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7 GP

何謂資本主義?

作者:NickXD1│2019-11-26 01:20:37│巴幣:14│人氣:423
※筆者在這邊聲明,我不是相關科系畢業的專業人士!
如果你想找考試用、嚴謹論證的數學模型或者專業教科書的內容,請上一頁離開!
以下純屬我從許多不同外國學者,希望跟每個人說明自己理論的大眾出版品,經台灣出版社翻譯後添加個人主觀立場下,充滿個人色彩的產物!

-------------本文開始-------------




大家對於資本主義(英語:Capitalism)第一印象都是「$$$」,沒錯直觀而且簡單。

以下從我的觀點出發帶大家了解這個萬惡又影響我們深遠的觀念:

對我而言資本主義從古至今的核心確實只有兩個→「市場機制」跟「個人主義」
過去我們課本只寫了短短地幾句話: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還有供需平衡。

  基於考試導向,接下來課本就會放一堆左移、右移、消費者預期、公眾利益......等。一堆學者加諸各種有說等於沒說的概要,然後你要在出題老師主觀設定下的條件,在一堆有的沒有的選項去選出一個答案。台灣的教育非常神奇,永遠給你支離破碎的觀念,然後用比皮毛多一點的知識去跟學生解釋每個極具當代色彩的不同理論學派,最後認為「你懂了!」。然後你往高一級教育機構的時候,台上的老師就覺得你以前的老師都教過了,最後所有教學階段的知識盲區互相堆疊→你就能得到一個似懂非懂該專業科學的畢業生。(前述是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如果你是一位勤學苦讀的好學生、學者,那我告訴你:「你的努力很棒!繼續加油!」)

  重點來了,我一個非專科生何德何能來教各位什麼是資本主義?我在此不是要站在高處教導閱讀文章的每一個人。我想提出我所知道的小小一部分,去進行交流。所有的哲學家、偉大的學術先賢、科學理論(無論自然或社會學科)都需要跟各式形形色色的人進行討論。(如果你只是單純因為個人情緒或立場不明就裡討厭某些學說,抱歉你就不在我的討論對象之內)

  接下來就是主題:
  何謂資本主義?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於言很簡單:一種政治主張。

  《資本主義經濟學及其社會學》 資本主義能否存活?  
  「我們的語言在資訊爆炸的現在包含著太多的意涵,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擁有太多解釋;每一項知識存在的時效性,這是因為對一項「創新」的制度來說,「目標」永遠會是解決以前或者當前現實的「問題」。一項「古老」制度,社會的「問題」都是被小蟲侵蝕的制度,因為「目標」已經變了。」(我個人概要一下該章節)總而言之,每個時代、學者、學派以及個人對這個詞彙已經融入了太多的意義,包含的範圍變得太大,如果在討論的時候不重申一下自己的見解,討論會變成互相攻擊對方知識盲區的PVP,而最初互相討論的意義不再。現代任何經濟學派,在社會學研究(如艾彌爾·涂爾幹,與卡爾·馬克思及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法國首位社會學教授。未來在討論刑罰與社會學的時候會提到這位先賢。)之下,已經不在是討論「市場機制」跟「個人主義」了。

  「市場機制」跟「個人主義」已經脫離多數經濟學家的眼光許久了,這是因為經濟學學者感興趣的是「宏觀經濟學」,旨在觀察數個時代歸納出自己的理論與別的學派進行競爭。相對於學者,最關注「市場機制」跟「個人主義」的是商人,ㄧ位頂尖的商人也會是該地區微觀經濟學家,了解當地的行銷語言及消費者文化,旨在使當地消費者接受他們的理念或商品。我媽跟我第一個接觸學者(《黑天鵝效應》的作者 Nassim Nicholas Taleb),都是屬於後者,兩人都影響我深遠,從而註定我看待學問由下而上的角度。我的思考出發點,也都是從個人(指不特定多數,不一定是指我自己的角度)往上團體→社會→國家→世界。但是每一個箭頭都存在一個無法解釋的模糊地帶,造就了我的知識盲區越是往上的時候,也會越大。

  資本主義,經過眾多學者在不同時代的改進,在現代你已經看不到單純強調「市場機制」跟「個人主義」的學派。但是確實有一個主張完全放任市場經濟,對我而言,這是最接近資本主義普遍樣貌的學派─新古典經濟學派(Neoclassical economics):主張是支持自由市場經濟,個人理性選擇,反對政府過度干預,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下一個篇章我會討論一下新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世紀賭局,從我個人的角度去解讀他們想法。

  結論:對我來說,「資本主義」已經脫離純粹的「市場機制」跟「個人主義」,恰恰是脫離了我認識資本主義的契機。在現在最極端主張資本主義國家的就是美國,許多時候中國甚至是台灣人來說會有種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個人主義=美國=錢=民主=反社會主義=反中國詭異連結,每個等號之間有一定程度的連結,但是你可以發現整體而言每個個體觀念都互相牽連卻不完全相等。即使是新古典經濟學派最多的美國,你也會發現他們開始反思自由放任的經濟市場所帶來缺點。
  《黑天鵝效應》的作者:「哲學家是批判思考的守護者,其責任超越其他的專業人士。」當我們開始思考批判理論對真實世界好與壞之時,我們的責任就比那些放著理論缺點不管的專業人士更重(對於作者是指,只管統計不管理論好壞尸位素餐的假學者。對於我而言就是某些只會念課本的假教授,只洋裝自己是老師而不傳道、授業、解惑),因為我們面對充滿隨機性與不確定性的世界,所以我們更要嚴謹地面對理論優點是否一直存在?理論缺點是否過時了?我認為這樣,才是一個理性的思考態度。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60300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個人觀點|資本主義

留言共 3 篇留言

帝國人
先留名,明天睡醒看XD

11-26 01:21

NickXD1
ok11-26 01:25
帝國人
感覺商人跟經濟學家就是實務家與理論家之間的差別啊,經濟學現在一臉是「比較經濟學」或「經濟行政學」的樣子,在自由放任跟管制之間瘋狂試探。

11-26 12:21

NickXD1
恩,這個就是凱恩斯學派跟新古典學派的世紀大辯論。
但是,商人在商場實務上,已經變得像是渴求鮮血的猛獸,極端理性、遠離人性(過去許多生理學家就血液分析比對商人跟重大殺人犯,結果發現有ㄧ些接近的部分,以後我寫人類行為的簡介就會提道11-26 17:53
幻滅之喜
在原本還有實質匱乏的時代市場機制和個人化的確能促使資源有更高的運用效率與分佈
但是當現代化的生產技術使效率大增,市場機制賴以為生的匱乏消失後,就只能以人為的方式定義出匱乏與不均,資本的主要目的就變了
這部分跟現在的貨幣機制也有很深的關係,要從銀行為中心才好瞭解
有個"時代精神"的紀錄片是講這些的,可以去看看

12-02 19:17

NickXD1
其實這個就是《國富論》裡面亞當·斯密的市場哲學當中,有效與無效的地方。
誠如你第一段所說亞當·斯密提出的市場機制完美符合資源最佳化,專業分工的模式下每個人都可以過得更好:
現在每個人吃晚餐,不需要早上先去菜市場擠破頭搶食材,然後自己使用瓦斯烹飪食材,吃完還要清洗餐具。
我們去家裡附近的一個小吃店外帶就好。

這個就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更高的效率及利潤。

但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會產生一個問題:今天一個醫生是否應該拯救一個沒錢付醫藥費的病人?(這是一個舉例,社會權的興起綜觀世界不是新鮮事,在臺灣更是因為健保的關係,我們會一致覺得醫生應該要救人—能否救活不在討論中—這也是為什麼我說資本主義早已不再討論市場機制而是跳脫到公共政策的問題)

也誠如你說,貨幣機制常常會是美國經濟學者在討論公共政策的重點。這個我也有研究一些,不過還沒到能拿出來討論的程度,也感謝你的推薦XDD

我在巴哈上面其實是想整理一下自己的學習到的東西,然後看看別人的想法。12-05 12:1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7喜歡★a0514nick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個人立場、觀點以及一些主... 後一篇:為何亞當·斯密是經濟學之...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optasia巴友
漫畫:《鋼彈同人(下) 03》於小屋更新,歡迎同好蒞臨觀賞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30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