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電影】聽見歌 再唱 Listen before you sing

Yuhsiang | 2021-04-27 20:47:14 | 巴幣 106 | 人氣 528


簡介:

因少子化面臨癈校危機的山區小學,為了發展教學特色拯救學校前途,在三個月期間組成合唱團,好贏得冠軍,作為辦學特色。在比賽慘敗後,聽從評審的建議重新出發,運用他們原住民特殊的聲音,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聲音,勇於面對自己的不同,找到自信!


馬志翔飾方雅各

陳嘉樺飾黃韻芬



Trailer:

觀後感:

包容自我的差異與不完美

在玉山峰頂上,依稀聽到樹海撥弦,風聲伴奏,人音齊唱的景色,這是來自攝影師齊柏林《看見台灣》紀錄片的片段,裡面的人聲就是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而本部電影改編於合唱團成立的故事。講述一所偏鄉學校,由於將要廢校緣故,師生成立合唱團想要努力保住學校,以及從中找回自信的勵志故事。從電影情節來看,似乎是我們習以為常激勵人心的內容,但卻出自真實生命經驗,刻劃不同於杜撰虛構故事的描述。不是一位有教無類的老師,帶領後段學生,如何獲得成功的呈現,而是老師有自己的缺陷、不足,卻和學生一起努力學習成長,彼此的不足中重新建立自信。這讓我們看到師生不再是上下關係,而是平等相互扶持連結。這種不完美完美了彼此,也顯現出可貴的情感。

我們常瞻望前人或他人成就,透過模仿來達到社會標準的肯定。怎樣的畫工才符合學院制定美感? 怎樣舞蹈才滿足現代眼光? 怎樣聲音才是最悅耳動人? 因為害怕不一樣,所以壓抑獨特性的可能。電影安排合唱團一開始學習演唱時下流行歌「知足」,展現配合一般大眾口味,經過挫敗後才理解最純粹聲音,不是切工整齊,音準完美的表現,而是聽著別人,唱著彼此的歌,即便有瑕疵、不一致,這更符合人性所唱著,而非工廠標準化產生的聲音。原住民歌唱好聽在於自然、乾淨,沒有過多的修飾,真誠且發自肺腑之聲。差異不再是別人界定好壞,而是在於自我認同和發揮,個人優勢才能在此凸顯出來。

一段不斷投入的旅程

夢想是我們時常鼓吹討論的理念。但什麼是夢想? 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或者體驗某種經驗的心願? 又或實踐某種成就來得到他人認可? 我們著重夢想可以帶來的結果,忽視追夢過程也涵蓋其中。其實夢想就是從專注中追尋的喜悅和自信,無關勝負、成敗,而在過程中體驗喜怒哀樂,讓心慢慢昇華,最後得到滿足的笑容。如同另一部電影《三個傻瓜》藍丘所提到:「專注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追著你跑!」專注投入當前事物,享受追夢過程,成功與否只是額外的獎勵。

電影裡的合唱團經過一次挫敗後,學校已注定廢校,師生人心惶惶,主角方雅各老師依然希望學生們能在失敗中重拾自信,面臨學校預算凍結下,還是去募資去改變合唱方式,黃韻芬老師幫忙下,最後演出展現不同以往聲音,曼妙生動的指揮,帶來全新聽覺和視覺饗宴,結局沒有名列,沒有復校可能,在觀眾鼓舞中,只看到彼此的笑容。


回到孩童時光的笑容

電影參考原聲合唱團團長指揮馬彼得為原型,取材他個人真實經驗編列的故事。觀影上,可看到裡面情節在真實中增加厚度和情感,把角色遭遇困境和缺陷,刻劃深刻且動人。雖然電影略點出流浪教師、城鄉差距、隔代教養的議題,但未進一步闡述,或延伸連結,為了凸顯「自信」這個主題上,確實有看到部分的犧牲。

一個好的故事,是呈現角色的不完美和掙扎,不僅有一股陰影壟罩他們,且他們並非以戰勝來克服自己缺陷,而是坦然面對它,接受它,把失色原石打磨不一樣的光澤,閃耀著自己專屬的本色。舞台上「拍手歌」鼓舞了孩子,配合指揮巧妙還原部落手勢,把聲影結合成嶄新的體驗。孩子靦腆的笑容,仿彿讓我們回到兒時最單純的時刻,享受著最單純的快樂,也療癒彼此的心靈。此時,觀眾席的我們聽著聽著,看著也笑了。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萬聖節兔兔
good
2021-04-27 21:50:31
Yuhsiang
Thanks
2021-04-27 22:01:1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