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7 GP

[達人專欄] 淺談選擇與決定:決定當下不會後悔的選擇

作者:綠葉小仙子│2023-09-03 04:30:54│巴幣:14│人氣:377
  最近一位現實認識多年,年齡小我三歲左右的友人透過社群平台向我訴說他發生的事,並且為了更直接性地交談,前後出來見面了兩次。前面一次是他對於任職五年多的A工作感到厭惡。他向A工作提出離職,並且應徵B工作。然而他在應徵了B工作之後惦記著A工作。不但後悔自己提出離職,還後悔自己應徵B工作;後面一次是在前面的交談之後,他決定先去B工作嘗試性地做個四天看看。接著兩邊的店長要他在下個月做出決定,找我諮詢要如何做出決定。最後不出所料,他還是回頭繼續做著A工作。整個過程兜兜轉轉了一個月,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


  基於慣老闆,工作內容,制度,同事等等各式各樣客觀上的原因,導致網路論壇充斥著許多「應徵即離職」的文章。這樣的現象不但不意外,而且還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因為我相信在街上做「對於工作的夢想」的民間調查,九成以上的人的回答就是「不工作」。然而對於這些九成以上的人而言,這是不可能的。畢竟人類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是需要金錢來維持生活上的一切所需。金錢的獲取管道除了別人無條件地給予自己之外,只能透過自己去爭取。

  「在茫茫的職海裡面挑呀挑呀挑。做多多的事情賺少少的錢。」

  在將近兩年前的自撰文章〈打工仔也能生養孩子:不是沒錢不要生孩子,而是沒心不要生孩子〉我有提到「扣除非法與特殊的行業,在台灣的工作幾乎為『付出的專業、精力與時數會與薪資成正比』」。前者撇除家裡坐擁金山銀山,身分帶來的光環例如星二代政二代商二代;後者撇除做黑的、做壞的、做違法的事。建立在「必須要工作」的前提,人們都希望工作能夠「錢多事少離家近」。不能三個條件齊全,至少也要具備兩個,再不然最少也要一個。因此人們在職海裡面不斷挑選與嘗試,不如自己的意就離職。直到挑到一個「還行的」將就著,然後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尋找下一份工作。


  一般而言,如此常見的事情不會讓我提起撰文的想法。然而這位友人先是自己逕自地提出離職與應徵,事後沒幾天就在後悔離職與應徵。整個文字與見面的交談過程不斷地提到「猶豫不決」、「後悔」、「衝動」的詞彙,並且找了各式各樣「個人上」的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為什麼後悔應徵B工作。為了不枉費這個過程的脣舌,索性把這之中的想法整理成文章分享出來。


  一、何謂選擇:樹狀圖般的排列組合,心智圖般的延伸變化。

  在前些日子的自撰文章〈淺談生活:習以為常地變化,然後習以為常〉我有提到「生活是生命的活動。人類的活動是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而行動」。這裡的行動指的正是本篇文章的主軸「選擇」與「決定」。
  冒險遊戲會隨著玩家的選擇而產生不同的過程與結果。對於每個人而言,自己就是自己名為「人生」的冒險遊戲的玩家。撇除哲學上的討論──例如「宇宙如何形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等──當選擇出現,代表一個事件即將發生。為了讓事件得到解決,自己必須從現有的選擇決定一個去執行。

  選擇的特性。
  ▶前因後果,事出必有因。
  ▶決定了一個選擇,必定會有一個結果。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有形的選擇可以複數,無形的選擇只能擇一。
  ▶有些選擇是有意識的;有些選擇是無意識的。
  ▶在自己能夠掌握的範圍,選擇是可以被自己預料到結果。

  不同選擇之間的排列組合。
  ▶過程一樣,結果一樣。
  ▶過程一樣,結果不一樣。
  ▶過程不一樣,結果一樣。
  ▶過程不一樣,結果不一樣。

  根據不同的選擇,產生的過程與結果有可能不盡相同,也有可能大同小異。根據事件的大小,影響的過程與結果有可能是短暫的,有可能是長遠的。我認為如果是一般的日常瑣事還不至於深思熟慮。不過如果是「極有可能影響未來的走向」的抉擇點,自己必須得審慎思考。試著找出被自己所侷限,那些被遺漏的可能性選擇。



  二、決定的意義: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的選擇。每一個決定代表著每一個平行世界。

  選擇就像是岔路。這些岔路也許如同平行線一般不再相交;也許通往一樣的道路。不論如何,自己當下在做決定的時候,只能決定其中一個選擇來執行。換句話說,決定是「不可逆的結果」。雖然從結果而言,大多數的決定是可以「被後悔」的──例如應徵工作不喜歡可以離職,伴侶在一起可以分手,夫妻結婚可以離婚等等──但是當時能做出其他選擇的決定的時候,以及開始執行決定所消耗的時間與精力,所產生的情緒、想法甚至是有形與無形的傷害等等,再也回不去了。
  
  我個人認為的「決定的過程」。
  ▶確認還有沒有現有選擇之外的選擇。
  ▶假設性的決定。
  ▶思考成為真實的可能性。
  ▶衡量是否能夠承擔事與願違的結果。


  (一)確認還有沒有現有選擇之外的選擇。

  雖然決定的行為是由自己來執行,不過選擇的出現不是只能透過自己產生。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選擇的選項會被自己的「所有」──例如知識、概念、觀念──所侷限,或者是被自己當下的身心、情緒、想法所影響。如果自己身旁有客觀上可以信任的人(家人、朋友、網友等等),不妨將事件告訴對方看看。也許會出現自己原本沒有想到的選擇。


  (二)假設性的決定。

  「機會成本」最早是由國中公民課本教導,經濟學當中一個很基本的概念。由於一個人在同一個時間只能做一個選擇,因此在自己決定一個選擇的同時代表放棄了其他的選擇。為了避免付出過多或者額外的機會成本,比較選擇之間的差異,模擬決定的結果是必要的──人類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思考」。很多時候不需要透過實際的行動,只要透過思考就能八九不離十甚至是完全完整地將結果推測出來。


  (三)思考成為真實的可能性。
  
  如果假設的結果是滿意的,那麼下一步就要思考「成真」的可能性。如果成真的可能性很高,放手去做是沒問題的。反過來說,如果成真的可能性很低,自己不是只能果斷地放棄,試著提高可能性,就是孤注一擲。


  (四)衡量是否能夠承擔事與願違的結果。

  不論成真的可能性很高還是很低,事與願違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自己必須思考自己能不能承擔決事與願違的結果,並且為可能的事與願違準備備案應對。




  三、被迫的決定:自己有沒有能力、意願與勇氣改變,或者接受。如果真的束手無策了,選擇離開也無妨。

  雖然「決定」在大多數的情況都是由自己來決定,不過有的時候事件的主體不但不是由自己來決定,而且還不由得自己拒絕。例如出生、原生家庭、事故、死亡等等。
  如果這些事件沒有帶來負面的影響倒是還好。如果是帶來負面的影響,可不是什麼「逆來順受」就能這麼輕描淡寫地帶過。舉凡性格、記憶、情緒、興趣、喜好、觀念、概念等等,很多時候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客觀上可以為事件進行改變: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改變自己的環境。
  ▶客觀上無法為事件進行改變:接受事實,接納情緒。

  由於這一節的內容可以涵蓋的範圍非常廣闊,例如幼教學,社會學,心理學,諮商學,哲學等等,在此不便多提。總而言之,如果被迫決定的結果不如自己的意,只能說是「無可奈何」。人們能做的只有把拿好現在拿在手中的牌。不論是認真、努力、踏實地打牌也好,自暴自棄地胡亂打牌也罷,我在前些日子撰寫的文章〈淺談活著的意義:為生命賦予意義不是義務,而是選擇〉有提到:

  「『生而為人』是無法拒絕的事情。如果自己無法違逆動物的自然法則,沒有主動尋找死亡的勇氣,那就只能活著。在沒有傷害他人的前提,為了活著而努力──即使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完美,沒有那麼善良,沒有那麼溫暖,並且有著許多醜陋至極的人事物,自己還是得為了活著而努力。」
  「因為『誕生』本來就沒有意義,所以活著沒有意義沒有關係,活著找不到意義也沒有關係。只要自己願意為了生活在這個世界而努力,那樣就足夠了。」

  至於有些人會想要丟棄手中的牌,撇除像是身患無法醫治的疾病等等物理上身不由己的原因,或者是賭博欠債等等自作孽的原因,我認為很多時候都是遭受到來自「他者」的惡意,日積月累的負面能量所形成的想法。雖然我個人完全不樂見自殺的發生,不過我對於自殺這個行為完全予以尊重。除了人類做為生物要違背生物的天性──也就是「生存本能」──是一件非常需要具備勇氣的事情之外,自己被迫出生卻不能由自己選擇結束,做為一個人類豈不是毫無尊嚴。

  「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

  我不是鼓勵自殺,而是這個世界同時存在著善良與邪惡──世界的本體是善良的,邪惡的是他者的存在。生存在這個世界的人類並不是所有的人類都會、都能、都是、都可以選擇善良。又或者如同漫畫〈猫のお寺の知恩さん〉(中文翻譯「貓之寺的知恩姐」)所提到經典台詞「どんな良い人間でも、きちんとがんばっていれば、だれかの物語では悪役になる」(中文翻譯「就算是再好的人,只要有在好好努力,在某人的故事裡也會變成壞人」),一個人類存在的本身是「相對的」善良與邪惡。沒有一個人類或者一件事情是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只有相對的善與相對的惡,以及自己能不能夠抵禦、承受得住來自他人的惡。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如果已經試著對外尋求幫助,卻是沒有得到任何正向的回饋,那麼離開不妨也是個選擇──畢竟錯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至少在自己的視角所見,已經被邪惡所包覆、所玷汙的世界。



  四、如何決定選擇:決定當下不會後悔的選擇。

  由於人們無法預知未來,只能預測決定選擇之後的結果,沒有人能夠說得準哪個選擇與決定是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因此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自己只要決定當下不會後悔的選擇就可以了。
  這時可能會有人想問:如果在未來還是後悔了自己當初的選擇呢?如同我剛才所講的「沒有人能夠說得準哪個選擇與決定是絕對的正確與錯誤」。雖然說撇除被迫的決定,做出選擇與決定的人永遠只能是自己,但是人類無時無刻都在列出選擇與做出決定,難保自己的選擇與決定完完全全不會出現紕漏──也許是沒有深思熟慮,思考不周全;也許是因為時空背景的不同所導致的結果不同等等。總而言之,不論原因為何,就現實層面而言事情已經木已成舟,於事無補,那麼剩下能做的就只剩下「調整心態」而已。

  ▶坦承面對決定的結果,並且承受決定的代價。
  ▶接受自己決定的結果,並且找到決定的價值。
  
  既然後悔了,那麼至少不要讓後悔的損失那麼大。回過頭來檢討當時的選擇與決定,找出為什麼現在會後悔的原因。自己有沒有從這個後悔的選擇與決定學習到了什麼,有沒有找到什麼意義,試著將現在的後悔轉化成未來的能量。

  「逝去的過往,就別再回頭望。逝去的過往,就別再多想。」──兄弟本色G.U.T.S.〈迷途羔羊〉。

  回顧完畢,放下後悔,讓事件停留於當下,然後給自己一個重新來過,重新決定選擇的機會。




  深思熟慮地列出選擇,決定當下不會後悔的選擇。如果未來後悔了也沒有關係,請記得一定要給自己一個重新來過,重新決定選擇的機會。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78690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7喜歡★asddanny12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淺談藝術的... 後一篇:[達人專欄] 淺談社交:...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hreekingdon幸運看見的你
給你一顆紅心~讓你能保有一整天的好心情~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喲(<ゝ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7:20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