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滕文公下

作者:ChaoX│2022-09-04 17:46:01│巴幣:0│人氣:285
滕文公下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


  陳代¹曰:「不見諸侯²,宜若小然³!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孟子曰:「昔¹齊景公¹¹¹²,招虞人¹³以旌¹⁴,不至¹⁵,將殺之。『志士¹⁶不忘在溝壑¹⁷,勇士¹⁸不忘喪其元¹⁹。』孔子²²¹²²焉?取非其招不往²³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²⁴?且夫²⁵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²⁶而利,亦可為與²?昔者趙簡子²使²王良³與嬖³¹³²,終日³³而不獲一禽;嬖反命³⁴曰:『天下之賤工也。³⁵』或³⁶以告³⁷王良曰:『請復之。³』強而後可³,一朝而獲十禽;嬖反命曰:『天下之良工¹也。』簡子曰:『我使掌與女乘。²』謂³王良不可,曰:『吾為之範我馳驅⁴⁵,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⁴⁶,一朝而獲十。《詩》⁴⁷云:「不失其馳⁴⁸,舍矢如破⁴⁹。」我不貫與小人¹乘,請辭²。』御者³且羞與射者,比而得禽,雖若丘陵⁵⁶,弗為⁵⁷也。如枉道而從彼,何也⁵⁸!且⁵⁹過矣¹:枉己²者,未有³能直人者也。」

    1. 陳代戰國時人,孟子弟子,生卒年不詳。在《孟子》書中又稱為陳子
    2.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3. 宜若小然:好像拘泥小節一樣。宜若,好像。小,小節。
    4. 大則以王:見到大的諸侯可以使他稱王。
    5. 小則以霸:見到小的諸侯可以使他稱霸。
    6. 志:古籍、記載。通「誌」。
    7. 枉尺直尋:枉,彎曲。直,伸。尋,古代長度單位,約八尺或七尺。枉尺直尋指彎曲一尺而能伸長八尺。後比喻損失小部分以求大範圍的收穫。
    8. 可為:可做。
    9. 孟子:即孟軻(西元前372-前289),字子輿戰國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著有《孟子七篇》。也稱為「孟子」。
    10. 昔:過去的、從前的。
    11. 齊景公:姓,名杵臼(?-西元前490),齊後莊公的異母弟,在位時有名相晏嬰輔政。在位58年,國內治安相對穩定。
    12. 田:打獵。通「畋」。
    13. 虞人:古代掌山澤之官,亦主苑囿田獵。趙岐注「虞人,守苑囿之吏也。」
    14. 旌(ㄐㄧㄥ):一種旗杆上裝飾著五彩羽毛的旗子。
    15. 不至:按古禮招大夫以旌,招虞人以皮冠。而景公以旌招虞人,為失禮,故虞人不來。
    16. 志士: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17. 不忘溝壑:有志之士,雖死於荒野山谷,而無遺恨。比喻時刻不忘為正義而獻出生命。
    18. 勇士:有勇氣膽量的人。
    19. 喪其元:有勇之人,雖死於身首異處,而無遺恨。比喻時刻不忘為正義而獻出生命。元即頭,朱熹注「元,首也。志士固窮,常念死無棺槨,棄溝壑而不恨。勇士輕生,常念戰鬥而死,喪其首而不顧也。此兩句乃孔子歎美虞人之言。」
    20.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也稱為「孔子」。
    21. 奚:為何、為什麼。表示疑問的語氣。
    22. 取:讚賞、歎美。
    23. 非其招不往:不符禮節的相邀不前往。
    24.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如果不等對方的招聘就自己前去求見,這像什麼話?
    25. 夫: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
    26. 枉尋直尺:枉,彎曲。直,伸。尋,古代長度單位,約八尺或七尺。枉尋直尺指彎曲八尺而能伸長一尺。比喻損失大範圍的收穫以求小部分的利益。
    27. 與(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28. 趙簡子:即趙鞅(?-西元前476),又名志父,亦稱趙孟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29. 使:命令、派遣。
    30. 王良春秋晉國的馬車夫,是駕馭馬車之能手。
    31. :即嫚奚趙簡子的幸臣。
    32. 乘:駕馭、駕騎。
    33. 終日:一整天。
    34. 反命:復命。
    35. 天下之賤工:王良是天下技術最壞的車伕。按凡執技藝者皆稱工。
    36. 或:有人。
    37. 以告:以此告訴。
    38. 請復之:請再駕車出獵。
    39. 強(ㄑㄧㄤˇ)而後可:嬖不肯,勉強而後始肯。強,勉強。
    40. 一朝:一個早上。
    41. 良工:指技藝精妙的車伕。
    42. 我使掌與女(ㄖㄨˇ)乘:朱熹注:「掌,專主。」女,你,同「汝」。言我使王良專門替你駕車。
    43. 謂:告訴。
    44. 範我:依我的法度。
    45. 馳(ㄔˊ)驅:策馬疾馳。
    46. 詭遇:不依規矩駕馭。朱熹注「不正而與禽遇也。言不善射,以法馳驅則不獲,廢法詭遇而後中也。」趙岐注「橫而射之曰詭遇。非禮之射則能獲十。」按即言從側面或後面偷襲禽獸,使之不備而射獲之。
    47. 詩:指《詩經.小雅.車攻》篇。
    48. 不失其馳:駕車的人不失去馳驅的法則。朱熹注「言御者不失其馳驅之法。」
    49. 舍矢如破:箭一放出去就能射中目標。舍矢,即捨矢,指放箭。王念孫云「如,猶而也。舍施而破,言其中之速也。」
    50. 不貫:即不慣,不習慣。
    51. 小人: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
    52. 請辭:請求辭職。
    53. 御者:駕馭車馬的人。
    54. 射者:射箭的人。
    55. 比(ㄅㄧˋ):親近;相並;依附。指阿黨為伍。
    56. 丘陵:土山。地理學上指高度次於山岳的起伏地形。如丘陵類似「堆積如山」。
    57. 弗為:不為、不做。
    58. 如枉道而從彼,何也:扭曲、違背正道而順從他人,這成了什麼話呀!
    59. 且:而且。
    60. 子:你。同「爾」、「汝」。
    61. 過矣:錯了。
    62. 枉己:扭曲、委屈自己。指己身不正。
    63. 未有:沒有。
    64. 直人:端正、糾正別人,使人正直。



  景春¹曰:「公孫衍²張儀³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安居而天下¹¹¹。」
  孟子曰:「是¹²焉得¹³為大丈夫乎?子¹⁴未學¹⁵禮乎?丈夫¹⁶之冠¹⁷也,父命¹⁸之;女子¹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²,戒之曰:『往之女家²¹,必敬必戒,無違夫子²²。』以順為正²³者,妾婦²⁴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²⁵,立天下之正位²⁶,行天下之大道²⁷;得志與民由之²⁸,不得志獨行其道²⁹;富貴不能淫³,貧賤不能移³¹,威武不能屈³²,此之謂大丈夫。」

    1. 景春戰國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可能為孟子弟子,在《孟子》書中有與孟子答問一章。是一位縱橫家,十分推崇公孫衍張儀
    2. 公孫衍:人名(約西元前360-約前300),魏國陰晉(今華陰市東北)人。曾仕,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稱之。為戰國時期出身於魏國的縱橫家,先後於秦國魏國為官,為張儀的連橫策略的主要對手。
    3. 張儀:人名(西元前?-309) 。戰國人。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群臣讒之,乃去而為相,一年後卒。
    4. 豈不:難道不是。表示反詰的語氣。
    5. 誠:的確、確實、真的。
    6. 大丈夫:有志氣而勇敢剛毅的男子。
    7.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8. 懼:畏、害怕。
    9. 安居:家居無事。
    10. 天下:古代中國境內區域。
    11. 熄:熄火,指戰火止息。
    12. 是:此,指公孫衍張儀之輩。
    13. 焉得:怎麼能。
    14. 子:你。同「爾」、「汝」。
    15. 未學:沒有學。
    16. 丈夫:身高一丈的男子。周朝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成年男子高八尺左右,故以丈夫為男子的通稱。
    17. 冠:一種古代的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後亦稱成年男子為「冠」。
    18. 命:訓誨。
    19. 女子:舊稱未出嫁或未曾有過性行為的女子。
    20. 之門:到大門口。
    21. 女(ㄖㄨˇ)家:指夫家。女,通「汝」。
    22. 夫子:稱謂,婦人對丈夫的尊稱。
    23. 以順為正:以順從為正道。
    24. 妾婦:泛指婦女。
    25. 居天下之廣居:以仁居心,所居乃天下最寬廣的住宅。
    26. 立天下之正位:以禮立身,所立乃天下最中正的位置。
    27. 行天下之大道:以義行事,所行乃天下最寬廣的道路。
    28. 得志與民由之:能實現理想時,和人民一起遵行所得之道。由,遵循。
    29. 不得志獨行其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實行自己的信念。
    30. 淫:迷惑;盪亂他的心意。
    31. 移:變易他的節操。
    32. 屈:降服、折服;挫折他的志氣。



  周霄¹問曰:「古之君子²³乎?」
  孟子曰:「仕。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弔。』」
  「三月無君則弔,不以急乎¹⁰?」
  曰:「士之失位¹¹也,猶¹²諸侯¹³之失國家也。《禮》¹⁴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¹⁵;夫人¹⁶蠶繅¹⁷,以為衣服。犧牲¹⁸不成¹⁹,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²。惟²¹士無田,則亦不祭。』牲殺²²、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²³,亦不足弔乎?」
  「出疆必載質,何也?」
  曰:「士²⁴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農夫豈²⁵為出疆舍其耒耜²⁶哉?」
  曰:「晉國²⁷,亦仕國²⁸也,未嘗²聞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³,何也?」
  曰:「丈夫³¹生而願為之有室³²,女子³³生而願為之有家³⁴;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³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³⁶,鑽³⁷穴隙³⁸³⁹⁴⁰,踰牆相從¹,則父母、國人²皆賤之。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³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1. 周霄:《戰國策》鮑彪注本作周宵戰國魏國人,生卒年不詳。曾與孟嘗君田需交好,與公孫衍不和。可能為孟子弟子,在《孟子》書中有與孟子答問一章。
    2.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3. 仕:做官、任職。
    4. 傳(ㄓㄨㄢˋ):古書、前代所遺留的書籍。
    5. 皇皇:徬徨不安的樣子。作「惶惶」、「遑遑」。
    6. 出疆:走出國界。
    7. 質(ㄓˋ):拜見長輩時奉上的見面禮,通「贄」。
    8. 公明儀東周魯國武城人,生卒年不詳。其生活年代與身分有許多不同記載,《孔子家語》記載其曾問禮於孔子鄭玄則認為其曾為子張曾子弟子。
    9. 弔:慰問遭遇不幸的人或團體;哀傷、憐憫。指親友來安慰。
    10. 不以急乎:不會太急嗎?以,太、甚。
    11. 失位:失去官位。
    12. 猶:如同。
    13.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14. 禮:即儀禮,十三經之一。儒稱為「禮經」,或單稱「禮」。漢代已殘闕,當時所傳有三本:戴德本、戴聖本、劉向別錄本。今通行本為鄭玄注、賈公彥疏之劉向別錄本,十七篇。論述冠、婚、射、喪、飲、祭等禮之儀節。其經文亦有今古文之別,高堂生所傳十七篇為今文,魯恭王得自宅者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與今文同,而字多異,十七篇外,則為逸禮。鄭玄注參用今古文二本。清代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也稱為「禮經」、「士禮」。
    15. 粢(ㄗ)盛(ㄔㄥˊ):一種古代的祭祀儀式。祭祀時將黍稷放在祭器裡,稱為「粢盛」。
    16. 夫人:諸侯的妻室。
    17. 蠶(ㄘㄢˊ)繅(ㄙㄠ):養蠶繅絲。繅,將蠶繭煮過抽出絲來。
    18. 犧牲:祭神用的牲畜。
    19. 不成:不壯實肥滿。
    20. 以祭:用來祭祀。
    21. 「惟」士無田:發語詞,無義。通「唯」、「維」。
    22. 牲殺:祭祀用的牲畜。
    23. 宴:安逸、安閒、宴樂。
    24. 士:士人,泛稱研究學問或有學問的人。
    25. 豈:難道、怎麼,表示反詰。
    26. 耒(ㄌㄟˇ)耜(ㄙˋ):翻土所用的農具;耒為其柄,耜為其刃。
    27. 晉國:指魏國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蔣伯潛說「周霄魏人。三晉之一,故據為問。」
    28. 仕國:可以做官的國家。朱熹注「仕國,謂君子遊宦之國。」
    29. 未嘗:未曾。
    30. 難仕:難於出來做官。
    31. 丈夫:身高一丈的男子。周朝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成年男子高八尺左右,故以丈夫為男子的通稱。
    32. 有室:有妻。
    33. 女子:泛稱女性。
    34. 有家:出嫁。
    35. 不待:不等。
    36. 父母之命,媒妁(ㄕㄨㄛˋ)之言:兒女的婚姻須由父母作主,經媒人介紹。
    37. 鑽:挖掘、穿進。
    38. 穴隙:孔洞細縫。
    39. 相:互相。
    40. 窺:從隱密處或孔隙中偷看。
    41. 踰牆相從:爬越牆垣私奔。比喻男女偷情。
    42. 國人:全國的人。
    43. 惡(ㄨˋ):憎恨、討厭。
    44. 類:相似。



  彭更¹問曰:「後車²數十乘³,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¹之天下¹¹,不以為泰。子¹²以為泰乎?」
  曰:「否。士¹³無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¹⁴,以羨¹⁵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¹⁶皆得食¹⁷於子。於此有人焉¹⁸,入則孝,出則悌¹⁹,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為仁義者哉?」
  曰:「梓匠輪輿,其志²將以求食也;君子²¹之為道²²也,其志亦將以求食與²³?」
  曰:「子何以其志為哉²⁴?其有功於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²⁵乎?食功²⁶乎?」
  曰:「食志。」
  曰:「有人於此,毀瓦畫墁²⁷,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則²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1. 彭更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孟子弟子。疑非是。
    2. 後車:跟隨在後頭的車子。
    3. 乘(ㄕㄥˋ):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
    4. 從者:隨侍的人。
    5. 傳(ㄓㄨㄢˋ)食(ㄕˊ):猶言轉食。傳,客館。食,吃。焦循《正義》「傳食謂舍止諸侯之客館而受其飲食也。」
    6. 諸侯:封建時代列國的國君。
    7. 以泰:太奢侈、太過分。以,太、甚。泰,趙岐注「甚也。」朱熹注「侈也。」即過份的意思。
    8. 一簞(ㄉㄢ)食(ㄙˋ):一竹器的飯食,指簡陋的食物。
    9. :上古帝王。姓,名重華。因建國於,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也稱為「大」。
    10. :古帝陶唐氏的號。相傳為帝嚳次子,初封於,又封於,在位百年,有德政,後傳位於
    11. 天下:中國的政權。
    12. 子:你。同「爾」、「汝」。
    13. 士: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
    14. 通功易事:用不同行業的產品做交換,來代替一行業所不能做的其他工作。比喻分工合作,互通有無。
    15. 羨:剩餘、盈餘。
    16. 梓匠輪輿:製造木器、房屋的木工,和製造車輪、馬車的車工。
    17. 得食(ㄙˋ):得到供養。食,拿食物給人吃,引申為薪水、酬勞、供養。
    18. 於此有人焉:假如這裡有個人。焉,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於「然」、「樣子」。
    19. 入則孝,出則悌:居家則孝順父母,出外則尊敬兄長。
    20. 志:意向、抱負、決心。
    21.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22. 為道:從事真理。
    23. 與(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24. 子何以其志為哉:即「子何以其志為言哉」,你為何是以志向來論呢?
    25. 食(ㄙˋ)志:依據一個人的志向而供養他。
    26. 食(ㄙˋ)功:依據一個人的功勞而供養他。
    27. 毀瓦畫墁(ㄇㄢˋ):打破屋瓦,並塗掉所畫的牆飾。比喻無功而有害的行為。
    28. 然則:承接連詞。表示互相因襲的關係。如口語中的「那麼」、「既然如此」。



  萬章¹問曰:「²,小國也,今將行王政³而伐之,則如之何?」
  孟子曰:「¹,與¹¹為鄰。葛伯¹²¹³而不祀,使人¹⁴問之曰:『何為不祀?¹⁵』曰:『無以供犧牲也。¹⁶使遺¹⁷之牛羊,葛伯食之¹⁸,又不以祀。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¹⁹也。』使眾往為之耕,老弱²⁰饋食²¹葛伯²²其民,要²³其有酒食黍稻²⁴者奪之,不授者²⁵殺之。有童子²⁶以黍肉²⁷²⁸,殺而奪之。《書》²⁹曰:『葛伯仇餉。³』此之謂也。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四海³¹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³²,為匹夫匹婦復讎也。³³始征³⁴,自³⁵,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東面而征,西夷³⁶怨,南面而征,北狄³⁷怨,曰:『奚為後我?³⁸』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歸市³⁹者弗止⁴⁰,芸者不變¹,誅其君²,弔其民³,如時雨降,民大悅。《書》⁴⁵曰:『徯我后,后來其無罰。⁴⁶⁴⁷『有⁴⁸不為臣,東征⁴⁹,綏厥士女⁵⁰,篚厥玄黃¹,紹我王見休²,惟臣附于大邑³。』其君子實玄黃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⁵⁶;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⁵⁷。〈太誓〉⁵⁸曰:『我武惟揚⁵⁹,侵之疆,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有光。¹』不行王政云爾²,茍³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雖大,何畏焉?」

    1. 萬章戰國鄒人,孟子的弟子。此時可能仕於
    2. :國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所滅。
    3. 王政:王道,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
    4. :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5. :國名。周成王熊繹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河南南部,後為所滅。
    6. 惡(ㄨˋ):憎恨、討厭。
    7. 伐(ㄈㄚ):征討、攻打。
    8. 如之何:拿它怎麼辦。
    9. 的開國君主。之後,名。初居,為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興兵伐之,放南巢,遂有天下,國號
    10. (ㄅㄛˋ):地名,商湯建都於此,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商邱縣
    11. (ㄍㄜˊ):國名,夏朝所封的諸侯國。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葵兵縣東北。
    12. 葛伯夏嬴姓諸侯,伯爵,故其君稱葛伯
    13. 放(ㄈㄤˋ):放肆無道。
    14. 使人:派人。
    15. 何為不祀:即「為何不祀」,為什麼不祭祀。
    16. 無以供犧牲也:沒有可供祭祀的牲畜。
    17. 遺(ㄨㄟˋ):贈送、給予。
    18. 食之:指葛伯把牛羊給吃掉了。
    19. 粢(ㄗ)盛(ㄔㄥˊ):一種古代的祭祀儀式;祭祀時將黍稷放在祭器裡,稱為「粢盛」。
    20. 老弱:老幼。
    21. 饋(ㄎㄨㄟˋ)食(ㄙˋ):送食物。指把食物送給前往耕田的人。
    22. 率:帶領。
    23. 要(ㄧㄠ):攔阻、截擊。
    24. 酒食黍稻:酒菜與飯食。
    25. 不授者:不給(酒食黍稻)的人。
    26. 童子:未成年的小孩子。
    27. 黍肉:指飯和肉。
    28. 餉(ㄒㄧㄤˇ):送食物給人。
    29. 《書》:指《書經‧商書‧仲虺之誥》篇。
    30. 葛伯仇餉:葛伯仇視送食物給人(的童子)。
    31. 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因而稱四方為「四海」。泛指天下各處。
    32. 非富天下也:不是為了使政權富裕。富,使豐裕。天下,中國的政權。
    33. 為匹夫匹婦復讎也:是為了替平民百姓復仇。匹夫匹婦,平民、百姓。復讎,報仇。
    34. 征:討伐。
    35. 載:從討伐開始。載,開始。
    36. 西夷:西方的外族。
    37. 北狄,古代北方種族之一。「北狄」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38. 奚為後我:為何把我擺在後頭。
    39. 歸市:趨向集市。比喻歸附者眾。
    40. 弗止:不停。
    41. 芸(ㄩㄣˊ)者不變:指耕田的人照樣工作。芸,除草,通「耘」。
    42. 誅其君:討伐其暴君。
    43. 弔其民:撫慰其人民。
    44. 如時雨降:如及時雨降下。
    45. 書:指《書經‧商書‧仲虺之誥》。
    46. 徯(ㄒㄧ)我后,后來其無罰:等待我的君王到來,君王到來後就可以不用再受罪。徯,等待。后,君王。其,可、應該,表示期望。
    47. 以下見《書經‧周書‧武成》篇。
    48. 商朝晚期時位於今河南省永城市南部和安徽省宿州市西北一帶的諸侯國,最初由武丁分封其子「子攸」於此。攸國殷商向東南方向擴張的前沿陣地。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攸國之名。王曾報祭已死的攸國國君,證明雙方關係密切。帝乙帝辛時期,攸國國君侯喜經常配合王一同討伐人方之際攸國人所滅,遺族成為民六族中的氏。
    49. 東征:指周武王東征。
    50. 綏厥士女:安撫其男女子民。綏,安撫。厥,其。士女,泛指男女。
    51. 篚厥玄黃:指士女以竹器盛著絲帛來迎武王的軍隊。篚,古代盛物用的方形竹器。玄黃,絲帛,用以代稱幣帛。
    52. 紹我王見休:朱熹注「紹,繼也,猶言事也。人而曰『我王』猶〈商書〉所謂『我后也』休,美;言武王能順天休命,而事之者,皆見休也。」一說,休同「庥」,庇蔭、保護。
    53. 惟臣附于大邑:惟,希望、祈使。臣附,歸服。言人表示都願作的臣民,而歸附於的大都會內。
    54. 其君子實玄黃于篚以迎其君子:的官員以竹器盛滿絲帛以迎的官員。前面的君子指的官員,後面的君子指的官員。
    55. 簞(ㄉㄢ)食(ㄙˋ)壺漿: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紛紛慰勞犒賞。
    56. 小人:前面的小人指的百姓,後面的小人指的百姓。
    57. 取其殘而已矣:只是誅殺殘害百姓的暴君而已。朱熹注「取其殘民者誅之,而不為暴虐。」殘,指害民之人。
    58. 太誓:《書經》篇名。共三篇,為武王孟津會盟誓師之文。也作「泰誓」。
    59. 我武惟揚:奮揚我們的威武。惟揚,奮厲發揚。
    60. 邘國。《通鑑》前編「紂十有八祀,西伯伐徐廣曰「大傳作于。」故址約在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
    61. 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湯有光:於是便誅討殘賊之人,殺伐之功因以張大,比之於又更光大。則,便、就。用,因;表示原因、結果;相當於「因此」。朱熹注「言武王奮武威揚,侵彼之疆界,取其殘賊,而殺伐之功因以張大,比于之伐,又有光焉。」吳辟疆說「于有光者,蓋言之除泰安民,紹之述,于亦有光寵也。」
    62. 云爾:也就罷了。語末助詞,表如此而已的意思。
    63. 茍:如果。
    64. 舉首而望之:抬頭而仰望他(行王政的君王)。



  孟子¹戴不勝²曰:「子³子之王之善?我明告子:有大夫於此,欲其子之也,則使人傅¹⁰?使人傅諸?」
  曰:「使人傅之。」
  曰:「一人傅之,眾人咻¹¹之,雖日撻¹²而求其¹³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¹⁴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亦不可得矣。子謂¹⁵薛居州¹⁶,善士¹⁷也,使之居於王所¹⁸。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¹⁹?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王何²?」

    1. 謂:告訴。
    2. 戴不勝:字盈之宋國大夫。
    3. 子:你,同「爾」、「汝」。
    4. 欲:想要、希望。
    5. 之善:行善。之,行、為。
    6. 與(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7. 我明告子:我明確告訴你。
    8. 語:學語。
    9. 傅:教導、教授。
    10. 諸: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
    11. 咻(ㄒㄧㄡ):喧嚷、吵鬧。
    12. 撻(ㄊㄚˋ):用棍、鞭等拍打。
    13. 求其:要求他學會語。下句「求其」以此類推。
    14. 街里名。是街名,是里名。兩地為齊國熱鬧的地方。
    15. 謂:說。
    16. 薛居州宋國大夫。
    17. 善士:品行端正之士。
    18. 王所:王的左右。一說,王的宮中。
    19. 王誰與為不善:即「王與誰為不善」,意謂王要與誰去做不善的事。
    20. 獨如宋王何:將能對王怎麼樣。獨,將。



  公孫丑¹問曰:「不見諸侯²,何義³?」
  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內,是皆已甚;迫¹,斯¹¹可以見矣。陽貨¹²欲見孔子¹³,而惡無禮¹⁴,——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¹——陽貨孔子之亡也¹,而饋¹孔子蒸豚¹⁸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當是時,陽貨¹,豈得不見?曾子²曰:『脅肩諂笑²¹,病于夏畦²²。』子路²³曰:『未同而言²⁴,觀其色²⁵赧赧然²⁶,非之所知也。』由是觀之,則君子之所養²⁷,可知已矣。」

    1. 公孫丑:人名。戰國人,生卒年不詳,孟子弟子。曾向孟子請問管仲晏嬰的功業。
    2. 不見諸侯:不主動晉見諸侯。
    3. 何義:什麼道理
    4. 古者:以前的人。
    5. 不為臣不見:不是臣子就不見國君。
    6. 段干木:人名。戰國人,生卒年不詳。原是晉國市場上的仲介人,曾經向子夏求學。和子夏田子方都被魏成推薦給魏文侯魏文侯以他為師,給他爵祿,他堅持不受。魏文侯每次路過他家,魏文侯起身致敬。後來,段干木答應見他,魏文侯向他垂詢治國之道。
    7. 踰垣(ㄩㄢˊ)而辟(ㄅㄧˋ)之:爬牆而迴避魏文侯段干木師事子夏,守道不仕,故魏文侯來拜訪,段干木踰垣而辟之。踰垣,越過牆。辟,通「避」。
    8. 泄柳戰國魯國人,有賢名。魯穆公聞其賢而往見之,閉門不納。
    9. 已甚:太過分。
    10. 迫:迫切,指國君求見之切。朱熹注「謂求見之切也。」
    11. 斯:則、就。用於文言文。
    12. 陽貨姓,氏,名,一名陽貨。生卒年不詳。春秋魯國人,孟孫氏的族人,季孫氏的家宰。一度「陪臣執國命」,控制三桓,掌握的實權,囚禁主公季桓子三年。最後造反失敗,逃奔晉國
    13.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14. 惡(ㄨˋ)無禮:怕被別人說無禮(不可逕自召喚)。惡,害怕、畏懼。
    15. 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大夫有禮物賜給士,士如果不能在家接受禮物,則要前往大夫家裡拜謝。
    16. 矙(ㄎㄢˋ)孔子之亡(ㄨˊ)也:看準孔子不在家。矙,窺伺。亡,不在。
    17. 饋(ㄎㄨㄟˋ):致贈、贈送。
    18. 蒸豚:蒸熟的小豬。朱熹注「陽貨為大夫,孔子為士,故以此物及其不在而饋之,欲其來拜而見之也。」
    19. 先:指陽貨先來拜訪。朱熹注「謂先來加禮也。」
    20. 曾子:即曾參(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1. 脅肩諂笑:聳立肩膀,露出諂媚的笑容。形容逢迎巴結人的醜態。
    22. 病于夏畦(ㄒㄧ):比在炎炎夏日中耕田更痛苦。夏畦,於炎夏中耕田,比喻勤苦工作。
    23. 子路:即仲由(西元前542-前480),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人。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
    24. 未同而言:志向不投合而勉強溝通交流。趙岐注「未同,志未合也。」朱熹注「與人未合,而強與之言也。」
    25. 色:臉色。
    26. 赧赧然:羞慚而臉紅,難為情的樣子。
    27. 君子之所「養」:修養。趙岐注「謂君子養正氣,不以邪入也。」



  戴盈之¹曰:「什一²,去³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¹?」
  孟子曰:「今有人日¹¹¹²其鄰之雞者,或¹³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¹⁴』曰:『請損之¹⁵,月攘一雞¹⁶,以待來年¹⁷然後已¹⁸。』如知其非義¹⁹,斯速已矣²,何待來年²¹?」

    1. 戴盈之:即戴不勝,字盈之宋國大夫。
    2. 什一:十分之一。指抽取十分之一的賦稅。
    3. 去:免除。
    4. 關市之征:關卡和市場的徵稅。
    5. 今茲:今年。
    6. 未能:還辦不到。
    7. 請輕之:請先減輕一些賦稅。
    8. 來年:次年、明年。
    9. 已:停止。指停止徵稅。
    10. 何如:如何、怎麼樣。
    11. 日:每天。
    12. 攘(ㄖㄤˊ):竊取。
    13. 或:有人。
    14. 是非君子之道:這不是有才德者的行為準則。
    15. 請損之:請讓我減少一些。
    16. 月攘一雞:一個月竊取一隻雞。
    17. 來年次年、明年。也作「來歲」。
    18. :停止。指停止竊取雞。
    19. 非義:不是道理。
    20. 斯速已矣:則趕快停止。斯,則、就,用於文言文。
    21. 何待來年:何必等到明年。



  公都子¹曰:「外人²皆稱夫子³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¹。當¹¹之時,水逆行¹²,泛濫¹³中國¹⁴,蛇龍¹⁵居之,民無所定¹⁶;下者為巢¹⁷,上者為營窟¹⁸。《書》¹⁹曰:『洚水警余。²』洚水者,洪水也。使²¹治之。掘地²²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²³,水由地中²⁴行,²⁵²⁶²⁷²⁸是也。險阻²⁹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³³¹既沒³²,聖人之道衰,暴君³³代作³⁴,壤宮室以為汙池³⁵,民無所安息³⁶;棄田以為園囿³⁷,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³⁸,園囿、汙池、沛澤³⁹多而禽獸至。及⁴⁰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¹²武王³,誅、伐,三年討其君,驅飛廉⁴⁵於海隅⁴⁶而戮⁴⁷之,滅國者五十⁴⁸,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書》⁴⁹曰:『丕顯哉,文王!丕承哉,武王¹!佑啟我後人²,咸以正無缺³。』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⁵⁶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⁵⁷懼,作《春秋》⁵⁸;《春秋》,天子之事⁵⁹也。是故⁶⁰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聖王不作,諸侯放恣¹,處士²橫議³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則歸氏為我⁶⁷,是無君也;氏兼愛⁶⁸,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⁶⁹曰:『庖有肥肉¹,廄²有肥馬³;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之道不息⁷⁸孔子之道不著⁷⁹,是邪說誣⁸⁰民,充塞¹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²先聖之道³,距,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昔者洪水,而天下平;周公⁸⁹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¹云:『是膺²是懲³;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者,聖人之徒也。

    1. 公都子戰國魯人,孟子的弟子。
    2. 外人:外頭的人,不相干的人
    3. 夫子:老師,指孟子
    4. 好辯:喜愛與人爭辯。
    5. 敢問何也:斗膽請問為什麼。
    6. 予:我,同「余」。
    7. 豈:難道、怎麼,表示反詰。
    8. 不得已:非心中所願,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9. 天下之生:指天下自有人類以來。生,生民。
    10. 一治一亂:治世、亂世交替循環。
    11. :古帝陶唐氏的號。相傳為帝嚳次子,初封於,又封於,在位百年,有德政,後傳位於
    12. 水逆行:水性就下,但因河道壅塞,以致河水倒流旁溢。
    13. 泛濫:水勢盛大,橫流漫溢。
    14. 中國: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
    15. 蛇龍:趙岐注「水生蛇、龍,水盛則蛇、龍居民之地也。」
    16. 民無所定:趙岐注「民患水避之,故無定居。」
    17. 下者為巢:居住在低地者,在樹上築巢。
    18. 上者為營窟:居住在高地者,挖掘相連的窟穴。營窟,累土穴居的洞窟。
    19. 書:指《書經‧虞書‧大禹謨》篇。
    20. 洚水警余:自言上天以洪水來警惕我。洚水,洪水,不遵行河道而漫流的大水。
    21. 姓姒氏夏代開國的君主,在位八年。顓頊之孫,因平治洪水有功,受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傳位於子,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也稱為「夏后氏」。
    22. 掘地:掘去壅塞的土石。朱熹注「掘去壅塞也。」
    23. 菹(ㄐㄩ):水草叢生的沼澤。趙岐注「菹,澤生草也。」
    24. 地中:對地上言。指低於平地的河道。
    25. 長江。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由最長的正源沱沱河、水量最大的當曲河、以及尕爾曲布曲楚瑪爾河,共同組成江源水系。至上海吳淞口,注入東海。全長六千四百零三公里,為世界第三大河。也稱為「大江」、「揚子江」。
    26. 淮河。為黃河長江間的大川,發源於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主流全長約九百公里,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也稱為「淮水」。
    27. 黃河。源出於青海省巴顏喀喇山北麓噶達素齊老峰,流經甘肅寧夏綏遠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九省,注入渤海。全長約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因多沙而色黃,故稱為「黃河」。雖然氾濫頻繁,卻是中華文化孕育的搖籃。
    28. 漢水。發源於陝西省寧羌縣嶓冢山,至湖北省漢口漢陽之間流入長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亦是漢中盆地的命脈。也稱為「漢江」。
    29. 險阻:朱熹注「謂水之氾濫也。」
    30. 人得平土而居之:言人民因此能在平地上居住。
    31. :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名重華。因建國於,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也稱為「大」。
    32. 沒(ㄇㄛˋ):死。通「歿」。
    33. 暴君:殘暴專制的統治者。
    34. 代作:接連出現。作,興起。
    35. 壤宮室以為汙池:言毀壞民宅,改作成園囿中的大水池。宮室,古時房屋的通稱。汙池,蓄水池。
    36. 安息:安居生息。
    37. 園囿(ㄧㄡˋ):供人遊玩的園林。
    38. 又作:又興起。
    39. 沛澤:草木叢生的水澤,常為禽獸棲隱的地方。
    40. 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者八百;戰於牧野軍敗,自焚於鹿臺
    41. 周公:人名(?-西元前1105)。姓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封於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也稱為「姬旦」、「周旦」。
    42. 相(ㄒㄧㄤˋ):輔佐、幫助。
    43. 武王周武王,姓。在位十九年。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大戰於牧野,敗而代有天下,都鎬京
    44. (ㄧㄢˇ):商奄,又稱奄國,先方國,都城為(今山東濟寧曲阜舊城東),疆域可能與後來的魯國相近。因參與初的三監之亂,滅於周公東征,周公旦伯禽奄國故地,建立魯國;部分人南遷復國繼續反,並在失敗後不斷南遷,最終在春秋中期偏晚時被吳國所滅。
    45. 飛廉:人名。是殷紂之臣,善於奔走,其子名惡來,父子兩人皆以才力事
    46. 海隅(ㄩˊ):沿海偏遠的地方。
    47. 戮:刑殺。
    48. 滅國者五十:趙岐注「滅與共為亂政者,五十國也。,大國,故特伐之。」
    49. 書:見《書經‧周書‧君牙》。
    50. 丕顯哉文王謨:指周文王的謀略非常光明偉大。丕,大,表程度深。顯,榮耀、光耀。謨,謀略、計畫。
    51. 丕承哉武王烈:指周武王的功業大大地繼承先人的志向。承,繼續、繼承。烈,功業。
    52. 佑啟我後人:庇佑、啟發我們這些後人。後人,指周文王周武王的後人周成王周康王等。
    53. 咸以正無缺:全都可以依正道而行,無所虧損。咸,都、皆、全。
    54. 世衰道微:室東遷後世運衰頹、正道式微。
    55. 有作:即「又作」,又興起。
    56. 弒:地位低的人殺死地位高的人。
    57. 孔子:即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58. 春秋:書名。孔子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59. 天子之事:天子掌政教,有昌明仁義、討伐亂臣賊子的責任。孔子作《春秋》,借史來寄託王法,以期撥亂反正,所以說「《春秋》,天子之事也」。
    60. 是故:所以、因此。為承上啟下之詞。
    61. 放(ㄈㄤˋ)恣(ㄗˋ):放縱,任意胡為。
    62.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也稱為「處子」。
    63. 橫(ㄏㄥˋ)議:肆意發表言論。
    64. 楊朱:人名。生卒年不詳。字子居戰國人。其書不傳,僅散見於《列子》、《孟子》諸書中而已。其學說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與墨子的兼愛思想相反。
    65. 墨翟:人名(西元前501-前416)。戰國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現存有《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也稱為「墨子」。
    66. 「盈」天下:充滿。
    67. 為(ㄨㄟˋ)我:一種個人主義學說,戰國楊朱主此。
    68. 兼愛: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人己親疏厚薄的不同。
    69. 公明儀東周魯國武城人,生卒年不詳。其生活年代與身分有許多不同記載,《孔子家語》記載其曾問禮於孔子鄭玄則認為其曾為子張曾子弟子。亦有說認為公明儀為孟子弟子,且在《孟子》書中曾多次提及公明儀
    70. 庖(ㄆㄠˊ):廚房。
    71. 肥肉:多脂肪質的肉類。
    72. 廄(ㄐㄧㄡˋ):馬舍,養馬的地方。
    73. 肥馬:肥碩的馬。
    74. 飢色:飢餓的臉色。
    75. 野:郊外。
    76. 餓莩(ㄆㄧㄠˇ):餓死的人。
    77. 率獸食人:帶領野獸吃人。後比喻虐政害民。
    78. 不息:不停、不休止。
    79. 不著:不顯露。
    80. 誣(ㄨ):欺騙、矇騙。
    81. 充塞:堵塞。
    82. 閑(ㄒㄧㄢˊ):熟習、通曉,通「嫻」。
    83. 先聖之道:古代聖人的道理。
    84. 放淫辭:將不合乎正道的放蕩言辭驅而遠之。放,驅而遠之。
    85. 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那些邪說)若從心裡產生,就會危害到他的行事;若表現在他的行事上,就會危害到他所推行的政治。朱熹注「作,起也。事,所行。政,大體也。」
    86. 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即使)聖人再起而出現,也不會改變我說的話。易,改變。
    87. 昔者:以前、過去。
    88. 抑:抑制、治理。
    89. 兼:兼併、平定。
    90. 夷狄: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
    91. 詩:指《詩經‧魯頌‧閟宮》。
    92. 是膺:打擊了,泛指西方的少數民族。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以後成為中原對北方各族的泛稱。是,用於句中,使賓語提前。膺,打擊。
    93. 是懲:懲治了楚國舊稱;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近於楚國皆南蠻之國。
    94. 則莫我敢承:即「則莫敢承我」,再也沒有人敢抵擋我。承,當,抵擋之義。
    95. 膺:打擊。
    96. 詖(ㄅㄧˋ)行(ㄒㄧㄥˋ):偏頗不正當的行為。
    97. 承:繼續、繼承。
    98. 三聖:指周公孔子
    99. 能言距者,聖人之徒也:朱熹注「言苟有能為此距之說者,則其所趨正矣;雖未必知道,是亦聖人之徒也。」蔣伯潛說「謂凡能以言論排斥等學說的,都是聖人的信徒;則不僅己欲辭而闢之,且望人亦能距之矣。」



  匡章¹曰:「陳仲子²豈不³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¹往,將¹¹食之,三咽¹²,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孟子曰:「於齊國¹³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¹⁴焉。雖然¹⁵仲子¹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¹。夫蚓,上食槁壤¹,下飲黃泉¹仲子所居之室,伯夷²之所築與²¹?抑亦²²盜跖²³之所築與?所食之粟²⁴伯夷之所樹²⁵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傷哉²⁶?彼²⁷身織屨²⁸,妻辟纑²⁹,以易之也。」
  曰:「仲子之世家³也。兄³¹³²祿³³萬鍾³⁴。以兄之祿為不義³⁵之祿,而不食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辟兄³⁶、離母³⁷,處於於陵。他日³⁸³,則有饋其兄生鵝者⁴⁰,己頻戚¹曰:『惡用是鶃鶃²者為哉?』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³之。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1. 匡章:又稱匡子田章,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國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三朝名將。大約活動於西元前335年至前295年間。曾與惠施評論相王的事。在對作戰時,有人言語中傷他,但齊威王仍然信任他,他後來得知後,十分感動,誓死效忠王,遂北伐,南征,西攻函谷關,為屢建戰功。
    2. 陳仲子:人名。名子終,自稱於陵仲子戰國人。其兄為卿,食祿萬鍾,陳仲子以為不義而適王聞其賢,欲以重金聘為相,拒而逃之,與妻子居於陵,織屨灌園,安貧樂道。
    3. 豈不:難道不、怎麼不。表示反詰的語氣。
    4. 誠:的確、確實。
    5. 廉士:有操守、不苟求之士。
    6. (ㄨ):地名,在今山東省長山縣南。
    7. 李:植物名。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楔形,葉緣鈍鋸齒狀。春天開白花,花常三朵簇生。核果圓卵形,光滑無毛,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8. 螬(ㄘㄠˊ):即蠐螬,金龜子的幼蟲。長寸許,體肥色白,以背滾行,觸物即蜷曲。生活於土中,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常危害農作物。也稱為「土蠶」。
    9. 食實者:實,植物的種子、果實。趙岐注「李實有蟲食之過半,言仲子目不能擇也。」
    10. 匍(ㄆㄨˊ)匐(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言無力不能行走。
    11. 將:拿、持。
    12. 咽(ㄧㄢˋ):吞嚥,同「嚥」。
    13. 齊國: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14. 巨擘(ㄅㄛˋ):大拇指,比喻傑出的人才。
    15. 雖然:縱然如此。
    16. 惡(ㄨ):如何、怎麼。
    17. 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指若要達到陳仲子的節操,必須要變成蚯蚓才可以。朱熹注「言仲子未得為廉也。必若滿其所守,則惟蚯蚓之無求於世,然後可以為廉耳。」充,填滿、裝滿,引申為完滿、達到、推而滿之。
    18. 槁壤:地上的乾土。
    19. 黃泉:地下的泉水。
    20. 伯夷孤竹君的兒子,名,字公信。生卒年不詳。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其弟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二人叩馬諫阻。及亡,恥食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21. 與(ㄩˊ):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22. 抑亦:或者是、還是。
    23. 盜跖(ㄓˊ):相傳為古代的大盜,生性暴虐,橫行天下。後用以形容殘暴的人。
    24. 粟: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小米」之古稱。高約一點五公尺。花小而密集,呈圓錐花序。可食用,亦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滋補等療效。
    25. 樹:種植、栽培。
    26. 是何傷哉:這有什麼妨害呢。
    27. 彼:他。指陳仲子
    28. 身織屨(ㄐㄩˋ):自己編鞋子。
    29. 辟(ㄆㄧˋ)纑(ㄌㄨˊ):辟,織麻。纑,練麻。辟纑指將分析練過的麻搓成線。
    30. 世家:世代做官的人家。亦泛指世代顯貴的家族。
    31. 陳仲子之兄。朱熹注「兄名,食采於,其入萬鍾也。」
    32. (ㄍㄜˇ):地名。戰國邑,蓋縣北齊廢。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沂水縣西北。為陳戴的采邑。
    33. 祿:俸給、官俸。
    34. 萬鍾:形容俸祿很多。
    35. 不義:不合行為道德。
    36. 辟(ㄅㄧˋ)兄:避開哥哥。辟,通「避」。
    37. 離母:離開母親。
    38. 他日:異日、別日。
    39. 歸:回家。
    40. 有饋其兄生鵝者:有人送給他哥哥一隻活鵝。
    41. 頻(ㄆㄧㄣˊ)戚(ㄘㄨˋ):即顰蹙。皺眉蹙額,形容神情憂愁。
    42. 鶃(ㄧˋ)鶃(ㄧˋ):通「鶂鶂」。鵝鳴聲。
    43. 哇:嘔吐。
    44. 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這還能算是完滿節操嗎。類,指節操之類。

徵引來源


選修論孟選讀【下】—孟子,中華民國96年2月初版。
賴明德、陳弘治、劉本棟註譯;王甦審校《新註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5504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孟子|四書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qw114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滕文公上... 後一篇:中秋月圓...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ussell11大家
我翻譯的〈羅生門〉全文免費公開中! 方格子 https://vocus.cc/article/66a54f4efd89780001e65ee1看更多我要大聲說4分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