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中世紀的市場

帝國人 | 2022-05-31 07:35:19 | 巴幣 15484 | 人氣 4027



(一、)中世紀市場的茁壯

市場是人類交易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場所,俗話說商業世界的利益就在於能在世界各地發現財富,對於社會上下階級而言,市場是採買必需品與奢侈品的好地方,也是交換商業情報的所在,差不多從西元 1000 年開始,市場開始在歐洲各地蓬勃發展,最初的市場其實出現在農村或著是規模較小的城鎮裡頭,因為在中世紀早期,絕大多數的資源生產地是農村,自產自銷在貿易開始熱絡後,出現交易地點也不足為奇,由於早期中世紀商品品質參差不齊,缺乏統一貨幣與法規執行不嚴格,早期中世紀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衝突,市場上的偷盜時有所聞

市鎮與貿易猶如魚與水,脫離了貿易,市鎮無法獨活

比如在諾曼征服之前幾個世紀,政治上非常分裂的英國就存在交易市場,在 9 世紀的動盪和維京人入侵之前,絕大多數的英國市場都位於主要城鎮和港口,在英格蘭的各大城市中心和周圍農村進行貿易,不少沿海城鎮都發產出了與歐陸進行長途貿易的航線,光是在這個時期,市場與貿易的利潤就足以讓國王與貴族介入,希望從豐沛的貿易利潤中獲取更高的稅收,而對於城市來說,先前有說過,城市絕大多數的資源都是進口的,因此對於城市來說,貿易本身就是城市賴以為生的方式,對於君主來說,市場則是攫取稅收之地 (國王與城市的關係就是錢啦)。

最初的城市市場並不是一個自動自發,居民自願聚集的貿易場所,中世紀前期,威賽克斯國王長者愛德華 (Edward the Elder) 就建立了嚴格監管的市場,沿用了在羅馬帝國撤出不列顛後倖存下來的市場遺址,由官方、當地貴族或當地修道院修復並控制,這些中世紀早期的市場就是官方認可的買賣商品的地點,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市場是當地領主的財產,市場租戶的地主房東就是貴族領主或著主教,意思是要賣東西還是要付給領主攤位租金的,而市場的開放時間並非 24 小時,因為絕大多數的城市市場都有著宵禁。

收稅當然是國王與領主的主要煩惱,而市議會會與之對抗到底

通常領主的法律會派遣市場監督員或其他值得信賴的代理人來管理並保證交易不會出問題,這些監察員的作用不僅是防止盜竊,同時有助於確保財產權、債權的轉移過程 (這邊說的債權行為就是交易啦) 和平安全,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領主只是想要錢錢,在城市交易的過程中,大量的通關費用自然為領主所覬覦。而在中世紀,市場彼此之間是緊密聯繫的,雖然當時還沒有甚麼專業分工的概念,但用 A 地的產品補足 B 地缺乏的商品自然是市場之常情,但市場之間為了做生意平衡競爭,通常會離的很長距離,英國的市場彼此之間至少要離 18 英里 (差不多 28 公里)。


(二、)在市場裡做生意

在中世紀喧鬧的市場裡做生意是一件費盡心思,且很考驗人的警覺心跟耐心的事,第一中世紀的官僚數量少,意味著監視市場的監察員不可能有一雙天眼隨時盯著攤販與買家看,而在市場裡頭搗亂,比如對涉嫌擾亂市場或擾亂交易的人,是可以從重量刑的,在市場惹禍的男人被絞死,女人被活埋基本上也是中世紀市場裏頭的日常,中世紀市場的交易規則很簡單,要誠實,然後把品質良好的貨品交到顧客手上,在這個過程中,監察員也會盡可能的監視數額大的交易,以便從中作帳目,制定好收哪隻肥羊的稅。

市集往往是國王與領主畫出一塊空地設置攤位,但中世紀城市沒有都市規劃,所以市集也呈現不規則形

雖然說市場為君王所有,然而我們都知道,市鎮的自治會試圖確保居民獲得盡可能便宜與質地良好的商品,市鎮法律的理想目標和是與高價與不公平作鬥爭,為每一種商品設定公正的價格,也就是最低的價格,市鎮的最理想狀態下是希望盡可能的減少君主的收稅跟中間商的剝削,所以在市場中的交易,也是國王領主與民間市政府的鬥爭,除了與國王之間的鬥爭,城市與農民之間也存在鄙夷的態度,城市市民認為農民想賺錢提升地位是可笑的,而有一個法國的故事,打翻擠奶罐的女工,其實就在影射這件事,認為農民賺錢是「異想天開的」

市場的開設,是需要領主或君王特許的,在被君主授予特許經營權的鄉村、城鎮和大城市中,市場經常在公共廣場、寬闊的街道或著專門建造的大廳中舉行,許多城堡和修道院外也組織了市場,通常每週舉行一次或兩次市集,像漢薩同盟那樣,較大的城鎮中會有一個每日市場,而在一個城鎮的市場,往往都會有兩種販售東西的商販,第一當然就是有固定攤位的攤販,第二種則是有自己店面的商家,在中世紀的市場裡,女性商販幾乎與男性一樣多,男性販商往往會賣肉類 (因為殺豬宰羊是體力活) 麵包等,女性則多以副產品為主,比如牛奶、雞蛋

在商業上,女性在攤位的表現與男性相當,在之前的中世紀的速食中有提到,中世紀女性可以開業與販售食品的

攤販在市場有固定攤位,並需要支付攤位租金,絕大多數是所謂的「轉售 Regrating」簡單來說會會一個中間商被稱為 "Regrator" 去跟商人批貨,並將其出售給市場攤主,或者生產者可能會付錢給供應商為他們出售商品,或著是小攤販自己前往生產者處,批商品直接叫賣,比如中世紀的快餐如肉派,多半是直接與烘焙房購買,而商家類型的店,絕大多數都跟住宅區相連,很多商家都是有著學徒制加入行會的工坊,很多有資金的人家可以開店做生意,他們與商販不一樣,不需要受到一周一次或兩次的開店原則所限制,不過他們的原物料一樣需要進口。

通常中世紀的住家與商家不分,堪稱住商混合

在中世紀中早期的城鎮裡開一家商店是不需要官方授權的,想開就開,自從城鎮建立以來,市民習慣將家中的多餘空間改建成商店 (這一個可以參考我的中世紀的房屋跟家具),古典希臘和中東的城鎮都有住商混合的狀況,被火山灰覆蓋的龐貝城倖存下來的城鎮的商店,可以看到古代商店多是寬闊的拱形門,其中可能有一些展示櫃,上面陳列著想要出售的商品,而中世紀的商店絕大多數都沒有隔間的,意思是假如你是一個民眾,麵包師傅可能就會在你面前揉麵團,而不是待在後面的廚房,直到 16 世紀才開始有玻璃隔間,區隔開外面和作業地點


(三、)市場販售的原料

原料當然是從農村來的,這些被市民瞧不起的農民生產的原物料,與歐洲的農業制度有很大的關係,由於輪耕制度的盛行,歐洲大多數的農民都有很長的休耕期,特別是在糧食供應無虞後,農民開始將精力投入手工業生產中,包括布料、採礦、抓魚、漿果蘑菇都可以出售,對於農村的婦女來說,織布可以說是她們賺錢的重要管道,當丈夫下田工作時,婦女就成了中世紀布料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然而農村的手工業絕大多數都是以自身的原料進行簡單加工,再出售給城市,要更進一步的紡織業如佛蘭德斯與英格蘭的羊毛,則需要到城市進一步發展。

城市居民很鄙夷農民,德意志地區有一首名叫小漢斯的歌謠,說小漢斯不明白在城市中賺到黃金的重要,在路上就把他花掉了,回到農村過他的無腦生活,反映了市民希望農民能遠離自己的經濟體系越遠越好,然而市民沒了農民就沒有原物料,也是諷刺

中世紀市鎮國內貿易的部分幾乎都只會向周遭鄰近的農村進行採買,但是長途的商隊貿易是存在的,早在西班牙還是穆斯林佔領的 8~9 世紀,法蘭克人就已經與穆斯林宿敵有著穩定的長途貿易,根據西法蘭克的文獻,這種旅行商人被稱為 "Rafica",他們經常從安達盧西亞經巴塞隆納前往法蘭克王國貿易,法蘭克人採用 "Rafica" 這個阿拉伯名稱來表示專門對商隊征收的通行費,在 1032 年,一群從西班牙返回的富有凡爾登商人在巴黎以東的莫城停留一陣子,他們帶著滿載珍貴貨物的馬、騾子和驢子,炫富式的旅行,而他們停留的地點必定會是城市

歐洲陸上與海上貿易路線,即便是宗教對立,東西方仍舊很早就開始貿易,而貿易的終點與起點,往往都是城市

原因很簡單,因為市鎮就是貿易的節點 (歐洲風雲語),而另一個則是因為行會制度的緣故,中世紀的行會是一個閉鎖的組織,同時部分技能的勞動者是稀貴的存在,無論在城市就業人數有多大,都不會有大規模生產,中世紀沒有工廠,只有大量的傳統工匠聚集在一個屋簷下,受到一定的監督和紀律進行工作,學徒則最少要學個七年才能出頭,導致城市裏頭的就業永遠滿足不了所有人,絕大多數的行會成員原物料都是行會進口的,倘若算上攤販,中世紀的進口會變成,農村-進口商人-行會-商店-中間人-攤販,而價格也水漲船高

而除了行會進口外,貿易會也是一個盛大的進口貿易品展覽會,通常人們可以在這裡找到比在當地市場上找到的更多種類的商品與原物料,價格也往往更便宜,因為特定商品的賣家之間存在著激烈競爭,削價競爭也成了他們吸引顧客的手段,最著名的貿易會是法國的香檳展覽會 (Foires de Champagne),香檳伯爵非常重視博覽會,甚至還提供軍事保鑣服務,在貿易會期間羊毛、布料、香料、葡萄酒和其他各種商品的貿易商從法國各地與外國聚集,有時候展期會持續了 40 多天或更久,並為伯爵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其重要性甚至連法國國王都願意派兵守衛

對一般市民與農民而言,集市就像是嘉年華會,而貿易展覽更加盛大與華麗

對於中世紀平民來說,無論市場或著是貿易博覽會,都是一年中的一大娛樂亮點,由於中世紀城鎮的數量少,中世紀人們通常要走一天以上的路程才能到達最近的集市,但經常旅行的中世紀人沒在怕啦,就跟市鎮的不規則一樣,市集經常會超出很大的範圍,英國布里斯托 (Bristol) 的市場就延伸出去很多里,在周圍出現許多小酒館和旅館在香檳博覽會上有美麗的舞女和各種街頭藝人表演,而暗地裡有賭博和賣淫,使得市場集市對於教會來說是罪惡淵藪,不過即使如此,在不少主教統治的城邦市集仍照開不誤,你不開市場,那城市的原物料跟物資哪來呢。


(四、)管理市場

中世紀的市場管理,最主要是兩個部分,第一個是市場交易秩序不要亂,第二領主要怎麼從市場貿易中獲得利潤,不過管理市場的法規在歐洲中世紀其實相當匱乏,光官僚人手就不太夠了,要管人多口雜的市場很多都是靠所謂的判例,而有判例就是有法官判決,在中世紀特別是英國,英國在亨利二世 (Henry II) 之後,經常舉行巡迴法庭到處去替國王延伸權威 (司法權) ,英國的每一個市場基本上都會有一名法官來負責裁決貿易上的糾紛,並用判例當作市場章程的不成文法,如同今日英國的法律制度亦同。

英國有專門對海外商人的司法審判體制,同時也允許海外商人在國內設置代表處

到 13 世紀末,倫敦和其他 15 個港口城市和集鎮設立了專門的商業交易法院,就像所有的法庭一樣,它們屬於國王,市場商業法院採用了一種簡單的判例形式,比如不需要國王的令狀來完成起訴,匯票、債務、商業契約被接受為證據,在英國針對中世紀市場與商人的法律被稱為 "商人法 Lex Mercatoria" 這種商人法還考慮到了當地的習俗,所以國王管理市場的不是一個特殊的法律體系,而是一種用於專門解決商業活動的便利法庭,由於海洋法系的緣故,這種法院的陪審團由一半本地商人和一半外國商人組成,可以說是便捷且專業的審判制度。

而國王關心的是能不能收上商人的稅啦哈,以稅收吸血鬼拜占庭帝國來說,至少從 3 世紀開始,外國商人就已經受到嚴格控制,從 6 世紀起,東羅馬官方有專業的收稅官員叫 "Comerciarii" 負責收取進口商品的關稅,而進口與出口商品被核可會蓋上官方認證章,證明已經繳納稅款,在西歐,人數稀少但強幹的官員會從商人那裡收取通行費. 在王權衰頹的中世紀,要收到稅款其實在之前的管理中世紀領地篇已經有提到,遍地的堡壘城堡與關口,都是收取稅款的好地方,而市場由於有君王的特意管理,可以收取交易稅、租稅等等

中世紀的市鎮仍然持續的與貴族王權對抗,但雙方合作的次數也不在少數

但市鎮自治的決心是不會改變的(X,由於官僚人手短缺,必須與當地地頭蛇商人合作稅收才會穩定,所以當國王拿到稅款時,早期以稅收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國王才不管你們環境怎麼樣(X,而到了後期國王其實會以不少比例投入市場的環境維護與投資上,比如法國國王腓力六世 (Philip VI),而國王領主的另一個舉動是袒護行會,在一年一度的貿易博覽會上,中世紀領主雖然歡迎這種行為,但是他還是會為了行會牴觸外國商人,以剛剛提到的香檳博覽會來說,一般民眾是不能直接購買博覽會裡頭的商品,其多為商人與商人之間的貿易,以避免打擊當地行會的生意,做生意、收稅合作一下,彼此彼此而已,雖然這樣,假如能逃稅還是要逃稅啦(X。

創作回應

雜魚小說家秋茶
農村-進口商人-行會-商店-中間人-攤販,所以攤販的價格比較高囉?
2022-05-31 12:19:21
帝國人
其實這不是固定順序,假如源頭漲價,會連帶影響商店跟攤販的價格,商店中的商品價格實際上是被行會制定的,通常商店出售的價格都是一致,但行會要漲價市民也沒辦法,攤販則是不固定
2022-05-31 12:44:37
白蓮教徒
突然想到一點,如果大大能像水管或b站的up主那樣上傳影片該有多好
2022-05-31 13:05:39
帝國人
之前有人跟我提過,我可以試試(?
2022-05-31 13:45:24
一劍封邪兵燹
原來是很久以前的市場啊!
2022-05-31 15:45:53
Raven
優質好文,而且居然有參考文獻!
2022-05-31 17:29:58
草頭忍法帖
莫名有在看狼與辛香料的fu,還有真是哪個世道都不好混XD(如果哪天得穿越、行前麻煩給我腦內輸入當地語言跟基本風俗)
2022-06-03 21:35:52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