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電影】《我不是連環殺手》

陸坡 | 2016-12-27 18:19:55 | 巴幣 18 | 人氣 3544

反社會少年的恐懼旅程
恐怖電影向來是電影院中不會缺席的一員,每年總得要來幾部殺人魔和鬼故事來嚇唬嚇唬自己,才能讓人大呼過癮。配合懸疑的要素,恐怖片總會讓人遮著眼睛,從隙縫中偷看故事發展,害怕又愛看,這可能是恐怖片觀眾最享受的地方之一。《我不是連環殺手》是一部混合懸疑與恐怖元素的小品電影,故事敘述在一個普通的小鎮上,一位被心理醫生判定有著反社會和犯罪傾向的少年約翰,被判定是怪咖的約翰遇上了一件詭異的凶殺案,在自主調查的偶然間發現了兇手的蹤跡,而他內心會因遇上真實的連環殺手的行凶而改變嗎?還是變本加厲?



關於病態犯罪者的研究,其實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類似的探討。過去法國著名的心理醫師就曾遭遇到當時臨床上一件很特殊、無法被歸類的犯罪案例,稱為「無躁鬱精神錯亂症狀」。之後德國的精神科醫師才提出「低血壓精神性疾病」之名稱。而這類的症狀到今日演變,美國精神醫學會才正式將此病症已「社會病態人格」,將反社會具有攻擊行為,且殘忍無罪惡感的不適應社會人格之心理與精神病患稱為「社會病態人格」。

《我不是連環殺手》是由一位具有反社會與對犯罪者心理有興趣的精神病少年,在真實的面對連環凶殺案和兇手後,對於自我心理狀態的轉變。雖然故事營造出懸疑感,還有關於青少年心裡那種挫折和找不著自我定位的轉則都有不錯的詮釋,但卻沒辦法好好的敘述腳色,或對整體故事推演有幫助,過多的設定反而變成濫觴,這點在反派連環殺手身上表現最為直接,讓觀眾在故事後半段高潮部分,呈現不知所云的狀況。



在後續故事展開別具特色,主角也和一般恐怖電影的人物做出差異,但雖以精神病患為主角,卻只是用來詮釋反社會人格和可能成為犯罪預備者,這點不知是否對病患來講視為不公平。整體來講這部電影的題材其實很新鮮,但卻無法妥善的運用,且許多劇情的步調太過漫長,且無意義的對話等等,讓觀眾無法專注在電影裡所營造恐怖氣息,反而對主角的反社會人格更感興趣,並且後期主角表現與前期明顯突兀,讓人無法連貫。

這部電影並非好看,對於觀眾而言《我不是連環殺手》像是周末晚上隨意打發時間的恐怖電影,如同近期低成本公路恐怖片《公路之怪》一樣,雖有著讓人恐懼和吸引人的題材,但在故事推演和收尾卻不完美,甚至有些草率,如同手機遊戲接完每日任務,不具討論意義。如果電影中可以花更多時間刻畫主角身邊的配角故事與多一位女角,或完善兇手心理和動機,《我不是連環殺手》這部電影可能會比現在更具有可看性。




文章原址:
電影-《我不是連環殺手》
更多動漫畫電影書籍資訊請參照個人網站
可以點選網站內廣告給予作者小小的支持
喜歡的話請到粉絲團電影書籍回收桶按讚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小刀
非常具有吸引力,我本身特別喜歡看這種驚悚推理劇,主角內心戲也是一大要點,慢慢接近兇手的感覺刺激,很精采的樣子,有機會一定去看。
2016-12-27 18:47:10
陸坡
這部算是小品電影,而且電影本身不如預告片來的驚悚
我覺得把它定位在較為血腥的青少年電影比較恰當
2016-12-28 17:26:21
任孤行
可惜了一點
2016-12-28 16:25:09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