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終於考完試了
當我正在想說該寫什麼的時候,突然想起之前曾經接受委託寫了一篇姬路城的介紹
於是就先拿來貼在這裡了,也順便把之前用的圖換掉,改成更加華麗的圖片XD
姬路城
位於兵庫縣姬路市的古城,是現存最有代表性的戰國時代古城之一,與熊本城、名古屋城並列為日本三大名城。雖然姬路城處於交通要道且蓋得相當華偉,防禦措施也堪稱完善,但有趣的是自從建好後就從來沒有戰爭以此為舞臺上演(應該是指秀吉蓋好以後?不確定室町時代還在小規模時有無發生過戰爭),所以也被稱為「不戰之城」。
一般認為姬路城最早的原型是在1346年由赤松圓心的次子-赤松貞範所築,但也有說法指出當時所築的規模只是「砦」的等級,還不足以稱作城。但這座城築好不久後,赤松貞範便移至床山城,而將姬路城交給了身為赤松氏支族的小寺賴季。
此後小寺氏便一直負責管理姬路城,雖然中間一度為山名氏所佔領,但赤松家再興後依舊把姬路城交給了小寺豐職。直到十六世紀前半,小寺氏將根據地移到了御著城,姬路城的管理權才落在其任命的姬路城代黑田重隆身上,而開始了由黑田家盤據的時代。據說黑田重隆將姬路城修築了一番,而讓它名副其實地成為了一座「城」,之後經過了職隆一代後,便輪到孫子孝高,也就是有名的黑田官兵衛來管理這座城池。
在1576年時羽柴秀吉的軍團進入了播磨一帶,並擊敗了當地的親毛利方勢力,同時早有密切聯絡的黑田孝高也趁此機會正式跟隨秀吉。在孝高的進言下,羽柴秀吉於1580年將居城移至姬路,將城池大幅翻修並興建了一座三重天守。但秀吉並沒有在姬路城待多久,兩年後便發生了本能寺之變,平定後不久他便將根據地移到了大坂城,而由羽柴秀長、木下家定(寧寧之兄)等人先後擔任姬路城主。
1600年於德川家奠定霸權的關原之戰後,功臣池田輝政便入封此處,而在隔年受命將姬路城再加以增建,而築成了現今所看到的五重大天守及三重小天守。十幾年後因池田家繼承人年幼,便改由本多氏移入姬路這個戰略要地,但不久後本多氏便被移到郡山藩,之後姬路藩則有松平、神原等家移進移出,直到江戶中期藩政才確立由酒井氏代代相傳。
然而,江戶時代的姬路藩只有十幾萬的石高,而使得姬路城的維護工作對歷任藩主都是一大考驗,雖然一直有在進行修築工作,但樑柱變形等種種問題還是不斷發生,甚至還有著「東に傾く姫路の城は、花のお江戸が恋しいか」這樣的揶揄歌謠。
到了幕末,由於姬路藩主酒井忠惇是幕府方的大老,因此姬路城也差點成為新政府軍與幕府軍交戰的地方,但留守城中的酒井家家老們最後開城降伏,而使姬路城免於戰火之禍。不過之後姬路城作為明治政府陸軍的據點還是有不少建築遭到破壞,雖然明治政府也一度有修復姬路城的打算,但由於經費不足而並沒有修復太多東西。
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姬路城也成為美軍轟炸的對象,不過所幸丟在這裡的燒夷彈並沒有整個爆炸開來,使得城下的聚落雖然在空襲中成為一片灰燼,但城本身並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傷,據說空襲結束後當地居民望著在遍地焦土中依然矗立的姬路城時,眼淚都不禁流了下來。在戰後的昭和年代,姬路城也大舉進行了修理工作,並汰換掉一些老舊的木柱,而五十年後的現在則因當時用的材料到了使用年限,而在2009年再度開始換新工程,預計會在2014年完工。
如今的姬路城不但有著雄偉的城塞建築,更以春天的櫻景聞名,其中每年的四月六日是所謂的「しろの日」,在這天一些平常不開放的部份會讓遊客進入參觀,並同時舉辦許多活動。而在八月上旬則有熱鬧的「姫路お城祭り」,在此活動中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遊行表演,並且會舉辦當年的「お城の女王」發表會,以選出下個年度的姬路觀光大使。
↑姫路お城祭り
圖片來源: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astle_Himeji_sakura01.jpg
http://www.city.himeji.lg.jp/guide/castle/
http://lintzuchun.pixnet.net/blog/post/13543769
http://www.jwn.ne.jp/lj/article/20040813_001575.html
網路上還找得到許多其他優美的照片,有興趣者不妨用google搜尋看看
另外也強力推薦姬路城的官方網站,裡面有許多可以當桌布的大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