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有錢人真的為富不仁,現在找到證據了?!

KANASHIMI | 2015-03-11 20:13:48 | 巴幣 0 | 人氣 1099




請到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http://lyrics.meicho.com.tw/game/game.pl?seg=Capital%20in%20the%20Twenty-First%20Century

觀看原來的格式。

本文為複製貼上後,已稍微紊亂的格式。上面那邊有原來的格式與文章的最新版本。
除非您有無法閱覽的問題,否則推薦還是從上面的連結觀賞較為舒適。

本文章轉載自 Colorless echo。

P.S.
以下純屬私人性質心得與一面之詞,或者沒多少公正性。若是傷及您的自尊,請大人大量。
看完後有任何批評指教,非常歡迎您的留言。理性而建設性的批評將能給我們進步的原動力。

以下含有ネタバレ。不想被嚇到的請左滿舵,全力緊急迴避。



對經濟學,我可說不僅僅非所擅長領域,根本是門外漢。因此在記述本書內容時,除了有太多論點過度渲染與偏激(這部分是可以、也應該要改正的),還有許多因為沒有讀透,而曲解了 Piketty 本意的部分。錯漏訛誤在所難免,歡迎提點指正。
雖然看完感覺不能說有啥新的體會,甚至連要說獲得了甚麼社會學新知,都讓我有點躊躇。事實上,本小結大部分的篇幅以及宗旨,在閱讀完導論後就定稿了。換句話說,看過本書並沒能使我改變原先的思想模型。要說說大話,或許表示我原先的思想已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卻更可能表示我的思考已經僵化,老狗學不會新把戲,知錯難改。不過本書對我確實是有些影響,大致上是對一些理論基礎的部分,用以支撐我對當代經濟的成見,並讓我對世界當前局勢之來龍去脈有更清楚地形象。本書略論本書想質問的主要是,資本主義結構上的問題在資本比工資賺更多。於這點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傳統的資本主義會不會過度嘉惠了資本持有者,投資越多得利越大,卻使一般投資不足的市井小民受苦了?過度自由與市場經濟會導致不平等,進而損害民主,並導致效率低下。
自由真的很重要,但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自由。我想,當我們加入一個共識體系時,多少就被其共識所規範。(「共識」、「體系」之定意見 Justice,一般實踐上,多指國家。這應該是個可以自由選擇離開的體系。)例如若大家都認為殺人放火不可,那除非是共識所允許之例外,否則不能隨意殺人。加入這樣的體系並且不選擇離開,原因之一是我們蒙受其利(通常還有因循性、能力問題),自然也就得受到必要的規範。沒錯,只要有管制,就可能損害到部分的自由;但這就像每個人都為所欲為,社會組織就無法架構起來一般。因此,若是體系內的人們認為過度的貧富不均應該予以矯正,那每一個成員就都應該遵從。基本上,對我來說某些「公正」源自於共識,因為有太多公說公有理的事情。對富人們自然也是如此的,要不這些人大可離開,雖然這樣或許就不能賺到這個體系的錢。要說這是群眾暴力也成,但當溥儀面對逼宮的軍閥,腦袋裡不也浮現「這是群眾暴力、我有我的正義」嗎?共識本身即帶有部分的此類強迫性質,癥結或許只在有沒有道理。可惜說得通的道理不只一種,不太可能人人事事順心、幸福美滿,尤其在某些人將幸福定義為資產一千億的時候。
當然我們一定要注意,中央極權政府不能插手過多,導致極權主義。儘管如此,我總相信那些大言不慚「有差別的回報才能促進創新」的;橫豎不應該是指那種嚴重到同樣的質地分量,對底層的人死活重要,對頂層擁有者卻無關緊要的程度。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過猶不及,謹守中庸。而我們當前市場已經過分的未受限制了
經濟活動的流通性很重要。究其根本,即使消費力能促進經濟增長,惟流通性才是促使潛能充分發揮的要因,消費力充其量只是表面的自變量。不可否認,透明的市場經濟,在促進流通性這方面確實很有效。但是要透明到杜絕資訊不對稱問題,這點很困難,或許根本不可能達到。而放任個體追逐私人的利益,卻會造成財富分配不均;不管靠的是坐享其成的資本或者備嘗辛苦的勞力、以致靠機運來賺錢,都不應該逾越大家可接受的限度。因此為了永續經營(長治久安比高效率重要多了),就算主管機關不插手干預流通性,也應該在分配問題的部分下點功夫,否則終將造成制度不穩定。Piketty 建議以金融透明化+增資本稅來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用甚麼方法修正與管理,前述概念隱含著一個結論:基本上高所得階層,不應該獲得當前制度下可能達到的財富;因此除非有好的手段、或是能改變人們的認知(例如自主認同透明化經濟才是對的),否則將會給富人與財閥帶來一種被剝削的感受。或許無論用上甚麼方法,都會對流通性造成影響。事實上回顧採用重稅的二戰後時期,經濟就沒有 Reaganomics 之後活絡。
這個學派主張減稅來刺激投資,並減少政府福利支出來刺激工作意願並消除懶惰,同時放鬆政府管制來解放企業與市場的活力,穩定貨幣供給來降低通貨膨脹。這些主張都被雷根政府接受,因而又被稱為「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
但是雷根又同時違背貨幣學派和供給面經濟學派的主張,大幅擴大國防支出,而使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達到前所未見的地步(這反而符合凱因斯理論的主張)。因此,雖然雷根政府創造了美國史上為期最久的經濟擴張,但是經濟學家一直在爭議主要功臣是供給面經濟學,還是凱因斯理論。正在改變21世紀的一本書    作者:彭明輝 -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為有特色的書籍發聲
因此,徵稅、或許是任何的管制都是把雙刃劍諸刃の剣、両刃の剣;我猜不太可能真的有「完全放任不管、任由市場發展」卻又能達到「財富平等」的理想世界(亦參考 Laffer curve)。我們不能既有效又平等,但是也不見得只有「只能高效」、「絕對平等」兩個選項(或是正確答案)。在當前的世界,大多數非既得利益者寧可犧牲部分效率,而更大幅度的滿足均等;而非一味追求個人欲望的滿足,卻假藉自由、效率之名;因為平等比效率重要一點不患寡而患不均;貧富懸殊會導致經濟發展遲緩,這點倒是有必要先理解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員工卻在2月份一篇題為《再分配、不平等和增長》(Redistribution, Inequality and Growth)的備忘錄中討論了這些問題。文章得出的結論很清楚:一開始較不平等的社會,傾向於再分配更多的財富;淨不平等程度降低(干預過後)可推動更快、更持久的增長;再分配對增長的影響一般是良性的,只有極端狀況下才有負面作用。社会平等不会妨碍经济增长 - 头版 - FT 中文网
適度提高稅制的再分配力度似乎對增長的直接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它將增加收入分配的平等性,反過來可能促進經濟增長。考慮到再分配的直接影響,以及通過降低不平等實現的間接影響,我們發現,中等的再分配水平與更高、更持續的增長相關。即使是較高的再分配水平——可能以促進平等為目標——似乎也沒有給增長帶來明顯的代價。促进平等不会抑制增长 - 评论 - FT 中文网
不用說,本書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 推薦
This is a book that will change both the way we think about society and the way we do economics.Why We’re in a New Gilded Age by Paul Krugman |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這本書不僅將改變我們思考社會的方式,同時還會改變我們進行經濟學研究的方式。《资本在21世纪》系列之八——保罗·克鲁格曼的书评 - 书籍推介 -  ECO 中文网 -  Powered by Discuz!
又因其性質而勢必打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理所當然會引起餘波盪漾。雖然有許多人質疑 Piketty 的數據,說其與傳統經濟學有出入(我倒覺得事實勝於雄辯,真實比學說強。若是理論違反真實,那要改的是理論,而非真實。)、批評其論述與公式、模型過度簡化;但我想就算 Piketty 的論證不完全能支持其主張,有許多人根本不在乎。大家看重的其實是,到底他所聲稱的結論,也就是社會不公、貧富世襲,以及裙帶資本主義等等現象成不成立、是否為事實?本書對許多人而言,只是個出口;讓許多不屬於那頂端階層的人們有機會大聲說:你看看,那些有錢人真的為富不仁,現在找到證據了,我們長期來的不滿並非幻覺!可以說正因為本地近期常見的吃相難看、生財無道現象,方使頗多平民百姓手捧本書,心有戚戚焉。若非如此,本書也不致掀起如此大的波瀾了。公平正義(Justice)確實是人們所認可,並追求的價值。檢驗 Piketty 的論據當然是必要的,然而對於想反駁其結論的人,比起謾罵或是處心積慮推翻 Piketty,不如拿出實證說貧富並未不均、沒有人能比較特別,繼承者們沒有優勢;這樣還一勞永逸些。畢竟就算 Piketty 被打倒,還是會有其他人(倒不是千千萬萬個 Piketty…)出來探討財富分配不均的緣由——只要不平等是事實。雖然有些東西講起來,像是要大聲說「富二代閒閒沒事,每天開超跑是應該的!」,連發言者本人都會羞愧吧。貧富懸殊猛於經濟遲滯在剛剛才看完的 Pandora's Seed,以及更早之前的文章提過;比起身陷貧窮,我們更在意的是貧富不均。想想電視中名嘴們、憤世嫉俗者天天談論的議題,有多少圍繞著分配問題打轉的吧。比起到底賺多少(是 22K 或 24K),我們更在乎平不平等(為何有人能一次買兩間帝寶?怎麼有公司所得稅繳得比我們更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人們得先滿足安全感(還有其他基本的慾望,見需求層次理論)、覺得受到公平對待(以及沒有人受到特殊對待),之後才能求共榮這道理,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聽聞過。但平等是一種基於比較的觀感(參照 What Technology Wants Chapter 5),要有比較的對象才能夠成立;這最起碼包括已知的人(名人)、身旁的人,以及過去自己的待遇。當周遭的人大多年收入十億,且幾乎沒與自己同條件(智識、能力、地位、努力程度、付出成本等)的人賺得比自己少,那麼即使年收一億,還是會覺得忿忿不平。若是房租年年升高,薪水卻凍漲;那就算知道大家都是這樣,還是要怪政府沒好好照顧小民。因此,好的制度或許應該使大多數人都具備一種認知,具相同條件的都與自己賺得相當,沒有例外。問題在當前世界提倡人人平等,因此人與人的條件拉近了。而資訊傳播的通達迅速,又使得人們比較的範疇自身邊的人擴展到全世界,很容易可以發覺不平等特例的存在。同樣都是貧富懸殊,今日與兩百年前的歐洲世界有著天淵之別。像是狗仔隊、名嘴們根本就是唯恐天下人不知,千方百計想挖出這些赫赫名流的隱私與生活樣貌。因此,在越是透明流通的世界,即使越是象徵觀念的進步,卻也越不容易達到人人皆心滿意足。當然,若是有錢人都低調生活,不誇張自己有多富有,局外人感覺不到自己受到何等蒙蔽、現實有多不均等,那或許還能拖住一段時間沒錯…畢竟本地人們也不會閒閒沒事,天天拿自己的薪資與美國人或非洲人比。是故假若有錢人極少炫富,甚至下場悽慘;人們當能被某種平穩的假象所欺瞞。我想,大陸那邊习近平打貪反腐所在做的,正是這樣的工作(參見民主)。所以為了一了百了減少傾覆的危機,我們實在該貫徹財產全面透明化制度才對?或許 Piketty 就是這麼想的,要解決問題,最起碼也得先了解所面對的問題到底長甚麼樣子、有多嚴重才行。不曉得為甚麼,許多評論都特別提到對富人增資本稅,甚至只提到增稅。但我個人覺得,這根本就是避重就輕;經濟活動透明化是更大的重點,比起到底是該課累進稅,還是僅制裁不公正行為,甚至比起「加重財產所有權社會化會不會更好」都來得重要多了。經濟活動不透明的情況下,就算 r<g(資本賺得沒整體成長快),財富還是可能往上攢聚,或者說難聽點是被掠奪。就算資本的邊際效益遞減(累積越多財富,每塊錢能賺得的錢就越少,因為不稀奇了。),也不能保證人們為了多賺點錢而剝削勞動力,或者財富不會持續往富人轉移,造成財富分化。缺乏足夠準確的資訊,我們就只能空想;無法適切的議論,更甭提要解決問題。當前 FATCA 出手,就特別要求外國金融機構提供帳戶資料。雖然我曉得美國充其量不過是為著自己的國家利益,與國際正義全無干係;不可能擴大範圍,甚至也不可能讓國內銀行主動提供資料給其他國政府(這可能得通過各國政府出面簽訂互惠協定試試);但終究是跨出了第一小小步。我們病於獨裁社會(包括共產主義國家)的不透明,但當前西方社會事實上也沒完善到哪去。可能的話,應該是大家一起打擊肥貓,而不是為了護他們(例如以保護個資名義),苦了一般老百姓。要怕財產有多少、分布在哪的資訊被偷走,倒不如乾脆人人都把財產情況攤開在陽光下。試想一下,到底有甚麼樣的難言之隱,才需要正正當當的掩瞞財務狀況呢?而這樣的比率又多少呢?(當大多數富人都說他有這個必要時,一般人會怎麼解讀,又應該怎麼解讀才對呢?)
另外一個拖延方法,則是提高社會保障,包括溫飽(飲食、生存必需品、經濟能力)、居住、醫療公衛、教育、安全、娛樂、知性活動;以及其他的自由權(例如金錢),以滿足個人特異的生活需求。使人們就算知道有這種不平等存在,但最起碼豐衣足食、無後顧之憂。天高皇帝遠,反正我也過得很高興。
至於治本之道,所謂理想(夢想、妄想)的大同世界,我想恐怕得改變所有人——包括有能力賺錢的 super-managers 以及繼承者們——的認知,使人們甘於不過份貪婪。例如使每個人願意接納賺最多的只應該是賺最少錢的十倍(至十數倍、幾十倍,最後確定的數字應該靠共識。);財產屬個人而不屬家族,因此僅能繼承固定數額以致去除繼承制;每個人有權得到固定之保障(維持上面所述,一定的生活水準)等。此外,還得維持投入巨額資金研發的可能,例如 LHC,以確保技術進步,畢竟這才是人類文明長久之計。但這些就算是連美國都做不到。
我想,為此我們應該建立一套具公權力,能使權貴心服口服,不過分攫取資源的跨國組織與制度。就算有不少蓋茲以至社會企業多數富人仍是相對吝嗇的,自己沒吃飽不可能先給別人一塊餅。他們自私還挺有道理,人畢竟是懷有私心的生物。在沒有責任、義務、又缺乏必要性的情況下,怎能寄望人們自口袋中掏出自認為是自己的東西?也有人認為既然我們無法消除遺傳的不平等,那容許既成財富的不平等何罪之有?何況要怎麼花錢,包括丟到水溝、送給別人或留給後代,都是人們天生的權利,他人以至國家皆不能干涉。
由於從雙親那裡繼承到一個為眾所喜愛的歌喉而得到高額收益在道德上是否比由於從雙親那裡承繼到財產而得到高額收益具有任何更大的正當理由呢?...希望把財富傳給他的孩子的父母親能以不同方式來這麼做。他能使用一筆款項作為資金把他的孩子培養成為,譬如說,一個有證書的會計師,或為他的工商業的活動打下基礎,或建立一項委託基金,使他的孩子有一筆財產收入。在任何這些情況下,這孩子會得到比不如此做為高的收入。...如果我們說:一個人有權得到個人能力所產生的東西,或得到他累積的財富所產生的東西,但卻無權把任何財富傳給他的孩子們,那似乎是不合邏輯的;如果我們說:一個人可以使用他的收入於放蕩的生活,但卻不可以把它傳給他的繼承人,那似乎也是不合邏輯的。...僅就它本身而論,它不能被當作為一個道德的原則,而它必須被當作為是一種手段或一種原則的後果,例如自由的必然結果。弗裡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收入的分配
關於其正當性之討論,我的意見請參照 Justice。各種說法皆有其部分(非全面)的合理性,惟過於極端的做法與想法不能為共識所接受。重點是在當前的社會體制下,我們甚至不能限制富人的自私,而得默許此類合情合理合法的「正當」行為(見 Chapitre 10),並造成社會與其他人受到損失,這就不對了。因此我們應該獎勵的是能實質帶來社會改善的行為,而不能放任人們為所欲為。像是衍生性金融商品即為其一。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務農,可行。但大部分的人都玩資金槓桿,這是該怎麼活命呢?此類操作並非實質資產,是一種 rent-seeking。糟糕的是有一堆人,直接或間接的把這類型操作當作投資。此外,財富的分配,包括富二代立足點的不平等仍是問題。因此終究得斷除富人的身分;不應該是使富人炫耀「我比政府有效率」,而應該是有能者出來為大眾做事。許多政策應經充分討論,得出共識。問題在僅當人人寧願自私時(群眾暴力),獨裁才會更有效;而有益的獨裁是可遇而不可求,甚至該說是運氣好、萬中選一的,因此這招靠不住。一個理想的體制下,政府仍應該出來扮演這角色,而非富人。一套可跨國際、不為社會短視的主流意識左右,而更遠瞻的制度,是替代富人行慈善的更好方法。這不但不容易,而且可能是最起碼兩三代人的大工程。
除了限制富人,下一步是人人應該儘可能努力,或者說不容許好逸惡勞;由於權貴有義務補助弱勢者,因此弱勢者也有義務要努力造福社會,不可故意偷懶。同樣的,就好比一人一票制促進了人人平等觀念的強化,我們應該以制度來使此事自然而然的發生。最起碼應該有個底線。理想的政府除了應該使富人所得不致過高、健全社會保障、實行救濟;還應該使貨暢其流、為人們找到可行的出路,避免「我很努力想貢獻,但沒找到門道」的情況。這使我想起 PSYCHO-PASS 中的 Sibyl System。
雖然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有缺陷,不過讓我們換個角度想:由於人們能從歷史學到教訓,因此我們總是會盡可能修正之前的錯誤、完善體制。這種制度、方法(以及道德)的進步,在 What Technology Wants 中 Kevin Kelly 也提過。未來的資本主義搞不好會把同時維持流通性、透明化以及財富均衡視作理所當然。是以新的資本主義或許又能持續下去。
另一方面,就算我們無法改善當前資本主意制度,人們的公憤終有一天也會淹沒權貴們,就如同中國歷史上那麼多次的朝代更迭般。說實在,之前美國富豪 Warren Buffett 很有自知之明的說贊同富人稅,其實更應該說成是種明哲保身的舉措吧(相關討論另見 Justice book)。毋須我們擔心,對多數人民太過糟糕殘酷的掠奪究竟不會長久;只是結束的方法比較激烈罷了。然後,我們又進入下一個歷史不斷重演的循環。
閒話前一陣子選舉,國民黨提出連韓國都與大陸簽了 FTA,我們應該急起直追,要不然會損失慘重;阻攔服貿的是民進黨,所以應該投國民黨云云。我想癥結點除了因 ECFA 早收清單的前車之鑑,大家擔心服貿協議(還包括貨貿?)不保證能對臺灣弱勢產業有助益,而可能圖利到某些大財團(簡單一句話:自由貿易協定對富商的利益會不會大於平民?前段班的根本無需他人操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提升後 50% 人們收入最低50%的工人的生活水平?),並使我們的產業結構產生不良的變化;更因為就算真的能把經濟「搞起來」、財團有錢了,一般小老百姓卻不見得能感覺自己享受到這些好處;薪資長期停滯(名目薪資凍漲),一般市井小民好比困陷於 Robert C. Allen 所謂 Engels’ pause 中。光是經濟增長,不能保證人人都蒙受其利;有很大部分技術增長提高的生產力,都被吸到資本盈利 r資本收益率 了。結果更可能因為資產財富不均(增長成果不僅無法及時平均分配,甚至有部分階層變得更窮困的可能。),導致社會不穩定。這種「人家大賺錢、我們苦哈哈」的剝削感,我想才是許多人要「以選票懲罰站在有錢權貴一方的政治勢力」之真正原因;即使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選舉不是拿來制裁人用的(見民主之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歸根結柢,光是經濟拉起來絕對不夠,怎麼分配確實是個大問題。
題外話,查了一下才發覺新聞媒體多把此 FTA 定調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並且我們已經很習慣的把「中國」一詞讓位給大陸,而自居「臺灣」了。之前媒體提到「中美」、「中日」,還都是指臺灣的啊。話說更早的時候,我們甚至以「匪幫」、「共匪」稱呼大陸;只能說時代在演進,總是不斷變化的。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