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寶可夢」

哀歷史模擬 | 2022-11-26 15:12:18 | 巴幣 4 | 人氣 408


 2022年11月11日發生了一件大事:某位來自真新鎮的10歲少年,終於得到了世界冠軍。


 雖然晚了一週,但看到第132話的當下,內心還是無比激動。


 我曾以為,小智 成為世界冠軍和 魯夫 成為海賊王的夢想在商業考量下,應該是相當的遙不可及,所以除了感動之外,還有不少感慨,因為真的是等了很久、很久,整整24年。



 那是個「寶可夢」還被稱作「口袋怪獸」的年代。



 1996年2月,任天堂在自家掌機上發售了《寶可夢》最初的兩個版本,也就是分別由「紅(赤)版」和「綠(緑)版」,當時的我才剛上小學,連 Game Boy 是啥都不知道。

 1996年10月,遲來的「藍(青)版」與終於脫離黑白畫面、有了顏色的新掌機 Game Boy Color 在一週內先後上市。但我對這個未來轟動全球的 IP 依舊是渾然不覺,直到兩年後。



 那個年代的小學生差不多會在三年級開始上電腦課,但對我們這些小鬼頭來說,電腦課的真正意義是大家一起玩或交流遊戲。那時的我,就這麼遇見了影響我整個青春時代的軟體。



 『掌機模擬器』



 顧名思義,就在能讓人電腦上玩掌機遊戲的軟體,操作很簡單,只需要用模擬器開啟對應遊戲的 ROM 檔即可,連不會關機的我都懂。



 由於年代有些久遠,我只記得當年那個程式圖標是台 GB,沒意外的話應該是 Virtual GameBoy,也就是後來最強GB系模擬器 Visual Boy Advance 的前身,但這不重要。

 重點是,那天我在上課前偶然看見班長 阿濤哥 在玩一款用不明生物戰的遊戲,新奇歸新奇,但滿畫面都是日文,我不懂樂趣在哪。

 「這超好玩的好不好,你可以抓自己喜歡的怪來練,練強了就可以跟別人打────」

 後面的叭啦叭啦直接省略,因為這遊戲我玩定了(好勝心作祟)。



 那時電腦課會發3.5磁片(我們那個年代的隨身碟),雖然容量僅1.5MB,但裝作業和遊戲足矣。於是乎,一群小鬼頭排著隊,等阿濤哥把模擬器和遊戲 CO(複製)給我們,看他抽插磁片的動作熟練的跟什麼一樣,包含開關防讀寫功能在內的動作,單手就能完成。

 緊接著,所有訓練家必須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來了,不是最後都打「あ」的取名,而是初始怪獸(御三家)的選擇,眼看周圍盡是 小火龍 或 傑尼龜,我很標新立異的選了 妙蛙種子,沒想到幾個月後,第四勢力異軍突起,「皮卡(黃)版」正式登場。



 黃版在日本是1998年9月發售,是配合1997年12月開始播映之動畫宣傳的特別版,皮卡丘不會進球,而是直接跟在玩家身後;當年的台灣和日本差不多有一個月到一年不等的的資訊落差時間,所以等黃版 ROM 出現時,正好趕上了當年11月中視首播《神奇寶貝》。

 而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的官方譯名。

 雖然在現被大概會被吐槽「這什麼爛翻譯」,但在當時年其實是大勢所趨。你看看,有《數碼寶貝》、《天才寶貝》、《魔力寶貝》(網遊《 Cross Gate 》和《真女神轉生:惡魔之子 》的動畫過去都採用此譯名)。尤其是數碼寶貝,「Digital Monster」簡稱「Digimon」,那麼「Pocket Monsters」、簡稱「Pokémon」的這部不叫某某寶貝也太說不過去了對吧?



 『我收服神奇寶貝了!』

 從我們踏進動畫世界的那一刻,有首歌就此成了永恆。


 是的,就是後來被不斷翻唱與插播的初代主題曲〈目標是神奇寶貝大師〉。

 對我來說,真正的心頭好其實是片尾曲〈151個夢想〉。若說OP建構了冒險之終極目標的話,那麼這首歌就是對過程的完美註解。除了皮卡丘的頂上功夫之外,我尤其喜歡副歌的歌詞:


キミたちとの であいはぜんぶ ちゃんと おぼえてる
きずつけあった こともあったけど それは え〜と わすれた
與你們的相遇 全部 我都好好記著呢
雖然也有互相傷害的時候 但那個嘛~我都忘了

まだまだ たくさ〜ん
かならず どこか〜に
なかまは いるはず
還有還有 很多
肯定就在 某處
等著我的 伙伴

ひゃくごじゅういちの ヨロコビ
ひゃくごじゅういちの ユメ
ひゃくごじゅういちの オモイデ
151次喜悅
151份夢想
151個願望

めざして〜 がんばろッ!
以此目標 努力吧!


 說起《神奇寶貝》裡最知名的人物,除了小智,肯定就是大木博士, 他的聲優 石塚運昇 同時也兼任旁白,從首播開始一次都沒缺席過,只可惜曾說了要配到無法出聲為止的他,卻於2018年8月13日因食道癌過世,我們再也聽不到對梗似懂非懂的寶可夢川柳與每次都喊「皮皮皮卡丘~」卻怎麼都抽不到的講座(後來有啦,但還是被電爆)。

 石塚運昇過世後,由 堀內賢雄 接替大木博士一角,但聲音怎麼聽都像是年輕時的他,很不適應,反倒是 矢野正明 在《 POP TEAM EPIC 》中模仿大木博士的表現深得我心。

 但現實世界木已成舟,也只能習慣了。

 我會永遠懷念那個唱過三首歌的寶可夢博士。


 再見了,大木雪成、 波爾薩利諾 以及 馮・霍恩海姆。



 說到那部糞作(褒義),第二季第三集A部分正也玩了一個聲優梗,除了矢野正明配的變太(態)大木博士之外,兩位主角正好是 大谷育江 和 犬山犬子,也就是皮卡丘和喵喵的配音員。

 犬山犬子,應該說是喵喵,其實也有一首隱藏名曲,那就是初代第二片尾曲〈喵喵之歌〉,但因為後來都沒有再唱過的關係,基本已經和火箭隊舊隊歌〈永遠的火箭隊〉一起成為歷史了。


 隨著動畫爆紅,周邊也一下子多了起來,到處都是寶可夢的公仔、貼紙,甚至連根本比不上遊戲王熱度的卡牌也開始流行(貌似沒人懂規則的樣子,大家都只收藏不對戰XDD);以前有些喜餅是鐵盒包裝(方形的那種),咱家的收藏最高紀錄曾裝滿過兩大盒,九成都是寶可夢的公仔,主要來源是撿別人重複或不要的,然後再去跟其他人換。

 我自己買過的公仔就只有一隻,是大師球玩具的贈品,球下面白色的部分可以翻轉到綁著彈力繩的紫色上蓋內,裡面有一根橫桿,功能類似捕鼠器,只要壓一下就可以讓球重新閉合,整體來說玩法就是把已經開啟的大師球朝可夢公仔丟出去「收服」牠(實際上公仔被精靈球像小精靈那樣咬著身體一部份的失敗場面比較多)並靠彈力讓球回歸手上。

 咱小時候身體不好,整天跑診所,當時常去的一家診所隔壁正好就是玩具店,等待時間我總會去那裡看看有什麼新玩意,然後某天偷偷拿著存好的錢去買了那盒玩具,公仔不用說,當然是選妙蛙種子,還記得我付了錢就直接現場試玩,老闆在旁邊看還說「噢、原來是這樣玩的啊」。之後,我把半開的球和公仔分別裝入左右口袋、礙事的盒子直接丟了,就這樣成功偷渡回家。

 雖然最後終究躲不過塑膠製品變質(軟黏)的命運,但,那還是我擁有過做工最棒的寶可夢公仔(反倒是球沒玩幾次就把橫桿給撞斷,怪不得之後出的玩具都不給丟,改完全手持)。


 而在遊戲這邊,民間的中文(漢化)版紛紛出爐,從金、銀版開始基本就沒人在玩日文版的了(那時燒錄卡還不太流行,主流還是模擬器。還有攻略本也差不多是這時開始流行)。

 由於資源都中國來的,基本都叫《口袋怪獸》(少部分翻作《口袋妖怪》),差不多2002年11月紅、藍寶石版推出之後才開始流行起香港譯名《寵物小精靈》,正式進入三國鼎立的時代(啊不過寶可夢球倒是只有寶貝球和精靈球兩種叫法,怪獸球這翻譯早早就沒人用了)。



 官方似乎最初就已經確立了遊戲與動畫並行的路線,是故在1999年11月金、銀版發售之前不小心演完的動畫,直接進入了原創劇情「橘子群島篇」(這個島嶼旅行湊篇幅的玩法在 BWDA 最後24集又來了一次),小剛暫離,換成動畫原創角色 小建。

 不過我最期待的其實是之後播放的「超夢的逆襲」,這是我第一部寶可夢劇場版動畫、也是人生第三部日本劇場版動畫(前兩個是名偵探柯南的劇場版「引爆摩天樓」和「第14號獵物」),小林幸子 的〈與風同行〉簡直神到不能再神,對的,就是那個演歌女王小林幸子。



 小林幸子和寶可夢最早的緣分是初代第三片尾曲〈口袋裡的幻想〉,是首小時候聽沒什麼,直到長大才會格外有感觸的歌。


 接著是初代第四片尾曲〈神奇寶貝音頭〉,這是我人生第一首音頭歌,也算是拓展了音樂見識;雖然數量不多,但動漫的世界偶爾還是能聽到這種歌,例如《金肉人二世》、《義呆利》、《機動戰士鋼彈桑》、《異種族風俗娘評鑑》、《阿松》等都有,就連 GBA 遊戲《節奏天國》也特別卡了一曲,每次聽到都覺得很有趣。


 最後就是收錄在同一張碟裡的〈請跟我交換〉和〈與風同行〉。有趣的是〈與風同行〉還可以無縫銜接初代第五片尾曲〈 Type: Wild 〉。


 還記得,我特別喜歡歌詞的最後一句。


そして いつか こう言うよ
'ハローマイドリーム'
然後 總有一天 我會說:
「Hello, My dream.」


 那是多少人遙不可及的期盼,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抱歉了,阿濤哥,那個當年發出豪語,說要「做出超越《世紀帝國》之遊戲給你玩」的小鬼頭,現在恐怕已經沒能力實現那個約定了。

 題外話,《超夢的逆襲》後面還有一部 OVA(準確的說是 TV 特別篇),能重新見到帥氣的武裝超夢,不過看過的人好像不多呢……



 2016年2月,在神奇寶貝系列歡慶20週年的同時,任天堂推出日、月版,同時宣佈進行首次的官方中文化,並將 Pokémon 正式命名為《精靈寶可夢》,說是致敬了「寵物小精靈」與「神奇貝」的翻譯,不過抗議聲浪挺大。我也曾是反對者之一,但關注的點是正名後的寶可夢,乘龍 變 拉普拉斯 OK,但 大比鳥 是什麼鬼?還我 比鵰 啊!

 算了,至少比 蔥遊兵 好吧(自我安慰)。

 2019年4月,新作劍、盾推出,《精靈寶可夢》又縮減成了《寶可夢》;我不懂粵語,不是很能體會當初香港人憤怒的點在哪裡(但能理解名字被亂改的怨恨),只是官方宣稱「照顧香港玩家情感」的「精靈」兩個字如今也被刪掉,那還真的就是無情無義了。

 2019年7月,《超夢的逆襲 EVOLUTION 》上映,這不但是系列第一部全3D動畫、也是首部劇場版的重製。21年,當初那些看寶可夢的孩子,現在都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寶可夢了,再加上 中川翔子 與小林幸子重新詮釋的老歌,除了感嘆歲月催人老之外,或許,還能自豪地說:「我們這些孩子,都是陪著寶可夢一起長大的。」


 原來中川翔子也是綠黨的,御三家草系萬歲!

 是說 MV 裡的皮卡丘娃娃,舍妹以前也有一隻小的,那是咱家唯一的寶可夢布偶,頭上有個拉環,把線拉出來放開整隻娃娃就會開始震動,應該是在模擬放電(笑)。記得差不多到我升大學的時候,那隻娃娃就因為盜版做工相對粗糙和回捲無力被丟掉,現在想起來倒還有些懷念。



 說來慚愧,我們這些比小智早一、兩年出門旅行,甚至比他多拿了三、四個冠軍的訓練家,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人成為寶可夢大師。



 雖然接觸寶可夢差不多也有25年了,可我還遠遠算不上是鐵粉,連「RED 是小智的原型但不是小智」、「GREEN 是小茂的原型但不是小茂」這種事都是打了快10年才知道,也沒那個財力精力去跟所有的遊戲,從 NDS 的黑2、白2之後我就沒再玩過寶可夢遊戲,對新系列的認知都來自動畫。但即便是動畫我也沒有全部看完,漏了一些,洞破在寶石(AG)和珍鑽(DP)中間。



 寶石版(紅、藍、綠)是我認為寶可夢設計最完美的一代(但人物就普普,除了不能挑的綠版,這是唯一讓我想選男角玩的一代),不過因為妹妹有玩的關係,這代我 PASS,之後的珍鑽則是在我倆都認為不行的情況下直接忽略,所以我對這兩代相對陌生。

 但別誤會,我並不是說珍鑽就真的爛到家,只是相對不起眼而已。



 以角色設計來說的話,我覺得到水晶版之前是穩定成長、寶石版開始下滑、珍鑽谷底、黑白系列直接起飛,然後到劍盾又開始穩定下滑。

 以寶可夢設計來說的話,大概就是逐步提升到寶石版顛峰,之後開始穩定下滑(日月之後每代都開始會出現一些讓人感覺「WTF」的寶可夢,然後御三家進化後外型一定會崩),這還是單指一般寶可夢,神獸的話我覺得從珍鑽就開始走鐘,歪到現在朱紫直接變歷史新低。

 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日月版的究極異獸,那根本就不是能在寶可夢世界裡出現的東西(可人家本來就異世界穿越來的)。

 好啦,說實話 鐵火輝夜 如果不看頸部以上的話還蠻帥的,還有那個跟 露莎米奈 合體、Cosplay(?)莉莉艾 讓本來就很香的母女變更香的 虛無伊德 ────(被銬走)

 話說回來,這次朱紫的御三家倒是有了點驚喜,潤水鴨 不說了,水系御三家到 甲賀忍蛙 就已是難以超越的顏值天花板;意外的是 呆火鱷 一路醜到最終進化後,居然帥得讓我彷彿看見當年 大力鱷 的風采(可好像依然是最弱的);還有那個 新葉喵,最終進化本想大聲斥責的,但再看一眼好像就能感受到貓貓的魔性魅力……(再度被銬走)



 至於劇情,那就是給動畫發揮的地方了,遊戲除了號稱主線天花板的黑白系列之外,劇情我基本都沒啥印象了(呃、動畫好像也差不多)。

 結論,在「繼承前作、完善續作」的大前提下,水晶(含金銀)版是個人最喜歡的一代,別的不說,光是能打16座道館跟 RED 就值回票價。

 題外話,珍鑽重製版可以無視冠軍直入殿堂的 BUG 實在有夠好笑。


 該回來聊聊動畫了。

 我最喜歡的金銀水晶,在動畫全系列的表現反而是最糟的,不過也因此促成了從超世代(AG)開始推女主角的套路,也算大功一件。

 AG 是我第一部利用網路追的寶可夢,從國一看到高二,衝著對寶可夢的愛,雖然人物不太行(機掰人來太多),期間受到新遊戲和基測的排擠漏了幾話,但我還是有看完,親眼見證了 小遙 從自閉人、邊緣人、機掰人到豐緣人(舞姬啦)的成長經歷。

 DP 是我覺得整體最沒特色的一代,唯獨 小光 和 希羅娜(竹蘭)是真的香,所以前面還是有認真看,但這次播出的時間跨度一路拉到了我大三,撇開玩遊戲,在唸書上也有許多煩心事,大約100集左右開始就有一話沒一話的看,甚至差點完全棄番,幸虧2010年發售的黑白版重新激起了我對寶可夢的熱情,配合最後的ED9〈君の胸にLaLaLa 〉,總算是又把我拉了回來。


 而這也是小剛最後一次陪小智長途旅行,工具人的職務將在下一部「超級願望(Best Wish)」(這什麼鳥翻譯)正式轉交給 丹特(天桐)。

 從 BW 開始直到現在,我沒有再缺過動畫的任何一集(當兵的那一年也沒有,每次放假回家就是瘋狂追進度);很多人都會批評劇情怎樣、編劇怎樣什麼的,我自己倒是不怎麼在意,反正跟老人家看《水戶黃門》或《暴坊將軍》差不多,就是給自己來點情懷順便長知識這樣,不用帶腦子,感覺「たーのしー!」、「すごーい!」就夠了。



 我覺得動畫最大的優點,是有足夠的時間去刻畫更完整的遊戲世界,讓一些我們原本沒興趣的東西,有了對其改觀的機會。以咱來說,冰砌鵝 就是個好例子,這傢伙我當初看到感覺就只有「這三小?」,直到動畫看完後才終於開始理解這憂鬱小生的魅力,間接提升了好感。

 當然,如果是本來就喜歡的,動畫還有再加分的效果,例如小智的 葉藤蛇(藤藤蛇)♀真的是讚爆……別誤會,身為一個御三家固定選草系的人,咱只是單純欣賞有個性的寶可夢而已。

 總之,《神奇寶貝》大大地延伸了我們這些不懂日文的小鬼對遊戲之認識與想像,雖然遊戲裡的尼比(深灰)道館沒有消防設備可以電,帶皮卡丘去打小剛就是自殺。

 不過既然都已經是戰敗只會眼冒金星倒下「失去戰鬥能力」的非暴力遊戲,一些比較大人的東西就還是點到為止,像生技操作啦、私獵盜賣什麼的,特別是「死亡」,我印象中在遊戲除了初代的 紫苑鎮 之外幾乎都沒出現過墓地、墓碑或類似意象的東西,而動畫更是直到 XY 的 妙喵 與日月的 火斑喵 劇情時,才首度看到對這些事物有較不隱晦的呈現。

 這些反而在外傳漫畫《神奇寶貝特別篇(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SPECIAL)》中有較多描述,雖然這系列我有點視它為邪魔歪道(結果 田尻智 說這是「最接近其世界觀」的作品),但也不得不承認,特別篇的戰鬥和劇情是真的精彩。



 最後,來說說咱對寶可夢系列的看法,小弟說話不經大腦,就當是老人家固執己見的牢騷、或是雲玩家的胡言亂語吧。

 首先,我覺得這系列和《遊戲王》一樣已經處於戰力、系統過度膨脹的狀態,然後還非要整天搞噱頭,弄到後來甚至連最基本的全圖鑑收錄都做不到;日月的Z招式第一次看還挺新鮮,但之後的 極巨化、太晶化 感覺就只是喧嘩取寵的玩意。這點《遊戲王》倒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原本的 上級召喚、儀式召喚 增加到 融合召喚、同調(同步)召喚、超量召換、靈擺(搖擺)召喚、連結召喚,弄得我都昏頭了@@

 或許是相對複雜的關係,除了更新禁卡目錄,《遊戲王》在遊戲與動畫的製作期限上遠比《寶可夢》要來得寬裕許多。寶可夢現在有自己公司,不管幹什麼都會牽扯到一堆商業利益,早已是無法停下的火車,而且速度似乎還越來越快,實在是讓人憂心,加上 GameFreak(遊戲開發商)的技術有些落後,進化速度堪憂。


 如果不是超大 IP+粉絲買單,這公司能撐到現在簡直奇蹟。



 無論如何,至少這次寶可夢2077朱紫的各種新嘗試我覺得是個好方向,雖然路挺坎坷的就是了,GF 別跟我說這是你計畫通啊……


 其實呢,我更想要的是融合過去所有舞台的世界,但看現在連圖鑑都梳不齊,《寶可夢World 》或《寶可夢Online 》大概還有得等,不如期待3DS模擬器能完善運行 XY 和日月比較實在

 還有就是,我一直希望能有戰鬥之外的系統能玩,但 GF 卻總拿些半成品出來,比如華麗大賽,設計點子很有趣,實際參加卻很無聊,沒到動畫那種自由度的話,就只是個陽春的評鑑系統,還不如拿去給評審試吃料理;料理系統本身立意良善,但現在已淪為補血、上Buff和吸引色違寶可夢的消耗性道具,只差沒讓你擺攤賣錢而已了。

 我希望,《寶可夢》能像牧場物語那有隱藏的體力條,消耗程度依玩家行為決定,然後能適時吃些東西補充、或是像之前說的參加料理大賽,增加一些生活感。

 其他像動畫中出現過的騎乘競速、訓練師&寶可夢障礙賽之類的也不錯,如果參加這些也有經驗值的話那就更好了。「戰鬥不是唯一的路」,比起成為對戰王者的榮耀,我更想要和寶可夢共同度過的日常,而這是目前的《寶可夢》依舊難以實現的。



 難怪我現在還在看動畫。



 說到動畫,BW 的 真司(真嗣)曾經是很多人討厭的角色,但我得說,如果你在遊戲中做過和他一樣的事,那實在是沒什麼資格批評。現在應該沒多少像我這樣每種寶可夢只抓一隻,不洗數值、不刷特性、不蒐色違,有什麼是什麼,甚至收集完圖鑑後還會把用不到的直接放生,只留主力和二軍,這才是真正能嘴真司的訓練家。

 但我承認,這種玩法通常得開經驗加倍不然會花很多時間練等= =



 另外一種爭議性玩法我想應該是神獸廚吧。身為一個曾經單靠 超夢 完爆石英聯盟的訓練家(當時背包裡放的還不是全復藥而是 PP 回復劑),蠻意外我之後幾乎沒再用過神獸戰鬥,除了黑白打聯盟戰為屬性搭配破格塞了 丘雷姆(酋雷姆)進去以外,其他的成員都很普通。

 護子蟲(保母蟲)、圖騰鳥(象徵鳥)、紅霸鱷(流氓鱷)和 水晶燈火靈 是連續兩代的固定班底,黑白的 丘雷姆 和 快勇蛙(蚊香君)到2代換成了 冰原熊(凍原熊)和 路卡利歐,這就是我的冠軍陣容,基本就是各種屬性都來一點,以不變應萬變。

 嗯?你說君主什麼(蛇嗎)?呃……因為我覺得牠有點脆皮,加上只會草、毒和普通的招式所以在聯盟戰時先換下來了,平常的話會帶啦(心虛)。



 至於我的訓練師之旅,就等哪天有機會再說吧,目前打算先按照《葉綠》、《白金》、《心金》、《綠寶石》的順序把舊作補完,畢竟目前全破的就只有《黃》、《水晶》、《白》和《黑2》,資歷有點不夠啊(初代另外三版本其實都有玩到御三家最終進化啦)@@

 噢對了,任天堂在NDS有發布過一款寶可夢卡牌教學遊戲,但很陽春,就給三副初始牌組和幾個訓練用AI,然後說明完規則後試打一下就沒了,就算是免費下載軟體感覺還是很虛啊……



 最後的最後,不可避免的那個要來了。


 對不起,我說不出最喜歡的寶可夢名字,太難選了。

 如果是不排序 TOP3的話,那可以,分別是 六尾(含阿羅拉型態)、太陽珊瑚(不含伽勒爾型態)和 日精靈(太陽伊布,想當年曾為了白天和黑夜的進化型態怎麼選煩惱了好久)。

 如果是說最喜歡角色的話,那很簡單,唯一支持竹蘭。不過這裡畢竟是聊動漫的,還是順便來個 TV 版主女角 TOP3吧,依代數排的話是 小光、賽蕾娜(莎莉娜)和 莉莉艾,中間那位應該是目前的天花板,長短髮各領風騷,實在太婆了(小霞也很婆啊,男人婆)



 OK,暫時就先這樣(誒,已經1萬2千字了說),這次真的拖有點久,寫著寫著竟然連朱紫都發售了,就當是慶祝文(?)吧。


 魯夫說,所謂的海賊王是「整片大海最自由的人」;我雖然不清楚小智對寶可夢大師的定義,但肯定不只是世界冠軍這麼簡單,所以無論是陪伴、亦或是代替我們,他都會繼續走下去。

 我說會繼續,就是會繼續。




「Pocket Monsters」,

 簡稱「寶可夢(Pokémon)」。

 是在這顆星球上非常不可思議的生物。

 天空、陸地、大海,隨處可見牠們的身影。

 其總數有100…200…300…不,應該還有更多。

 作為伙伴、作為朋友,人類與寶可夢們和睦的生活著。

 有多少寶可夢,就有多少相遇;有多少寶可夢,就有多少夢想。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