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報告】《人間失格》——表面的光芒 內在的淪喪

GC 休閒模式 | 2021-12-31 22:43:42 | 巴幣 102 | 人氣 352

  大多數人,呱呱墮地,仰視四方:外面世界,五光十色,無窮無際,任你探索。待成長後,方才知道,無拘無束,屬上等社會;一介二等公民,只能光憑臆測、觀察,無權享受,五花八門的世界。當血氣方剛之年,任由自怨自艾,訴諸上天不公,何以想到,竟然有人,寧願放棄富貴,丟下擁有的一切,只是因為一己之見,認為他們是「俗人」:吾等高人一等,為何被你擺佈?

  我們每人都有其個人原因,控訴身處的世界,為何對自己有不公平的待遇:考試失手、情場失利、朋友背叛、失業無助...... 但這都是一些凡夫俗子才會遇到的人生難題。如果一個人,寫文章不假思索,都能展現獨特韻味;家境完全不是一種問題,甚至怕讀書環境差,家人從鄉郊地區,送到大都會;女人之泛,不時包圍著他,即使表明婉拒,因為其獨特氣質,想擋也擋不住。這樣我們就會問:這種「贏在起跑線」的人,會有甚麽痛苦?答案就是因為太聰明了,別人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同樣地,也是因為他太聰明了,當我們在揣摩他在想什麼的時候,往往腦筋就會想得太複雜,變相「好心做壞事」,幫倒忙,想紓解別人的情緒,反而他會認為你想太多。於是明明一條直線就能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慣常拐彎,使他的心理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終究因為積壓不住,而發洩情緒。

  人越聰明,便越難找到快樂。錢鐘書曾經比較「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很明顯,太宰治就是處於「痛苦的蘇格拉底」的狀況。太宰治作為日本文豪,擁有一種與別不同的寫作風格,文筆比較憂鬱和寫實。事實上,在《人間失格》裡,可以當作一篇半自傳式小說。書中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其實對應作者人生三個階段:少年階段、青年階段和成人階段。而隨著每一階段的推進,作者的心態也因為各種微妙的關係,而逐漸自甘墮落。原本作者的「快樂」其實是創造出來的,即是以諧謔來引人發笑。作者心底裡是單純的,就如戴了小丑面具,當自己極力製造笑話,其實內心是孤獨的。然而作者並不想所有人看清內心想法,為了編織謊言,進而繼續說笑、故意製造尷尬場面,來掩飾自己。殊不知竹一識破了他(作者)的心思,因為作者執意認為他們是「俗人」,進而拒絕向他們表達自己作為學校笑匠的目的。反倒竹一的本心是願意向作者交談,作為全書中少數作者認為是好人的角色,竹一對作者的寄望,是發自本心的。可惜並沒有全部成真,接踵而來的,是上天的惡意。

  大庭葉藏(作者)的墮落是由多項因素引起的:第一,家庭富裕其實是使其瞬間陷入低潮的關鍵原因。試想像一下:一個孩子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只要請求父母,不是太過分的都能如願以償。雖然作者的例子沒有那麼誇張,但於大正時代,出身於一個議員家庭裡,已經領先眾人了。作者曾經說過:「我不知道飢餓。」這雖然代表作者的家庭物質充裕,但也可悲地種下日後慘況的惡果:人們都在水深火熱的環境,挺著貧窮撐下去;但是作者不只衣食,連寶貴的讀書機會也有,甚至高中能夠到東京入學,然而最終逃課的卻是作者,迫得家人強制作者獨自外宿,埋下伏筆。之後的原因實際上是連鎖效應:作者生活狀況差,但不懂解憂,於是去找朋友;但是沒有一個朋友值得信任,於是去找一個跟他性格相似的人(堀木),結果堀木才是披著羊皮的狼;找其他人又認為是俗人,於是人不能盡信,但借酒澆愁就沒問題吧。人世間嘗到第一口酒後停不下來,但還是沒有人來談心,便依靠自己吸引女性的特質,找妓女來開解。然而妓女單純,哭哭啼啼的,無心插柳間,找到一位知心的女性(恆子),同樣身世淒慘,卻同時被堀木無心之語背刺。因為作者和恆子同樣身無分文,沒有存在於世上的價值,於是便第一次殉情,作者獲救,恆子卻不幸過身。

  第二三次嘗試自殺也是類似的脈絡,不過小說的張力達到頂峰,是因為有堀木這個角色的存在。堀木這種人,對於作者來說,是一個表面親近,但內裡深不可測的人。作者與其討論悲喜之別,談到「罪」的反義詞,意外揭穿堀木對作者的內心想法,只是一介酒肉朋友而已。隨著爭持越趨激烈,作者感到的背叛,徹底粉碎了他跟當時的妻子(好子)努力維繫的美滿生活。對於愚昧無知的好子來說,被人背叛就是最大的利刃,誘使她有吞安眠藥自殺的打算,卻以作者代替服用而告終。作者再次獲救,但精神已經失常。酒拯救不了精神健康,進而使用嗎啡。嗎啡注射上癮,再萌自殺念頭,被堀木盯上,送到精神病院,以開放形式作結。

  全文文學造詣未至頂尖水平,但是有幾句話昇華了全文的結構層次:文首的「我曾經見過那男人的三張照片」、文末過渡「失去做人的資格」,以及尾段「我今年將滿二十七歲。因已白髮蒼蒼,所以人們都以為我已年過四旬」,完全詮釋標題「人間失格」的含義。閱讀本文需要極高心理質素,不然很容易被負能量淹沒。換個角度:人們經常以正能量面對現實,但人生怎會永遠都是順風順水?憑文字感受幾十年前太宰治的悲劇,不難發現,他的經歷,無獨有偶,都像自己一樣,無比真實。我們何嘗不曾逃避?我們何嘗沒有墮落?不過正正就是優渥的生活,削弱作者面對逆境的能力,使這篇傳頌後世的佳作,成為後人應對心理壓力的反面教材。當你死了以後,雖然可以解決纏繞自己的金錢、朋友、女人,但害了多少人,使得無可計量的人,目睹你的離世而泫然欲泣,這些後果能夠承受嗎?如斯自私的行為,作者在現實世界中做了五次,足見作者的「人間失格」,其實就是自己的懦弱,活在心中小圈子,直到終老。

---------------------------------------------------------------------
另外,推薦V家的「人間失格」,歌詞八成還原文章的意境,也是因為這首歌,我才打算看這本小說。

超讚cover版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