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依附: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讀後感

瀟湘滅光/Zaious | 2021-02-14 02:20:54 | 巴幣 102 | 人氣 368



很意外的,我會來寫一篇小說以外的心得,但看完這本後實在過多的觸動,總是要用點什麼來抒發,
同時,如果有機會的話,藉由這篇文能讓多一點人認知到「依附」這個關鍵詞。

用一句內容當作引言吧:
  事實上,在一段關係中,許多問題的癥結,都源於互相衝突的「依附需求」。

  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依附風格」,導致我們對親密感、安全感有不同程度的需要。當這些需求未能受到滿足,腦內的依附系統就會啟動,促使我們做出各式各樣的行為,拚命索討愛或逃避愛;這些舉動也會觸發伴侶的依附系統,使雙方陷入無解的循環。

我們都聽過,或者說我們一般認為人應該追求獨立、追求自主,不依靠誰也能成為完美的自己,
但這本書提出了另一種論點,以演化論的觀點選擇孤獨一生的人是不會將基因傳遞下去的,
人生而會結成群體,期待與其他人建立連結,以及,將情感依附於他人身上。

雖然很直覺得反應是討論戀愛關係,但我覺得具體中討論的泛指人與人的連結以及自己對連結的傾向。
其中,主要的三種依附型態中(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安全依附也不過佔人口的45-55%,剩下對半。
所以不安全依附(焦慮/逃避)即使佔少數,但與其說是病態,不如說是需要認真去思考、對待、面對的常態。

此外,不安全依附完全就沒有優點,只是缺點同樣的明顯。

焦慮依附者擅長察覺他人的情緒、在有穩定的依附關係下能超常的發揮自身,
缺點是當依附關係不穩定時容易緊張,而拼命的想用拉近距離的方法來穩定關係連結,
而穩定的狀況下自己能有多優秀,不穩定的狀況下自己就能有多糟糕,
以及太快的陷入一段關係之中,把依附系統反當作是心動的表徵。

逃避依附者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同時能不太因為分離而觸動心弦,
缺點則是因為這是為了隨時逃生衍生出來的本能,會用拉遠距離的方法避免太過親密的關係,
在輕看他人對親密需求的同時,也漠視自己對親密的需求,
而等到真正的分離不在引發依附系統反應才開始後悔,以及傾向以不會有結果的對象作為依附對象。

這些缺點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形成的反抗行為(protest behavior)
而其實雙方內心都同樣的是對親密關係有所期待、希望安全感能被滿足的。
只是在不滿足下焦慮依附者想所求更多、而逃避依附者最後壓抑了自己來幫助自己度過。
如果最初的需求有被好好理解跟接納,反而不會發展成不安全依附關係,
被過份的要求應該要獨立自主反而造成不安全的依附關係,這正所謂依附悖論(attachment paradox)

書中其實很詳細的講述了各種依附類型的成因,並且指出了給不安全依附者兩條明路,
要嘛理解自己,幫助自己尋找通向安全依附的方法,至少更接近安全依附一點。
要嘛一開始就排除掉註定與自己會合不來的對象,避開焦慮型與逃避型常常互相吸引最後一追一逃炸的璀璨的陷阱。

但無論如何,想了解自己、想改變自己、甚至協助別人進行改變,這本書的內容都是相當實際而有幫助的。
為了更好的人際關係,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近剛好有一段反思的時間讓自己沈澱一下,認清哪些是屬於自己的問題,哪些不該當作自己的問題,
等到時間到了後,也比較好決定要再走哪一條路吧。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