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面對中華霸權下不屈的認同:半島之龍(一)

坪圳氏共和國人 | 2022-05-05 13:00:56 | 巴幣 2180 | 人氣 646

                 


                       



初步認識
 
  提到越南?各位會想到什麼?在臺的外籍新娘、外勞中佔比最多?素有越南林志玲之稱的演員海倫清桃?還是好萊塢的越戰電影片呢?
 
  受到黨國教育或約定成俗的中華史觀影響,印象中越南以及東南亞國家可能就被當成「呼呼嘿嘿(1)」的野蠻落後國家吧?
 
  但是別忘了,面對一個自古以來素有「五服制」、總是將周邊民族視為番邦並企圖以政治和文化的方式來同化他人的強鄰。越南可說是少數成功抵禦中華帝國的國家之一,也是歷史上打敗中國最多次的民族。不僅如此,越南也是目前唯一擁有打敗蒙古、中國、法國與美國經驗的國家
 
  為什麼是越南?原因很多,也可以用不同角度解答。日本學者兼記者小倉貞男寫出本專書所介紹的越南人在獨立建國中獲得的犧牲奮鬥,他在書末的謝詞中則是提到寫書的目的,在於了解「讓越南能夠如此活躍的動力究竟來自何處」。
 
 
 
  越南與中國的國境交界處山群林立,在長達一千五百公里的國境線上,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綿延不絕。在險峻的群山之間,還穿插著幾條與中國通行的道路,其中能通行汽車的只有六條而已。在這六條道路之中,包含了越南的國道一號線,位於山中的越南-中國國境,是這條道路的起點,也被稱為「0公里起點」。在殖民初期,為了讓汽車通行,法國殖民政府拓寬了這條道路,還改成柏油路面;當時稱為「印度支那公路一號道路」。
 
 
  在「0公里起點」的柏油路上,劃著一條白色的線,這就是中越兩國的國界。「0公里起點」的路標豎立在路旁;在中國那側,有一棟水泥製門樓,寫著「友誼關」三個大字,上面飄揚著五星旗。友誼關,始於毛澤東時代,在更早之前叫「鎮南關」,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鎮壓南方的要衝之地」。
 
 
  在越南獨立後一千年裡,時常受到經過這條道路入侵的中國兵馬蹂躪。一九七九年,越南和中國在柬埔寨問題上意見相左而決裂,在那之後,中國坦克大舉從北方入侵。
 
  中越戰爭結束後,兩國在此地交換俘虜。越南的戰俘從中國的護送車上下來時,手上還拿著中方送給他們的紀念品包包,但當他們一跨白線、進入越南領土的時候,立刻就將手中包包丟掉,還粗暴扯下中方提供的衣服,扔在地上,全身上下只剩一條內褲。
 
  這些戰俘似乎都被教導,要用赤腳去踐踏來自可憎敵人的同情,被越南釋放的中國戰俘,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作者認為,雖然俘虜之間行為展示了彼此之間仇恨,但存於背後的,是越南自支那獨立前後各一千年、加起來長達兩千年的越中關係史。對於越方來說,中國喜歡以統治者自居、騎在自己頭上的傲慢態度,著實令人難以忍受;然而中方也覺得,越南實在太不惹人喜歡了。
 
  中越戰爭後,中國共產黨和越南共產黨表面上修復關係,但實際上,雙方關係仍舊處於低點。越方曾表示「就算彼此乾杯後,留下的味道也只有苦澀」。如果深入越南的歷史,會發現雙方的蜜月期非常短暫。
 
 




 
  一號公路也是貫穿南北狹長、呈S形的越南海岸線的道路。越南國土南北長達一千六百公里,面積為三十三萬平方公里,緯度則是南北橫跨十五度,最寬地方相差七度,但是最窄的地方只有五十公里,越南國土狹長程度可見一斑。在國土背脊骨部位,南北走向的安南山脈。從山脈分出的群山突出於南海之上,被稱作「海雲關」,位於北緯十六度,正好位於越南中央。
 
  從歷史來看,海雲關也是南北分水嶺。有很長一段時間,居住在北方的京族無法跨過這道關卡。直到十六世紀,他們才突破海雲關,往南邊發展,進而併吞占婆和柬埔寨的土地。
 
  越南以紅河三角洲為中心的叫「北圻」,以海雲關為中心的狹長沿海地區叫「中圻」;以湄公河三角洲為中心的叫「南圻」,在法國殖民時期,它們依照差異被劃分成「東京」、「安南」和「交趾支那」。
 
  雖然越南是由五十四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但是京族卻不斷排擠、同化他們。基本上,京族也是住在國道一號為中軸,生活在南北兩個穀倉帶以及中部狹長的沿岸地帶。換句話說,他們是住在平地的民族。其他五十三個民族,除了生活在南部平原高棉族和占族外,幾乎都是生活在山岳的高地居民。
 
  越南的歷史大勢,基本上就看誰掌握了平原地區。不過作者也提醒,不能忘了與京族互動的其他民族。
 
 
 
  越南起源
 
  提到越南起源,不得不提雄王(2)的傳說。西元前二八八零年,炎帝神農氏的三世孫帝明的兒子,帝宜出生了。帝明在往南巡視,在南嶺(西起湖南衡山,往東直抵大海)和仙女相識結婚,生下祿續。
 
  帝明想傳位給祿續,結果祿續斷然拒絕。於是帝明傳位給帝宜,讓他治理北方。封祿續為涇陽王,讓他治理南方,涇陽王後來與洞庭君的女兒神龍結為連理,生下貉龍君。貉龍君和另一位神農氏孫女-嫗姬結婚,生下的長子,就是後來建立起越南第一個政權「文朗國」的雄王(3)。
 
  以上,就是越南起源的傳說,還有雄王祭的由來。
 
 
 
  回歸文獻記載,支那史書認為,越南人是從東亞南部遷徙過去的民族。
 
 
  還有其他觀點認為:「越南人是從西元前六世紀,佔據在現今中國浙江省北部的支那古國──越國所分出去的一個民族。這個國家人民和原始越人一樣,都有在身體上刺青和剃髮的習慣。越國在西元前三三三年被楚國消滅後,有些部族成群結隊的往南避難,並在當地建立起封建制度的國家,這就是所謂的百越。在這些越人集團中,有四支最重要,其中三個集團分別在溫州(浙江南部)、福州、廣州等地定居下來……然而,第四個集團『貉越』卻沒有被支那同化,之後成為了越南人。越南人先是離開浙江,抵達廣東省西部……後來遷徙到東京,亦即越南北部一帶,開枝散葉。」
 
  上文中的「貉越」就是文郎國,貉王則為雄王。他們除了在越南北部三角洲以及沿岸,還有今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部分。貉族在新獲得土地上建立封建秩序,貉王底下有十五部,這些土地會分封給貉侯(貉王的兒子們)或是他能信得過的王族在各部底下又分為大小不一的部落,由國王的兄弟或王族擔任貉將,掌控該聚落。受其控制的廣大領地則稱為貉田。雄王、貉侯和貉將皆為世襲,雄王男性子孫被稱為官狼……這種社會結構,現在仍可見於越南北部和山地民族之間。尤其是位在河內西邊高地上的芒族,他們有世襲的村長,也被稱為官狼,將統治者與從屬之間的關係緊密聯結在一起。
 
 
 
  意外的是,越南受歡迎的米製品──方粽(Bánhchưng),也是起源於雄王的傳說:
  雄王六世共有二十個兒子。某天,國王對他們說:「我的年紀大了,想找一個繼承人,我希望你們能去找讓我心滿意足的稀世珍饈。誰能找到,我就把王位傳給他。」王子們使出渾身解數,然而第十八王子蘭柳,既沒有家臣,也毫無頭緒,只好一人待在家中苦思。
  某天夜裡,一位年邁的神仙出現在王子夢中,聽完王子的煩惱後,教導他把糯米泡在水裡蒸煮,捏成圓形做成了象徵『天』的圓粽。使用清香的棕葉、泡過水的糯米、青豆和豬肉一起包成方形,就是象徵『地』的方粽。
  蘭柳做出這兩道食物,雄王龍心大悅,將帝位傳給蘭柳。
 
  直到今天,這兩件食物仍會在佳節慶賀的時候端出來享用。
 
 
  另外,貉越人民也以漁業為主,卻苦於經常遭到蛇吻。國王教導他們在身上畫出鱷魚或龍的圖案,此後再無聽說有人被咬傷的事情。這個習俗成為人們後來在船隻的船首上大量水中妖怪的頭部或眼睛的習慣,也是刺青文化的濫觴。
 
 
  還有一則逸聞,是關於雄王底下有一個美麗出眾的女兒。兩個追求者出現在雄王面前,分別是山精和水精。雄王跟他們約定:『你們誰能最先拿出我滿意的聘禮,我就把女兒許配給他。』速度最快的山精拔得頭籌,因此抱著美人回到山中;晚了一步的水精勃然大怒,引起一場大洪水,最後是由山精出面平定災難……在那之後每年同一時間,水精總是出來作亂,但是最終總會被山精給平定。
 
  作者認為,這反映出來的歷史事實是,生活在越南北部三角洲地帶的居民們,每年只要到了雨季,就得面臨洪災,但在強力執政者的領導下,人民興建堤防控制洪水,這是一段越南人克服天災的故事。
 
 
 
     史前文化發掘
 
 
  一九六八年,雄王祠所在的永富省(現在富壽省),挖掘出屬於中石器時代的遺跡,約在西元前兩萬到兩萬五千年,取名「山圍文化」。在山圍文化出現後,緊接著出現是「和平文化」,在位於紅河三角洲河南寧省一處丘陵地上的昆蒙洞(Con Moong Cave)中,發現了山圍、和平、北山三個文化堆積的遺跡,因此可以斷定三個文化具有連續性的關係。
 
  遺跡中還發現了許多杏仁型、圓形和方型等形形色色不一的單刃礫石器。洞穴的貝殼層的厚度從一公尺到三公尺不等,其中還混雜著動物牙齒,由此可證明,居民會食用鹿、山貓、山豬等動物。
 
 
  一九二四年,在流經清化省的馬江右岸、一個名為東山的村莊裡,農民發現了幾件青銅器。一九二五到二八年、以及一九三五到三九年間,法國遠東學院對此展開大規模挖掘調查。結果,他們發現了大量磚造墓地,以及石製手環、支那貨幣、青銅箭頭、槍尖、刀、肩青銅斧、小鈴鐺、飾品和大小不一的青銅鼓。從出土的木柱推測,這個考古現場過去應是一棟建築物。
 
  「東山文化」的發現,可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究竟,青銅技術是起源自歐洲,透過中亞民族之手傳到支那,再輸入越南的?還是這些鼓是在支那做好之後,運到越南的?
 
  越南獨立後,對這些遺跡重新展開調查,在馬江流域的丘陵和平原,發現了二十一處。藍江流域的山岳、丘陵和平原及沿岸一帶發現了十九處遺跡。經過長年對這些青銅器遺址的研究,對於越南來說,可說是有著自身歷史的重大意義。






 
  越南學者均主張「東山文化是廣泛流傳在東南亞一帶的文化發祥地,越南和周邊國家具有相當緊密的關係」、「四千年前開創了越南的雄王,在紅河三角洲建構了東山文化,因此,越南是一個有別於印度和支那文明影響的發祥地。」越南充滿自信地宣稱,自己在中國、東南亞的文化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抵抗精神的起源脈絡-漢帝國的統治
 
 
  略懂春秋戰國史的或許都知道,秦帝國在西元前二二一年統一支那,派遣五十萬大軍攜帶糧食南下,侵占越南。接著設置了桂林郡(4)、南海郡(5)和象郡(6),接著命令任囂為南海尉、和他的部下趙陀治理越南。
 
  然而,秦末天下大亂。任囂、趙陀趁勢建立起了獨立國家。任囂病逝後,趙陀於西元前二零八年攻陷了甌貉王國。接著,他無視北方朝廷的意向,在南方稱霸。西元前二零七年他成立了南越國,把首都設在南海的番禺(今廣州);甌貉國立國僅五十年就滅亡了。
 
  雖然趙陀在南海、桂林進行直接統治,但是他卻把越南分為交趾(7)和九真(8)兩郡,設置了代理總督,對當地的封建首長實施間接統治。
 
 
  西元前二零二年,漢帝國建立。漢帝國對於趙陀的南越政權相當反感,因為當時的南越有將中原南北一分為二的趨勢。西元前一九六年,漢高祖採取懷柔政策,派陸賈攜帶授予屬國的玉璽,拜訪趙陀。
 
  然而,趙陀並未輕易屈服。他在南越自稱皇帝,還派兵越過五嶺、攻向長沙,沿途還攻破漢帝國的數個縣,直到漢軍反擊才撤退回國。漢文帝再次派陸賈前去質問他為何擅自使用帝王名號。趙陀的變通之道是:對漢自稱為「籓」,但在自己的國土內仍稱皇帝。
 
  令人吃驚的是,趙陀在位長達七十一年,過世時享高壽一百二十二歲。直到西元前一一一年,歷經五代共九十七年的南越國這才滅亡。
 
 
  從越南的歷史脈絡來看,趙陀是出身北方的漢人,首都也設在廣州。因為南越國征服了越南本土政權甌貉王國,因此,支那統治越南的歷史,應該要從甌貉王國滅亡開始算起。但是,在越南人觀點來看,趙陀的南越國並沒有被視為外來政權。原因有三:(一)當時越南接受的是間接統治,等同越南人自治,非直接統治。〈二〉當時在越南一地稱為「國家」的政權,真的算是國家嗎?還是某種原始的村落共同體?〈三〉不知是傳統還是情感投射,把支那視為霸權國家,對「漢」的霸權主義進行批判,讓越南人習慣把中國統治越南時間,從漢帝國開始算起(也就這個時候開始感受到中國/支那的霸道吧?)。
 
  在這種思考方式下,趙陀對於漢帝國的反抗、保留自己的政治文化這點,自然讓越南人容易感同身受,也充分表現出越南對於支那的複雜情感。
 
 
 
  在漢帝國統治下,越南土地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人民全為皇帝臣民,需要繳納稅金和服勞役。儘管越南仍保有了自古以來就有的村落共同體(Lang),但是漢帝國把軍人、政治犯和普通罪犯、從支那來到越南的貧民、越南本地貧民和沒有田地的農民全部集結起來,將他們編制為屯田兵,在官員、幹部的指揮下對溼地和荒地進行拓墾、開發。
 
  另一方面,漢帝國也會將土地分配給當地的統治階層和名士,作為效忠新政權的獎賞。學習成績優異或取得官位的越南人,都可以擁有私人土地。奴隸只能在屯田兵的開墾地或私人土地上勞作,開墾地的周圍設置了監視塔,其內則有房屋、穀倉和牛舍;長期以往形成了階級對立。另外,派來越南的支那官僚,其子孫也逐漸越南化,跟當地官僚與地主們一起成為統治階層。
 
 
  當中國處於權力轉移、混亂之時,越南的行政劃分也會隨之改變;漢帝國便會派新的統治者前往越南赴任。然而,一旦中央權勢開始衰退,越南很難收到中央的新指令,於是脫離中央,自行其事。
 
  越南的統治階層也會相互對抗,他們的鬥爭往往不在乎人民死活,受害最深的總是普羅大眾。
 
  不過,追究原因,主要還是太多來自支那的官員只為了中飽私囊、獲取個人利益。安座在宮廷的皇帝,本身也不太關心偏遠的越南發生了什麼事。越南的教科書如此批評:「從中國派遣到越南的官員們,實在是目無法紀、冷酷無情且慾望深重。
 
 
  二徵姊妹──最具代表的靈魂人物
 
  面對支那官僚殘暴的統治,越南反抗聲浪日益浩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徵」的反抗。二徵指的是「兩位徵夫人」,也就是徵氏姐妹。這場起義是越南女性所領導的第一場獨立運動,在越南史上地位非常重要。
 
 
  在徵氏姊妹起義的時代,越南仍處於母系社會。徵側為貉將的女兒,因為要反抗中國所課的重稅。她向越南原有的統治階層貉侯、貉將喊話,希望他們一起來「調整」支那的稅金和賦役。對於從文郎國時代就負責政治事務的貉侯、貉將來說,稅金遭到中國官僚奪走,堪稱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因此,「調整稅金」說白了就是要廢止中國的徵稅體制,回到貉侯、貉將主政時的做法。
 
  過去,稅金主要內容就是賦役和貢物(熱帶地方出產的珍稀產物),貉侯、貉將非常厭惡支那這種直接徵收稅金的作法,他們希望能以交換貴重物品的方式維持世襲制度,製造雙方都有利的結果。
 
 
  西元四十年三月,響應徵側的六十五縣地方豪強(貉侯、貉將)集結起來,除了有共同敵人和目標,同時也是因為徵側是文郎國以來的中心──麊冷地方政治家的女兒。隨著妹妹徵貳的加入,兩姊妹成為反抗核心的人物。文郎國中心地區的貉侯、貉將們尊徵側為女王,並在麊冷建立宮廷。
 
  他們在接下來兩年不斷打出調整稅金的口號,跟二徵站在同一陣線的地方豪強中,出現不少婦女的名字。因丈夫被殺導致婦女揭竿起義,作者表示,這就是後世的史家在越南進入父系社會後創造出來的版本由來。
 
 
  東漢的光武帝,將越南的反抗視為動搖中國統治的重大挑戰。於是派出宿將──伏波將軍馬援前往討伐。
 
  馬援帶著八千名正規軍、一萬兩千名支那南方徵調而來的民兵,朝著越南進擊。進入越南後,馬援在戰略高地浪泊佈陣。到了四二年的四月,酷暑和高濕的天氣中止了漢軍進攻,只能等待乾季到來。馬援曾說:「這裡惡疫流行,酷暑難耐。因為實在太熱了,我還看過鷂(一種體積小的老鷹)從天上掉下來。」
 
  然而,與漢軍對峙的過程中,越南的貉將們逐漸喪失了戰意,陸續出現了背叛者。徵氏姊妹主動發起戰鬥,卻大敗而歸!導致數千名戰俘人頭落地。二徵雖然撤回了根據地麊冷。但在同年年底就遭到馬援軍隊的逮捕。隔年(四三年)一月,兩人的首級被泡在鹽水中,送往洛陽。
 
  在越南的故事裡,二徵姊妹下場有諸多版本:戰死沙場、死於馬援刀下、病死、消失在雲中等等。作者認為可信度最高的,是姊妹倆被逼到走投無路,手牽手跳入河中自盡。
 
 
  因太守的惡政引發的二徵起義,讓越南實現三年的短暫獨立,最後仍以悲劇收場。
 
 
 
 
 
 
(下回待續)
 
 

 
1:來自於歷史網紅cheap的用語。
 
 
 
4:今廣西壯族自治區
 
5:廣東、海南、福建南部
 
6:越南北部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鬼才
很有趣的一本書,感謝介紹,來去看有沒有電子書
2022-05-05 19:24:42
坪圳氏共和國人
不會~我還想向你請益關於荷治臺灣史的資料出處呢~
2022-05-05 20:22:49
坪圳氏共和國人
文章上面的封面圖有網路書店連結喔~~~
2022-05-06 10:36:28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