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2 GP

【書語】群體迷失真如道德判斷?社會壓力與理性調適交織的團體決「簡語」

作者:赤紅時夜│2021-05-08 18:55:01│巴幣:52│人氣:185

〈看待群體迷思的兩種方式〉

  我們描述群體迷思的語彙通常都反映出道德判斷。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屈從於群體迷思的個人,缺乏表達自己意見必要的勇氣。

  群體迷思有部分確實和社會壓力相關。我們之所以順從多數人的想法,是因為害怕報復。這種報復有時候是有實質作用的,就像那些投資審議委員,會去想自己下一個投資提案會遭受何等對待。
  更多情況下,報復是象徵意義上:如果你反對團體共識,一開始會遭到別人不諒解,然後是討厭,最後是排擠。
  無論報復的形式是甚麼,害怕的人會保持沉默,以避免遭到報復。無論你認為這是怯懦、消極的算計,或是明智挑選戰場的務實主義者的表現,背後的機制都是一種社會壓力。

  不過,團體禮讓疑慮消音,還有另一個、或許也更為高尚的理由。我們可能會因為對多數意見產生“理性調適”而改變想法。
  如果一個群體裡有這麼多人都有相同的觀點,他們應該有充分的理由,因此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這種推論完全合乎邏輯。
  這種出於常理的推論,已經由法國數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孔多賽用數學證明。在一七八五年發表的陪審團定理顯示,如果幾個投票者各自獨立形成自己的意見,又如果每個人的意見為正確的可能性大於錯誤的可能性,這時多數意見為正確的機率會隨著投票人數增加而提高。
  換句話說,在這些看起來相當合理的條件下,多數愈多,多數就愈可能是正確的。

  以管理團隊的例子來說,如果每個同事的意見正確的可能性高於錯誤的可能性,這是非常合理的假設。(若非如此,你可能要開始找別的工作。)
  這點不但在一般情況下成立,也適用於特定問題:如果你相信這位同事有能力、有知識,而且對你們所討論的主題有豐富的學養,那麼你當然會比較重視他的意見。

  在這些情況下,團體的熱情重於個人的疑慮,可能完全合乎理性。當你是會議裡的少數意見,並選擇保持沉默,這可能是因為你知道自己一開始的觀點是錯的。
  採納多數意見,不見得是軟弱的表現:它可能是理性的選擇。

  那麼,個人贊同多數,是出於社會壓力或理性調適嗎?哪一種動機比較強烈?
  群體迷思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為這兩種機制緊密交織。或許有少數人是有意識的選擇不說自己的疑慮和問題。但是,大部分接受多數觀點的人,其實是真的改變了想法。
  隨著群體共識浮現(以及相對應的社會壓力增加)。他們真心相信自己聽到的論述。
  到最後他們並不是壓抑疑慮,而是已經化解疑慮。他們有充分的理由解釋為什麼改變想法。這不是怯懦,而是智識上的誠實。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1433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書語|不當決策|群體迷施|道德判斷|社會壓力|理性調適

留言共 1 篇留言

佛萊曼
現實中的台灣人是不喜歡表態的群體(除了在網路匿名的包裝下),從我國小開始就體認到這點,直到出了職場也一樣。

我曾經以為這就是學生時代和職場的常態,直到我去了別的國家,才知道並非如此。不過這跟文化習俗人的想法差異有關,各有好壞,雖然我還是覺得多踴躍發表意見不是壞事。

05-09 11:2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2喜歡★u74123691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dogsama』《惡靈... 後一篇:《尼爾:人工生命》〈As...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MoeTakoヾ(●゜▽゜●)♡
來一起陪雪糕畫畫喵✧◝(⁰▿⁰)◜✧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2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