就意味著我們越能產生合理的預期報酬,從而確認可能的風險。


【風險】

我們在槓桿是什麼這篇文章有提過,暴露在未受管理的風險下是很危險的。

但為什麼風險一定要受到控管?

事實上,透過「風險曝額行為」,風險是可以被減少的。

舉個例子,為什麼我們都會被告誡要在年輕的時候,努力累積財富?

因為在未來,當我們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我們可能會逐漸無法工作養活自己。

又或者,我們可能會遇到車禍、被老闆炒魷魚、經濟蕭條等等情況。

我們無法確定我們幾歲的時候會不能工作,又或者是幾年後才能重回職場。

所以,我們透過現在的累積,以減少未來的風險,將未來的風險向現在「曝險」。

現在常聽見的斜槓也是,由於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何時會被取代,所以開創副業甚至第三業,從而對失去正職的風險進行曝險。

所以,為什麼要了解身上所背負的風險?

就是為了要想辦法對風險進行曝險。

而進行曝險,是可以增加我們生存的機率,減少死亡的可能性。

投資的話可能透過資產配置、生活的話可能透過購買保險、工作的話可能透過斜槓。

值得注意的是,風險並不是可預期的事物,因為他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事情。

同時他也必須是個不確定的事情,已經發生的事件並非是個風險。

諸如月底「注定」要繳納的水電費,水電費本身並非是個風險。

而是繳納水電費後,導致減少的現金,會減少資產,從而增加未來風險。或者是「忘記」月底要繳,而這就是承擔了「月底要減少現金流,卻沒有注意到的風險」。

同樣的,我們在槓桿的文章中也提過,未受控制的風險是非常危險的。

無論是你把錢拿去買了其他東西、拿去投資、或甚至拿去定存而已。

而若你已經知道月底必須要繳納水電費,卻不去繳,這種刻意的行為,稱不上風險,反而是一種報酬,這意味著你承擔著被斷水斷電的額外風險,也有其他更加緊急、重大的風險需要及時攤平。

理解並掌握風險,與做事的輕重緩急,是一模一樣的。

而也正因為風險是不可預期的事物,所以實際上是考量發生的可能性。

畢竟如果要為了隕石撞向地球這個風險,而進行建造地下堡壘的曝險行為,實在很沒有意義。

也因此,風險是無法完全被消滅的,只能不斷減少

從斜槓的例子來看,副業的薪資幾乎是必然相對正職還少,否則正職才是副業。

所以當我們失去正職時,薪資必然減少。

這種風險是不可能消滅的。

並且同時,開創副業也會產生新的風險,新的失去副業風險、多花時間的機會成本風險、過度勞累的健康風險。

同樣的,這些新產生的風險,又會透過其他的曝險行為來減少。

因此,我們將開始無限的曝險之路,從此活在不斷產生的風險之下......嗎?


【報酬】

從眾多行為當中,挑選能曝額、或稱攤平最多風險的行為。

而這就是我們行為的根本,也就是預期的報酬。

在考慮預期報酬的背後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盡量攤平更多的風險。

我們進行「運動」其實不是「為了健康」而是「為了攤平未來生病的風險」

我們進行「工作」其實不是「為了薪資」而是「為了攤平未來沒錢生存的風險」

所以說,報酬與風險息息相生。

而如我前面所述,有些風險是無法完全攤平的。

比方說,生存的風險。

活著就必定會面臨風險,從這點來看,生存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而由於我們天生就背負風險,所以我們會期望透過各種行為來攤平風險。

所以我們期望的報酬,事實上就是為了減少各種風險,而最終是期望減少生存風險。

也因此,「報酬會產生額外風險」,但「風險未必會產生額外報酬」。

就如同我在開頭舉例的小故事。

當然,那個故事可能有更多可以討論的面向,比如不戴安全帽帶來的舒適感事實上也算一種報酬,而這個報酬是攤平「未來可能沒辦法體會到這種感覺的風險」,但隨之增加的風險則是「當場雷禪然後撞得頭破血流的風險」「被警察抓到開罰單的風險」等等。

因此,挑選「盡可能攤平最多現有風險,同時減少產生額外風險」的行為,才是「高CP值的報酬」

一個好的行為、好的工作、好的差事,就是應該如此。

還有,我們常聽見的「高風險工作」

我認為事實上也並非「因為工作的風險很高,而有較高的報酬」,而這從最開頭的故事來看也不合理。

所以事實上是「工作給予了原本的報酬,但因為這項報酬的額外風險很高,所以必須要額外的報酬來攤平風險,否則沒人要做。」

因此是「基於生存的風險攤平報酬」,加上「額外風險的攤平報酬」,兩者合併而成的。



【報酬與風險】

當然,你可能看法會跟我不同。

從一個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因為生存的風險,才會有生存的報酬存在。

但我認為從個人理財的角度來看,如果理財還要論及自己死後的事情,這沒有什麼意義。

畢竟,在無情的自然世界中,若人死了,遑論人的期望。

而自然災害的風險,更是不具有報酬的。

但為什麼人們仍然鮮少去做所謂的高風險工作?即便他已經將攤平報酬合併進去?

有一說是單純是報酬不夠高。

但在我看來,如果有一件工作做三年,你就可以終生財富自由。

但你在工作的過程中,可能面臨死亡,或者終身殘疾。

仍是沒什麼人會選擇這樣的工作。

畢竟,我們在探討報酬與風險的情況下,最大的前提幾乎都是為了攤平生存風險。

但在風險完全產生於生存上的時候,而報酬同樣只是為了彌平自產生的風險。

說到底,天生背負的生存風險,完全沒有減少。

畢竟,我們都知道生命可以換成時間,然後轉換成金錢。

但是金錢,從來不能再換成時間,更別說換成生命。

透過槓桿將未來的信用投注到現在,卻對風險視而不見的話,猶如將性命擺上出售台。

而那些將生命放上天秤與金錢進行交易的人們,你終究會聽見他們在你耳邊的細語。

因為死人不會說話。

創作回應

阿漢
還是我們先去實驗室
2022-03-17 11:22:49
伊(熊頭模式爆發中
去實驗室睡覺 攤平電費現金流風險
2022-03-17 11:32:18
有川優理
韭韭的奇幻旅程
2022-03-17 11:59:20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