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醫學生日記:消化外科:仁心仁術的醫師們!

芊芊∣ㄑㄑ | 2022-03-27 09:00:19 | 巴幣 19282 | 人氣 3299

  消化外科是我兩個月外科生活的終點站,下次跑外科就是正式醫師的時候啦。消化外科顧名思義是跟消化道有關,肝臟、膽囊、脾臟、小腸都是消化外科的領域,最常見的手術就是闌尾炎、膽囊炎。
 
  我跟的老師在學生之間的評價都超好,我很期待可以去跑這科。第一天早上老師有一台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主要開刀的是總醫師學姊,老師偶爾在需要協助的時候會出手幫忙。闌尾切下來之後,老師對我招手過去:「同學,妳過來摸摸看闌尾。有摸到一顆硬硬的東西嗎?那個就是糞石,掉下去卡住造成發炎。」大概六公分長的闌尾,中間有一顆兩公分大小的硬塊,我在老師指示下將闌尾剪開,果真有一顆小石頭。
(只是糞石的示意圖,通常糞石才1~2公分)
 
  消化外科的性質就是這樣,有的病人很穩定,只是單純的闌尾炎或膽囊炎,把闌尾或膽囊切掉就沒事;有的病人卻已經肝癌末期或癌症遠端轉移,病人的狀況糟到隨時都可能進加護病房。病人的狀況差異很大,這就是消化外科的特色吧。不過學長姐們都傾向讓實習生接狀況比較簡單的病人,狀況複雜的病人他們會自己處理,所以我接觸到的病人多半是闌尾炎或膽囊炎。
 
  啊,還有一個。消化外科除了肝膽腸胃以外,也會開甲狀腺的手術。當時我接到一個懷疑甲狀腺癌的病人,病人說很久以前掃超音波時發現頸部甲狀腺有一顆囊腫,長期在其他醫院追蹤都顯示良性、本身也沒有任何症狀,搬家到台中之後改在這裡追蹤甲狀腺。可是我們醫院的報告顯示是惡性,因此決定入院把甲狀腺拿掉。
 
  甲狀腺的附近有一條喉返神經,主掌喉部肌肉,若傷到單側會聲音沙啞、傷到雙側會窒息,非常危險。只要有動到甲狀腺或頸部的手術,都會裝置神經監測器以免傷到神經。主刀的學姊一邊開、一邊講解過程:「我們現在這邊看到的是胸骨舌骨肌,撥開往下挖就會看到甲狀腺囉!」「甲狀腺的動脈、靜脈有幾條?…很好,等一下我們就是要把血管結紮掉、把甲狀腺和周圍組織分離。」老師也會補充教學幾句。
 
  老師和學姊俐落的取出甲狀腺,用神經監測器的探針去碰觸露出來的喉返神經。「逼!」只要神經的傳導功能正常,監測器就會發出聲響,學姊也把手上的探針遞給我試試看兩邊的喉返神經的功能,兩邊都有發出聲音。「喉返神經沒有受損,那就可以把傷口關起來囉。」
  說到這個學姊,她真的好帥。在刀房會和我們討論病人,在病房也會講解。除了會教學以外,她在刀房幾乎是每一台手術的主刀者,各種手術器械使用起來都行雲流水,做每件事都果斷又冷靜,帥到爆。
 
 
  其他比較常見的消化道手術是膽囊炎,通常膽囊發炎是因為膽囊裡面有結石塞住膽管,膽汁無法從膽管出去,留在膽囊內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最後對膽囊造成刺激而發炎。通常膽囊炎發作的時機像是吃了太油的東西,刺激膽囊收縮放出膽汁,可是膽囊塞住了擠不出來、最後就是發炎。
 
  急性膽囊炎發作可以先打抗生素緩解症狀,但若要根治,還是得要靠手術移除膽囊。(還是有一些手術以外的方法,但是不能根治啦。)膽囊切除算是難度沒那麼高的手術,步驟基本上就是把膽管和支配膽囊的動脈分離出來並截斷,接著把膽囊從肝臟上分離,結束!
 
  只不過要注意,在截斷動脈和膽管的時候不要切錯,小心不要把膽囊弄破(膽汁洩漏到腹腔可能會腹膜炎)。膽囊取出之後,老師會把膽囊切開確認結石,也會讓我們去摸摸看結石的觸感。膽結石分成膽固醇結石和色素結石,膽固醇結石白白的、沒那麼硬,但色素結石就是深色的、觸感很硬很像骰子。


  消化外科有些病人需要做化學治療,他們需要置放人工血管(port-A)。人工血管是從靜脈裝上一條導管和基座,基座會埋在鎖骨附近的皮下,要打化療藥物時就從基座下針,可以直接打到靜脈中。這樣的好處是不必每次打化療都要再找一次血管、讓病人再承受一次痛苦,而且從人工血管打藥比較不會有藥物滲漏的風險,減少組織發炎的可能。
  放人工血管是相對初階的手術,一般來說是資淺的外科住院醫師負責,我也跟著去手術室看刀。「妳來啦?刷手上來吧,這樣才看得到。」學長滿頭大汗的找著血管,但也不忘提醒我上去學習。「從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間的縫隙去找頭臂靜脈,現在我已經找到了,妳看這條細細的血管就是。那從要切開的地方,末端先綁一個結,前端用線稍微提起來,會比較好做事。」學長平常沈默寡言,但很熱心教學。「從血管上斜斜切一個口,就可以把人工血管放進去了!」
 
  用講的當然很容易,要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學長小心地在靜脈上切一道斜口,要把人工血管塞進去費了好大一番工夫,學長開刀開到滿頭大汗,在旁邊看著的我也好緊張,完全不敢添亂。終於,學長的巧手把細細的人工血管成功放入靜脈裡,照了X光也確認位置正常,接下來接上基座和固定基座,縫合傷口就完成了。
 
  整個過程最困難的應該就是放人工血管到靜脈的部分了,後面的步驟都完成的很順暢,學長一邊縫傷口一邊說:「抱歉,我第一次放,比較不熟,所以開的很慢。」參與前輩的第一台刀,雖然我是個旁觀者,而且這只是一個小手術,可是我卻覺得好感動、好感動。看著前輩的成長,被他的熱忱和專注給打動,或許未來有一天,我也可以像他那樣獨自開完一台刀吧?


 
  在消化外科的晨會,每週需要醫學生報告一個病人。學長分給我的病人是十二指腸穿孔的患者,從急診因為腹痛入院、安排電腦斷層之後確定有穿孔,因此緊急開刀修補穿孔處。負責主持當天晨會的醫師講話很直接,第一個星期報告的學弟被電到咪咪貓貓,我很害怕第二個星期報告的我也會步上後塵。再加上腸穿孔的案例我完全沒有接觸過,所以前一天還到處找學長求救詢問,只希望隔天不要被電。
 
  簡單講過病人的病史、病程進展,再點開電腦斷層影像,從這邊開始主治醫師開口教學:「妳從這個view去看,再切另一個view,不是有看到空氣嗎?就表示十二指腸那邊破洞了呀!這個就是我們的判斷依據!」出乎我意料之外,雖然上周也是在教學,但跟上週比起來老師的態度沒那麼衝,反而一直都是笑笑的。
 
  「好啦,所以腸子破洞之後,我們可以視嚴重度來決定要不要開刀。不開刀的話打個抗生素、禁食觀察就好,開刀直接補起來也是可以的。」主治醫師下了個結論,突然把頭轉向我:「同學,妳要不要走外科呀?我們外科缺美女喔。」不要!真的不要!尷尬死!!!


  消化外科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肝臟部分切除啦。有肝癌或是癌症轉移到肝臟的患者,可以根據病人的狀況,來評估是否進行肝臟部分切除或是切除的範圍大小,來治療癌症或是降低癌症造成的負擔。
 
  學長姐消毒病人之後,從乳頭中心斜切一刀到身體右側,一層一層劃開腹壁構造,露出下方的肝臟。老師轉頭叫我一起刷手上去,才有機會可以親手摸到肝臟和腫瘤。找到肝臟以後,先把膽囊和肝臟分離、截斷膽囊的動脈和膽管,接著就開始處理肝臟的部分。
 
  學姊和老師會先讓我去摸摸看肝臟、感受一下正常肝臟和腫瘤的區別。他們還會拿出用超音波去掃肝臟內部腫瘤的位置和深度,確定以後才開始動作。學姊分離出支配肝臟的血管、肝管,把要切掉的部位的血管截斷,假設要切掉左邊的肝,就會先把支配左邊肝臟的血管一併切掉。
 
  本來是鮮紅色的肝,一旦血管被截斷,失去血液供應後會馬上變成暗紅色。這時候再把要保留的血管綁住以減少失血,才會開始切肝的動作。這個綁血管也很有趣,會先綁15分鐘再鬆開5分鐘,減少失血但又不能完全沒有血液供應才因應而生的動作。在切肝的手術室裡,護理師和醫師一直在計時:「要綁囉,計時15分鐘!」「14分鐘多了,準備鬆開。」「五分鐘到了,可以再綁了!」
 
  前置工作做完,學姊和老師拿出超音波刀開始切肝。講起來很容易,但因為肝臟很容易出血,常常切一小部分之後要用夾子和電燒止血,所以實際上是一邊切肝、一邊止血還要一邊計時綁血管,時間就在這交替輪迴之間快速推進,一台切肝手術至少四個小時起跳
(超音波刀)
 
  這個是開腹手術不是腹腔鏡手術,沒有站到手術台上根本什麼也看不到,消化外科的學長姐又很多人,一台切肝手術會有五六個人擠在手術台上。身為刀房最菜的傢伙,即使穿著無菌衣還是只能站在邊邊角角,整台手術常常都是踩著墊高的腳凳站在手術台尾端,還要拼命踮腳尖才有機會看到手術視野。
 
  只有學姊和老師沒有在忙的時候,會把我們叫過去摸摸看肝臟、掃個超音波看看,至少是沒有忘記我們的存在啦。即便如此,雖然很想全程都仔細觀摩整個過程,但常常什麼都看不到,手術結束之後還要自己去翻書或問學長姐,才可以搞懂整個切肝手術的過程。
 
  我一直是那種「一旦被叫上手術檯,就會等到整個手術都確定不需要我,我才會離開手術台」的習慣,所以切肝手術當然留好留滿,會一直待到傷口縫完才走。老師切完肝臟要寫手術記錄時,當時已是晚上八點多,老師看到我一陣驚呼:「同學,妳怎麼還在這裡!趕快下班!
 
  不過留到最後也有好處,學長們會把傷口留給我縫。之前縫的是難度比較高的皮下連續縫法,那種縫法適用於傷口感染風險小、或是傷口很小的手術。像這種開腹手術傷口一長條,病人狀況相對不佳,所以會用垂直縫合法(vertical mattress suture)來降低感染風險,傷口的疤會比較明顯,但也沒辦法。
(vertical mattress就是指這個)
 
  「妳這個下針的深度,要把皮下組織也一起帶到,下針要夠深!垂直下針之後往傷口轉針,另一邊就同樣的深度帶出去。」學長把持針器交給我,仔細教我怎麼縫。「那返針回來要帶淺層,帶到一點點皮就好,縫的時候注意傷口要外翻!」「呃…這樣可以嗎?」「妳縫歪了,拆掉重來。」雖然他們急著想下班,不過還是對學生很有耐心,相當感謝。
 
 
  那天的手術室可能有人偷吃鳳梨吧,所有科別都在搶手術室,手術室整天大爆滿,切肝手術被延後到四點半才有空房可以開始。「醫師,急診室送來車禍的病人,腹內出血但影像科目前沒房間做動脈栓塞…」「那就用開腹止血。我去處理,這邊交給你們喔。」老師和學長聽到護理師從電話傳來的消息,馬上跳下手術台去隔壁手術室。
 
  「學妹,老師剛剛腳邊有一個電燒刀的開關,妳去幫我踩。」學姊指揮我動作,我跳下腳凳,等到學姊要用電燒刀的時機就趕快去踩。「欸,急診室又送來一個車禍的病人…」「蛤?我們要出動嗎?」學姊猛然抬起頭問護理師。「不用,病人腦出血,先送神經外科的刀房。」
 
  「今天是怎麼了啊…」「急診又送來一個小朋友,從32層樓摔下來。」「蛤?!這個…會沒命吧?」手術台上的大家聽到護理師這麼說,全部嚇到停下手邊的工作。「欸等等,小朋友沒事欸,她摔下來的時候掉在防護網上,所以只有肩膀骨折。」護理師一邊看病歷一邊向大家回報。「命不該絕吧…」學長姊嘖嘖稱奇。
 
  老師處理腹部止血的方式,是在腹腔內塞大量的紗布,用加壓止血的方式止住血流。隔天,病人的生命徵象穩定後,老師指示學長把病人再送進開刀房,將肚子裡的紗布全部取出並關上傷口。當天剛好我值班,所以尾隨(?)學長走進開刀房接手術。
 
  「學妹,消毒好之後把腹部傷口的結剪開。」學長遞給我一把線剪,讓我拆開傷口的縫線。拆開縫線之後,用器械撐開腹部的傷口,學長把前一天放進去的紗布全部拿出來。「這樣就好了嗎?」「對呀,妳看他的內臟器官其實都好好的,不需要外科介入,接下來內科處理和觀察就好了。」
 
  「學妹,腹部皮膚給妳縫,可以吧?」學長一層一層地把腹壁構造縫合起來,最後把持針器和鑷子遞給我。這兩週下來有不少練習垂直縫合的機會,雖然跟學長姐還是有一大段距離,但至少已經不太需要他們擔心了。「不錯啊,這樣就可以了。」學長點點頭,接著一起把病人給送出去,為我的兩週劃下一個印象深刻的句點。
 
 
  真要算起來,這應該是我實習生涯中第三次跑消化外科了,每一次遇到的老師都是不同類型,所以相同的科別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像這個老師是半放生型的,不會主動教學但有問必答,積極展現參與度就會有更多機會,而且只要是老師的刀日都會請所有人包含實習生吃飯和喝飲料,我跑完兩週覺得自己直接肥了一圈。XD
(常常在刀房跑來跑去,頭髮直接炸開)
 
  消化外科、一般外科的醫師都給我一種感覺:很認真、很功德,不是說他們賺不了錢,而是他們付出的勞力精神和薪資根本不成比例。我知道自己肯定沒有這個耐心和毅力,一般外科一直被我排除在外,但也因為這樣,我也就更佩服願意投入這個科別的學長姐和老師。他們都非常厲害、很辛苦也很偉大,希望藉由我的紀錄可以讓更多人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啦。


  下次的醫學生日記是「泌尿科:想把包皮帶走的病人?」,如果喜歡這類文章,記得按下訂閱、收藏,我們下次見!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巨木(近心)
辛苦了!照片看起來有點狼狽[e8]
2022-03-27 19:43:53
嚮鄉紅
美女
2022-03-28 07:12:38
大明忠實粉絲
目前健保的醫療制度,實際上就是在壓榨醫護人員。有個作者用漫畫描述了這問題,相當的清楚易懂,推薦!
https://imgur.com/a/58PMn
2022-03-29 19:52:32
一劍封邪兵燹
辛苦妳了 +油.
2022-03-31 17:31:28
毛瑟基
公費生可以選擇的科別有限,就是因為不想整天和腸子接觸,才走精神科的啊
2022-04-07 18:06:24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