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9 GP

【翻譯】美國『標準型』戰艦綜述(補)

作者:幽影│艦隊 Collection(原名:艦隊收藏)│2019-05-10 10:49:31│巴幣:94│人氣:2951
近日《艦これ》官推有言:

現在「艦これ」運営鎮守府では、今月作戦開始となる次期期間限定作戦:春イベ2019【発動!友軍救援「第二次ハワイ作戦」】の作戦準備を進めています。【前段作戦】は我が機動部隊出撃根拠地となる北方泊地周辺の警備/哨戒より開始、【後段作戦】では機動部隊を含む精鋭で長駆出撃予定です!


《艦これ》裝備『16inch Mk.I連装砲』

今年(2019)4月30日,《艦これ》實裝科羅拉多級主砲,並預告科羅拉多級將在2019春活【発動!友軍救援「第二次ハワイ作戦」】實裝!

有鑒於《戰艦少女R》《碧藍航線》雖然都有實裝這一級,但中文資料還是不多,於是上『NavWeaps』網站找相關資料,偶然看到這篇文章。個人認為寫得很不錯,而且中文資料也欠缺這個類型的科普,遂決定將之翻出,與各位分享。

關於這篇文章,還有個小插曲。

5月3日,本人在《艦これ》哈啦板聊天時講《戰艦少女R》《碧藍航線》都沒出新墨西哥級,5月9日就看到《戰艦少女R》放『新墨西哥』衛星,太巧了吧!

※由於《戰艦少女R》《碧藍航線》都有出現不少文中提到的戰艦、戰巡,因此也附上她們的圖片

※      ※      ※      ※

出處:

History and Technology: A Survey of the American "Standard Type" Battleship
http://www.navweaps.com/index_tech/tech-071.php

作者:約瑟夫‧恰爾內茲基(Joseph Czarnecki)
翻譯:婚後幽影

1912~1917年間,美國海軍(USN)共生產12艘戰艦,分屬5級,合稱『標準型(Standard Type)』或『標準戰列艦』。儘管這個術語代表『千篇一律※』的建造,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一系列戰艦實則既保守又創新。每級戰艦皆採用一系列漸進式改進措施,並保留足夠通用性,令她們能在戰列線上,作為一個整體行動。

※原文『cookie-cutter』原意為餅乾切塊模型,引申為同樣的模式、千篇一律、俗套


戰艦『內華達(BB-36)』1942

第一個『標準型』設計,代表徹底告別過去。

內華達級,或稱『戰艦1912(Battleship 1912)』,將『三連裝砲塔(single-sleeve triple turret)』『重點防禦("all or nothing" scheme,或稱:集中防禦)』的設計導入無畏艦。並且她還為後來的『標準型』定下實體的基本雛型:4座砲塔成對疊在前後部、13.5吋裝甲帶、4.5吋裝甲甲板、砲塔面裝甲(三連裝砲塔為18吋),以及採用重油鍋爐。

『內華達』與妹妹『奧克拉荷馬』或許暫時滿足了USN追求變革的欲望。當然,這2艘艦船的食量有點大,儘管出於因循守舊,『奧克拉荷馬』安裝三脹式活塞引擎,取代『內華達』安裝的渦輪機。事實證明這是個錯誤,並讓『奧克拉荷馬』成為USN想要汰換的第1艘『標準型』。

該級艦:

內華達(USS Nevada,BB-36)
奧克拉荷馬(USS Oklahoma,BB-37)※對岸譯名:俄克拉荷馬


《戰艦少女R》『內華達』


《碧藍航線》『內華達』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      ※      ※      ※


戰艦『賓夕法尼亞(BB-38)』1944

第二個『標準型』設計:

賓夕法尼亞級,或稱『戰艦1913與戰艦1914(Battleship 1913 and Battleship 1914)』,實際上代表『戰艦1912』設計方案的發展型。『賓夕法尼亞』搭載4座三連裝砲塔,取代『內華達』的2座三連裝砲塔與2座連裝砲塔。

為支持增加的武裝,本艦尺寸相應加大,從『內華達』的575呎水線與95呎橫樑,上升到600呎水線與97呎橫樑,最終形成『標準型』外觀上決定性的厚重特徵。(俗稱:鐵王八)

『亞利桑那』被建造為通常戰列艦,『賓夕法尼亞』則加裝1座特殊的雙層指揮塔作為艦隊旗艦,2艦皆安裝渦輪機。除了火力上升20%、適度增加排水量與艦體尺寸、放棄三脹式活塞引擎,『賓夕法尼亞』其他方面皆比照『內華達』。

該級艦:

賓夕法尼亞(USS Pennsylvania,BB-38)
亞利桑那(USS Arizona,BB-39)


《碧藍航線》『賓夕法尼亞』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      ※      ※      ※


戰艦『新墨西哥(BB-40)』1941

第三個『標準型』設計:

新墨西哥級,或稱『戰艦1915』,本級的新要素為甲板裝甲多加半吋,安裝『飛剪艏(Clipper Bow)』增加惡劣海況中航行的穩定性,提高艦船作戰能力,將接近中間的砲塔#2拆移至前甲板上更高、更乾燥的位置,以及將14吋/50倍徑砲導入三連裝砲塔,取代14吋/45倍徑砲。

『密西西比』『愛達荷』重複使用『賓夕法尼亞』的推進系統。『新墨西哥』推出一項截然不同的全新推進系統:渦輪電力驅動(Turbo-Electric Drive,TED)。

然而,『新墨西哥』的設計,似乎沒有受益於TED系統允許的內部區塊布局之改善性。後來在近代化改修過程中,她被更換為傳統的渦輪推進器,一如她的姊妹艦。

該級艦:

新墨西哥(USS New Mexico,BB-40)
密西西比(USS Mississippi,BB-41)
愛達荷(USS Idaho,BB-42)

※『新墨西哥』是美軍第一艘搭載飛剪艏、14吋/50倍徑三連裝砲與渦輪電力驅動的戰艦;『密西西比』戰後當了10多年訓練艦,對USN的歷史意義還滿大的


《戰艦少女R》『新墨西哥』衛星

※      ※      ※      ※


戰艦『田納西(BB-43)』1943

第四個『標準型』設計:

田納西級,或稱『戰艦1916』。從外觀來看,『田納西』只是艦艏與艦艉砲塔不一樣的『新墨西哥』,擁有更多上層建築,以及外部較重的籠式桅杆上提供『戰鬥頂部』以安裝新型火控裝置。關於內部的改變,唯一能看到的線索是,2座細煙囪取代通常的1座粗煙囪。

甲板下部,本艦採渦輪電力驅動,允許對機關區塊進行大規模的重新布局、細分,縮小其體積,得以將更多空間用於新的魚雷防禦系統(Torpedo Defense System,TDS)。除了火控裝置的改進,空艙分層系統(Layered system of Voids)、充液槽(Liquid-filled Tanks)、薄裝甲水密艙壁(Thin Armored Bulkheads)都是較『新墨西哥』設計之最顯著改進。

該級艦:

田納西(USS Tennessee,BB-43)
加利福尼亞(USS California,BB-44)


《戰艦少女R》『田納西』(舊)


《戰艦少女R》『田納西』(新)

※個人覺得舊版這種帥哥造型也不錯啊,《艦これ》『木曾』『武藏』也走帥氣路線,一樣很受歡迎


《碧藍航線》『田納西』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      ※      ※      ※


戰艦『科羅拉多(BB-45)』1942

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標準型』設計:

科羅拉多級,或稱『戰艦1917』。除了以16吋/45倍徑連裝砲取代14吋/50倍徑三連裝砲,『科羅拉多』各方面都與先前的設計重複。姊妹艦方面,『馬里蘭』『西維吉尼亞』完工,『華盛頓』因《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而被犧牲,後用於軍械測試,其結果很大程度證實設計的品質。

※美國的科羅拉多級3艘、日本的長門級2艘、英國的納爾遜級2艘,這7艘戰艦合稱『Big Seven』

該級艦:

科羅拉多(USS Colorado,BB-45)
馬里蘭(USS Maryland,BB-46)
華盛頓(USS Washington,BB-47)※未成艦
西維吉尼亞(USS West Virginia,BB-48)※對岸譯名:西弗吉尼亞


《戰艦少女R》『科羅拉多』


《碧藍航線》『科羅拉多』(舊)

※感覺舊版人物風格偏韓系,艦裝像在畫坦克娘,而且還是多砲塔坦克,粗短的輪廓挺符合美國鐵王八的形象,可是質感不太夠,活像素組完成後,還沒入墨線、上舊化的鋼普拉

模型作品有許多是與戰爭武器相關,這時新舊的價值會稍微反轉。全身乾淨閃亮,多半會被當作沒上過戰場的少爺;身上帶點傷痕汙損,是自戰場生存的證明,有種歷戰老兵的沉穩帥氣感。

出處:
簡易舊化技法分享@玩家模型展官方部落格



《碧藍航線》『科羅拉多』(新)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補充:


《艦これ》裝備『16inch Mk.I連装砲』

以下翻譯自《艦これ》Wiki:

原型為『16"/45 caliber Mark 1 gun』(16吋/45倍徑Mk-1砲)

這是科羅拉多級主砲,也是USN第一款16吋砲,『Mk』後面的數字代表砲管版本。

※《艦これ》也有實裝後期型號


《艦これ》裝備『16inch Mk.V連装砲』


《艦これ》裝備『16inch Mk.VIII連装砲改』

USN原本要給科羅拉多級搭載與田納西級相同的14吋/50倍徑三連裝砲,但由於得知長門級搭載16吋砲(41cm連裝砲),遂變更設計讓科羅拉多級搭載16吋/45倍徑連裝砲。

相較田納西級(4基12門),科羅拉多級的艦砲口徑大、砲管少(4基8門),但16吋砲彈重量約為14吋砲彈之1.5倍,因此火力投射量變化不大。

砲彈重957.1公斤,初速792mps,射程31360公尺。可在18290公尺外,擊穿292mm舷側裝甲。

連裝砲塔重880~920噸。砲塔為電力驅動油壓齒輪,砲身俯仰能力為俯角-4度、仰角30度,射速為每分鐘1.5發。

※科羅拉多級主砲因為揚彈機問題,無法使用Mk-8超重穿甲彈(簡稱:超重彈),這裡附上相關敘述

『These ships could not fire the "super-heavy" 2,700 pound (1,224.7 kg) AP Mark 8 projectile, as that shell was too heavy and too long for their handling equipment.』
這些艦船(科羅拉多級)無法發射2700磅(約1224.7公斤)的Mk-8超重穿甲彈,因為對她們的揚彈機來說,這種砲彈太重、太長了。


※      ※      ※      ※

『標準型』發展方式與理由,以及與同期海外戰艦之不同處

艦船數量(按年度排列)

『戰艦1912』2
『戰艦1913』1
『戰艦1914』1
『戰艦1915』2
『戰艦1916』2
『戰艦1917』4

雖然『美國海軍部總委員會(General Board,簡稱:總委員會)』要求,每年要建造4艘戰艦,但在和平時期,國會僅授權最多每年2艘,有時還只有1艘。唯一的例外是1917年宣戰後。授權顯示表上寫『按年度授權建造』。

雖然被授權用於『戰艦1915』的僅2艘,但這一年其實建造了3艘,最後1艘是基於USN向希臘出售2艘前無畏艦(predreadnought)時,意外收穫的財源。

1917年增加的授權,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是擺脫『標準型』束縛,並導入最新設計的第一步。這項授權中,USN獲得4艘同級艦,但5年後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犧牲其中1艘。

當然,世界各國的海軍,都在資產與財力的限制下運作,但在無畏艦時期,與其他國家相比,USN也許遭受獨特的限制。如果說限制英國的是資產,限制日本的是財力,我國在建造戰艦方面,並沒有資產與財力的限制。(除了必須能通過巴拿馬運河、漢普頓錨地)

譯註:這裡作者誇大了美國的國力。其實二戰期間,為確保資源妥善運用,美國國內採取配給制,只是由於美國本土沒有遭受戰火,因此相對來說美國人民的生活,比其他參戰國要好多了,具體可以看NGA爽哥的科普

[其他] [艦colle] 美國民眾的戰時餐桌——為了二戰勝利而生的Velveeta小記

※總之,二戰的美國能兩面作戰打贏德國跟日本,美國本土人民同樣功不可沒


維吉尼亞洲、漢普頓錨地(Hampton Roads),世界最大的海軍基地,USN大西洋艦隊司令部與母港

一切主要限制因素,實際上都是由美國國會(藉由財政手段)與政府行政部門透過海軍部長執行的。此時,海軍部長是約瑟夫‧丹尼爾斯(Josephus Daniels),他是一位擁有崇高理想,卻欠缺海軍知識或經驗的人。在崇高的理想中,習慣是節制,無論是飲酒、開銷還是擴充軍備……比如毫無節制地設計、建造戰艦。因此,『標準型』是『人為』約束的。

※      ※      ※      ※


戰艦『復仇(HMS Revenge,06)』1916


戰艦『伊莉莎白女王(HMS Queen Elizabeth,00)』

英國與日本的問題不同。英國的碼頭大小、港口深度受到嚴重限制。英國皇家海軍(RN)也被束縛在與德國戰爭海軍(KM)的軍備競賽中,所以數量是他們的重點,並寄望以這項優勢『擊敗』敵軍。

結果,7艘艦船基本保持原始的無畏艦設計,接著是3艘過渡艦,然後是12艘更大口徑的戰艦,但三級之間幾乎沒有真正的差別(俄里翁級、英王喬治五世級、鐵公爵級)。RN再度增加口徑,並建造一系列合計10艘,包括5艘高速、5艘沒那麼快的戰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復仇級合計10艘戰艦,構成RN戰列線的骨幹。她們代表一種固定的設計,並結束於1912年。最後一個級別,也就是復仇級,實際上代表較前一級略微逆行的設計。

這無疑是『千篇一律』的設計,儘管有一個原因: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需要數量。至於戰爭期間保留的3艘戰列巡洋艦,都有延長服役造成的危險隱患,這點必須留意。


《戰艦少女R》『伊莉莎白女王』


《碧藍航線》『伊莉莎白女王』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      ※      ※      ※


戰艦『長門』

由於經濟與基礎設施能力低下,限制了帝國海軍(IJN)實現野望的能力。最初,日本的設計理念非常隨意,大多基於公式、傳統與『高人一等的手段(one-ups-manship)』,而非按需求與計畫的邏輯來做決策。


日本海海戰紀念桌,攝於舞鶴東鄉邸


東鄉元帥愛艦『三笠(みかさ)』模型,攝於舞鶴東鄉邸

日本海海戰(對馬海戰)後,日本基本保持4艘戰艦與4艘裝甲巡洋艦的核心艦隊,即『4-4艦隊』。因此,4艘金剛級旨在作為4艘裝甲巡洋艦之上位替代,組成IJN高速連隊;2艘扶桑級、2艘伊勢級則取代前無畏艦。

IJN詳細資料裡,這三級戰艦是擴軍的代表,而相對於同期外國戰艦在主砲倍徑、砲管數量的提升,她們並不足以稱作『王牌』。只有後續建造,設計傑出的長門級,代表一連貫設計理念之集大成,旨在運用自艦的性能優勢,克服外國戰艦的數量優勢。對英美來說很幸運的是,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日本其餘『8-8-8計劃』艦船於1922年遭取消。


《艦これ》『長門』


《鋼鐵少女》『長門』


《戰艦少女R》『長門』


《碧藍航線》『長門』


《碧藍航線》『三笠』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個人覺得《艦これ》『長門』是有胸的帥哥,造型很有武人氣質,可是在二設成了蘿莉控;《戰艦少女R》『長門』氣質相對柔和,但仍有武者架勢;《碧藍航線》『長門』一改前兩位的風格,形象為蘿莉巫女,劇情中擁有領袖地位,類似《艦これ》動畫一期『長門』

科普時間:

戰艦『長門』得名自令制國『長門國』,相當於現在山口縣西北半部,又稱『長州』,也就是一手打造帝國陸軍(IJA)的長州藩根據地。從明治維新到現在,長門國(山口縣)出身者,在日本政壇一直發揮巨大影響力,從這裡出來的首相多達9位:伊藤博文、山縣有朋、桂太郎、寺內正毅、田中義一、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菅直人。

※因此山口縣外號『政治縣』

《艦これ》動畫一期『長門』的地位,或許來自這則典故。《碧藍航線》『長門』的人設,比較類似『國家神道』體制的天皇,或許是因應遊戲背景的修改?

※《School Days》伊藤誠、桂言葉就是致敬伊藤博文、桂太郎;系列作個人最喜歡《Cross Days》誠和勇氣相愛的Happy Ending


※      ※      ※      ※

法國與義大利海軍方面,儘管偶爾會出現新穎或充滿創意的特色,但這兩國基本是以落後的眼光,以及不夠先進的技術建造無畏艦。

即便義大利艦經過大規模改修,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國、英國或日本艦※。徹底改修也沒有讓法國艦得到多少好處,因為她們從設計階段就輸在起跑點了。

※可是義大利魚雷艇、蛙人部隊非常強。1941年12月19日,義大利蛙人以綽號『豬玀』的人操魚雷,炸沉『伊莉莎白女王』『勇士』


『豬玀』攻擊示意圖

補充:用於其他作戰時的情況不清楚,而用於本次作戰的場合是義大利蛙人騎著魚雷摸進艦底,把魚雷固定好並設定引爆時間後,蛙人再游上岸開溜。神奇的是,執行本次作戰的蛙人都成功逃脫。


迅速成長並積極進取的USN,並不想模仿這些外國模式。USN不希望為達到足夠數量,長期生產過時的設計(由於國會年度撥款較少),也不希望為提高性能,建造一系列可能無法互相配合的『獨特』艦船。

譯註:明顯影射英國與日本這兩位假想敵

相反地,USN的目標是循序漸進,有計劃地將軍勢擴展到世界級的地位。因此,在丹尼爾斯的個人觀點與國會的吝嗇下,發展出一套實用的解決方案。該方案涉及一系列設計理念,其中某些特化方向基本被凍結,同時也實行火力與火控裝置的逐步改進。因此,『標準型』全系列的建造中,尺寸、航速與防護基本不變。這種停止某些特化方向的決策存在數個分歧,某些是正面的,某些是負面的(事後便能一覽無遺)。


總委員會追求『標準型』理念之後果

按照『標準型』設計理念,我國造出最大航速21節的戰艦,該航速下會有約700碼(約640公尺)的戰術旋回直徑(Tactical Diameter)。這讓『標準型』戰艦可以和早期的懷俄明級、紐約級戰艦配合作戰,並讓美國在戰間期(Interwar Period,一戰與二戰之間)擁有操作特性一致的完整戰列線。反觀《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另外兩位巨頭,其戰列線就是個大雜燴:


戰艦『納爾遜(HMS Nelson)』1944


戰巡『胡德(HMS Hood,51)』


戰巡『反擊(HMS Repulse)』聲望級2號艦,1941

RN
____主力艦/艘/航速(節)

___納爾遜級/2/23 ※Big Seven
____胡德級/1/31
____聲望級/2/30.7
____復仇級/5/23
伊莉莎白女王級/5/23

IJN
主力艦/艘/航速(節)

長門級/2/25 ※Big Seven
伊勢級/2/25.3
扶桑級/2/22.5
金剛級/4/30

雖然在戰術上連貫一致,但USN戰列線最終比主要競爭對手慢了好幾節,這一點飽受批評。單獨比較性能的話,某些外國艦船的航速,遠超過美國艦船,但美國艦船從未打算單獨行動,或按級別單獨行動。在名為戰列線的集群整體中,各艦差異並沒有那麼大。一名RN或IJN提督,必須以最快的共同航速(23或22.5節,前提是所有艦船都整備良好)指揮戰列線,或者將戰列線的部分艦船分派出去,以運用其更高的航速。

如此一來,這位提督將違背集中兵力(Concentration of Force)原則,但同時可能取得優勢位置。如果協調不佳、沒抓準時機,他可能要冒著被迫單獨運用較快或較慢的連隊,而遭統合全部戰力的USN戰列線轟殺的風險。如果他選擇集中麾下艦船,那麼僅1.5~2節的航速優勢,既沒有太大意義,也不足以讓他能『決定射程(Dictate the Range)』,因為各種行動都會影響戰鬥中的機動性。實戰中,任何戰列線的航速,基本都比理論最大公共航速還慢。

『奧克拉荷馬』有時會將USN戰列線拖慢到19節,但RN與IJN也受到『尾隨(Dogs)』的拖累。特別是英國的復仇級,在1930年代中期接受最終改裝後,維護品質很糟糕,而日本的扶桑級,硬傷就是擁擠的機艙布置。無人能預料,哪支艦隊會在戰鬥中遇到突發的機械故障,但USN戰艦在機械方面的可靠,向來讓他國羨慕。

※這一段敘述美國如何運用『標準型』的戰術思維。同為『Big Seven』,基於『個艦優越主義』建造的長門級,與完全為『戰列線戰術』而生的科羅拉多級,確實是天平的兩個極端

『The992255(銥微歐)』補充:同樣條約艦,長門和科羅拉多簡直是天平的兩個極端,儘管科羅拉多在戰列線決戰更有優勢,但是整個二戰只打了一場蘇里高海戰。然後到了遊戲裡,不管哪個遊戲都會因為21節而感到礙手礙腳(有實裝航速的遊戲裡艦隊收藏懲罰最輕,因為只分高低速)

標準型最終還是和其他條約艦無異,因為時代的發展而淘汰,像金剛型那樣從開戰奔走到終戰的才是異類,懷俄明甚至乾脆移除無用的12吋主砲,換上5吋38倍徑兩用砲


總委員會雖然想要更快的航速,但卻又放棄這一點,轉而支持艦體防護與火力的通用性,原因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什麼USN願意接受這種,看似非常嚴重的劣勢呢?


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

答案在於USN戰略理論家,馬漢之《海權論》帶來的重大影響。馬漢認為敵艦隊是敵方海上軍勢的重心,如果馬漢是正確的,保證制海權最好的方法是轟殺敵艦隊,對方想辦到這一點,就必須找到USN艦隊,並將之摧毀。

由於USN無意避戰,因此高航速並非不可或缺。USN也沒有必要加速趕上敵艦隊,展開追擊戰。進擊並捕捉目標,期望轟殺敵艦隊,或者將敵艦隊逼出來,並在戰鬥中將之摧毀。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讓敵據點繼續存在,敵艦隊將持續侵蝕USN的優勢。從這個角度來看,航速確實是可犧牲的項目※。

※原文『Disposable Asset』意為『可支配資產』,指公司遭遇危機或急需資金時,可用來變賣或當作交易籌碼的部分資產。這裡是指面對選擇時,美軍放棄高航速,追求艦體防護與火力的通用性

事後看來,犧牲航速只會成為一個『錯誤』。USN決策者沒有料到,戰間期科技的發展,以及日本襲擊珍珠港,改變太平洋區域最初的軍力計算。新的作戰環境下,戰役的勝負取決於小型艦隊的行動,而非主力艦隊列陣對轟,各艦航速之重要性隨之大增。

針對『標準型』航速的進一步批評,是關於這批戰艦擔任空母護衛的適用性。由於飛機與空母在海戰中佔據主導地位,高航速遂成為戰艦得以保護空母的資本。然而,關於保護空母這件事,這些溯及既往的怨言並不正確,因為設計這些戰艦的時代,根本還沒有空母。需要有近乎超人的洞察力,方能預測未來會有這種需求。

此外,按1912~1917年的技術水平,若要犧牲艦體防護與火力,換取高航速,需要重大的設計變更。就像RN曾經做過的一樣,按那個年代的艦體防護水平,追求航速本身,對USN來說很可能是足以招來災難的愚蠢。與此同時,透過通常設計程序做出折衷方案,也會讓這一系列艦船失去最佳特性。


《艦これ》『納爾遜』


《戰艦少女R》『納爾遜』


《戰艦少女R》『納爾遜』威爾士小偵探


《碧藍航線》『納爾遜』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艦これ》『納爾遜』有特殊攻擊『Nelson Touch』,威力強悍、造型搞笑之餘,搭配不同艦娘施展,還會形成各種詭異又噴飯的景像;《戰艦少女R》『納爾遜』通常立繪跟換裝都是有胸的帥哥,還有兒童型態;《碧藍航線》『納爾遜』是教科書般的傲嬌金髮雙馬尾、換裝是西洋女巫


《艦これ》『Nelson Touch』之福江哭哭,岸波吃魚

※個人印象最深的名場面(笑)


《碧藍航線》『The Nelson Touch』之薩喀爾嘎?

出處:
https://www.reddit.com/r/AzureLane/comments/9zs509/the_nelson_touch/


《戰艦世界》x《碧藍航線》宣傳影片截圖

※第一印象是驚奇女士(Ms. Marvel)穿上艦裝,又有點JOJO風格,感覺好像開大絕會縱身一躍,大喊『Nelson Touch』,然後艦裝變形成巨大的戰艦『納爾遜』造型,達夏大姊站在上面,朝敵人壓下來!KO畫面當然是拿出朗姆酒灌一口,擺出JOJO立高呼『God and my country(為了主和我的祖國)』!


《Ms. Marvel Anniversary》

出處:


World of Warships x Azur Lane

※      ※      ※      ※

裝甲與水下防護

漫長的建造期間,『標準型』的裝甲防護體系幾乎一成不變。設計期間,『標準型』戰艦十分先進,其『重點防禦』與『筏體(Raft Body)』浮力標準,都是最先進的技術。早在日德蘭海戰爆發的8年前,USN已預見到,日後必定會發生遠程砲擊戰。因此可以在這段期間『滿足於現狀(Rest on its Laurels)』,並投入適當的允許噸位,以強化火力與火控裝置,而非改善防護體系。

然而,這並不是說改善防護體系這點遭忽視。關於魚雷防護,這一系列最後兩級(田納西級、科羅拉多級)搭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並且早期艦接受近代化改修時,也全面更新過。內華達級、賓夕法尼亞級、新墨西哥級,都增強了水線防護。事實上,USN決定在二戰爆發以前,翻修最後兩級『標準型』。

同樣,這一系列防護措施不能因時間流逝、科技進步而發生問題。只有魚雷的彈頭重量與爆發力,不可阻擋地越來越強,方能破壞田納西級先進的魚雷防禦系統(TDS)。

對抗當代武器方面,科羅拉多級『華盛頓』在1924年用於軍械測試時表現良好。2枚400磅彈頭的魚雷、3枚1000磅彈頭的炸彈,向著TDS引爆後,『華盛頓』還在海上待了3天。這項測試中,廢棄艦體僅受到上述5次打擊。


主砲

雖然總委員會早在『戰艦1913』方案,就在謀求1艘搭載10門16吋砲的戰艦,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改善火力與重量的比率。統計測量往往傾向火力的理論最大效率,忽略飛行時間的拉平效應,以及遠距離砲擊的彈著觀測。考慮多種因素的話,戰間期英美雙方戰列線的數據對比如下:

RN舷側(Broadside of Royal Navy)
= 18x16吋 + 100x15吋
= 16326公斤 + 87500公斤
= 103826公斤


USN舷側(Broadside of US Navy)
= 24x16吋 + 124x14吋 + 12x12吋
= 22848公斤 + 78749公斤 + 4728公斤
= 106316公斤

美國與英國的戰列線幾乎一樣,單獨計算『標準型』的話,火力投射量為94489公斤。儘管多數英國戰艦,享有砲管口徑的優勢。當時美國戰艦的14吋砲,相對輕於英國戰艦的15吋砲,這點總會引起關於砲管數量與口徑的爭論,類似一萬噸級巡洋艦上,關於8吋砲與6吋砲的論戰。

砲管多意味著理論上命中率更高,口徑大意味著理論上更能打出有效命中(命中傷害較大)。巡洋艦的場合,兩組口徑的實際效果似乎是一樣的。這似乎暗示,放在戰艦的場合也是如此。

雖然14吋/45倍徑三連裝砲塔的通用升降機,還有14吋/50倍徑砲著名的『散佈問題』,獲得眾多追究過往的目光,但在二戰期間,這些似乎都沒有妨礙戰艦開火,或許是因為在1930年代,換裝後期型主砲的緣故,但也不能確定。

『標準型』戰艦的火控系統有2個很重要,卻又經常被忽略的優點:陀螺穩定儀(Gyroscopic stabilization)、福特Mk-I模擬火控計算機(Ford Mark I analog fire control computer)。安裝在桅頂,高度相同的2座火控裝置,能發揮出更加顯而易見的效力。最後,沒有任何『標準型』戰艦與後來新造戰艦比較射擊成績的記錄,因為新造戰艦屬於後期艦船,搭載新型火控裝置。

正如美國早在『戰艦1912』的設計理念,就已認識到射程越來越遠的砲擊,已成為水面作戰的準則。儘管一些國家已開始增加火砲仰角,以及更遠的射程,但是大多數國家仍沒有在敵艦隊火力範圍內,提高甲板防護的想法,直到日德蘭海戰的教訓,才突顯其必要性。

美國從『戰艦1912』開始強化裝甲,並於『戰艦1916』將主砲仰角提高至30度,並透過全面改修,補救早期建造的級別在這方面的不足。反觀英國從沒有徹底改修過他們的戰艦;日本接納這個概念用於長門級,並給早期艦做近代化改修,以因應《華盛頓海軍條約》令後來立案之戰艦(加賀級)、戰巡(天城級)取消建造之變故。

若沒有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突然人為中斷這些設計過程,世界各國設計師可能會在後續級別的設計中,繼續追求特定目標。然而,該條約凍結了現存艦隊的現狀,唯一的例外是英國的納爾遜級。結果,該條約令美國在戰列線上享有明顯優勢,該戰列線擁有12艘專為遠程砲戰設計的『標準型』,英國和日本各有2艘(納爾遜級、長門級),法國與義大利則沒有。

此外,『標準型』的設計經歷符合嚴格的標準,包含國會與丹尼爾斯允許的有限尺寸、噸位與成本。多年以來,USN設計師的理念,都必須在噸位限制內發揮。


《碧藍航線》『加賀』(戰艦)


《碧藍航線》『天城』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戰艦世界》『天城』


左:護衛艦『いずも(出雲,DDH-183)』
中:天城棧橋
右:護衛艦『かが(加賀,DDH-184)』

※2017年3月2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之護衛艦『かが/加賀』下水時之棧橋,就是戰巡『天城』艦體改裝的,現在還在橫浜港


【鬼神志怪】比叡、日枝:照千一隅,此則國寶

※這篇文章最後有2017年相關報導翻譯,有興趣不妨看看^_^


※      ※      ※      ※

『標準型』的戰爭表現如何證明總委員會的選擇是正確的

關於『標準型』的功績,統計結果令人失望。這些戰艦都沒有戰鬥中遭艦砲重擊,並且除了珍珠港事件當下,在毫無預警的平時遭襲擊,否則之前完全沒有遭重磅炸彈轟炸,或者TDS遭魚雷命中的經驗。即便當時毫無準備地停泊港內,這些戰艦的表現仍有可取之處。

『馬里蘭』高射砲手很快就展開反擊,『田納西』遭重磅炸彈轟炸,『加利福尼亞』在毫無準備下沉沒,『西維吉尼亞』善用艦體特性,加上損管小組的努力,以可挽救的狀態座沉港內,『內華達』想辦法成功啟航,並且幾乎立即展開突圍。

只有『奧克拉荷馬』『亞利桑那』的表現確實令人不滿,但即使如此也該給個及格分。毫無準備的『奧克拉荷馬』,短時間內遭IJN航空魚雷連續命中7~9發。放眼世界各國戰艦,恐怕只有『大和』『武藏』這種規格外的怪物,有本事憑裝甲抵禦這種毀滅打擊了。


戰艦『大和』1943


ARMADA - Battleship YAMATO

※印象中,在下曾經看到《碧藍航線》指揮官討論大和級時,有人主張大和級出擊少、戰績差,不夠格用『海上傳奇』這個稱呼,不然用『海上怪物』如何?跟『標準型』相比,大和級可是貨真價實規格外的怪物,順便還能呼應《戰艦世界》的『海怪』勳章XD

『亞利桑那』前彈藥庫爆炸(確切原因至今尚未確定),這可能是因為飛機彈射器的粉狀黑火藥所誘發,該彈射器很不明智地擺在前彈藥庫附近。這是設計失敗,還是程序問題?


珍珠港,戰艦『亞利桑那(BB-39)』紀念館

※這不僅是個紀念館,更是一座海中墓園,至今仍有1102具遺體留在殘骸中。許多當年『亞利桑那』的倖存者,死前要求將自己的骨灰放入其中,與戰友們一起永遠陪伴著她



《艦これ》『大和』


《鋼鐵少女》『大和』

※      ※      ※      ※

與『標準型』年代相近的海外戰艦,表現更差勁。1941年,克里特島附近,德國空軍僅1枚命中彈、1枚極近彈就讓『厭戰』身負重傷並嚴重浸水,迫使她被送去美國、普吉灣海軍造船廠(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接受維修。

這種損害可被認為類似『標準型』遭遇的眾多神風機襲擊。(內華達1次、新墨西哥2次、密西西比2次、愛達荷1次、田納西1次、加利福尼亞1次、科羅拉多2次、馬里蘭2次、西維吉尼亞1次)大部分『標準型』都能憑裝甲抵擋這種攻擊,並逗留戰區很長時間,方才返航維修。

此外,『厭戰』後來還遭德國制導反艦滑翔炸彈(FX1400/弗里茨X)命中,當場失去航行能力,並留下永久性傷害,讓她的X砲塔再也無法使用。相較下,『馬里蘭』前彈藥庫擋板被神風機命中,很快就修好了。第2架撞在砲塔#3屋頂,對主砲運作毫無影響,回港以後只要簡單換個屋頂裝甲就好。

※1943年9月16日,『厭戰』遭弗里茨X命中!炸彈直接擊穿艦體而未引爆,因此僅9人死亡、14人受傷。但艦體破孔直達底部,令『厭戰』喪失戰鬥力與航行能力,只能拖回英國本土入渠大修,直到1944年6月才回歸戰線

『kirika(白日夢境)』補充:弗里茨X根本規格外。我同意美國標準型戰艦防禦比同時代的英國5艘復仇級、5艘女王級好,當然也比日本10艘好,但是作者舉的戰例有點簡略,畢竟橫跨整個二戰,武器性能差很大。珍珠港時日本九九式艦爆只帶250公斤炸彈,這對戰艦實在沒甚麼用,九七式艦攻有特別的穿甲彈對付戰艦,後期美軍大量飛機用1000磅重的穿甲彈,日本老戰艦當然檔不住。神風命中率高,但是連飛機一起撞下去,炸彈終端速度不夠,穿甲能力反而下降,對戰艦一樣不太有用


最後對『厭戰』的尊貴艦體造成傷害的,是1枚磁性感應機雷,這令她永遠『彎行』。就這方面,『賓夕法尼亞』在沖繩、中城灣遭魚雷命中時的表現也非常糟糕,最終在經過小幅度修理後註銷。

譯註:『賓夕法尼亞』戰後被送去比基尼環礁,與『長門』等艦一同成為核試驗靶艦,但沒有立即沉沒。隨後被美軍拖去瓜加林環礁,當作研究放射線汙染的實驗品,並於研究結束後鑿沉處分

(伊莉莎白女王級)『巴勒姆』『馬來亞』都曾遭雷擊,導致她們3個月無法行動。反觀『馬里蘭』在1944年6月遭雷擊,應急修理後從塞班島開回珍珠港,隨後於1944年8月重返戰場。

1941年11月,『巴勒姆』在海上連中3雷,很快就翻覆、爆炸並沉沒。這與『奧克拉荷馬』命喪珍珠港的情況類似,然而『奧克拉荷馬』是在毫無準備下,連中7~9雷。



斯卡帕灣(Scapa Flow),RN重要海軍基地,一戰德軍『公海艦隊』集體自沉於此(彩虹行動)。二戰期間,戰艦『皇家橡樹(08)』在此停泊時遭德軍之『U-47』擊沉

1939年10月,『皇家橡樹』在斯卡帕灣內連中3雷,隨即翻覆沉沒。這最為類似『奧克拉荷馬』戰死的情形,但這位可不能用猝不及防當藉口。


時至今日,成為海中墓園的『皇家橡樹』仍在斯卡帕灣底部永眠

1940年9月,『決心(HMS Resolution,09)』遭雷擊,立即左傾並無法行動。這次攻擊打在防雷鼓包(Anti-torpedo bulge)的最寬處,而不是像『奧克拉荷馬』那樣擊中推進軸,這讓『決心』別無理由,只能被用拖的回港。

譯註:這裡原文將『奧克拉荷馬』誤植『賓夕法尼亞』,在下逕自訂正。作者的意思應該是,英國必須承認自家戰艦的艦體防護性能,不如美國『標準型』

同樣,『拉米利斯(HMS Ramillies,07)』遭1枚日本小型魚雷命中,造成前彈藥庫浸水,並失去所有電力供應。該艦需要1個月的應急修理,才能讓狀況穩定下來,以離開安齊拉納納(Antsiranana,二戰舊名:Diego-Suárez),接受長期維修作業。反觀『馬里蘭』被魚雷命中後,幾小時內就離開塞班島,開往埃尼威托克環礁,檢查損傷情況後,自行開去珍珠港維修。

戰巡『反擊(HMS Repulse)』航速雖快,卻無法讓她免於遭航空魚雷擊沉。『標準型』航速雖慢,卻能憑著較小的戰術旋回直徑(賓夕法尼亞、田納西、馬里蘭)躲過許多魚雷。事實証明,轉向靈活比高航速更能閃魚雷,因為魚雷的雷速比艦船的航速快多了。

譯註:『薩拉托加(CV-3)』也是如此,她的航速快,但戰術旋回直徑過大,因此緊急轉向能力不佳,難以閃避突來的魚雷

戰爭經驗證明,『重點防禦』理論上的弱點,在於小、中口徑砲彈足以破壞『軟(無裝甲)』區塊,但卻能充分保護戰艦的作戰能力。幾艘『標準型』遭岸防砲開火命中多次,特別是『科羅拉多』在天寧島那次。中口徑岸防砲擊中她22次,從上層建築一路打到艦艏。造成小火災、防雷鼓包破洞,但作戰能力並未減弱。裝甲箱(Armored Box)、砲座、砲塔、指揮塔與關鍵浮力艙仍安然無恙。證明『標準型』搭載『重點防禦』的有效性。相較下,戰巡『胡德』戰死,僅3名乘員生還,戲劇性地證明,全面防禦("Incremental" scheme)理論上的弱點,在於大口徑艦砲直擊。


《戰艦少女R》『胡德』


《碧藍航線》『胡德』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      ※      ※      ※


戰艦『金剛』1944

根據『alex212058(紫焰龍)』補充:

其實《戰艦世界》遊戲中的金剛級就是比叡(艦橋設計是比叡的造型)



日本的記錄更糟。作為重新被分類的前戰巡,金剛級被彈、被雷之表現差勁。2枚魚雷命中,就讓『金剛』因為顯然越來越嚴重的火災與浸水而沉沒。『比叡』遭小、中口徑艦砲集火,又遭飛機進一步轟炸,最終自沉。

『霧島』試圖正面對抗1艘真正的戰艦,悽慘地遭大、小口徑艦砲的彈雨轟殺,沉在薩沃島(Savo Island)附近。『榛名』在港內遭轟炸(吳港空襲),挨了少說1打的命中彈、極近彈而座沉。狀況類似的是珍珠港事件時的『內華達』,她在啟動時遭1枚魚雷、3枚炸彈襲擊,之後又碰上航空汽油爆炸。


『榛名』『出雲』當年力盡之處(江田島、小用港)


『榛名』『出雲』聯名留魂碑

※關於這一段,在下有製作相關影片的字幕


【自製繁中字幕】《The Lost Fleet of Guadalcanal》


【自製繁中字幕】戰艦『比叡』尋獲

※      ※      ※      ※


戰艦『扶桑』1944


戰艦『伊勢』1944

『扶桑』在完全戰鬥狀態下,僅2枚魚雷命中,便從中折斷(兩截艦體還在水面飄盪一段時間,才翻覆沉沒)。反觀珍珠港事件當下,即使毫無準備的『奧克拉荷馬』也要挨3次雷擊才動彈不得。『加利福尼亞』中2雷就沉,只因乘員過早放棄,加上水密艙受損。

『山城』身中4雷,又遭14吋與16吋砲不斷轟擊,而且僅僅1次雷擊,就讓3座砲塔無法使用。相較下,除了在珍珠港與沖繩表現不佳的『賓夕法尼亞』,承受類似上述攻擊的『標準型』,大多還保持行動能力,以及完整的戰鬥力。

※『伊勢』『日向』死因類似『榛名』,這裡就不多說

『長門』在錫布延海(Sibuyan Sea)遭航彈轟炸,嚴格考驗她的防護體系。雖然近代化改修加強對彈藥庫及其周邊的防護,但其餘防護體系仍是早期的全面防禦。2枚炸彈命中『長門』,1枚擊中砲塔#4,另1枚擊中1座(炊事用)鍋爐間。

反觀『田納西』在珍珠港事件時,遭炸彈命中砲塔#3屋頂,摧毀武裝但並未爆炸。『田納西』『馬里蘭』都有遭神風襲擊,擊穿前甲板並分別命中機械艙與前彈藥庫擋板,但並沒有因此失去動力或攻擊能力。在沖繩,1架神風機命中『馬里蘭』砲塔#3屋頂,但未能擊穿裝甲。


戰艦『加富爾伯爵(Conte Di Cavour)』1937


戰艦『卡約‧杜伊里奧(Caio Duilio)』1941

表現最糟的可能是義大利艦。RN裝甲空母『光輝(HMS Illustrious)』夜襲塔蘭托時,『加富爾伯爵』遭1枚魚雷平行打中前彈藥庫,令艦體前部浸滿水而沉沒。同一個行動中,『卡約‧杜伊里奧』遭受與『加富爾伯爵』幾乎一樣的攻擊,結果也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沉的位置海水較淺。相較珍珠港事件的類似狀況,『內華達』中了1雷仍成功啟動,直到數枚炸彈的轟炸,加重魚雷對艦艏的傷害,才迫使她擱淺。


戰艦『巴黎(Paris)』1945


戰艦『布列塔尼(Bretagne)』1940

與『標準型』年份相近的法國艦,同樣表現不佳。『巴黎』在勒哈佛爾(Le Havre)遭1枚炸彈命中,就造成相當於『內華達』在珍珠港中雷的傷害。『布列塔尼』在凱比爾港(Mers el-Kebir)遭『胡德』之4枚15吋砲彈命中,引發彈藥庫殉爆,977名乘員全體陣亡;『普羅旺斯(Provence)』在同一場戰役(弩砲行動)遭受類似的打擊後,發生火災並座沉。這情有可原,因為法國永遠的盟友,讓法國艦身陷不幸。這一切並非毫無準備,而是持續數小時的緊張後,一舉爆發的行動。


《碧藍航線》活動『光與影的鳶尾之華』劇情截圖

※活動背景就是『弩砲行動』,劇情中有提到『布列塔尼』但未實裝。詭異的巧合是,殺她的『胡德』後來同樣死於彈藥庫殉爆

※      ※      ※      ※

南達科他(BB-49)級的設計如何與『標準型』相關


戰艦『南達科他(BB-49)』

南達科他級,或稱『戰艦1939』的設計,通常被認為是『標準型』,並被當作『標準型』保守主義最愚蠢的作品。雖然諾曼‧弗里德曼(Norman Friedman)恰當地將這項設計敘述為:從『內華達』開始,一系列戰艦的最終發展型,但個人認為她並非『標準型』的案例。雖然從外觀與各種內部特徵,明顯能看出她擁有這個血統,但她嚴重偏離推動『標準型』的指導原則:火力通用性與尺寸限制。

從『內華達』到『賓夕法尼亞』,水線長度增加25呎,橫梁加長2呎,排水量增加3900噸。從『賓夕法尼亞』到『新墨西哥』,排水量增加600噸,但尺寸不變。從『新墨西哥』到『田納西』,排水量增加300噸,從『田納西』到『科羅拉多』也是如此。

然而,從『科羅拉多』到『南達科他』,排水量增加10600噸,長度加長60呎,橫梁擴大9呎。從上一級到下一級,以往從沒有同時更換主砲與增加砲管數量,『南達科他』卻這麼做了,而且還採用全新的次代主砲。最糟的是,總委員會希望航速要比原設計再快2節,為滿足上面的要求,導致她反而無法加強艦體的防護體系。

此外,『南達科他』的設計不受從『內華達』到『科羅拉多』這一系列設計中,丹尼爾斯與國會設定的成本與尺寸限制。按照不同標準,基於不同條件,結果大不相同,南達科他級可以被認定為『標準型』設計不良的繼承者或親屬,但並非直系親屬,紐約級才是『標準型』的直系親屬。

該級艦(皆未成艦):

南達科他(USS South Dakota,BB-49)
印第安納(USS Indiana,BB-50)
蒙大拿(USS Montana,BB-51)
北卡羅來納(USS North Carolina,BB-52)
愛荷華(USS Iowa,BB-53)
麻薩諸塞(USS Massachusetts,BB-54)

※      ※      ※      ※

補充:後來實際造出來的南達科他級


戰艦『南達科他(BB-57)』1942

該級艦:

南達科他(USS South Dakota,BB-57)
印第安納(USS Indiana,BB-58)
麻薩諸塞(USS Massachusetts,BB-59)
阿拉巴馬(USS Alabama,BB-60)


《戰艦少女R》『南達科他』

※造型神似《艦これ》『呂500』而有『第三隻呂醬』『呂57』等外號


呂醬母女(?)


《戰艦少女R》『南達科他(深海)』

※就像《艦これ》『春雨』『驅逐棲姬』一樣,《戰艦少女R》部分艦船有深海型態


《碧藍航線》『南達科他』

※圖片連結自萌娘百科

※      ※      ※      ※

最後的反思

雖然遠遠稱不上完美,但『標準型』既不是USN的錯誤也不是砥石,她們的戰歷比許多同年代的海外戰艦還要好,只是航速比大多數對手慢,而承受敵人最激烈的砲火,但也證明她們尚能反擊,並屹立到最後。

戰爭結束時,僅『奧克拉荷馬』『賓夕法尼亞』『亞利桑那』不在『標準型』的陣容內。『亞利桑那』為第一艘也是最後一艘在珍珠港沉沒的戰艦,被認為沒有打撈價值,就她的狀況看來,確實也不可能打撈了。『奧克拉荷馬』被1枚魚雷打中螺旋槳,造成4支螺旋槳軸的其中3支損毀,不管哪裡的艦船受到這種損傷,都束手無策。

譯註:這裡原文將『奧克拉荷馬』誤植『賓夕法尼亞』,在下逕自訂正

英國在戰間期組成戰列線的成員,沉沒4艘(巴勒姆、皇家橡樹、反擊、胡德),1艘租借蘇聯(君權,改名:阿爾漢格爾斯克~1944年8月),6艘已退役(厭戰~1945年2月、勇士~1945年2月、馬來亞~1944年10月、復仇~1944年1月、決心~1943年10月、拉米利斯~1945年1月),1艘準備退役(伊莉莎白女王~1945年8月),1艘已老舊,停在斯卡帕灣幾乎沒有行動(羅德尼~1944年11月),僅2艘仍保持活躍(聲望、納爾遜)。

日本在戰間期組成戰列線的成員,僅『長門』活下來,其餘皆遭USN轟殺。唯一的例外是她的妹妹『陸奧』,1943年6月停泊港內(柱島)時,因無法解釋的彈藥庫爆炸而沉沒。


『長門』攝於1945年9月2日,『泰勒(DD-468)』艦上,東京灣

譯註:『泰勒』乘員誤將『長門』當作巡洋艦,感謝網友協助辨識

※      ※      ※      ※


World of warships - Giulio Cesare WiP

※朱利奧‧凱撒(Giulio Cesare),《戰艦世界》以金幣船實裝

義大利早期艦,1艘已沉沒,打撈後無法恢復服役(加富爾伯爵),1艘作為戰爭賠償交付蘇聯(朱利奧‧凱撒,改名:新羅西斯克~1942年12月),2艘因缺乏燃料無法出海,最終退役(卡約‧杜伊里奧、安德烈亞‧多利亞~1942年3月)。

法國艦的命運最不光彩。1艘被鑿成海堤(孤拔~1944年6月),1艘當倉庫艦(巴黎~1940年7月),1艘遭盟友『胡德』轟沉(布列塔尼~1940年7月),1艘被鑿沉以防被擄(普羅旺斯~1942年11月),僅1艘尚在服役(洛林)。

剩餘『標準型』當中,內華達、新墨西哥、密西西比、愛達荷、田納西、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馬里蘭、西維吉尼亞……上述戰艦於戰爭結束時仍在服役。

『內華達』『賓夕法尼亞』成為核試驗靶艦;『新墨西哥』『愛達荷』戰後很快就退役,並在不久後拆解;『密西西比』被改裝為火砲、導彈試驗艦與訓練艦,又服役了10多年。最後5艘戰艦仍保留著,直到1959年退役解體,因此她們的艦齡超過所有對手,以及眾多新造艦,包括:納爾遜、羅德尼、維內托、英王喬治五世。


《戰艦少女R》登入圖:義大利戰艦3人娘
左:維內托(Vittorio Veneto)
中:安德烈亞‧多利亞
右:卡約‧杜伊里奧

※『安德烈亞‧多利亞』初始立繪神似《鬼父》『秋月愛莉』,連配音都是同一位;『卡約‧杜伊里奧』相貌神似《鬼父》『秋月真理奈』,因此兩姊妹又合稱『父愛如山級』(笑)

※      ※      ※      ※


戰艦『阿肯色(BB-33)』懷俄明級2號艦,1944


戰艦『紐約(BB-34)』1944

附錄:『標準型』與以前的美國戰艦之比較

比較『內華達』之前的最後2個戰艦級很有意思。懷俄明級、紐約級艦型與『標準型』差異很大,雖然甲板高度向後縮減,但這2級基本上是『平甲板(Flush Decked)』,艦體前方安裝『沖角艏(Rambow)』,艦體中部的內部配置被中彈藥庫打亂。整體說來,她們原本的狀態就較短且寬(但不算很大,特別是與內華達級相比)。

『標準型』露天甲板的普遍配置是,60%艦首樓甲板、40%後甲板,以主桅區隔。前4艦(內華達級、賓夕法尼亞級)仍安裝沖角艏,並且配置有點偏前面,但後8艦(新墨西哥級、田納西級、科羅拉多級)安裝飛剪艏,多少改善了穩定性。所有『標準型』都有一個『足球』形頂部輪廓,『前標準型(pre-Standards)』為菱形,以及更多平行結構。

防護體系方面,實在沒法比。『前標準型』建造時並沒有水平防護(horizontal protection),『標准型』設計則考慮到遠程砲戰,並(在1912~1917期間)安裝最重的水線防護體系:3.5吋裝甲甲板,以及下方1.5吋防彈甲板。此外,『標準型』統一搭載13.5吋裝甲帶、18吋砲塔面裝甲(除了『內華達』『奧克拉荷馬』的連裝砲塔用16吋砲塔面裝甲)。依據『重點防禦』,最厚的裝甲集中在重要區塊,領先她們的競爭對手。

『前標準型』的防護體系,仍是從無畏艦時代遺留下來的『全面防禦』,當時的海戰仍為小範圍作戰。

懷俄明級有1條11吋水下裝甲帶,1條無用的6.5吋水上裝甲帶,12吋砲塔面裝甲,不超過3吋的水線防護。紐約級有1條12吋水下裝甲帶,1條無用的6.5吋水上裝甲帶,14吋砲塔面裝甲,4吋砲塔屋頂裝甲,不超過3吋的水線防護。

懷俄明級、紐約級的魚雷防護很悲劇,僅有從雙層底部向上延伸的空艙,以及煤倉外側的狹窄空艙(由於內側艙壁被舷窗刺穿,而無法確切計算)。按內華達級與賓夕法尼亞級的標準,至少有一組雙層空艙系統,以及防魚雷裝甲艙壁,儘管這個系統效果沒多好。新墨西哥級的三層空艙系統,擁有更大的深度,但仍只能提供些微的保護。只有最後兩級,田納西級、科羅拉多級的設計,擁有非常先進的TDS,足以領先當代(1915)。

懷俄明級、紐約級這兩級,鍋爐間與發動機室之間都配置中彈藥庫,因此蒸汽管線需要通過彈藥庫區塊,並且難以做適當冷卻。該彈藥庫也是該級艦第3個極易爆炸區塊,而『標準型』僅有2個極易爆炸區塊(前、後彈藥庫)。

經過近代化改修,『前標準型』的某些弊病有所改善,但與『標準型』相比,她們始終為二線艦船。

懷俄明級:

懷俄明(USS Wyoming,BB-32)
阿肯色(USS Arkansas,BB-33)

紐約級:

紐約(USS New York,BB-34)
德克薩斯(USS Texas,BB-35)

※記錄片《The Lost Fleet of Guadalcanal》開頭就是『德克薩斯』與老布希

參考書目:

◎"U.S.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by Friedman
◎"Kaigun" by Evans and Peattie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by Whitley
◎"Battleships and Battle-Cruisers 1884-1984: A Bibliography and Chronology" by Smith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by Burt
◎"Battleships and Battle Cruisers 1905-1970" by Breyer


===================================

※20190516新增

『kirika(白日夢境)』補充:

一般『horizontal protection』中文翻譯「水平防護」。「水線防護」另外有意思,一般是指船隻舷側,垂直或接近垂直安裝,涵蓋水線上下,防護船隻接近水平角度射入的砲彈。

這裡以我手殘小畫家說明一下。下圖兩舷紅色垂直安裝(實際有時會有傾斜),跨過水平面上下的叫垂直裝甲,舷側裝甲(belt armor),因為側面看就是一條帶子。



19世紀末20世紀初海戰交戰距離很近,例如日俄戰爭對馬海峽砲擊距離 < 7000公尺,所以火砲仰角不高,彈道接近水平,打到船也多是側面,這樣垂直裝甲最重要,所以早期戰艦很重視這個舷側裝甲。

後來戰艦砲擊戰距離越來越遠,火砲仰角提升,彈道也就成了高角度拋物線,會以較高的角度落下,從甲板穿入重要艙間(彈藥庫,輪機),所以水平防護越來越重要,更不用提日後興起的飛機,空投炸彈一定從上方來。


"All or Nothing" vs "Incremental" scheme

一樣在文中結尾標準戰艦和前標準戰艦比較部分

此外,『標準型』統一搭載13.5吋裝甲帶、18吋砲塔面裝甲(除了『內華達』『奧克拉荷馬』的連裝砲塔用16吋砲塔面裝甲)。依據『全或無裝甲防護方案』,最厚的裝甲集中在重要區塊,領先她們的競爭對手。

這裡的『全或無裝甲防護方案』原文是 "All or Nothing",中文軍武界一般翻譯是「集中防禦」或「重點防禦」,『增設裝甲方案』原文是 "Incremental" scheme,中文軍武界一般翻譯為「全面防禦」。

全面防禦是比較早的戰艦設計理念,概念是舷側裝甲長度比較長,可能從靠近艦首延伸到艦尾,但是在比較不重要的區域,例如艦艏,裝甲厚度比彈藥庫,輪機(鍋爐,渦輪)的裝甲厚度薄。所以英文是『Incremental』,代表裝甲厚度慢慢變厚。這樣的好處是即使裝甲比較薄的區域,如果被驅逐/重巡/輕巡主砲命中也可以防護。

但是隨著BB主砲口徑越來越大,穿甲能力越來越強,主裝甲帶必須越來越厚,船的重量和試航性越來越差,於是新的概念"All or Nothing"「集中防禦」就出現了。這概念就是縮短裝甲帶長度,集中保護砲塔下的彈藥庫,輪機等重點區域,放棄艦艏之類不重要的區域,這部分就只有船殼,完全無裝甲。這樣的好處是重點區域可以在適當的距離防禦BB主砲撤甲彈,無防護區域撤甲彈則是直接穿過去,不會引爆(有玩隔壁棚 WoW的應該了解這情況)。然而這樣設計被驅逐/輕巡主砲高爆彈命中無防護區雖然會受傷,但是戰艦設計即使這些區域被命中浸水,還是有足夠浮力不會沉。

重點防禦的實戰例子以霧島PK南達來說,霧島和其他IJN艦隻雖然命中南達多發,但是南達核心區完全沒受損,可以想像《艦これ》遇到高甲棲姬,我方瘋狂擦彈但是就打不沉。

===================================

譯者補充:





《艦これ》2017秋活E4【あの海峡の先へ――】原型為『蘇里高海峽夜戰』,王點包含『海峽夜棲姬』在內,6艘戰艦一字排開,反映USN當年轟殺西村艦隊的陣容:馬里蘭、西維吉尼亞、密西西比、田納西、加利福尼亞、賓夕法尼亞。

可以看到,美軍艦隊裡就有科羅拉多級(馬里蘭、西維吉尼亞),個人覺得這次活動打完『海峽夜棲姬』過關,然後送其中1艘科羅拉多級也沒問題,偏偏田中硬是加個『防空埋護姬』然後送『涼月』……好吧,『涼月』也很可愛啦,在下給了戒指還練到139級,可以對空Cut-in加先制對潛喔^_^

無論如何,美國『Big Seven』科羅拉多級終於要在《艦これ》登場了!

預祝各位提督,武運昌隆!

我等一同、奮戰不懈!

===================================

相關文章:


【翻譯】軍艦金剛航海記


【翻譯】柳綠、花紅:雷伊泰灣的戰艦『長門』(補)


【翻譯】阿武隈、大和、初櫻:戰爭與吾之青春


【翻譯】戰艦『大和』所見之雷伊泰灣海戰(上)


【旅行】2017廣島自由行(03)


【旅行】2017廣島自由行(04)


【翻譯】美利堅驅逐艦史話:泰勒(DD-468)

===================================

參考資料:

History and Technology: A Survey of the American "Standard Type" Battleship(原文)

Standard-type battleship,Wiki

South Dakota-class battleship (1920),Wiki

Colorado-class battleship,Wiki

Interwar period,Wiki

Alfred Thayer Mahan,Wiki

Operation Crossroads,Wiki

BB-33 Arkansas 1944

USN New York-Class Battleships

USS Nevada (BB-36)

The Pennsylvania-Class

BB-40 New Mexico 1941

BB-43 Tennessee 1943

The Colorado-Class Battleships (1923-1944)

USS South Dakota (BB-49) 1936 to 1944

USS South Dakota (BB-57)

Japan - Fuso Class Battleship

HMS Renown (BC-1916)

HMS Repulse

The French Courbet-Class Battleships

Bretagne 1940 at Mers-el-Kébir

Italian Battleship Proposal

Caio Duilio Class (2 Ships)

The Nelson Touch

[其他] [艦colle] 美國民眾的戰時餐桌——為了二戰勝利而生的Velveeta小記

〔無聊科普〕如何區分安德烈亞多利亞和卡約杜伊利奧

碧藍回憶錄/光與影的鳶尾之華/自由之旗幟

USN戰艦列表,Wiki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38745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艦隊 Collection(原名:艦隊收藏)|艦隊收藏|艦隊これくしょん|艦これ|戰艦少女 R|碧藍航線|戰艦世界|比叡|大和|科羅拉多

留言共 7 篇留言

HsJames
扶桑她們倆個真的慘,扶桑中雷就斷兩截不能打,山城則是被圍毆至沉

05-10 11:48

幽影
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我們可以善待遊戲裡的她們05-11 05:25
皮克西斯.日進
原本以為今年春活會實裝剛被發現殘骸的USS Hornet,有點傻眼

05-10 12:21

幽影
在下看到那砲時也挺傻眼的XD05-11 05:27
ivon852
品質/質量?
主砲不好說,所以按照文章來看,實裝後的本級,裝甲應該挺不錯吧?

05-10 17:33

幽影
就是品質啦,個人習慣。『全或無裝甲防護方案』當年頗有爭議,不過從她們的戰歷來看,這方案應該還是成功的05-11 05:29
幽影
細想一下,感覺還是把質量改成品質或性能較能表達文意,順便發現一段翻錯,英國是打算以量取勝才對,已訂正05-11 09:03
參謀長官
老衲的棒子確實很強

05-10 23:17

幽影
嗯,在下就是用她過冬E2的^_^05-11 05:31
幽影
看到另一篇原文資料後發現,本文作者兩次把『奧克拉荷馬』寫成『賓夕法尼亞』,已訂正

05-11 05:24

幽影
重看原文又發現一個地方翻錯:『出於個人績效,USN的設計肯定遠遠超過外國獨自設計的航速』這裡錯了,應該是『單獨比較性能的話,某些外國艦船的航速,遠超過美國艦船』才對,已訂正05-12 09:36
幽影
補充科羅拉多級無法使用Mk-8超重穿甲彈(簡稱:超重彈)的相關敘述05-12 13:54
幽影
訂正白日夢境指出的錯誤並補充關於戰艦防護的相關資料05-16 05:34
Nacht-Eule
https://i.imgur.com/cDwknsj.png

似乎春活會出的娘...還有玄機呢...[e5]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386114

05-23 20:29

幽影
目前台詞衛星裡有Janus、Kelly,2019夏如果再去歐洲,或許就會出來吧,在下也很想拿到那個戰果限定的+15水聽XD05-24 10:28
貓頭鷹
記得以前看到的是
美國戰艦航速低是因為變態的要求超遠航程
因為當年珍珠港的補給 防守基地還未建設完成
美國艦隊得從西岸橫跨太平洋到菲律賓周邊與日本海軍決戰

06-15 19:07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9喜歡★angelgug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鬼神志怪】比叡、日枝:... 後一篇:【艦隊收藏】2019年2...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olanncolann
【繪圖創作】【優嵐】2024生日賀圖 2024/4/3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910498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3:55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