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人文專欄】你的財產不是你的財產!?論洛克與盧梭財產權概念之比較

優君 | 2024-01-27 18:00:08 | 巴幣 3426 | 人氣 483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相信只要是讀過高中歷史課本的人就一定知道這位,其最有名的思想就是天賦人權(jus nafural)1632年生在桑默賽郡(Somerset)的鄉村,1704年去世。

洛克的財產權與勞動價值觀念,是以自然法與自然權利為前提。
洛克心目中的自然法,可以說是一種「理性」,是一種「應當的道德規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

自然狀態有一種為人人所應遵守的自然法對它起著支撐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導著有意遵從理性的全人類:人類既然都是平等和獨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財產。」—洛克《政府論次講》第二章〈論自然狀態〉

自然狀態中的人是講道理的,因為講道理就會知道他有什麼權利,沒有什麼權利,對自己有了「遵從」跟「約束」。

人一開始處在自由狀態中,也就是自然法的範圍內,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和處理自己的所有物,而不必獲得他人的許可或聽從他人的命令。但自由狀態並非放任的狀態,它一方面遵從理性,也就是自然法;另一方面,人類從一開始就是自由且平等的。

這也是一種平等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切權力和管轄權都是相互的,沒有一個人享有多於別人的權力。」—洛克《政府論次講》第二章〈論自然狀態〉

自然狀態和平等狀態下的人與人之間應該互愛,因此有了義務和正義。
自然法使人在一開始就有了義務,也同時擁有權利。其實權利還是先於義務,因為義務也是保衛權利的義務,不但要保衛別人權利,也要保衛自己權利。從一開始,每個人的權利都是平等的。

一開始每個人的權利是生存的權利,是從理性得來的。這項權利衍生出維持和防衛兩方面的權利。維持的權利就是所有權。人一生下來就有了生命,自己的生命是自己所有,這生命需要靠外來的補給才能存續,因此取得外界的東西是自己所有的權利。由此可知,所有權包含自己的身體生命和自己財產兩大項。在洛克來看,這兩大項都叫做財產。

自然界是人類共有的。可是所有權卻指的是私有。共有只代表大家都可以去取得,但取得以後便是私有的。如果私有要經過全體人類同意的話:
那麼,儘管上帝給予人類很豐富的東西,人類早已餓死了。」—第五章〈論財產〉
自然權利中,財產權不但是核心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權利。

洛克不斷強調自然權利中的生命和自由權,可以與私有財產權相互比擬。
自然狀態中的萬物是共有的,那如何轉為私有財產?
洛克提出「勞動價值說」加以解釋。

洛克認為「物」之所以有價值,在於人施加「勞力」,因此凡有付出勞力者,對於「物」自然獲得所有權。勞動一方面使人有私有的東西,另一方面限制過多的私有。
所以自然狀態中不會有任意多得的事發生。私有是經過勞動才發生,則私友會增加人類共同的所有。
從自然法到自然權利,再從財產權到於自然權利中的特殊地位,繼之以勞動價值論來認定私有財產的不可剝奪性。
洛克的私有財產權觀念有兩層涵義:
一、打破封建王權的「國家所到之處,皆為王土」觀念
二、一般人民因為付出勞力而取得財產所有權,也因此對財產有完全的使用權

在自然狀態中,要是發生戰爭,就會讓人感到不安和威脅,因此就想設立一個機構,給它權力去排除紛爭,只交給一個人的話,難免會發生偏私不公正之情事。
這時,個人的自然權利就會變成社會的政治權力;原有的社會就會變成政治社會。有了政治社會,人便脫離自然狀態,避免戰爭狀態是人脫離自然狀態的一個重要關鍵。

政治權力應該用來為社會的成員謀取福利以及保護財產,畢竟政治權力是每個人在自然狀態中交出的權力。而且除了保護社會成員的生命、權利和財產外,不得有別目的。因此政治權力不能是一種支配社會成員的生命財產的獨斷權力。

政治社會已然是政府,這政府稱之為公民政府。它是由自然狀態中的個人自願形成,經過每個人的同意產生,經過每個人的加入組成。

在洛克看來,政府存在目的即在於保護人民財產權,當政府違反此一目的,人民即擁有「革命權」。不過革命事實上不容易發生,不是在政策稍有錯誤就會發生。

洛克《政府論次講》第五章〈論財產〉節錄:
  • 我們以合約保持的共有關係中看到,那是從共有的東西中取出任何一部分並使他脫離自然所安置的狀態,才開始有財產權的。
  • 儘管原來是人人所共有享有權利的東西,在有人對它施以勞動以後,就成為他的財物了。
  • 開拓或耕種土地是同佔有土地結合在一起的。前者給與後者以產權的根據。
  • 勞動使一切東西具有不同的價值。
  • 不同程度的勤勞會給人們以不同數量的財產,同樣地,貨幣這一發明給了他們以繼續擴大他們財產的機會。
  • 勞動最初如何能在自然的共有物中開始確立財產權,以及為了滿足我們的需求而消費財產這一點又如何限制了財產權。

法國(日內瓦共和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盧梭認為人類在自然狀態中,是平等、自足以及知足的。人的行為基礎不在於理性而在於自利、惻隱之心的情緒。盧梭攻擊「理性」而貼近「人類情感」,認為理性反抗道德上的直覺。盧梭期望建構一個由全體人民「同意」的公民社會,而且這之中的「同意」,是屬於「公共的」。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出人民主權思想還有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理論。書中提到如何改造社會,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才能恢復和保障人們在不平等的社會底下喪失的自由與平等的權利。

盧梭指出,任何人都沒有統治自己同類的自然權利,合法權利基礎就是契約,他只能是人民自願簽訂的結果。社會契約是合法權利的必要條件,也是正常政治制度的必要前提。它的根本目的,即是經過人民以社會契約的形成組成的政治共同體,保障每個成員的利益與權利。

真正的社會契約不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簽訂的,也不是統治者與統治者訂定的,而是人民與他們組成的政治共同體訂定。契約是人民自由協議的產物,合法的國家只能是基於人民自由意志下的社會契約而產生。訂定契約時,每個成員把自己和自己的全部權利毫無保留地轉讓給整個集體,沒有任何人可以例外,其條件對所有人都相同。
人喪失了「自然自由」,卻從共同體中獲得社會自由以及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的所有權;雖然喪失「自然平等」,卻獲得社會契約的平等。
雖然需服從國家權力,但服從的是「公意」,依靠契約和合法的權力,人皆為平等。

盧梭想要提供的是可以獲得公平且具有正當性之公民秩序的途徑。在他所規劃的公民社會中,全體成員擁有作為主權國成員的平等地位;同時,該社會中的法律必須出自經由「全體意志」所給予的規則(契約)。
全體意志的基本主張在於某一個政治社群的成員,既是社群成員,既共同享有優先於私人利益而為所有成員益處的公共利益或好處。

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最引人側目的是對私有財產的攻擊。他把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歸咎於私有財產上。他看到私有財產制得以產生的條件,是跟「鐵與穀物」的應用有關,和「一個人具有兩人份的糧食有關」。剝奪和壓迫以此為基礎,同時也會文明社會的一切罪惡活動提供條件。

盧梭描述不平等社會的發展:
第一階段,由於土地私有,產生財產上的貧富不平等
第二階段,由於富人欺騙人民放棄自然而來的自由,經過契約取得公民自由,建立對富人有利的國家與法律。
第三階段,由於富人掌握國家法律,形成主人和奴隸的差別,結果使原有的法定權力變成專制暴力,全體人民毫無權利,這是不平等的頂點。
盧梭將當時所處的社會視為「專制暴力」的社會,是社會不平等達到極致的社會。

他認為如果沒有任何人的權利的存在,那麼財產權更不是一項權利。他還主張國家應該是財產的唯一所有人,因此國家是為了消除不平等而建構的。只要建立公民社會,即可確保原有的平等,也可以防止不平等再起。

盧梭高度讚賞自然狀態,期望能回歸自然,那種平等且資源取之不盡的時代。然而財產權造成貧富不均的現狀,使得盧梭想藉由人民的「全體意志」,透過契約訂定來建立公民社會,來一舉打破。這類思想也使他成為日後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宗師。

參考文獻:
政府論次講,約翰·洛克(John Locke)著,葉啟芳、瞿菊農譯,唐山出版,1986年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讓·雅克·盧梭著苑舉正譯,聯經出版,2022年
社會契約》,讓·雅克·盧梭著,李平譯,五南出版,2021年
圖片來源:https://iep.utm.edu/locke/Pexel、iStock

好久沒有發表人文專欄了,自從去年九月第一次拿到達人稱號以後,就開始擺爛(?)
不過真要說的話,就是我開始工作後,要忙的事變多,讀書的時間變少,一整個心有餘而力不足
再來我也沒辦法像在學校時一樣,隨便就可以去圖書館弄到幾本書來讀
可能真的要考慮讀電子書了
但我想我依舊是偏好實體書的,理由大概是受到《Psycho Pass》槙聖護這段話的影響:

「  書啊,不僅僅是閱讀其中的文字,也是用以調整自我感覺的工具。
     狀況不好的時候,會看不進書中的內容。
     這時候思考,是什麼在妨礙讀書。
     即使狀況不好的時候,有的書也能夠輕鬆閱讀,思考為何會如此。

喜歡的話歡迎給GP和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感謝您的閱讀!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Mr從簡
人生來就自由的,這自由的保障是互相不侵犯對方自由的保障。但現在的社會或政府一直洗腦民眾只要工作就能獲得為自己自由生活的保障,但並沒有,反而因為工作的關係讓自己被過度社會化和因為政府或法律制度被固化思考或綑綁自己的人身自由。
2024-01-28 00:26:31
優君
跟《1984》裡的口號一樣一「勞動就是自由」
2024-01-28 20:06:31
Hume
啟蒙運動的政治學說,受科學革命、人文主義影響極深,這種認定政治是「如自然般可預測、理解的」的信念,主導如洛克、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哲士建構其理論時的背後思維。
2024-01-29 14:13:05
Hume
啟蒙哲士的理念在法國大革命其實也遭到曲解,比如說國民公會曾推行「理性宗教」與「理性女神(Goddess of Reason)」,但也因這種高度彈性的理論,使得後世能不斷藉此抗爭、革命、改革。
2024-01-29 14:14:3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