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框架裡的框架,世界裡的世界

夏目上將 | 2021-07-13 23:55:27 | 巴幣 120 | 人氣 212

大致將設定框架說完之後,現在可以來談點應用的東西。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真理:

「對讀者來說,一個故事中他們能收集到的所有資訊,就是他們的世界。」

第一人稱也好,第三人稱也好,群像劇也好。最終的觀測結果主體都是讀者,這是每個作者在思考寫作時必須留下的一扇窗。

而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所說的小世界、大世界、大千世界的「世界」。

就如第一話說的,視角決定我們怎麼理解這個世界。但不是小世界看得少,大世界看得多,大千世界看更多。不是這樣定義的,因為設定的數量要看你對整個世界的觀察有多細,而真正的定義方式其實是如下圖這樣:



大千世界裡面有很多個大世界,大世界裡面又有很多個小世界。每個世界都代表一個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的設定。

可能有人會問,大千世界包含那麼多大世界,難道設定不會比較多嗎?會多的前提是我們把大世界的設定也當成大千世界的設定。

但實際設定不是這樣搞的,大千世界是為了讓每個獨立的大世界能互相有關連而建立的設定框架,有關聯的設定只是少數。

舉個例子,我的銀河邊境巴士站跟邊境領主傳說,一個是科幻,一個是奇幻,但兩個是在同一個大千世界設定框架下。

我能說銀河邊境巴士站的科幻設定能完全套用到邊境領主傳說嗎?不可能對吧?

大千世界能玩的基礎設定很少,因為這些設定是必須一體套用到所有大世界跟小世界的設定上面。

同樣地,大世界設定出於時間跟空間的差異,有時候能跟所有小世界共通的設定其實也很少。

可能在其中一個小世界A故事,講的是百年後勇者打敗了魔王,大陸和平的背景。但另一個小世界B故事卻是講百年前魔王打敗勇者,大陸陷入戰亂。那麼大世界設定中,這塊大陸到底是和平還是戰亂?

不同故事的時間地點背景不同,很多設定都只在那個當下能用而已,換一個故事就不行了。所以我們不能說大的框架設定就一定比較多,實際上只能放在大框架裡的設定,不會比小框架多,甚至該少很多。

那些方格的大小並不是指涉實際的字數或設定能放的量,而是一種抽象的「被包含」的概念。大千世界可以包含大世界跟小世界,大世界可以包含小世界,但反過來就不行。

這時我們就能討論所謂的「設定的判斷優先度」,哪些設定是要優先考慮,不能亂改的?哪些設定可以隨著時間空間不同而去更改。

通常是大千世界的設定優先度較高,最好不要亂改。不管你是在構思大世界設定還是小世界設定,只要與大千世界的設定產生矛盾,就得想辦法處理。

要嗎解釋清楚為甚麼矛盾,要嗎改設定,要都不做就會變成吃書,那就尷尬了。

當然吃書沒甚麼,就是設定狂不能接受而已。實際上大多數的作品只要發展夠久,開始進入大千世界的格局,多少都會吃書。

比方說甚麼小智幾十年了始終還是十歲之類的,或者格鬥天王都辦幾年了,那些角色的年齡都沒變之類的。

不然就是甚麼修真玄幻小說的主角破碎虛空來到更大的世界,結果這個大世界也只是體積比較大而已,實際上單調的跟先前的小世界差不多,主角做的事也差不多。這就是大世界小世界設定通用的結果,其實還是在同一個世界框架裡打轉,只是換了場所換個個名詞,結果就是越看只會越無聊。

如果是真的大世界設定,應該要出現跟前一個世界完全不同的設定,用來描寫這個格局會有甚麼不一樣。少數寫得不錯的會講清楚格局的不同對人類的組織、時空間感、生理心理上的影響。但多數寫的就是那個樣子,大世界也好,小世界也好,人類就是這樣,宗門還是宗門,虐菜就是虐蔡,唯一會變的,大概就是主角的強度吧。

真要這樣其實不用寫那麼多灌水,越看越無聊而已,專心寫好一個幾萬字的小故事還比較有趣。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