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藏傳佛教宗教源流——薩迦派

作者:玄都之王│2021-01-17 14:25:09│巴幣:0│人氣:360
薩迦派簡介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後弘期初期形成的一個重要教派,也是後藏地方舊貴族昆氏家族掌握的一個教派。它的主寺薩迦寺建立在今西藏薩迦縣府所在地,因地得名。因該教派寺院牆上刷有紅、白、藍三色條紋,故俗稱「花教」。

  薩迦派始於西元 1l 世紀後期,創始人是昆氏家族的後代貢卻結波(1034——1102)。他出身于信奉寧瑪派的家庭,自幼即受到寧瑪派思想的影響,曾從其父兄學習過寧瑪派的教法。後到牛古壟寺拜卓彌釋迦意希為師,學習新密法《道果法》,創立了自己的一套教法。于1073 年建立薩迦寺,開始形成了薩迦派,貢卻結波遂成為該派的領袖。貢卻結波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法位以家族相傳的形式向下延續,政教兩權都集中於昆氏家族。

  薩迦派完整的教育體系在貢卻結波時期尚未形成,而是在他的兒子貢噶寧波時期。貢噶寧波(1092——1158)幼年時代除隨父學法外,曾遊歷各地,廣拜名師,遍學佛教顯密二宗及《道果法》的全部口訣及修行法。他掌管薩迦寺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道果教授」,成為薩迦派的主要教法。在他主持薩迦寺的 45 年中,薩迦派的聲勢漸盛,門徒眾多,因此被尊為薩欽(意為薩迦派的大師),成為薩迦「五祖」的第一人。第二祖和第三祖是貢噶寧波的次子索南孜摩(1142——1182)和三子紮巴堅贊(1147——1216),他們兩人都是博通顯密的學者。第四祖是薩班貢噶堅贊(1182——1251),他是貢噶寧波最小的兒子貝欽沃布之長子。薩班貢噶堅贊又因通曉五明,而獲得「薩迦班智達」的稱號(簡稱「薩班」)。第五祖是八思巴(1235——1280),他是薩班之弟桑查索南堅贊的長子,精讀各種經典,在宗教和政治上是對元朝皇帝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以上薩迦「五祖」中,前三者娶妻生子,身著白色俗服,稱為「薩迦三白」;後二者則出家為僧,身著紅色袈裟,稱為「薩迦二紅」。

  薩班和八思巴是西藏地方勢力與元中央王朝建立關係的代表人物。由於元朝中央政權的扶持,所以薩迦派勢力發展很快,寺院遍佈西藏各地,甚至遠及蒙古、安多和康區。

  薩迦昆氏家族在 14 世紀前期,逐漸分裂成為細脫、拉康、仁欽崗和都卻等四個拉章,後來有三個拉章皆絕嗣,只剩下都卻拉章一支,這個支系又生有兩房,稱為卓瑪頗章和平措頗章,故薩迦的法王就分別由這兩房中的長子輪流擔任。14 世紀中期,元王朝開始衰落,薩迦派失去了中央政權強有力的支持,又因衛藏地區新的教派和封建集團崛起,爭奪勢力,薩迦派內部也紛爭屢起,其勢力便逐漸衰落下來,不久其政治實權就被後起的帕木竹巴地方勢力所代替。薩迦派在西藏失勢後,即形成俄爾、貢噶和擦爾三個支派,他們都是顯密並重而以修習密宗為主的。

  薩迦派的教義中,最獨特的是「道果法」。「道果法」的核心理論是「明空」思想,認為心的法性即是心的自性,心的自性即是「明」(心性本淨,本性光明),此為萬法之源。一切妄念是外界加給人心的迷亂,因此要斷除一切妄念,恢復心的白性即法性。薩迦派認為,眾生與佛本無二致,差別只在於迷悟不同,自性迷則是眾生,自性悟則是佛。「道果法」就是引導人們通過顯密修習由迷惑走向覺悟的方法。

  薩迦寺至今仍是藏傳佛教中藏書最為豐富的一座寺院。


西藏佛教的薩迦派
  薩迦派是中國西藏佛教中的一個宗派。「薩迦」是寺名,意為「白土」,因在白色土地上建立寺廟故名。本派的主要教授為道果教授,以修歡喜金剛二次第道及其支分(密宗方面)為主,同時也有一切共道修法(顯教方面)。道果教授有十八派之多,最主要的是薩迦派。

  本派的建立和傳衍:薩迦派的祖先是西藏貴族,藏王墀松得贊的大臣昆拔窩伽的第三子昆龍王護,他是西藏最初出家的七人之一。他的第四子侍壽的兒子金剛寶,數傳至釋迦慧。釋迦慧有二子,長子慧戒,出家淨修梵行。次子寶王(1034~1102),通達顯密教法,也熟知風鑒等世間術數。曾從卓彌譯師學習新譯的密法。又從敦枯巴拉則譯師、迦濕彌羅國杭都伽薄論師、瑪寶勝譯師、津巴譯師等學習一切顯密教法。四十歲時,在奔波山建立寺院,以後逐漸形成為薩迦派。寶王建寺後住持弘法三十年。他去世後,其子慶喜藏(1092~1158)年幼,於是請拔日室利譯師住持薩迦寺,並且依止學法。十二歲後掌底勝藏學對法,又從瓊寶稱和梅朗璀學《中觀》和《因明》,從盛幢兄弟學集密和四面大黑天法,從劄拉拔學歡喜金剛法,從公塘巴梅譯師學勝樂及摩訶哥羅法,從布尚羅穹學勝樂法等。慶喜藏從二十九歲起歷時四年依止相敦法然學習道果教授。四十七歲時,印度比瓦巴來到薩迦寺,從受七十二種續部教授和十四種甚深法門。於是慶喜藏成為一切密法的教主,住持薩迦寺四十八年,弟子很多,他親生四子,第四子大吉祥光的長子就是有名的薩迦班禪。薩迦班禪(1182~1251),初名吉祥義成,又名慶喜幢。十五歲以前即從伯父名稱幢,完全學得薩迦所傳睥一切顯密教法。十九歲時從喀伽班禪聽《金剛歌》等,又從宇敦金剛歸學慈氏諸論。二十歲時從瑪憂菩提精進和粗敦童獅子學習《因明論》,從則巴自在獅子學宗派論,從吉窩雷巴菩提光學習寂滅、大圓滿、能斷、迦當等各種教授。二十三歲時,迦濕彌羅國釋迦室利論師(簡稱喀伽班禪)到西藏,遂從論師及其弟子僧伽室利、善逝室利、檀那屍羅等學習聲明、因明等十種大小明處論,於是傳得到薩迦班禪(簡稱「薩班」)的稱號。二十七歲時從喀伽班禪受比丘戒。三十八歲時著《正理寶藏論》,五十一歲時著《三律儀差別論》,破除一切邪見邪說。五十九歲時又以教理降伏以南印度訶利喜為首的六個外道,使他們轉入佛教。六十三歲(1244)時受西涼廓丹的邀請赴西涼弘法。七十歲去世。

  薩班的弟子桑刹福幅(1184~1239),性情慈湣,體力過人。總學一切顯密教理,多能受持。尤其對於薩迦教法的弘揚、寺院的擴充、都極盡力、五十六歲去世。他有四個兒子,最有名的是卓滾卻結帕巴。

  卓滾卻結帕巴(1235~1280),十歲時,從伯父薩班出家受沙彌式,十七歲、隨侍薩班到西涼,十九歲,受忽必烈的邀請,傳授「歡喜金剛」頂。二十六歲時,忽必烈封為「帝師」,並將西藏十三萬戶作為供養。此後西藏的政教全權,就歸薩迦派所掌握。三十一歲回薩迦寺。三十三歲,元帝又請他進京傳授灌面。四十二返回薩迦寺。四十六歲去世。

  薩迦的血統,桑刹福幢的兒子智生,智生的兒子賢德,有十五個兒子(一說只有十二個),主要的是帝師慶喜慧,他把寺院分為四院,分給諸兄弟。希陀拉章分給克尊勤波(賢德之子)兄弟;拉康拉章分給帝師慶喜善生兄弟;仁欽崗拉章分給慶喜日幢兄弟(這三院傳了幾代都斷絕了,現在沒有後裔);都卻拉章分給慶喜善幢兄弟。慶喜善幢一系的後人絳央曩喀劄什又在則棟建勝三有寺(約在一四五三年),因此分為上下兩院。則棟的後裔曉種,當清朝初年(約在康熙四十年間),因為和藏王拉桑不和,逃到青海,後裔從此斷絕。只有上院的血統至今未斷。此派凡出家修梵行的,稱為貢瑪,居家咒師則稱為薩迦墀巴。

  本派的弘揚:住持薩迦派教法的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在顯教方面的有雅、絨二師;密教方面的有俄、總二師。雅為雅楚佛祥,是則塘官菩提寶提寶的兒子,求學於薩迦寺和則塘寺,依精進祥學習顯教,依智祥學習密教。絨即絨敦說法獅子,是雅楚佛祥弟子,幼年學習苯教,十八歲時進藏,在桑樸寺親近寶勝和自在等學法,通達五明。從卓薩寺住持慶喜幢受比丘戒。著《決定量論》的注疏等廣事弘揚。二十七歲遇到雅楚,從他學薩迦派的講說顯教儀軌。從大乘法王慶喜吉祥學習密乘深義。七十歲時(1436)建那蘭劄寺,講法十四年。八十三歲去世。他一生造就的人才很多,以後多轉成宗喀巴的弟子。達薄吉祥勝繼承那蘭劄的法席。

  絨敦的弟子佛增建哲宇結刹寺、興講辯的規則。從此發展出來的土登曩賈、漾巴金、甯鑰賈雄、群稞倫布、結刹訶等五個寺院,共種母子六寺,都是講辯法相的道場。佛增的弟子中以慈氏法成和妙音慶喜法賢為上首。法成建立甯鑰賈雄寺弘揚教法。妙音慶喜法賢和他的弟子成就祥然建立群稞倫布寺。

  絨敦的弟子釋迦勝建土登賽朵金寺,佛增的弟子福獅子建土登曩賈寺,登巴饒賽建惹瓦梅(下院)寺,均弘薩迦派教法。

  又有人說住持薩迦派顯教方面的為「雅雲」二師。雅即是雅楚佛祥,雲是惹達瓦雲努羅卓。惹達瓦(1384~1412)親近慶喜祥等諸大德,學習顯教經論,從堪勤絳伸聽聞「中觀應成派」的理論,又從虛空賢譯師等學習「集密」等密宗經教。在薩迦派大德中,能如實弘揚集密教法和「中觀應成派」正見的,以惹達瓦為第一。他著述豐富,弟子很多,宗喀巴和賈曹傑、克主傑等都是他的弟子。

  住持薩迦派密法的俄、總二師或稱慶、喜二師,是俄巴慶喜賢和總巴慶喜勝(一說是總巴慶喜幢)。他們的師承是從喇嘛當巴福幢傳來的。福幢是賢德的兒子。俄巴九歲出家,從薩迦東院住持智幢學《三律儀論》,從薩桑帕巴、劄喜仁欽等學習顯教經論,從佛陀室利學習「道果教授」。曾住在薩迦寺弘法多年,各方來從受比丘戒的有一萬二千多人。四十八歲建俄鄂旺寺,接待各方求法的僧眾。曾到前藏兩次,到阿裡地區弘法三次。七十五歲(1456)去世。著名弟子有佛增、福獅子、釋迦勝、慈氏法成、慶喜法賢等,以穆勤寶幢為上首。對其他弟子未曾傳講的道果教授,都秘密授給寶幢。所以從此「道果教授」有「措協(對大眾講)」、
「羅協(對弟子講)」之分。此後的學人,稱為俄派。

  總巴有前後兩系,前者為喇嘛當巴,傳弟子總持祥,住持薩迦派的顯密教法。總持祥的弟子有賢幢、幢寶、善賢等。寶幢的弟子為穆賽巴金剛幢寺,弘揚薩迦密法,稱為前總巴或穆賽巴。

  又有喇嘛當巴有弟子大乘法王慶喜吉祥,吉祥的弟子名總巴慶喜幢和劄陀巴福賢等。慶喜幢與俄巴是大乘法王的得意弟子,賜名“妙音名吉祥”。俄巴主要弘傳薩迦東院的法規,慶喜幢維持薩迦拉章系的制度,所以統稱為俄、總二師。他的弟子有吉祥法護、童勝、克主結等。

  劄陀巴福賢的弟子慶喜尊勝,幼年就熟悉五大陀羅尼,從慈氏洲者受比丘戒,三十三歲時(1464)在前藏貢迦(地名)建金剛座時,弘揚薩迦派的教法。六十五歲去世。這一系統稱為後總巴或貢迦巴。

  後來又刹勤明慧海(1496~1566),起初在後藏劄什倫布寺求學,後來從朵仁巴普賢法日得到俄總二系所傳的道果教授,還有俄總等系所未傳只是薩迦嫡派相承的耳傳教授等,也都從達勤慧幢和朵仁巴處學得,所以他成為薩迦派一切教授的集大成者。七十三歲去世。他的弟子有絳漾欽則旺薄,多聞龍猛海等。三世達賴福海也曾從刹勤聽聞摩訶哥羅幕和四面教授。五世達賴也曾從刹勤的弟子福勝受學過刹勤派的道果教授、十三種金法和大小摩訶哥羅等法。現在金法和四面等法,在格魯派(即黃教)中也極盛行。從刹勤所傳大密羅協教授,世人稱為刹派。從前元明兩朝,西康、蒙古、漢地也有很多薩迦派的寺廟弘揚薩迦的教法,但入清以來衰微殆盡,只有西康得葛籣主頂等,還有少數寺廟,由俄寺派人住持講演薩迦派教法,其他地方沒有弘揚薩迦教法的寺院了。俄寺仍然是各處教徒求學的基本道場。各處的薩迦派僧人,到俄寺或薩迦寺求學,多系聽講《三律儀論》和「道果教授」。至於《現觀莊嚴論》、《入中論》、《因明論》、《俱舍論》等諸顯教經論之講學,已經很少。

  本派的見解和修行:薩迦派諸師的見解極不一致,如薩班、絨敦等很多人是中觀自續派的見解,惹達瓦童慧則是中觀應成派見解,釋迦勝起初是中觀見解,中間變為唯識見解,後來轉成覺曩派的他空見解。其餘也有執持大圓滿見解的。但薩迦派有一種不共的見解,為「明空無執」或「生死涅盤無別」,即是「道果教授」的見解。這種見解的建立分顯密兩種次第的關係,與其他各教派大體相似。


薩迦派的特點
(一)總述其教派特點
  薩迦派的特徵如總括其要義,則如至尊薩迦班智達所說:
首先于諸所知遍通達,然後于諸智者善講說,
最後精進觀修理解義,即是三世諸佛之共許。

  薩迦派的修持,是以清淨持戒作為基礎,廣泛地聞習那些由班智達和大譯師所譯訂、由智者和證士們所講修故而為具足智慧者共許認可的顯密典籍。在此基礎上,對這些典籍的文字的組合、內意的解釋、儀軌的程式等細微之處,應用「真實的」或「假設的」、「用意」和「目的」、「自他宗派的差別」等思維所生之智慧,詳細地斷除以無為有、以有為無的增損。在對人講說或著書立論之時,也應結合教理和證理而論證成立。同時,按照上師傳承的竅訣所出,無有迷亂地守護。除此之外,未參雜、沾染一點其它典籍的說法和自己造作的污垢。

  修持甚深的共道,特別是修持具四正量的耳傳《寶訓道果法》時,最初先以因時的灌頂成熟相續;至中間階段,道時的灌頂之水流未消失,於四座領取此灌頂以養育,即串習二次第的四種灌頂之修道;最後以果時的灌頂,於今生或中陰等時,決定獲得最勝大手印的成就,故比其它道更殊勝。

  另外,在修習最勝成就時,能附帶出現共同成就;修習共同成就,也能附帶出現最勝成就的深廣教誡(如十三金法),可以決定的把握,令自他一切人,皆容易獲得暫時和究競的兩種成就。

  薩迦派的上師們,除了無迷亂地護持自宗之外,並不追隨他人的宗派,對它宗僅稍作一些教理的分析,而不會以毫無道理的貪瞋,去詆毀其它宗派;內心雖擁有廣大的覺受、證悟和神通等功德,卻深藏不露,即如《吉祥密集續》所說:「外護聲聞行,內修密集義。」

  總之,由於在聽聞、講授和觀修方面如此嚴格地奉行實踐,故而吉祥薩迦派的班智達和瑜伽自在主們如雨雪般不可思議地紛紛降臨。這些班智達們不僅通達顯密及學問的廣大要義,並能按照印藏諸大宗師們的主張如實宣說;瑜伽自在主們則由無誤地觀修續部所說之道,故大手印的智慧和地道的功德性相于相續中生起而獲得成就。


(二)薩迦派見地「輪涅無別」的介紹
  一切宗教教派都在各自的心目中,依教依理而確立宇宙人生的真理(此所謂的「真理」或稱為見解、理論),然後依據正理加以宣說(傳教)。藏傳佛教各宗各派,大多通過對「基位、道位、果位等三位」的描述,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基、道、果三位」,是與一切大小乘的見、修、果三位相結合的,即:基位,指抉擇正見;道位,指修習行持;果位,指現證菩提。

  「基位」一詞,是藏傳佛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本體」、「實相」、「事物」、「因緣」、「種子」的代名詞,各派在修道的方法和對將要證得的佛果等方面,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在對「本體」或「實相」即基位元的認識上,卻是眾說紛紜,長期辯論不止。

  那麼,薩迦派關於「基位元」的認識和主張是怎樣的呢?

  薩迦派認為,基位時的自心本性,從無始以來到成佛之間,皆恒常不斷地本自具足,它是沒有善或不善等分別妄念的明空雙運。即:自心體性不離明分為明,故明為心之性相;明分全無形色可得為空,故空為心之自性,如此正明之時即空,正空之時又明,故明空雙運無別,遠離戲論(言說),不由造作之心的體性,即是心性。

  此明空雙運之心性,在其它經續中也稱為阿賴耶(含藏、普基)識、法界、有垢真如、光明心、如來藏、清淨心等。因眾生不能認識把握此心性,就會生起能取、所取二執的現前煩惱及隨眠,此即是輪迴的根本俱生之無明。而一旦認識把握了自心實相,由無明所生的種種輪迴現象,就會解脫,消融於法界,獲得涅槃。因而,此心由於有無認識攝持的差別,而成為一切束縛輪迴和解脫涅槃之基(因)。

 所謂「輪涅無別」,是將明分有法(事物、現象)稱為「輪迴」;而有法之法性(本體)空分,則作為「涅槃」,此二者無別,故稱為「輪涅無別」。

  總而言之,一切輪迴涅槃的現象,都是自心唯一離戲本性所生起的種種之相,除心之外,真實不成立。而此心本身,雖受暫時之影響,而生為各別之形相,但於它們的本質,善惡皆不成立。比如用一塊銅器鑄成狗盆時,即成為下劣之處和嘔吐之境;而如果將銅器裝上足環、手鐲等裝飾,用作國王的食盤時,就沒有嘔吐的感覺,反而成為美食和奇特之處;同樣,將此物做成佛像,開光之後,便成為禮供之境,且依於此像而能積聚福德資糧之境。雖然此銅器暫時的形相現似有優劣,但銅自身的本質,沒有一點好壞的差別,雖現似顯現但真實不成立,故自性空;正空時而顯現,正顯現時而空,故稱為「自性雙運」。

  薩迦派中對此見地,以抉擇和通達的方式,而分為顯教和密教兩種見地,即抉擇顯教中觀之見地和密教抉擇輪涅無別之見地。對於抉擇顯教中觀見地的方式,因恐文字太多,且論述中觀的著作甚豐,故不講述。以下僅簡述密教的見地——輪涅無別的抉擇方式。

  首先,上師要求弟子們,通過經典、教理和竅訣的方式,抉擇萬有輪涅所彙聚的一切法(事物),都是唯一自心所現起的種種現象,除心之外,別無一法。

  然後,讓弟子通過以心觀心的方式,首先認識心之「明分」:即在安住之時,體驗到內
心一種唯明、唯知的不滅明覺之性,即是心之明分,稱為「心之(性)相」。

  之後,又繼續觀察明分之本質:觀察心最初由何所生,生起之因不得,故無生,空朗朗的;中間觀察住於何處,顏色形狀等任何也不成立,並且於身之外內任何處也不得,故無住,清清明明的;最後觀察滅於何處,於何也不滅,是故無滅,樂盈盈的。如此生、滅、住三種,有無、是非等全都遠離,故空性離戲赤裸顯現,即是心之空分,稱為「心之自性」。

  如此,在自性任何也不成立之時,自顯之力用無滅,生起種種顯現,故原本以來不曾沒有;而在自顯之力用無滅,生起種種顯現之時,自性任何也不成立,故原本以來不曾有。本來不曾有的自性空分,與本來不曾沒有的性相明分,此兩者原本不曾分開的自顯極清楚、自空明朗朗、自證赤裸裸之狀態,除了僅能以自己本覺(自證)的智慧體驗之外,對於勝義實相,任何思想言語皆不能表達其本質。然為消除世間的愚昧無知,故在世俗名言上取名為「無二」、「雙運」、「離戲」、「無造作心之體性」等名稱。

  如此之實相,雖然周遍於一切輪涅而存在,但對於自己不認識自之本來面目的人,稱為「輪迴」;而對於認知者,則稱之為「涅槃」(出離憂苦)。所謂「輪涅」,也僅是從通不通達的方面,而各自安立名稱的;而從實相來看,別無一個不好的輪迴可斷,也別無一個好的涅槃可成。此理如果善加通達,則稱為「通達輪涅無別之見」。

(三)不共道果法的特點
  道果法,又稱為《寶訓》,是薩迦派《深法寶訓道連同果法》的簡稱。由印度大成就者比瓦巴依於所有無上瑜伽續部以及《喜金剛》根本和注釋的三續,特別是根本的《二品續》,而著述論典《根本金剛偈》和修持的引導文《寶訓道連果之教誡》,傳授給弟子納波巴和仲比巴,此後輾轉傳入西藏,並為薩迦派祖師所繼承弘揚,最終成為薩迦派不共、特殊之法門。
何謂「道連同果的竅訣」呢?

  是指基(因)、道、果三者無別,或稱為基(因)是道,道是果之教。即,基(因)位時的佛的本來面目,自己不認識,而為客塵所障,此本身經過道位的淨化,離垢之後,認識本性,即立為果之名。這就是說:眾生雖是基位的佛,但因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佛,故不能產生福德作用。彼無明客塵消除之後,稱為淨垢之道,所謂佛性示現為果時之佛。

  那麼依靠什麼道(方法),才能淨化客塵,現證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呢?

  在《寶訓道果法》中,是以三現分作為修持之基礎,以三續作修持之正行,以四種正量和四種耳傳作為斷除修持之增損,以五種緣起決斷道之地界。如此修持,而次第出三種彙聚界之時,應了知精通發揮效力的七種竅訣和消除障難的諸教誡類而修持,就將打破宗派而成佛。有關三現分、三續、四正量、四種耳、五種緣、七竅訣和除障等教誡的具體內容,請參閱《薩迦文庫》第一輯之中的《薩迦密法選集》一書。


薩迦派概述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之一,也是藏傳佛教中最早傳入漢地及蒙古地區的教派,在藏傳佛教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薩迦派的教理博大精深,修持上具有顯密圓融、由顯入密的特點,開創和發展了以大、小五明為主的傳統知識文化講習之先河,對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在中國歷史上,薩迦派的祖師是最早成為帝師的,並開創了西藏「政教合一」的歷史。以下就從薩迦派的歷史、寺廟、教法之種類和特點,及其對藏傳佛教、藏民族文化的貢獻這幾個方面,對薩迦派作一全面扼要的介紹。


一、 薩迦派的歷史及寺廟
  舉世聞名的薩迦派,由西藏頗為古老的貴族——昆氏家族所創立。昆氏的祖先昆·魯益旺波澤真(龍王持壽)是藏族最早的七位出家人之一,從他開始,昆氏子孫數代修持蓮花生大師傳承的舊譯密咒法要,並且都親見了本尊,獲得了共同和最勝之成就。此後至昆·根確加布(寶王)時,他幼隨父兄學習舊譯密咒教法和經典,通達顯密教法。因見時人多修持舊譯密法,行為錯亂顛倒,他再修持舊密,亦難有殊勝成就,於是遵兄長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譯師那裡學法,獲得了新譯密續的教授與證悟。西元 1073 年,他在薩迦地方奔波日山觀察地形,于山坡白土中部的側面建立廟宇,此即著名的薩迦派祖寺——薩迦寺。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即以地名為寺名,後來也成了教派的名稱。薩迦寺自創建至今,一直是薩迦教派的中心。又因薩迦派寺廟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金剛手三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漢地俗稱「花教」。

  對吉祥薩迦派的教法,貢獻最大的是:由昆·根確加布最初獲得了新譯密乘教法,並修建了薩迦祖寺;後由其長子根噶寧波(遍喜藏,1092-1158)遍學顯密教法,創立了以耳傳寶訓道果法為主的薩迦派宗風,因之,薩迦派稱之為薩欽(大薩迦巴),立為薩迦五祖之首。薩欽之子、二祖至尊索南則摩(福頂,1142-1182)和三祖紮巴江稱(名稱幢,1147-1246)兩兄弟,通過對顯密教義廣泛的聞、思、修和講授、著述,令薩迦教法弘揚光大。至薩欽之孫、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遍喜幢 1182-1251)和其侄兒、五祖、大元帝師八思巴(1235-1280)的薩迦法王叔侄時代,不僅整個雪域藏區被收入薩迦派政教的大白傘蓋之下,甚至內地乃至漢地東南沿海等大元帝國的領土之內,都能看見薩迦派的寺宇及僧人。法王叔侄為藏傳佛教文化的弘傳做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

  隨後近百年間,昆族世代承襲朝中高位,並管理藏區的政教事務。在教法方面,一切講授的法統由夏、魯、貢三師住持;修持的法統由措、年、香三師住持,法王喇嘛當巴則獲得了一切講修的受命。之後,雖因元朝的覆滅和薩迦政教內部的分裂,薩迦派在西藏的政權被新興的帕竹噶舉政權所取代,但薩迦仍管轄著自己原有的大部分香火地。入明後,薩迦高僧頗得朝廷尊崇,羅追堅贊(1366-1420)受封為國師,袞噶紮西(1349-1425)受封為大乘法王,南喀雷必堅贊(1399-1444)受封為輔教王,並予世襲。至 1951 年,薩迦法王(薩迦寺座主)已傳到 82 代。

  明朝時期,薩迦派雖然失去了對整個藏區的統治權,卻出現了住持和振興薩迦教法、莊嚴雪域的九莊嚴,即:精通顯教的亞楚·桑傑貝(佛祥,1346-1399)、全知絨登·協夏更熱(所知遍明,1427-1511)、仁達瓦·言魯落追(童智 1349-1412),即亞、絨、仁三師。精通密教的是大金剛持鄂欽‧更嘎絨波(遍喜賢,1382-1452)、宗巴·更嘎江稱(遍喜幢,1382-1436)、擦欽法王洛色加措(明慧海,1501-1561 年),即鄂、宗、擦三師。精通顯密二宗的郭屋繞降巴·索南僧格(福獅,1427-1478)和色多班禪·釋迦確丹(釋迦最勝,1427-?)、達倉·喜繞仁青(智寶,1399-1474),即郭、釋、達三師。此時期,由於諸師將講修的喜宴弘遍了四方,薩迦之顯密教理的講授與修持都十分興盛,人才輩出。不但建立了眾多講授「六大論」為主的薩迦派顯教的學問傳統的大寺廟,尤其在密教的講修方面,則形成了薩迦巴、鄂爾巴、宗巴、擦爾巴等支派並行發展、枝葉並茂的情形。

  薩迦派的支派法流主要有三大傳承,即:鄂爾派,由鄂欽大金剛持更嘎絨波(遍喜賢,1382-1452 年)於 1429 年在後藏創建鄂爾唉旺寺而得名;宗巴派,源自於薩迦法王喇嘛當巴索南堅贊(1312-1375),宗巴·更嘎江稱(遍喜幢,1382-1436 年)使此派光大,稱前宗巴系(或稱沫舍系),之後從更嘎朗嘉所出的為“後宗巴系”(或稱貢嘎系);擦爾派,由住持弘揚薩迦派耳傳密法為主的擦欽法王洛色加措(明慧海)(1501-1561 年)所創。根據蔣揚欽哲·秋吉洛追的說法,還有夏魯派、布頓派和覺囊派(也可算是薩迦的支派)。雖然這些支派各有其不共的修法和知見,但都源自於薩迦派的傳承。

  元明兩朝是薩迦派的全盛期,在蒙古、漢地、康區、安多和衛藏各地都建有寺院。其分佈則主要集中于後藏日喀則地區,以及川、青、藏結合部的德格、阿壩、王樹等多康地區。

  其中,後藏主要為薩迦派的傳統勢力範圍。日喀則地區的薩迦寺飽經風雨,迄今仍是薩迦派的祖庭和中心。其佛殿後的藏經庫堪稱智慧的寶庫,所藏一萬餘種佛經、佛典,為八思巴時期集中衛、藏、康三地繕寫家以金汁、銀汁、朱砂、寶石和墨汁精心抄寫而成,實為佛教瑰寶。整個薩迦寺共珍藏佛教經藏四萬多卷,其中「貝葉經」的藏量居世界之首。薩迦寺以其浩如煙海的藏書、琳琅滿目的佛教聖物和獨特的建築風格,贏得「第二敦煌」、「佛教文化的寶庫」之美名。

  此外,鄂爾唉旺寺(即鄂爾寺,是薩迦派在後藏傳播密宗的重要場所)、錫金傑出寺(又名花園寺,乃由絳欽·繞降巴·桑傑培所建的講授顯教的大寺)、色多金寺(即具金色寺,班禪釋迦確登曾住持此寺,宏傳顯密教法)、達納土登朗加寺(由全知郭繞巴·索南僧格創建)、達仲莫切寺(是擦欽·洛色加措的主要寺屆)、珀東唉寺(為珀東·喬勒朗加的珀東學派諸師的駐錫地)、夏魯寺(全知布敦大師曾任寺主,開創了夏魯派)等都是後藏地區著名的薩迦派寺廟。

  伴隨歷史的變遷和興衰的演替,薩迦派在多康地區建立並保存了眾多的寺廟。其原因有三:(1)元時,帝師八思巴往返漢藏兩地時曾兩次途徑多康地區,在他的感召與攝受之下,沿途部分原有的本波、寧瑪、噶當派寺廟皆改宗了薩迦派,而皈依八思巴等薩迦大師的當地弟子則新建了另一部分寺廟。(2)鄂欽的弟子、大成就者唐東加波在德格創建的更慶寺,成為歷代德格土司的家廟。由此因緣,薩迦鄂爾巴在德格地區建立了眾多的寺廟。(3)多康地區地處川、青、藏的結合部,獨持的地理因素使此地長期以來成為一個「三不管」地帶,從而成為所有教派遠離政教紛爭的一片淨土,甚至在拉薩等地幾乎絕跡的本教和覺囊派亦在此找到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因此,歷史悠久、兼具教理和修持的薩迦派傳承在這片土地上得以自然地延續和發展。

  這一地區的德格宗薩寺(絳央欽則旺波大師曾在此寺廣弘一切宗派的教法)、阿壩縣的都布寺、青海玉樹的結古寺等都是薩迦派重要的、著名的寺廟。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德格縣的更慶寺,本名倫珠頂寺,是第四十一代德格士司堅巴彭措時所建,他的長子任寺主,次子繼承土司,形成制度,政教大權世代由德格土司統一掌握,所以沒有活佛。西元 1550年,更慶寺設立德格印經院,專門刊刻藏傳佛教經書、各教派重要著述、曆法和醫學等於餘種典籍,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對保護、弘揚藏傳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前藏地區的薩迦寺廟有彭波那爛紮寺,此寺早先講授顯教,中期主要傳授密咒,最後則成為傳授薩迦道果弟子釋等續部和竅訣的大寺。山南地區有藏區第一座佛教寺廟——著名的桑耶寺,有擦欽的弟子所建的弘揚耳傳教法的道場——雅隆紮西(吉祥)寺,還有早期住持薩迦宗巴派和布敦派混合的體系,曾經盛極一時的貢嘎金剛寺等。

  直到今天,薩迦派寺廟仍然眾多。不僅遍佈于整個藏區,還因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因緣,在中國和港澳地區、臺灣,以及東南亞、南亞、蒙古、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也分佈著大大小小的薩迦派寺廟和講修中心。

  現今,薩迦祖寺及眾多子寺仍處於興盛之中。住持和弘揚薩迦派教法的是大乘法王、達欽、擦欽等為首的昆氏家族傳承世系的法王們,如用絳央欽則旺波的話來說,則是:「這些仁波切們,僅他們天賦的智慧、能力等功德的微小一分,也是別的自以為是的化身活佛、或名門望族後裔們所不能及的,這是至到現在,大家都能親眼看見的事實。」由於歷代祖師和法王們的大悲護佑與善巧攝持,使薩迦派法脈得以延綿不絕、常盛不衰。


薩迦派的教法
  薩迦派是最早的新譯密咒派,它的創立正是阿底峽入藏噶當派的興盛時期。薩迦的袞喬傑布就依止阿底峽的大弟子桂·枯巴拉孜學習顯教。他的兒子袞噶甯布依止噶當派僧丈底·達瑪寧布等學習龍樹的中觀和慈氏的諸論,所以受噶當派的影響很大。後來住持薩迦教法的高僧如雅楚·桑結白和絨敦‧瑪畏僧格都是遊學阿底峽及門俄敦·桑浦之門。所以薩迦教法的特點,就是融有噶當的教授從顯入密,本派有名要門《道果》就是以顯教打基礎,以密法為究竟的法門。根據眾生的根器說法,極重修道的次第。

  薩迦派教義以「道果法」為核心,認為只要斷除「煩惱」,獲得「一切智」,就是達到「涅槃」之「果」。按照這一基本思想修持,形成三個次第,即:「首應破非福,次則破我執,後除一切見,知此則為智」。

  「首應破非福」。「非福」,指死後要得惡報的那類「壞事」,修法者首先要把「非福」拋掉,決心不做惡業,專行「好事」。由此求得來生「三善趣」(即人、天、阿修羅)的果報。

  「次則破我執」。「我執」,指關於「我」和實體實有的觀念,這種觀念被認為是一切苦惱的根源,必須破除,才能超脫。因此,要求修行者證悟諸法「皆非實有」、「一切皆空」的道理,由「無我」之空慧徹底斷除「我執」,從而擺脫「輪迴」之苦。

  「後除一切見」。這裡的「一切見」,既指非佛教的認識,也指佛教自稱的「正見」。那種認為宇宙萬物一切實有的見解,叫做「常見」,固然應該破除;但認為「一切皆空」,甚至心識、涅槃、因果報應、善惡等也是當真空無所有,叫做「斷見」,同樣應該破除。如果修行者除掉「斷、常」二見,就能獲得「一切智」,成為「智者」,即真正悟到佛法的人。

  薩迦派的法門,還有所謂不越寺牆的十三金法,包括空行三類、大紅三類、小紅三類、長壽金剛天女、戲財神、獅面母和黑文殊等修法。上外,尚有屬於新法的金剛灌頂、修法海論、龍樹所傳集密、佛智所傳集密、時輪金剛、喜金剛四教敕、勝樂金剛盧那直三法、紅黑畏怖三種閻曼德迦等修法;屬於舊法的有清淨父法和金剛橛修法等。護法類主要有帳明王、四面明王、屍林主白則、金剛橛護法等。


薩迦派的傳承
  薩迦寺是西元 11 世紀時袞卻傑布所創建。袞卻傑布(1034-1102)是吐蕃貴族昆氏的後裔。初學舊派法門,後往莫古隆,依卓彌·釋迦耶協大譯師學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已得新譯密乘法要的傳授,尚不滿足,又往莫古隆請求卓彌傳授《道果語教寶法》,卓彌為他分期傳授。四十歲時,在奔波日山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語為薩迦,遂名薩迦寺。他住持該寺廣傳新派密法,但當時薩迦派的派名還不顯著。

  袞卻傑布長子名袞噶寧布(1092-1158),又稱薩欽。他是住持薩迦教法的法座第一人,但他並未出家,穿白衣,故認他為「白衣初祖」。由於他掌握了甚多顯密教法,遂稱為一切顯密法之教主。住持薩迦寺四十八年,弟子眾多,六十七歲圓寂。

  薩欽有四子,長子早夭,次子鎖南孜摩為薩迦五祖中之白衣第二祖(1142-1182),繼承家傳《親口教寶》法門,並為眾多弟子講授,從學者眾,門庭頗為興盛。

  三子紮巴堅贊,系五祖中的白衣第三祖(1147-1216)。二十六歲繼承法座年七十圓寂。他的心傳弟子即降仰薩班。薩班即薩迦班智達之簡稱,本名袞噶堅贊,系五祖中的紅衣第一祖(1182-1251),為紮巴堅贊弟白欽沃布之子。從喀什班欽授比丘戒,又從其弟子僧迦室黎等學聲明、詩學,博通一切大小五明,遂有班智達之稱號。駐守西涼的闊端王聞其名,將其迎至西涼州議定西藏歸入祖版圖之事,七十歲圓寂於涼州。

  其弟桑查·索南堅贊(1148-1239)幼從薩班學習各種顯密教法。他善於世務,對擴建薩迦寺廟,為昆氏家族營置私產頗竭心力。五十六歲去世,其長子即八思巴帝師。

  八思巴本名羅朱堅贊系薩迦五祖中的紅衣第二祖(1235-1280),二十六歲時被忽必烈封為帝師,並令統率衛藏十三萬戶。有弟子甚多,四十六歲圓寂。

  薩迦派在元代時頗為得勢,族系分支又多,建立若干分院。後來由於互爭權力漸漸衰微,法座嗣承無力,不能弘興教法。後由其傍系法嗣繼承住持薩迦教法。其中最有名的住持顯教者則有雅楚·桑結白、絨敦‧馬畏僧格二人,住持密乘者有鄂巴袞噶桑布、宗二人。

其中密乘宗系一支又分為前宗巴(沫舍系)、後宗巴(貢噶系)。

  又有一派系由刹欽·羅賽嘉措(1494-1566)所創建,匯總薩迦派各種教法,稱為刹系。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044999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佛教|藏傳佛教|藏密|薩迦派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藏傳佛教宗教源流——格魯... 後一篇:藏傳佛教宗教源流——覺囊...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ufu90229喜歡繪本的巴友
來抽我的新書哦:https://reurl.cc/GjjoQD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6:22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