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好星期天週札 15 “跌嘢繼續執” |“走塑”抑智 減廢行動值得反思

GC 休閒模式 | 2021-10-03 23:48:49 | 巴幣 122 | 人氣 210

標題:“跌嘢”,即是有些東西掉在地上;“執”,是指撿回來。
“走塑”,即是減塑。

  這個星期是十一國慶長假。在香港,我們並不會慶祝雙十節,頂多只會在商會玻璃窗上貼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旗幟隨風飛揚這回事不允許發生。這是因為當年回歸之後,特首董建華和國民黨當局討論國慶一事,雙方達成共識,允許相關團體在室內張貼台灣旗幟,不過不能在室外展示。因政府需要遵守“香港乃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大原則,所以只能在街上展示中國五星紅旗,或者香港區旗。不過,我也差點忘記學校內有一尊孫中山銅像,想起雙十節原意是紀念武昌起義成功,以孫中山為首帶領的共和政權成功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打破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中華歷史的重大里程碑。雙十那一天是東亞邁進西化的重要一步: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武昌起義,以及之前共和政府的一切準備和努力,那麼現在的中國有很大機會仍然淪為帝制統治國家。文明的原地踏步,思想的守舊,這些事情,是現在的我們可以預想到;也即是說,那日的意義,在於避免燦爛的中國文明被愚昧無知的在上位者摧毀;懂得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懂得紆尊降貴,謙虛地向西方國家學習其長處,這些都為日後中國政府沒有採取完整的馬列主義埋下伏筆,使得這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都得到指數式增長。所以如果大陸民眾在歌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自己反而認為,沒有孫中山,就沒有新中國。

  上面的贅言就說完了,不過國慶假期想來慶祝也沒有門,皆因幾乎所有大型國慶活動都不允許公眾人士進入,以治安為由不准百姓點燈,豈不是本末倒置?不過有假期也會想出門啊,今日某一家私人企業就補貼了其中一條巴士路線的車費,那條路線是開往郊區的,適逢今日是星期天,郊外迫得水洩不通,簡直比尖沙咀旺角還要誇張,塞了一個小時的車,我忍不住了,乘車回到市區。所以其實今日是有一點不爽,然後一連串的事情也令我更不爽,懣氣積心,竟然就躺在床上睡著,醒來以後好像心情好了一點,果然充足的睡眠也是健康的一環。

  那麼沒有出門的日子,除了溫習是來幹嘛?呃......看專欄吧。平日通常會看《頭條日報》,而每週二、四、五會有比較多點評、隨筆,這些是我“生命的泉源”——獲取靈感的地方。星期四的一篇,評論員大肆評擊一首流行曲“荼毒下一代”,那首歌的影片在下:

  歌詞是廣東話,認真地說,填詞水平絕對不能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歲月來比較,以現在的填詞人和那時的比較,簡直是雞蛋碰石頭。引上面幾句歌詞:

跌咗嘢 試吓唔好揾
跌咗嘢 試吓唔好忟
係咁揾 搞到個人好忟憎
唔好揾 不妨試吓等一等

跌咗嘢落地 唔好咁心急
跌咗嘢落地 唔好咁固執
你愈急 佢愈會繼續消失
唔好急 坐低做個深呼吸

  內容大致上就是表達,當掉了一些東西在地下,不需要花費心機來尋找它們,緣分到了就會找回來。點評筆者直斥歌詞散播“無聊文化”:當青少年被這種漫無目的、隨遇而安的文字渲染,自自然然他們的大腦就會接收這種信息,認為凡事也不需要認真做,敷衍塞責也可以混日子。當推動流行文化的人,思考內容時以無聊隨便的心態對待事業,是文化界一大潛在災難——人們的文化內涵越來越淺,品味越來越低俗。沒有人懂得欣賞高質素的作品,只會懂得接受低俗娛樂,對一代人的知識水平和品德修養都有弊多於利的影響。雖說上述歌詞其實有非常濃厚的老莊思想,認為萬物應該順其自然,主張“無為”——人的心靈不應該被外物拖累、干擾,人們不應把注意力放在外物,而是要懂得捨棄,拋離利慾,與萬物待在同一地位,“萬物以我為一”,但與現代社會的拼搏精神互相違悖: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達致逍遙天地的境界,那麼國家豈不失去生產力?GDP該怎麼辦?經濟發展呢?沒有人想工作,因為失去工作的誘因——寧當貓頭鷹(低調的鳥)而不做鵷(鳳凰),是現代不少年輕人的渴望。所以這種流行文化風氣的擴散,如果不加以規管,就會鞏固了“躺平族”的力量,沒有人願意研發新科技,投入生產線,國家機器就會停止運作,生活潦倒的業就要全國人民承受。所以掉了東西,最好也要堅持撿——即使有機會撿不回來;而點評的尖銳筆鋒,其實是個人對社會的呼告而已——好的娛樂應該雅俗共賞,箇中內容能夠傳揚中華傳統美德,並且對青少年有教育的意義。

  最後就是“走塑”。減少塑膠用品應該是近年來最棘手的問題,隨著疫情久未退散,快餐店外賣飯盒使用量未見減少,而吸管是塑膠用品大幅增加的罪魁禍首。所以,各地政府積極推行限制使用吸管的政策,務求在短期的塑膠廢物量,起立竿見影的作用。不過,塑膠用品林林總總,只限制吸管用量顯然不足。塑料垃圾最難纏的,是它們分解難度高,動輒需要幾百年才能在大自然完全分解。而人類社會在二十世紀初才掌握大量生產塑料製品的方法,所以元祖塑料製品到現在其實還未完全自然分解。更甚的是,近代人類生產塑料製品有增無減,才令塑料問題成為最難解的環保問題。今日的早餐令我嗤笑:麥當勞響應“走塑”行動,沒有提供塑膠吸管,不過堂食的飲品杯竟然是即棄塑膠!這是“名義上”的環保,而不是“實際上”的付諸行動。令我憤慨的是,大型企業為了利益,應酬政府,但同時為了節省成本,而繼續使用因大量生產而成本低廉的膠杯!我覺得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把所有塑膠餐具換成紙製,雖然伐木也是不環保的行為,不過木製用品自然分解時間短,只需要幾個月就能完全分解,而且有些樹木生長速度快,方便量產,同時又不會過度伐林而喪失天然資源。不過這個就牽涉全球層面的環保議題,普通人只有談論的資格,不便實踐。而第二個就是自備餐具——堂食不用吸管,因為自己有了;外賣不用餐具,因為自己有了;買飲料喝不用膠杯,因為自己有了。最大的麻煩不是可重用餐具的價格,而是每一次重用都要清洗,而且普遍快餐店因為衛生問題,不接受以自帶膠杯盛載飲料。說實話,這種層面的環保與否,其實是為與不為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
--------------------------------------------------------------------------------------------------------------

  我把這件事放到場外,可是他們的焦點卻集中在“香港”這兩隻字。難道台灣真的有那麼多人因為政治,而無限上綱上線嗎?人缺乏理性,是最可怕的東西。一切千言萬語,有意義與否,皆被“執念”拒諸門外。語言的表達,在乎“約定俗成”,所以不同地方,因為有著獨特的文化,用字上有明顯差異,而只以“支語”一詞概括,我想是一個對中國語文有興趣的人,確切的侮辱。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