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貓尾評文】《蜜與血之地》作者:鯤島囝

貓尾火花兒 | 2020-08-16 00:37:35 | 巴幣 10 | 人氣 181

  作品名稱:《蜜與血之地
  作者:鯤島囝
  字數:33000字,這麼剛好的字數,感覺是刻意為之。

  故事簡介:
  瓦拉幾亞的國王弗拉德之子米爾查,在成長過程中碰上一連串的事件,這些事件敘述了瓦拉幾亞國家的背後歷史、家族興衰過程與國與國政治間的問題。米爾查這名王位繼承人在面對瓦拉幾亞與土耳其的戰爭中,面對家族裡的政治殘酷,他如何面對這些?故事裡也有《不死之王》裡的角色,提及了德古拉與拉杜的童年事件。

  前言:
  這裡是因為暑假,而暫時得空的貓尾。
  本文申請許久,得空才來評文,不知道鯤大如今實力已進步到多少了。
  故事之中的登場角色許多,在閱讀時建議先不管角色如何多,只要記好米爾查為主角,瓦拉幾亞為主角的國家,此時正與土耳其戰爭中,而故事主角米爾查則正在面對家族問題──繼承權。
  閱讀時知道這些資訊,基本上就可以輕鬆閱讀,裡面的故事大多是米爾查的視角,看待家族裡的事件,其中戰爭並不是主要劇情,家族裡的那些事才是重點。
  如果你被故事裡的人物名稱嚇到或是進入腦袋混亂是正常現象,裡面的重點角色只有米爾查,其餘人物只要看成,佐官、好友、兄弟、大臣……等等即可。鯤大也在下篇貼心的放上了人物關係圖,如果你認為角色名稱與關係很複雜可以閱讀。
  基本上本篇故事確實如鯤大在下篇前所寫,歷史政治劇X家庭倫理劇,其中文筆漂亮、流暢,歷史明確,在書寫角色情感的流動很有水準。

  說明:
  以下為評文內容,如果你只看評述可得到的思考可能有限,討論創作還是要針對內容,如果你看過內容後,再來看本篇評述可以得到較多的想法。


故事爆雷評述區(防雷區):
友情提醒「以下有雷,請看過後再服用。」


  本文分為下篇,以下會由作者原文的章節進行評述。
  《蜜與血之地》文章結構與各段劇情:
  一、上篇:
  1.米爾查於13歲時與父親的對話。
  2.家族成員介紹。
  3.趕往戰事中的城堡。
  4.米爾查視角看德古拉童年側寫:
  (1)戰事會議。
  (2)兄弟相處。

  二、下篇:
  1.德古拉政變。
  2.政變真相。
  3.母親與兄弟。
  4.繼位與質子。

  ***

  在閱讀時,上篇的閱讀阻礙較多,貓尾這邊覺得讀者閱讀時,大多問題所在應該就在於此較多。若是能堅持讀完上篇,下篇的閱讀就會輕鬆許多,文字讀起來是很舒服的,可以直接閱讀。



  一、上篇
  1.米爾查於13歲時與父親的對話:
  開篇的對話很有《百年孤寂》開場之感,感覺後面會是歷史的切片,這邊感覺頗為可惜,如果可以寫:「許多年後,每當米爾查的雙眼感受到灼熱時,他反而益發清晰地記起,劍柄的灼熱與冰冷;在揮砍時,父親的那句:『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斷的回響在他的耳邊;當他全身有如水洗,大喘不止──是痠麻的手臂無力還劍入鞘?還是沿著劍身滑入手心的溫濡鮮血,滑膩得讓他握不住劍柄,父親按住他顫抖難平的肩膀:『你會越來越熟練的。』而他也確實如父親所言擁有一雙如鷹般明亮如炬的雙眼。」
  此處雖然不是故事的重點所在,但看得出鯤大想要在此寫出歷史感與意象的構築,如果可以參考此寫法,故事就會與下篇的尾段有了一個緊密的結合,其中的雙眼可象徵他的死亡;劍柄可以說明他對於政治、戰爭的感受;父親的話語,恰好對應了本文中的各劇情的連結。
  鯤大可以參考看看,雖然我也至今也沒弄懂《百年孤寂》就是,但這種的開頭很適合於歷史感與故事的結合,我這邊僅只是舉例,不是最好的寫法,你可以思考看看。

  2.故事背景與家族成員介紹:
  其中的人名、地名、國名,如果是初次閱讀真的會被嚇呆,老實說我第一次看時沒有很專心看,然後我在上篇就卡了。接著我略讀了三次,我仍然沒能弄懂,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其中的名稱太多,所以我只好一個一個將這些名字條列,才理解到底情節為何。
  這邊真的建議,如果是從米爾查的視角書寫,可以運用場景表明各角色的身份,在對話或場景之中來解說角色身份。比如:在地道時米爾查的身後是他的好友巴爾多文,眼前地道是……,諸如此類的文字,出現兩到三次,讀者基本上就算漏讀,也能從對話或場景更容易瞭解到該角色「此時正扮演什麼」。

  3.通過密道到城堡:
  此處與前邊應該算同一章節,在閱讀時各個名字於初登場有說明其背景,但是這個背景介紹是用以充實角色的,可是這些角色於此全篇故事的作用,有些其實不大,只是個過場角色。
  這時可以再多思考一下,是否有必要去描述這些過場角色,畢竟大多人在閱讀時,都會有:角色如果有名字,而且有背景應該就是『重要角色』的思維,後續可能會再持續出現,或是這個角色的背景看來如何如何,因此在讀者心中有一定的地位與幻想。
  可最後卻沒有太多戲份,就容易讓人有記不得角色的情況,畢竟讀者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舉例來說:如果故事的初次場景就是議事廳,而內有許多將領,將領各自發言,這些將領是否應在此時就描述他們的背景呢?如果超過三名以上被描述時,你是否還能記得他們的名字呢?或許在真正需要用到他們時,在引回那些回憶,可能是更好的寫法。

  4.米爾查視角看德古拉童年側寫:
  (1)戰事會議:
  透過米爾查的視角,很好的表達了德古拉的能力與性格,特別是在會議裡惡作劇的那段,讓德古拉的童年顯得機智而又頑皮,頗為可愛。其中也用了玩具,「德古拉國王:拉弓小雕像」貫穿了後文;裡頭穿插了重要角色的描寫,很好的書寫。

  (2)兄弟相處:
  於米爾查視角觀看德古拉,側寫出德古拉的能力與狀態,這裡的相處也寫得很好,更透過此延伸出後續的劇情,運用米爾查的思維連結了劇情,閱讀起來很舒服。



  二、下篇:
  下面的情況如上篇所說,下篇的閱讀是很順暢的,沒有特多需要記憶的地方,也可以看出鯤大的文筆能力,這邊的劇情安排與思考都很棒,也都有運用一些方式表達主角的內心衝突。

  1.政變。
  2.政變真相。
  3.母親與兄弟。
  德古拉政變一事,雖然是由米爾查的角度看待整件事情,也帶出了一些秘辛,解說了一些伏筆所在,這邊如果可以有部份德古拉的心情、旁人的心情,故事會顯得更好看。畢竟文章是以「第三人稱」構成,適當的使用「全知」是很好的,如果以「第一人稱」來說,本篇此處寫得極好。
  而其後的真相、母親與兄弟:都是寫出了米爾查的思考與內心的掙扎,比如:父親原來另有安排,寫出了米爾查對於父親的看法變化;母親與兄弟的血脈問題、繼承權問題,寫出了米爾查突然遭逢此變故,看待事情的角度改變。這些都頗有米爾查成長之感,國家與政治的灼熱與冰冷,都在此章寫出。

  4.繼位與質子。
  這邊應該是故事的高潮所在,米爾查質問父親,但是自己同樣的也完成父親的期待,很配合開場的內容。而後他逕自前往土耳其人處,找到德古拉與拉杜一事的虛構更是將故事推到了高潮,但這邊我覺得也有點太過了……
  在情感表現上面,米爾查確實急於看見弟弟,但遭逢到前面的政變事件,米爾查心中真的全無半點心結嗎?而德古拉送出的小雕像,我認為可以再多書寫,用來點明米爾查的內心思維,如此可以達成的效果也許更好,或許米爾查不出面,而是派出他人送禮給兩人,而自己在一旁偷偷看著這一切,內心暗下決定或是看著兩人的反應,都可以更好表達此處的情感,這邊只是給出自己的意見不一定為真。
  最後的結尾很漂亮,米爾查說出:「我真的討厭夏天。」感覺全文就濃縮成「那個夏天後……我不再是孩子了。」



  評文後記:
  本次評文閱讀時間約3~4小時,腦袋仍然混亂,但故事本身是很精彩的。不知道鯤大之後文筆是否進步的更為厲害;我提出的意見是否有符合鯤大期待,畢竟是第二篇的評文,內文中的一些建議就比較敢給一些。如果鯤大覺得有什麼可以和我討論的,也可以在下面留言。
  另外,歷史故事我學生時期也閱讀不少的偉人傳紀、三國水滸等,真的在看鯤大文字時,有時會突然很出戲。如同上一篇所討論過的一些重點,本篇也有相同的情況,特別是裡面的「小鮑里斯」說出的激動之語(台式幹話。)和一些敘述很中國風格(瞳中若藏朗星、凶狠宛如雄鷹長唳。),讓我突然好像來到的古中國世界或是感覺小鮑里斯你484穿越來的?這些想法。XD

  「許多年後,當他面對行刑隊時,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想起了他父親帶他去學習滑冰的那個遙遠下午。當時,馬孔多是一個只有20個土坯房屋的村莊,建在清澈的河水河岸上,沿著拋光的石頭鋪成的河床,這些石頭又白又大,就像史前的雞蛋一樣。這個世界太新了,以至於很多東西都沒有名字,為了表明這些名字,有必要指出。」──《百年孤寂》
  在經典之中可以學習的好多,上一篇寫到《變形記》這一篇寫到《百年孤寂》閱讀確實可以提升實力,多思考就可以變得更厲害。

  在閱讀過程中,一直聯想到《成吉思汗4》這款遊戲,感覺群臣開會後、各種戰鬥。XD

  故事中人名、地名,或許還有些遺漏……
  「久爾久、亞歷山德里亞、特爾戈維什泰、特那賽、西爾維婭、德拉庫斯堤、列昂蒂娜、卡爾加魯、凡希莉莎、弗洛琳娜、卡圖娜、克妮亞娜、奧堤洛、大波雅爾、穆拉德、內盧、巴爾多文、特納賽、丹大公、勒爾考。」
  等等,裡面是不是有個名字出現了兩次,是同一人嗎?是文章錯字嗎?
  如果有人看一次可以都解釋出上面的名詞,那就太厲害了!

  「我看了好幾次故事,但找人名時,我就忘了他們是誰了」的貓尾 上
(鯤大後來回信,他真的記得全部角色,真令人佩服。讀者們也可以挑戰看看。XD)

想看貓尾其他的評文可於小屋超連結找到唷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LOVe高橋李依
終於回來了嗎XDD
2020-08-16 01:23:48
貓尾火花兒
暫時回來。不、不對,我一直都在呀XD
2020-08-16 14:38:15
鯤島囝
很開心也很感謝貓尾大沒有忘記這篇!評文開頭多了一段建議如何食用的「導讀」也非常感激,真是太面面俱到了!下面我就按照貓尾大的編號依序回應:

一、1和2
回信有提過被點出來聯想到《百年孤寂》真的很驚喜,雖然看不懂貓尾大「感覺開頭會展開歷史切片不過很可惜」那句具體是指什麼,但我很喜歡「在開篇就可以試著和一些關鍵意象連結的線索」的建議,而貓尾大點出的那些元素,對於故事和型塑角色都很重要。

一、3
這段貓尾大提醒「過場角色的著墨太多」,不過就如貓尾大說的,我在「充實角色」和「劇情功能」的掌握取捨還不夠成熟,最後還是決定至少把人物填做角色關係背景鋪好鋪滿。雖然在我的閱讀經驗和寫作習慣上,不會覺得「賦予角色名字」就直接等於是「有劇情功能的重要角色」,但我依然持續在摸索更好的群像寫法。這裡的提醒比評《不死》時更加具體,也讓我更容易琢磨。

一、4(1)(2)
謝謝貓尾大的稱讚和喜歡!

2020-08-16 20:06:25
貓尾火花兒
鯤大真的滿認真的XD回覆的留言都很有水準。

一、1
這邊講的「歷史切片」,就是指「人物性格」會有所延伸之意。比如:前言所運用的筆法,恰好可以與人物與劇情有所連結,即「人物」之所以行動的原因。這個歷史切片感,恰好就可以補足尾段的,「那些夏天」所發生的事件。

一、3
賦予名字這個問題是相對來說,一個沒有賦予名字的角色和有賦予名字的角色,在文章中的被關注度是有區分的。簡單說,大多讀者會對於有名字的角色多一分好奇,即會「想知道他是否有被完整交待」。如果有眾多角色都有名字,但都只是過場,那角色的深度就變得很扁平與功能性。
2020-08-16 20:45:02
鯤島囝
二、123
這裡提到「如果能善加運用第三人稱筆法呈現德古拉的視角故事會更好看」我相當同意,而且這個補強也許能夠處理貓尾大在4提到的問題:讀者可能對於「米爾查被政變後真的對德古拉完全沒有心結嗎」會有跟你一樣的疑問。

在這個故事中,米爾查清楚這場政變自始就是叛臣奧堤洛所策動,德古拉只是被封臣挾持,不管德古拉講了什麼說法,都是奧堤洛的意思。德古拉只能屈從,是因為家人(包括米爾查)被威脅。我想要是在這場政變中德古拉的思考能有更多揭露,或許就能比較順暢的銜接起兄弟河畔送別的橋段。

二、4
那個被德古拉轉贈拉弓騎士小像(國王小像)的含意,我通篇沒有明寫那是德古拉盼望米爾查成王的覺悟和犧牲,也曾經猶豫到底要不要下更多筆墨。這邊關於擴寫的建議讓我能夠下定決心一試。也很開心貓尾大對結尾的稱讚,故事文眼能被你抓出來,身為作者非常非常的榮幸。

後記、
台式幹話已經變成我的惡趣味了,只要是中世紀作品都還找不到比中式筆法更讓我滿意的文風固然是主因,另外雖然也有故事所需、雅俗並陳的理由,不過我自己放飛開來玩得很開心也是事實XD關於這一點任性也不會強求讀者認同,能被包容忍受都是運氣。最感謝的還是貓尾大無比耐心的幫我評完《不》和《蜜》這兩篇互相獨立、卻又互有關連的故事,若我沒有記錯,貓尾大應是第一位瓦拉幾亞系列作的評文人。能夠看到對本文的深入理解、同時又能對照與前作的異同之處,真是收穫良多!

再次感謝貓尾大,祝接下來的評文開張順利、也祝暑假愉快!:DDD
2020-08-16 20:07:02
貓尾火花兒
二、123
這邊我「確實認為第三人稱筆法在此會比較好看」,但若是以米爾查的角度運作此段,表明為什麼沒有心結,並且展現自己的認知,我覺得也沒有問題的,畢竟故事中亦有說明「米爾查如何看待德古拉」。只是對我當時的我來說,我的疑問是為什麼米爾查「面對一個能力高過自己的王位繼承者」的弟弟政變,此處竟然如此快速的接受。畢竟有爭權問題,也有於故事中寫出米爾查的無奈。此刻米爾查的心境是較難令人體會的,他是認為「能者」上位,還是「嫡子」上位,還是其他思考呢?

二、4
這邊國王小像確實是很好的寫法,有連結出德古拉的想法,但這邊我更在意的是米爾查是如何看待這座小像的。畢竟剛政變就送出,這可能認為德古拉是挑釁的、也可能認為是承認米爾查為王、也有可能是藉此提醒米爾查「國王小像」是我兒時唯一的玩具,我們之間還是兄弟……這邊有各種可能。

這邊也感謝鯤大的認真,謝謝祝福,也回祝你三次元順利,暑假愉快:D
2020-08-16 20:45:2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