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老蔣很壞,他不乖。

小伽羅 | 2019-04-26 22:41:27 | 巴幣 2676 | 人氣 5883

  幾日前某大學舉辦了一場活動,但因文宣寫上了一些有關二二八、白色恐怖的歷史的諧音梗,招來一位同校學生的反彈,那位學生認為老蔣是一個「帶有強烈爭議與錯誤的獨裁政權領導者」,且二二八、白色恐怖都是台灣歷史的悲劇,所以他認為不應該作為創意玩笑的題材。

  我認為他確實說對了一部分,主辦單位在進行創意時,或許對這類習以為常的字詞,缺乏了一些敏感度,特別是這是以全校學生為對象的活動。但反彈的這位學生以「帶有強烈爭議與錯誤等等等……。」等字詞,顯然他缺乏討論歷史該有的精神與客觀論述。

  老蔣確實是充滿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幾經波瀾、大起大落,無論是民族英雄、悲劇人物,或所謂看了一眼魚兒逆流而上,就立志成為偉人的不凡過去,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標籤,是非功過不是單純的加減乘除,歷史是活生生血淋淋的過去,而不是各種貼上標籤的是非選擇題。

  誠如近幾年蔚為風潮的轉型正義,我認為正因轉型正義對過去、對真相的訴求,這些歷史禁忌、被渲染的過去,才更應該被討論,從《帝國毀滅》到《吸特勒回來了》,甚至從博客來就能下單的《我的奮鬥》,這些對希特勒的各種剖析、研究,甚至玩笑話題,都讓人們更深入了解了這位歷史人物的一生。

  當學界努力的探求過去,將這位人物視為研究題材時,德國也沒因此走向極端,重返過去納粹時代,「探求歷史,理解過去」才是一個社會面對過去應有的轉型正義。

  這才是學習歷史的意義。

  歷史不是單純的記述過去,而是探討它,藉由各種史料與文獻,以及近幾年開始受到重視的口述資料,盡力拼湊過去、回到那個時代。

  最後,當我在圖書館耍廢完,揹著書包回家後,這才發現原來底下已戰成了一團,我無心細究留言,只知道有許多歷史系的學生很努力的對這個題材進行論述,我認為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即便對方聽不進去,依然以「老蔣很壞,不該作為題材,或就算做了題材,也只能是時下最鮮明的萬惡獨裁者」這般訴求,如此,陷入主觀認定的情緒反應。

  討論歷史並非要你無血無淚,而是要你學會明辨是非,「歷史人物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他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創造歷史,有時他只是選擇了當下或許是最好的答案。」無論你對老蔣有何看法,都無法否認如今我們以後視的角度視之,他有作對的事,也下過錯誤的決斷,回到上述「歷史討論不是好與壞的加減乘除」,而是盡力的秉筆直書,勇於討論它、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將他的過去攤在陽光底下,藉由各種歷史文獻、資料,去論述、去理解,同時讓你對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你會產生同情、憤怒等各種情緒反應,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歷史本來就充滿情感。

  你可以選擇費盡心思的去砍銅像、將這些可惡的獨裁者從歷史課本刪去,或勇於面對歷史,更努力的挖掘過去,不一樣的抉擇,造就不同的視野,你心中的轉型正義該是什麼呢?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KAStill
我心中的轉型正義,關於老蔣是保留一切的紀念歌頌痕跡,同時提醒大家思考,這些的背後有什麼功,但還要去警惕是犧牲了多少換來的
受害者方面,我想他們最需要的是再跟家人連結,至少知道真相,為什麼被冤枉,又是在哪裡離開,還有每年的紀念,我很悲傷有人說轉型正義已經做完了,就像是親人的生日、忌日、清明時節、或是無意間發現一張老照片那樣思念著,二二八理所當然會觸動最深的愛與痛
2019-05-01 12:17:01
小伽羅
留下更多歷史的痕跡,而非抹去一切,我也很支持將中正紀念堂轉型,轉為一個展示歷史文物的空間,去紀念那段過去,而非紀念一位人物,但我反對如今那一口氣抹煞一切的轉型正義,這不是對的。
2019-05-12 15:13:45
小魚兒諸葛亮
公平公正去看待歷史人物,很棒!
2019-05-07 14:16:21
小伽羅
不會啦,這是每個人應有的態度。
2019-05-12 15:31:33
小魚兒諸葛亮
就如美國總統華盛頓,即使於美國獨立功勞很大,但他擴張領土出兵屠殺印地安人的汙點也是同樣無法抹滅。

還有林肯,即使成功解放黑奴,但南北戰爭期間停止「人權保護令」(等同戒嚴),抓捕、處決南方的間諜時肯定造成不少冤案,這也是林肯的過錯。
2019-05-07 14:24:43
小伽羅
是非對錯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也許未來的人看見我們如此爭論歷史,也會有如此感慨吧。
2019-05-12 15:32:07
花花熊
時空背景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

如果當年是民進黨的人扮演老蔣的角色,只怕也會做出跟老蔣一樣的決定。
亂世用重典,當年老蔣如果不實施高壓政策,只怕不會有現在的台灣,一個弄不好可能現在是中國的領地了。
2019-05-13 12:44:32
小伽羅
如你提到的,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有時我們在詮釋這些歷史、理解這些過去時,必須更慎重,否則,很容易淪於一種道德的判斷,這樣就失去了歷史該有的客觀精神,即使我們知道,客觀有時只是相對的。
2019-06-21 08:59:08
雲靖軒
小時候上歷史課,如果有幸遇到很會講的老師,就會覺得讀歷史像在聽三國演義、西遊記般令人著迷!長大了之後才赫然發現,真正的歷史應該止於考古發現,無論是文物或是文字記錄;而後人依據這些發現「連連看」所做的推論,則該被定義為不可考的「故事」。甚至,有不少古代的文字記錄同樣參有當代對更早的歷史所做的詮釋,而不全然為真。

既然不真,似乎也沒有必要對那些無法證明的說法太認真,因為認真就輸了!

其實台灣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就好像每年媽祖都要繞境一樣,時間到了那些號稱是歷史的故事就會被翻出來吵一輪,激戰一個早已作古的人曾經幹了哪些事(而且專挑壞事來講),而不是關心國家未來該朝哪個方向前進。卻也沒有幾個人認真地翻閱史料去瞭解真實發生的事情有哪些,事情的「前後文」關係又是如何,只隨著媒體(這邊指的是廣義的媒體,包含網路輿論的操弄)斷章取義加油添醋的訊息起舞。不但無法客觀理解過去發生了什麼,卻硬生生挖出那些受難者的痛苦記憶,更是嚴重將國內的族群撕裂、不斷內耗。

然後我很好奇的一件事情是,為什麼以潑漆、砍銅像等激烈手段抗議那段戒嚴歷史的人,竟大多是一群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年輕人?
2019-05-13 18:18:26
小伽羅
真亦假來假亦真,假亦真來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歷史如此,還是得當真。

歷史有時不見得公正客觀,它是具有時代意義的解釋之學,如過去威權時代的論述,和現在言論自由之下的詮釋,自然有所不同,所以我們不必過於苛責過去,而是審慎著面對未來,因為在未來,回頭檢視今日時,人們也會用同樣的歷史精神看待我們。
2019-06-21 09:06:24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