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 GP

【讀書小記】《深度洞察力》

作者:DML│2019-03-09 21:14:44│巴幣:8│人氣:1482



《深度洞察力》
 
由塔莎歐里希所著((頭銜太多懶的介紹
教導如何透過自我與他人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適合的生活方式
台灣對於洞察力的解釋可能有很多種
市場啦~美學啦~溝通啦~各種面向都跟洞察力有關
而這裡的洞察力是專指對自我認知的洞察力
作者在書中給的公式如下:
「深度洞察力 = 認識自己 + 了解別人對你的看法」
由於本書的條列式重點挺多的
所以廢話不多說,開始囉!
((讀書小記的目的是給自己看的筆記,全部劇透請見諒
 
==============================================
 
一、打造自我認知的七大支柱
1.對自我價值觀的覺察:列出自己原則,如禮貌、謙遜等
2.對自我熱忱的覺察:找出能讓自己真正感到喜悅的事情
3.對志向的覺察:找出自己在人生中想完成的事
4.對自己與環境適合度的覺察: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
(不是指要待在舒適圈,而是考慮是否是因環境導致無法成長)
5.對自己行為模式的覺察:例如東西不見就會感到很焦慮
6.對自我反應的覺察:找出自己的強項與弱點,有時挺意外的
7.對自我影響力的覺察:觀察及了解別人對自己言行的反應
 
二、自我認知的三大盲點
1.知識盲點:由上而下的思考,自以為有能力的謬誤
2.情緒盲點:情緒影響評估能力,尤其是樂觀跟自信
3.行為盲點:一直以為是怎樣,實際上完全不是那樣
破除盲點的方式:
1.檢視自己認定的架設:將預測與結果做比較,有時可發現盲點
2.不斷學習:就是謙卑啦
3.尋求別人對我們能力與行為的回饋:自己靠不住,請別人幫忙吧
 
三、自我優越感
現在文明病,大家都有自戀傾向,都覺得自己很特別,對自我感覺良好,簡單來說,要有能力分的清樂觀與務實,在「感覺良好」跟「刻意忽略」作區別。
從「自我中心」到「自我覺察」:
1.成為信息分享者:改變社交習慣,在分享自我信息前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盡量多分享不是自己的事
2.培養謙遜的態度:自己通常不是想像中那麼厲害,多聽別人意見
3.自我寬容的勇氣:以「自我接受」來原諒自己的缺點,而非「妄自菲薄」
 
四、自我覺察的四種迷思
1.潛意識:
心理治療可能只是自我安慰,在找到某個解釋後就以為對自己了解了。自我認知及心理學應用不該是「對絕對真理的需求」,而是廣泛的了解自己的各種面向。佛洛伊德的鍋(還好現代心理學普遍都不怎麼喜歡他)
2.自我提問
在問自己「為什麼」時,常會陷入「確認偏誤」的結果,也就是找到一個解釋後就用各種藉口來證實這個解釋,使它變成合理的答案。有時也會有「近因效應」,是指將其實不相關的事件連結做解答。而「為什麼」的自省過程也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中(真的,親身經歷)。應該多問自己「什麼」而非「為什麼」,正視並了解自己的情緒,例如「為什麼工作後很累?因為自己很消極,因為討厭星期一」和「現在有什麼感覺?餓,想睡」,看,答案就出來了,吃吃洗洗睡吧
3.寫日記:
因為沒寫日記的習慣所以沒啥共鳴,直接說結論:如何寫日記?多探索負面事件而非正面事件、別把日記當情緒宣洩、不只寫自己,也寫別人的事情(觀點、不要天天寫,甚至一周寫一次也可以
4.反覆思考
一直想同一件事容易陷入負面循環,而且無法看清事情全貌,甚至只關心自己(一直自責)而不管他人回饋。個別事件只是人生的一部份,接受它,別人也沒自己想的那麼在乎這件事,專注在「學習」而非「表現」,甚至停止思考跑去做別的事都更有幫助。「現狀核實」,就是指向其他人確認自己的想像(也可能是他人對自己的回饋)是否與現實相符,有時他人給的回饋也不一定是真的
 
五、自我覺察法
1.正念
不是指靜坐(但那也是一種),而是像《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那樣,用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用新的視角對事情「重新建構」
2.比較
將「現在」與「過去」做比較及對照,有時會發現自己的想法跟新觀點
3.自省
每天花一點時間,幾分鐘就好,對自己的一天做反省,看看有沒有獲得什麼
4.自傳
就算不寫自傳而是回憶也是同樣道理,用較複雜的敘事方式(從多面向探討事件)以及有主題連貫性的方式(找出各事件中相似的主題與共通點)來進行
5.奇蹟式提問
簡單來說就是發現自己的困擾,然後假設有個奇蹟解決了它,向自己提問解決後的狀況會如何,有點像是「設好願景並以行動達成」。
 
六、外在自我察覺
緘默效應:他人傾向不告訴自己負面的意見,壞消息你會是最後知道的
稜鏡:每個人的回饋都只是反映了自我的一部份而非全部
關於為何不向他人提問的部分就不寫了,因為我知道自己很敢向他人提問
外在自我察覺法:
1.360度回饋:就是請他人填匿名且多分量多來源的回饋單,也可用於企業
2.選對的人問回饋:
「只會批評、從不批評」都是不好的人選,要找「能彼此信任、會一起改進、願意說真話」的人問回饋
3.問法:以自我認知的目的來說,問題要具體,一次只針對一兩件事
4.與人共進「說出真相的晚餐」:吃飯時請對方盡可能給意見,要有心理準備
5.3R模式:接收(讓他人不顧忌的提出意見)、反省(先不行動,而是仔細思考回饋)、回應(決定是否對回饋採取行動)
6.回應方式:
(1)有批判性和令人意外的回饋:改變、換新架構(缺點並非缺點)、接受(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專注於可以改變的事情)
(2)有批判性和確認的回饋:用自我肯定引導自己將這弱勢對生活的影響降至最小
(3)正向和出乎意料的回饋:承認並加以投入心力
(4)正向和確認的回饋:沒啥好說的,堅定自己的自信
 
七、團隊洞察力
團隊洞察力五基石:
1.目標:他們要達成的是什麼?
2.邁向這些目標的進度:他們做得如何?
3.達成目標的過程:他們要如何達標?
4.對業務以及環境的假設:這些假設成立嗎?
5.個別的貢獻:每一個成員對團隊的績效有何影響?
建立有洞察力的團隊:
1.以身作則且願溝通的領導人
2.實話實說、勇敢承認脆弱且有明確標準的說話環境
3.持續追求且保持洞察力
獲得回饋的原則:不抗辯、作筆記、相信對方出發點是良善的、感謝對方
給予回饋的原則:避免空泛的說法、重「事」不重「人」、不解讀對方行為、舉出實例
 
八、缺乏洞察力的類型
1.注定失敗:就算給了意見,怎樣都不自省,對這種人就以不帶批判的寬容面對,盡量讓對方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而不與對方互懟,當作是學習相處吧
2.有覺察但不在乎:知道自己在做啥也知別人的觀點,但他們往往有假的自我認知,也就是自戀、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甚至自吹自擂討人厭的特點,以為那正是使自己優秀的原因),面對方式同注定失敗者
3.可以改變:很簡單,對這種能溝通的對象就盡情給建議吧
 
附註:壓力強弱與覺察程度成反比,所以壓力大時較容易產生錯的自我認知
 
====================================
 
看完後的結論:
心理學與自我思考不是萬能的自我覺察方式
但還是能搭配著用
(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為什麼」與「什麼」的差別)
推薦給任何人看
畢竟應該沒有人能夠真正完全的了解自己
這本書雖然很多部分都是常識
但肯定有些許能用上的地方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31969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喜歡★DMoonLight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讀書小記】《我談的那場... 後一篇:【讀書小記】《冷暴力》...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hanxin95107所有老師們
翻譯菜鳥一枚,放了些蔚藍檔案的翻譯作品在小屋裡,有興趣的歡迎挑看選看( • ̀ω•́ )✧看更多我要大聲說2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