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醫師日記:耳鼻喉科,開刀房助手努力中。

芊芊∣ㄑㄑ | 2022-11-20 09:00:40 | 巴幣 14644 | 人氣 3508

  前面的文章有說過,現在是不分科住院醫師,要去各科輪訓一個月。我們的制度是內科三個月、外科兩個月、婦產科兒科急診各一個月、自選科兩個月,骨科和耳鼻喉科屬於自選科。(意思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到這裡訓練,通常是有興趣才會來。)
 
  不知道大家對耳鼻喉科的印象是什麼?看感冒、夾魚刺、清耳屎?......事實上,這些也真的是耳鼻喉科門診會看到的病人,但通常是鼻竇炎、暈眩、頭頸癌的病人為大宗。耳鼻喉科顧名思義是看耳朵、鼻子、喉嚨的問題,不過頭頸部的問題也都有在看,比方說脖子腫塊、頭頸癌都是耳鼻喉科的領域,所以有些醫院會寫「耳鼻喉科暨頭頸腫瘤科」。
 
 
  相較於其他大型醫院,我們醫院的頭頸癌比例較少,住院病人以鼻中膈彎曲、鼻竇炎的病人居多。住院醫師的工作以看門診和在刀房當助手為主,我也是在門診刀房兩邊跑,只要學長姐缺人手,就會叫我去刀房幫忙。
 
  也因為都待在門診的關係,總是會遇到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病人。
 
  在這裡第一個看到的病人是個阿姨,她說她已經暈眩了好幾周,持續好幾個小時才停下來,走路不太穩,手上甚至還拿個塑膠袋走進診間,她說她暈的這幾周都很想吐。「阿姨妳暈的時候啊,是閉上眼睛比較舒服,還是睜開眼睛比較好?」「......閉上眼睛休息會變好。」
 
  問診的學長聽到阿姨這麼說,眉頭動了一下。「她說閉上眼睛會變好,感覺應該是腦部的問題。阿姨,你有沒有被診斷什麼疾病?」「我之前大腸癌有開刀,最近在打化療。」學長一臉了然於心的樣子,偷偷跟我說:「這個應該是腦部轉移。」
 
  做完基本的身體檢查和開藥,病人離開診間後,學長仔細跟我解釋病人的症狀與判斷的邏輯。「一開始她的主訴就是說天旋地轉,這個比起頭暈,更像是暈眩。她沒有聽力方面的問題,加上剛剛做的測試是陰性,還有她癌症的病史,應該是腦部轉移造成的眩暈。」病人剛好隔天給神經外科醫師排了電腦斷層,藉由影像,確認有癌症的腦部轉移,更印證了學長的說法。
 
 
  第二個來的病人是一個五歲的妹妹,給爸爸牽著進來,說是耳朵有東西跑進去。戴著頭燈的學長拿著耳鏡仔細看著耳道:「嗯,有個綠綠的硬塊。這是什麼啊?史萊姆嗎?」妹妹不哭不鬧,也會乖乖地配合檢查,跟其他小孩差好多。
 
  最後學長用耳鼻喉科專用的鑷子,從妹妹耳道挖出一個綠綠的東西。「幫你挖出來了,以後不要再放東西到耳朵囉。」妹妹乖巧的點點頭,真的好可愛。XD
 
 
  說到耳鼻喉科,大家應該也會想到夾魚刺對吧。當時門診也有來一個大叔,他說他週末晚上去吃鰻魚飯,吃到一半覺得喉嚨卡卡的,感覺有魚刺卡在喉嚨。他一開始先去診所,診所醫師說沒看到魚刺,懷疑可能已經往下跑到食道了。
 
  學長聽著大叔的描述,一邊調整頭燈、一邊努力的用棉棒檢查病人的喉嚨。「欸…真的看不到欸…這個到底是不是啊?還是只是口水?」學長很努力的想把魚刺撈出來。「等等!我看到了!超細的欸!」「阿哇嗚咿啊啊——」嘴巴被迫張的超大的病人好像想說什麼,但學長正埋頭拼命把魚刺掏出來:「這鑷子的頭都沒辦法對齊,根本夾不到啊。去拿新一點的鑷子來。」我去後面診間找到其他隻鑷子,拿回來給學長。「阿北拍謝,等一下喔,快好了!…夾出來了!」
 
  一根幾乎和頭髮一樣細、又是半透明的魚刺被學長夾出來:「吼,這個大概40歲以上的醫生真的都看不到了餒,難怪診所醫師會跟你說他沒看到夾不到,因為這個根本就太細了啊……」魚刺被夾出來以後,病人緊繃的表情馬上舒緩下來,轉頭對我們這些跟門診的學生說:「吼,以後吃鰻魚真的要很小心餒……」鰻魚現在這麼貴,我已經想不起來上次吃鰻魚是什麼時候了,會被鰻魚刺梗到也是種奢侈的煩惱吧……
 
 
 
  在耳鼻喉科的診間,通常會做的檢查是用耳鏡觀察耳道、檢查鼻子和喉嚨、頸部的觸診,還有用鼻咽內視鏡檢查鼻子、耳膜和喉嚨一直到聲帶。鼻咽內視鏡是一根長長軟軟的管子,內部有裝光源,外面有接螢幕,操作者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從螢幕看病人的喉嚨狀況,如果有耳膜破損、鼻中隔彎曲、咽喉腫瘤,馬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當時有跟到一個很有教學熱忱的主治醫師(因為很年輕所以我都稱呼學長),用非常肯定的語氣說:「學妹,有做過鼻咽內視鏡嗎?沒有喔?那下一個病人給妳做!」學長,你確定我真的可以嗎?
 
  第一個操作的病人我還有點生疏,雖然鏡頭可以看到病人的下鼻甲,但要繼續往前看到病人的鼻咽部就有點卡住。學長一直在旁邊指導如何調整動作,好讓鏡頭可以順利往前。幸好後來開始上手,第二第三個病人就做的比較順暢,得到學長肯定之餘,也覺得還好沒有對不起病人。QQ
 
 
 
  其他時候基本上都待在手術室,耳鼻喉科的手術種類比想像中來得多。鼻子最常見的手術是鼻中隔彎曲修補、下鼻甲整形或鼻竇炎清創,耳朵常見的手術是耳膜修補,頭頸部手術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切除或頭頸部腫瘤切除。
 
  鼻子和耳朵的手術大多主治醫師會自己完成,頭頸部的手術往往需要助手上去幫忙,這時候我就要上場啦。主刀者和第一助手會站在病人的兩邊,第二助手站在病人的頭端去幫忙拉開傷口或剪線等等。頭頸部的手術通常是兩位學長和我在開刀,我們這三個人就是頭頸部手術的固定班底,甚至還被護理師學姊笑說我們是「頭頸三人組」。(什麼白癡綽號XD)
 
  甲狀腺切除是耳鼻喉科中相當基本的手術(一般外科會開甲狀腺,耳鼻喉科也會開,沒有哪一科絕對好或不好,大家若有這方面問題建議多方諮詢),簡單來說是把甲狀腺上的血管結紮之後,把甲狀腺分離掉就完成的手術。
 
  只不過甲狀腺附近有一條喉返神經,一旦單邊受傷會聲音沙啞、雙邊受傷會窒息會死掉,所以開刀時要特別小心。現在動甲狀腺手術都會建議病人自費使用神經監測器,開刀時醫師會用神經監測器確認神經完好無損,個人覺得這滿重要的(監測器可以降低風險也更安全),如果要開甲狀腺還是最好簽自費使用這東西。
 
 
  人的神經很多條,如果是開腮腺的腫瘤,也會建議病人使用神經監測器。腮腺附近的神經是顏面神經,顧名思義就是掌管顏面肌肉的神經,讓臉部肌肉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傷到顏面神經,有可能這輩子半邊臉都會歪掉,所以還是最好用神經監測器會比較安全。
 
  那天有一台手術,病人主訴左邊臉頰有一個硬塊,掃了電腦斷層證實是左邊腮腺的腫瘤。因為腫瘤很大顆、也影響到病人的生活,所以決定入院開刀拿掉腫瘤。這台一樣是學長主刀,我在旁邊當助手。「電腦斷層看了實在很不妙,腫瘤看起來在深層,不知道神經到底在哪裡……」學長皺著眉下刀。順著解剖構造找到腮腺,繼續順著往下挖,學長慢慢撥開正常的腮腺組織,倒抽了一口氣:「學妹,妳有看到嗎?那顆腫瘤的外面就是顏面神經走的地方,整條顏面神經的分支就剛好在腫瘤外面。」
 
  就算是菜鳥都看得出來,腫瘤卡在一個非常不妙的位置,腫瘤距離神經只有一層薄膜,到底要怎麼在不傷到神經的前提下把腫瘤挖出來?學長選了適當的器械,一點一點的把腫瘤的薄膜挑出來,慢動作把腫瘤和神經慢慢分離,在旁邊當助手的另一個學長和我也是看得膽戰心驚。
 
  「OK,下來了!」學長夾出硬硬的腫瘤,接著拿起神經監測器,確認每一條顏面神經的分支都有反應,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太刺激了太刺激了,我剛剛要是不小心手抖,病人大概這輩子半邊臉都會癱掉……」學長臉上寫著滿滿的心有餘悸。
 
 
  甲狀腺切除手術也有分很多種,一種是單純的從脖子下刀,通常脖子會有一道傷口;也有達文西手術的切除方法,可以從腋下進到脖子,傷口就會在腋下;還有一種更特別的手術方式,從嘴巴下方的粘膜用內視鏡進去開,這樣外表完全沒有傷口,只有在嘴巴內側下方有幾個小洞。
 
  耳鼻喉科的主任喜歡用這種經口內視鏡切除甲狀腺的方式,那一天平常負責手術助手的學長確診休假,我這個菜雞就被指派去擔任第一助手。(確診的學長平常很照顧我,幫忙學長我覺得合情合理,是我應該做的,所以沒什麼怨言。XD)
 
  第一助手在這種手術的工作是負責拿內視鏡,主刀者用內視鏡器械分離甲狀腺,第一助手則是要隨時調整內視鏡到讓主刀者可以有清楚的手術視野。講是講得很容易啦,但實際上哪有這麼簡單?因為以前從來沒有機會可以直接當到掌握內視鏡的第一助手,所以拿內視鏡對我來說是很生疏的。除了要拿穩不能讓視野晃動,再來就是要隨著老師想看到的角度作調整,同時還要注意不能跟老師手上的器械打架,而且嘴巴下方的粘膜口腔很窄,要當一個完美的助手真的…很不容易……
 
  對於拿內視鏡很不熟悉,往往沒辦法調整到老師想要的角度,手術過程中一直一直被老師碎碎念:「妳鏡頭往上!」「不要過來啊,這樣我怎麼做事啊?」「拿好!往裡面看!」而且這台刀又開很久,這五個小時我整個被唸到懷疑自己的智商……
 
  甲狀腺取下來之後,老師決定先送冷凍切片看良性惡性再決定後續要不要完全切掉,在等待的時間讓我先下手術檯去休息。老師走出手術房後,刀房的護理師叫住我,從口袋掏出一顆馬卡龍:「欸欸,要不要吃餅乾?」「嗚!謝謝學姊!」「不要在這裡吃喔,拿去樓上吃飯間吃,休息一下再下來。」學姊真的是天使啊啊啊!!
 
  還好甲狀腺證實是良性,後面只要把傷口縫起來就大功告成。雖然前面被各種打擊自信心,但老師畢竟還是很溫和的,手術結束之後安慰我說「第一次拿內視鏡不熟悉很正常」、「辛苦妳當第一助手了,辛苦了」。得知我去代班卻被老師刮爆的學長後來也幫忙說了幾句我的好話,多少還是有點安慰到我。QQ
 
 
 
  通常一個星期會有一台頭頸癌的手術,這時我需要上去幫忙。當時有個舌癌的病人,影像報告認為癌細胞範圍很大,所以要切除的範圍不小。「這台手術主要先把頸部的淋巴結切除乾淨,再來鋸開下頷骨把舌頭拿掉,接著請整形外科補皮瓣(做一條新舌頭)上去。」學長一邊講解手術過程,一邊在病人的脖子劃了長長一道傷口。
 
  學長真的是有天份,開什麼手術都快狠準。我一邊看著學長的動作,同時努力跟上他的節奏,看他需要什麼就馬上配合。「不錯喔,反應很快。動作很棒。」學長一邊開刀一邊講解:「有看到這些嗎?這些硬硬的就是淋巴結,要拿掉的,妳摸摸看。其他地方也有喔,可以手指摸摸看……欸幹。」「怎麼了?」另一個學長也在手術台上拉勾,被主刀的學長嚇了一跳。
 
  「這顆淋巴結感覺很怪……他一直延伸到下面的內頸靜脈上耶。我懷疑淋巴結有吃到血管,去把電腦斷層打開來我看看。」學長盯著電腦斷層和手術的視野。「看起來血管一定要截掉,但這怎麼辦啊?他的內頸靜脈超級粗耶,沒弄好一定會大流血。」學長看著血管皺緊眉頭。
 
  「我們先把分支找出來綁掉,一個一個處理掉之後再把癌症吃到的那段頸靜脈截斷。」學長緊張小心的一步步來,把血管分支處理掉之後,才緊緊的把腫瘤吃到的血管綁起來。「一定要綁緊、綁多次一點,我不想要等一下大出血……」還好把那段血管截掉之後,都沒有看到任何大出血的跡象。後續把腫瘤切掉的過程還算順利,學長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耳鼻喉科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病人的族群。會因為暈眩來就診的病人,女性的比例稍微高一些,從年輕到中老年都有。異物卡在耳朵而來的,通常是小朋友。若是聽力喪失而來,中老年人的比例會多一些。不過以頭頸癌來講,大部分都是青壯年到中年男性,男性的比例壓倒性的高。
 
  頭頸癌的危險因子,扣除掉基因遺傳,人為能控制的就是抽菸喝酒嚼檳榔,而這些習慣會導致口腔癌和頭頸癌的影響非常大。主訴口腔潰瘍久未癒合或是頸部腫塊的病人來到診間,我們一定會詢問是否有上述的習慣(幾乎都會有抽菸嚼檳榔的習慣,好像沒看到沒有的)。
 
  會接觸菸酒檳榔的大多是藍領階級,也因此在診間看到藍領階級的病人,大概與頭頸癌八九不離十。這是個滿值得探討的議題──抽菸與嚼檳榔或許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提神的方式,或是一種日常生活的習慣,但這些習慣的確很容易造成口腔癌。而口腔癌被確診之後,後續要面臨的是頻繁的治療與醫藥費,這對他們的生活可能又會造成負擔。
 
  「頭頸癌的病人幾乎是分成兩種,一種是司機、工人這類的職業,大部分都會有抽菸吃檳榔的習慣。另外一種是黑道大哥,而且還是高級幹部的那種喔,他們對醫生都超客氣超有禮貌的,比某些自稱是高知識份子的刁民態度要好得多。」學長他們這麼說。
 
  這樣說起來,每次在刀房幫忙搬病人,在耳鼻喉科的病人很多身上都有刺龍刺鳳的刺青,跟其他科的病人比起來,比例還真的不低。不過在門診和病人接觸的感覺,病人幾乎都很客氣,沒有遇到會跟醫師盧東盧西的。滿有趣的現象。
 
 
  在診間看到不少頭頸癌的病人,多少會覺得難過。頭頸癌的治療是條漫漫長路:開刀、放療、化療,而且開頭頸癌的刀,多少會影響到臉部外觀,常常看到病人一拿下口罩,臉上的疤痕和皮瓣的痕跡,看了會有點心酸。
 
  常常遇到這樣的病人:一開始被診斷舌癌,後來舌癌治好了卻又診斷喉癌,或是又被診斷其他口腔癌症。而且有一部份這樣的病人,一開始經歷了開刀、補皮、放射治療的過程之後,因為治療過程太辛苦太不舒服,就放棄第二次的癌症治療。很惋惜,但也會想,如果他們一開始就不要吸菸、喝酒、嚼檳榔,是不是就不會有癌症、不用經歷這些治療了呢?看了這些病人,總會覺得很感慨。
 
  在耳鼻喉科的一個月過得滿開心的,老師們幾乎都很溫和不太會罵人,學長姊也都很親切很教學,是個明年還會想再來的科別。(而且耳鼻喉科的學長姊都又帥又美,到底是為什麼XD)
 
  下一次的醫師日記是「驚險刺激的急診室」,如果喜歡這類文章,記得按下訂閱與收藏,我們下次見!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10
留言

創作回應

嫩嫩上班族忠實粉絲
(◍•ᴗ•◍)❤芊芊好正
2022-11-20 14:52:13
多尼多尼喬丹韭菜
在外科這麼久看頭頸癌的手術照片切整個mandible還是覺得有心理障礙
2022-11-20 15:04:14
伊爾
我也覺得大眼睛的很可愛[e5]
2022-11-20 15:29:56
神秘怪客
偏門生意的人意外地有禮貌 +1, 真的很奇妙
2022-11-20 19:30:54
大明忠實粉絲
跟熊孩子們比起來,乖巧的妹妹根本天使!
2022-11-21 02:06:13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