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2013高雄駁二碼頭的青春設計節-台南藝大建研所

作者:晃│2013-06-26 12:23:42│巴幣:2│人氣:734
這一兩年我有照過幾次大規模設計展的照片,展出地點都在駁二,每次都七八個倉庫同時開放展出,有社會人士公司行號的得獎設計展,也有各大專院校的畢業設計展,只是大部分都不知道要怎樣把我收集到的資訊呈現出來比較好,每一次設計展的內容都很多,多到難以快速消化。而我有寫出來放在BLOG的部分,還是我照的資料比較齊全,寫自己的看展心得介紹也比較容易的,是這類大規模設計展中的一小小塊。

台南藝大建研所,全名是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通常,建築相關科系的人不會像視覺設計或動畫設計的學生在作品旁邊解說,因為一個建築畢業設計通常沒辦法十或五分鐘內說完,所以通常有一本報告書放一邊,然後除了模型還有一塊以上的展版說明,讓有興趣的人自行翻閱或在展板前思索。學生的設計展給的展示空間還算多的,要是給社會專業人士的話,有時候一個設計團隊根本只有一張展板的空間,他們必需得在一張展板中把設計理念講完,而且業主注意力不會很集中,要想辦法在一堆作品中,用少少展示機會抓住他們的興趣。

這次設計展跟建築有關的系所當然也不只一個。2013年,台南藝大建研所用一種比較空想的方式來做基地設定,因為他們的創作焦點放在突破舊有建築空間造型,不是實際上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在某個真實地點的設計案,傾向建築理念的探討,而且這也很符合他們系所的藝術主題,然後模型作很大放在展場,導致他們的展區看起來更像大學中的評圖室或者是什麼藝術工坊,而不是像資訊展還是旅遊展那一類的商業展場。

其實這種非現實的探討比較會出現新的想法,去年我借了《邁向建築的軌跡》兩本,覺得畢業設計其實是可以做出跟現實建築業界很不一樣的探討主題的,那也是身為學生的價值,進入建築業就有種種現實條件限制,難得有那種創意揮灑空間。以前還看過美術館展出Now and When,澳洲的都市規劃設計學生提出要把澳洲中間炸一個大洞的想法,那個洞有好幾個台灣大,然後把洞引入海水變成澳中海,來改善澳洲氣候,駁二這些對空間的想像比較起來都沒有那個誇張…


丘之迴教堂

雖然說一個教堂要是長這樣還蠻前衛的,技術上也比規規矩矩的水平樓板難作,不過我好像真的看過長的類似這樣的公共建築設計案…對了,衛武營形狀就有點像這樣,可是他們也不敢每層都作成軟趴趴起司還疊的很高。
展板:丘之迴教堂,這教堂是分成13片切片向上堆疊起的大地,當人們從入口進入教堂就開始連續不斷的游走。教堂在這裡像是在都市中的叢林那樣,於是漸漸放空給予周圍的都市空間,在那之中會經過一些比較開放式的內部夾層,當人一直往上爬才會慢慢的進入教堂的機能之中,一路所爬的山坡與持續看見的水平向寬廣大地,人們將透過這樣的空間安排來舒緩心靈上所需的寬廣虛空間。教堂的空間本質應該是一種連綿的延續狀態,當我們於教堂作禮拜前的路程中,我們所做的種種,其實就已經隱含著信仰的行為與空間。然而所謂的禱告這項行為,非得到禮拜空間之中才能夠完成嗎? 也許我在禮拜堂的路上,就已經滿足了種種需求而否定了那個機能的存在,而空間也得到真正的自由。

其實所謂的禱告,不做下跪或雙手合十等等任何外表明顯的祈禱動作,也有可能感覺到天主回應,看書的時候,坐著的時候,甚至躺著的時候。不過每個人習慣不同,也許有人就是習慣一定要在教堂跪著祈禱的。所以上面展板中寫的問題~答案是不一定要到禮拜空間中才能禱告。我印象中還在網路上看過有人推行什麼步行祈禱的方式,在任何可以悠閒散步的地方,邊走邊內心不出聲默禱(一邊走路還一邊唸唸有詞的怪樣大概會引人側目被當成精神有問題)。如果說騎摩托車沿愛河往玫瑰堂的路上也是一種信仰實踐方式的話,我沒辦法一邊騎摩拖車一邊默禱,這樣還蠻危險的,除非我看路上有剛發生的車禍痕跡,紅燈時幫傷者祈福一下這樣。自行車可能還可以全程都在默禱,不過步行還是最適合祈禱的安全速度。

雖然第一眼對此設計的印象是…這個地方如果只是作為教堂或教會使用處,好像面積太大了。以台灣的情況來猜想,時時出現在教堂中的人數大概填不滿這個空間,會造成空間閒置浪費,畢竟台灣的主流信仰不是基督教系統,如果這個設計要是放在國外可能比較有搞頭,也可能會變成社區活動中心之類的。雖然我知道這是一個主要探討空間造型氣氛的架空設計,並不是針對某個實際存在地點的設計課題。所以使用人數大概不是他們設計時顧慮的方向。

它的禮拜空間長這樣,沒有明顯的垂直牆壁面。

展板說明:建築在這裡像是大地那樣連綿不斷地延伸到都市之中,而在這周圍的人們也因為如同大地的性質而容易地進入到建築底層的空白樓層之中,在到達教堂最上層的禮拜空間之前的樓層,都是空白的,即使是沒有信仰的人,也能夠在這座教堂之中享有與教友相同的空間,這凸顯了教徒樂於與世人分享他們的信仰,而當人們踏往上層的空間前進時,就越來越靠近信仰的所在之處。

《我們的聖堂》P57頁:聖堂屋頂之上不宜再有其他建築物。今天在自由的社會裡,不需要地下教會(堂),一如教會在羅馬地窟時代;更不需要「寄人屋底下」。近幾年來,一些教堂的興建完全忽視了天上耶路撒冷的象徵意義;聖堂之上不是活動中心,就是司鐸住所或辦公室!台灣雖然地狹人稠,難道不能做其他更好的設計?尤其主教座堂和堂區主要聖堂應突顯出其中心地位,不應藏在一所大廈的底層!曾經參拜近幾年新建造的一座所謂現代的聖堂,空間高度不及三公尺,處於一棟大樓的第一樓,一進門就有壓迫感與窒息感,又怎能讓人呼吸來自天上的新空氣?

這個設計把主要舉行儀式的地方放在最高樓層,也符合天主教會對聖堂空間的期待。實際上我去過的天主教堂即使有兩樓也是把辦公空間放底層,最高樓層的空間留給彌撒儀式舉行處。雖然現實中把舉行彌撒的空間放二樓還是對老年人很不利,因為這要靠樓梯連接,才二樓好像幾乎也沒特地設置什麼電梯來著…

現在的人生活步調也很快,這個設計要達到最上層的聖堂,看起來會走很多路,雖然有種辛苦長途跋涉才到達信仰終點的意味,原本堅持一生的信仰也就是這麼漫長跟辛苦的事,不過實務上增加教堂的親近難度會讓忙碌的人更不想去教堂參與朝拜儀式,除非這個教堂是非常特殊有重大信仰意義的朝聖點,譬如說四周都是斷崖絕壁的岩窟教堂,或者人們相信該處有治癒神效的露德教堂那一類的。

展板:概念模的操作。這些概念模實驗著將大地疊起的狀態,使用者在內部穿越一道又一道沒有門的空間,事實上這些空間全部是連貫的,但是經由起伏及層之間的視覺隔閡,產生了各自的微空間,那些空間是容易被其他人介入時所給打破與延伸的。在極端開放與極端內在的空間屬性互相累加於一長體建築樓層時,建築就像是另一個地表一樣地聳立於那裏。在這幾組單元的反覆排列後發現,這些單元的先後順序是不那麼重要的,因為這些組合是為了延續一種大地的性質,當我們行走於這些空間時,我們就又真正的像是在行走一個真正的大地空間。

這一間台南藝大展場有放不少概念模,其他學校展場空間不夠就幾乎沒擺那個。

展板:教堂除了在主要禮拜堂的樓層進行儀式之外,因為連續的性質,甚至能將人延續到其他的樓層之中,也因為結構性質能讓更多非教友的人在這裡有接觸了解教友的可能,整個都市環境與建築內部也將相互融合成一個連續的平面。就在這樣的空間作用下除了主要禮拜堂的空白樓層,也許也會出現如同與禮拜堂相同機能但卻更簡單單純的的儀式,或者提供人們另類的活動發展滲入也說不定,建築就像那如同海浪拍打上岸的現象一樣,提供人們活動變化與自由的可能性。

這設計還是讓我考慮到非常實際的隔音問題。教堂內主要舉行儀式的聖堂跟祈禱的地方最好保持長時間安靜。雖然有時候,譬如說聖誕節時旁邊廣場在舉行園遊會那真的沒辦法。這個丘之迴教堂設計強調空間的連續所以沒有圍牆界定空間,樓板間也有大洞,意味若沒有其他不明顯的設計手法,隔音效果很差,如果其中一層有人要練聖歌合唱或練彌撒曲琴譜什麼的,一定整層都是那個聲音,這樣絕對會跟其他讀經或什麼避靜還是什麼演講活動衝突到,有聲音上的干擾,或者有人要唸經也一定會跟教友或朋友間閒話家常的聲音互相干擾到。



外部衍生小學

感覺像裝零件的幾個盒子疊在一起。

展版:回歸初始的聚集之謎。校園是由「則」所建立的,在那規則的秩序下,人被時間給分隔,其行為被則所限制,因此在小學中的上課時段可以清楚的看見人被規則後的狀態,但即便是被規則化,人仍繼續有自由性存在,而在空間上的「則」就是教室,但最原始的教學的空間本質其實應該是一種開放的活動聚集場域,這與現今的小學空間是全完矛盾的。這讓我意識到教室的空間應該被開放的理由。

概念模是這樣,將房間方塊塞入地面的感覺。

(我拍到的展板說明照片太模糊了…所以有些字可能誤判)

展板:教室在這裡僅僅成為一種類似於寄養的腳色,而寄養的成立是提供一種可以「被認知的界線」來幫助人在這類空間中之中了解界線所在。在這樣的狀態下,教室的邊界變成一種模糊的邊緣,而教室空間是一種可被理解的狀態範圍,空間在這裡是游移的,一切的狀態會隨時間與人的聚集來做變動。這樣的空間安排可以說是由人來建立各種空間的的界線,這項行為也將空間還原成一種初始的聚集之型。

展板:獨立與完整的平衡。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學校中的活動聚集變化性可以說是非常複雜而有秩序,而這一點其實非常的自然與美好,在凹與平面之間的緩坡空間將教室空間的邊界延伸至整個平面,而這些教室空間又同時有獨立的界線,這樣彼此連結又互不打擾的狀態讓教室的使用方式更有彈性,此外藉由這兩種狀態的特性,在上課與下課之間的日常活動中,我們將可以看見空間如何地被人介入變成一個開放連續的平面或個別獨立的空間。這建築空間衍生出的行為將讓小學擁有更豐富的教室使用方式。所有的獨立穿越空間被活動行為解放,整個一層的空間,還原成一個完整的房間,甚至連上下樓層也被連貫且可以穿越,在那個時刻,整棟建築變成一個完全連續的平面。

不過這個作品因為是小學,會讓我去想小學生的行為可以影響空間使用多少?畢竟小學生的活動很多還是由成年人主導,如果它是一個大專院校或者是一個成人或社會教育空間設計的話,裡面佔多數的學員對環境的影響又會怎樣不同?

而且如果放到比較實際的層面講,這個設計因為凹槽的構造可能會有通風不良跟太潮濕的問題,雖然以學生的技術可能沒辦法像伊東豊雄做世運的案子那樣用電腦跑關於風道的模擬測試。



離返 信仰 教堂
展板:這裡看似由許多方正空間去堆疊,事實上卻不存在一個完整的空間。此教堂有著許多不同的入口,也提供教徒與非教徒的空間機能。代表著教堂建築的本質即是不排斥並容納所有人類,但當人們以為進入教堂,事實上卻永遠與教堂保持著一種不完整的距離,而所有建築動線唯一的共同性即是當人們不再只是因為機能需求而不斷往上走之時,隨著樓層高度增加,慢慢的、漸漸地、氣喘吁吁地來到最頂層後,才發現這裡除了天空還是天空,除了將自己的頭仰天還是仰天,此時人們才發覺到,關於信仰打從一開始就在重頭尋找,自己才真正存在於這個教堂之內,我所認知信仰真正的本質就是使信仰者離開信仰本身。

這讓我想起教派跟不同信仰系統的歧見,如果人們只是停留在某一個教派中的見解,那無法見到天的廣大,進入一個封閉空間滿足自己各種為何進入此信仰派系的心靈需求後,還要再繼續追尋往上的道路,有時要通過穿越別的房間(隱喻從別的信仰派別的立場觀察)我有時候也會採用佛教道教的觀點看身邊的事,而不是只有從單一天主教立場出發。然後才會看到那一片沒有任何人為分界可以限制的廣闊天空,原本人們所崇敬的天,本來就不是自己關在一個受限空間跟一個教派可以看到的。這一個設計的模型本身沒辦法告訴我這些關於信仰的想法,倒是它展板的文字解說想法讓我想了一陣子。

離返 信仰 教堂的發展模,看起來很像長方形碎塊結合成不規則結晶。

離返信仰教堂的內部機能構造說明。這是剖面。不過把告解室獨立出來做好像不太合一般教堂的使用習慣,其實我看過的告解室通常是附屬或臨時性質的,它可能原本是一堆有長坐椅的聖堂的一部份,或者神父個人房間還是行政辦公室,甚至會客室或者樓梯間的小倉庫都可能,沒有獨立說這個空間就是特定要用來告解的。有時只要擺一個叫告解亭的移動家具,很多地方都可變成告解空間。更何況某些新教派系認為告解這回事是信徒自己跟上帝說,不需要透過神職人員聆聽的,可能那些新教派別的教會建築連告解的空間都不需要。為何我看過的告解空間實際上是附屬性質可能是因為,更早期的羅馬公教傳統上告解是要『我向天主及各位教友承認我思言行為上的過失…』,私下和神父兩個人到密閉空間講那些難以啟齒的罪過是後期的作法,本來應該有什麼罪過是要向團體發露懺悔的,那應該是要在很多教友聚集的公共集會空間講的。

離返信仰教堂的另一面。看起來這座教堂設計上是採用清水模的水泥質感。

展板:相對存在。口是教堂之中最重要的存在,它是教徒們所景仰的相對存在,而在具有高度的位置仰天朝拜更是象徵人們知道這裡最接近上帝,然而在都市的發展之下,人們也早已不再因為信仰才往高處移動,都市中的集合住宅、醫院、辦公大樓等等,天空開始被其他建物所介入,雖然天空仍是自由的,但被稱為天際線的那個部分,說明了人們已忘記信仰這一件事情,究竟要向著何處朝拜,所以教堂也開始自生自身的天際線,這些挑高女兒牆所闡明的天空,正是屬於教徒需要一處自我理解的相對存在。

看了兩個教堂,我會想說如果以台灣主流信仰空間來做探討的話又會是怎樣呢?譬如說做一個前衛造型的廟宇,或前衛的佛寺(像是安藤忠雄做過本福寺水御堂),以前是有聽那種做傳統信仰空間改造的專家來演講過,不過我更希望看到學生的想像,那畢竟還是跟社會專業人士的方向有差別。



光教堂

這是一個做在水面上的設計,從模型看不出來。
報告書:如靈光在教堂之中所呈現的氛圍,一種看到卻沒有看見的感覺。

雖然沒有直接關連,這個作品讓我思考玻璃鑲嵌聖像在講什麼信仰理念,因為是玻璃,會透出背後的光,天主教信仰並不是把那些聖人當做信仰的本體崇拜,而是因為那些聖人生前的言行透露出背後來自天的光芒,讓人間接感覺到看到被光芒照射是怎麼一回事。

光教堂的報告書,不過因為我沒時間就沒翻了。運氣不好展板照片又都照的很模糊,所以沒辦法多寫些這個設計的想法。

光教堂的崇拜空間,玻璃圍起來裡面有坐椅的那塊空間,想像在那裡往玻璃方向看出去應該是大片海景。



不曉得哪個設計的概念模?這看起來很中規中矩。

這是創新造型的嘗試。不同於一般方盒子建築。

乍看還蠻像那種盡力在造型上求變化的雕塑或陶藝作品。

兩個結構都很奔放,不是現實中會出現的造型。

不知道哪個設計的概念模。


嘗試使用複合材料,用了紙板、木板、磚塊、塑膠等等,看起來視覺感受比較亂。這也是台灣路上很多建築混亂的原因,因為建材種類用太多沒有統一風格。除非是一整個社區都規劃建造,社區中用同一種風格的材質,那種社區看起來會整齊很多。

如果發展模長方體是正的,不是歪歪斜斜的,看起來比較乾淨俐落而且穩固。這組模質感比較好,不知道是不是用了飛機木的關係??

感覺像某種雕塑。

同一種風格的模型。


這個有點軌道模型的感覺。


奇異的尖角造型

類似船隻的長條造型。

網狀結構,好像另一個展場有別校系所做的設計真的有像這樣的結構。


我還蠻喜歡上面的模型的空間感覺。



[裏]教堂 外表是三角形的集合。
展板:教堂就像是人內在的另一種形成,並開始與信仰對談。

展板:釋放。空間開始有了釋放出的退讓,包裹的密集度也越來越高,形體間的邊緣使空間圍塑成一種缺陷的個體。透明開始存在於每個空間位置的表面,漸而形成更深的位移,縫開始延伸出本體的原型,不再是一種妥協的存在,因隆起與凹陷產生了新的語彙,每個表面都是獨特的象徵,錯位的開始讓寂靜的透明有了改變,頂與底也有了對話。

屋頂不一定要做成滿滿的毫無洞與縫隙,在屋頂上打開一個洞,或者留下一條縫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展板:建築歸屬。在建築的本體裏,機能得以實現它在建築中的空間原貌,開始回歸到屬於它的位置,一道裂隙將建築的蛋分裂開來,屋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純粹的空間氛圍,揭開了屬於天的交集,分裂後所衍生的機能給予外在水平視覺,這半牆成為建築中信仰意念最強烈的空間。於是,這棟建築給了屬於環境的外在,在這裡把天留給了教堂的頂,那是信仰行為對於空間的場所狀態,也是壓縮後所擴張的空間模樣。
(這段文字照的很模糊,也許因為有幾個字看錯…導致這段對我來說難以理解。)



裏教堂的概念模。

裏教堂的內部空間。



形以為常的存在居所

展板的說明我看不懂,就直接感受造型設計好了。




這似乎是個工作室建築,就是說這是一個公司、職業場所。但是展板照太模糊所以沒有附上展板說明。

從模型難以觀察內部結構。雖然以前聽評圖老師說過,有人的模型會做成屋頂可以打開的樣子,讓好奇者可以一探究竟,不過那個很費工夫。



LUCIFINIL

你寫的、紀錄的很好 ^^
哪能留下我淺薄感想>///<                                                               06-02 07:35


隨時都可以放在留言回覆喔,我會再一直添加關於大規模設計展的文章,因為畢業作太多太多了,也有別的系所做很好的,當初讓我覺得看了收穫很多的設計作。雖然我有時會想,人家作那麼辛苦我只出一張嘴(多辛苦因為我也是那種建築相關的學生所以知道),盡量注意自己在言詞上不要傷到人家努力作設計的熱情,可是完全忽視人家的作品,萬一他們的努力完全是0效果,無法在任何人的心中激起漣漪,實際上是不是一種更大的侮辱呢?                    

所以我想有更多人的意見跟回應是更好的,即使不是馬上提出而是過了很久很久。而建築這種藝術要是實踐出來出現在生活中的話,對於周遭的人的影響會長達數十年,甚至數千年(譬如什麼巴特農神廟,巨石陣,羅馬競技場)。所以建築是一種需要長期反省跟長期回應的藝術,不是一定得在短時間內想感想或者回應的設計(商業設計需要得到他人回應的速度就快的多)。                                                                                              06-02 07:52


Joe
我覺得教堂挺像停車場XD
                                                                                                          06-04 21:36



停車場做那樣會被開車的罵死吧XD                                               06-04 21:39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06015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駁二|建築|設計|青春設計節|美學|畢業設計|台南藝術大學|教堂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h2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2013高雄駁二碼頭的停... 後一篇:2013駁二藝起反核講座...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wt12345可以幫遊戲Steam評論
復甦之島:愛與勝利,在Steam販售4/28前有10%折扣。這是款獸娘黃油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4:5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