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 GP

[達人專欄] 台北資訊月|平板、筆電、單眼動手玩,電腦螢幕動眼看

作者:夏娜│2015-12-03 21:02:18│巴幣:6│人氣:628
在上週日、本週一期間,連續兩天前進台北資訊月,除卻人潮超多、Show Girl 超多之外,目標朝向尋找變形筆電、27 吋電腦螢幕、單眼相機邁進,至於其他產品有待大家分享了。


SONY / LG
資訊展中,日韓兩大廠的 SONY、LG 自然不會缺席,以視聽展示為主、取代銷售的行銷理念令我十分認同,盡可能地體驗、確定合乎需求時再購買亦不遲,最少相對而言,沒有其他展位竭盡所能地推銷的商業氣息。

不得不反思,所謂資訊月美其名是資訊類商品的相關展覽,更多時候是廠商出清、銷售、安排 Show Girl 博取群眾目光的絕佳地點,因此純粹想參觀、體驗新品,建議前往光華附近的三創園區,可以安安靜靜、不受銷售人員打擾地試玩。

話回正題,若提到 SONY、LG 展位最想體驗的產品當屬 Android 系統手機了,早在此之前,XPERIA Z5 Premium、XPERIA Z5 以及 LG V10,三款皆是 5 吋以上的大螢幕手機,當中最小的 XPERIA Z5 與我現役使用的 XPERIA Z2 螢幕尺寸一致,如順利敗家之後,應當能夠無縫接軌,不必擔心使用體驗問題。


SONY XPERIA Z5 Premium,首款 4K 解析度螢幕手機,無論細緻度、耗電量都相當驚人!


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當感受到大螢幕與薄邊框等魅力後,不由地想起「犀利人妻」劇情中的經典名句 : 「可是瑞凡……,我已經回不去了。」回想起 XPERIA Z5 Premium、LG V10 的美好體驗,兩款機型的單手握持手感簡直難分軒輊,唯須注意是 XPERIA Z5 Premium 背部亮面玻璃相當平滑,未若 LG V10 那般設計成防滑觸感的弧形背蓋,前者完整性卻更為殊勝,凡是金屬邊框、雙面玻璃甚至是「XPERIA」品牌蝕刻都透著高級感,全平衡設計至今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了,至於 LG V10 對金屬 / 塑膠混搭材質的運用欠佳,造成視覺上有著切割、不協調感,反倒是當今旗艦 G4 或者衍伸系列 G FLEX 2 做得更好。


LG V10,韓系大螢幕手機,最特別之處在於頂部的副螢幕,主螢幕關閉時依然能顯示部分資訊。


談及專業 M 模式相機部分,無疑是 LG V10 全面勝出,如此壓倒性的豐富拍攝設定,ISO、光圈、快門速度、景深、色溫等都能隨心所欲地調整,私心認為相較於 HTC 等品牌更好用,即便放大細節依然清晰可聞,感嘆韓系手機的拍攝競爭力日益增強,作為影音與專業相機大廠的 SONY 是時候將更多對焦技術、拍攝操控功能下放了。確實本世代的 Z5 系列有著顯著進步,0.03 秒對焦速度比起 XPERIA Z2 著實有感,唯獨最高畫素拍攝後,放大檢視卻仍然有油畫感(抹細節),可能得留待日後的韌體更新再來改善了吧!

除卻 LG V10 的強大拍攝功能,2.1 吋 IPS 副螢幕 + 自定義快捷程式、4GB RAM、OIS 光學防手震、f/1.8 大光圈、可換電池、雙卡待機全是強悍特點,在展現創意同時,或多或少兼具實用性質。

一般人感受最深刻的顯示螢幕部分,兩款表現色彩深度和亮度呈現皆不錯,XPERIA Z5 Premium 悄悄改進下側背光的不均勻問題,再加上 4K 高解析度沒有同級別、同規格對手,因此我會更偏好後者 ; 然而 2015 年 LG 作為賣點宣傳的量子點螢幕,早在 SONY XPERIA Z 系列初代便率先使用,逐漸演進至往後的 Z1、Z2、Z3、Z3+、Z5 等型號,當初為何索尼沒有公開宣傳「Quantum Dot」技術便不得而知了。


Nikon / FUJIFILM / Panasonic
上週日、也是第一天前去資訊月時,專程至 Nikon 攤位詢問 APS-C 高階機種 D7200 的單機身報價,因中價位的 35mm 片幅單眼 D750 依舊遙不可及,平實價位的 D610 對焦又不甚滿意,因此最新世代的 D7200 是首選考量了,感光度 ISO 3200 以下為可用值,對焦性能完全能應付靜態攝影和活動拍攝,更何況機身不保值,略略使用個三、五年以上,靜靜等待 135 片幅全面普及以後,再來跳槽至高階的單眼機身亦不遲。
 
現時優先搭配 135 專用鏡頭即可,APS-C 專用鏡方面,SIGMA 17-70mm 2.8-4 DC MACRO OSHSM II 既平價又好用,二手殘值不至於虧損太多,之於預算有限的我而言,將會是首要購入的考慮之一 ; 唯當下詢問D7200 以後略感失望,即便計入記憶卡、背帶等贈品也不甚划算,更何況記憶卡會額外購買,想來贈品級的 SDXC Card 不會是高寫入、高讀取、高穩定性的高階卡,沒必要一時衝動而購入。
 
恰好鄰近 RICOH PENTAX 攤位的 FUJIFILM 恆昶代理,依然如往年那般冷清,幾乎沒有駐留詢問的人潮,甚至連試玩的民眾都不復可見,試想 JPG 直出即擁有無敵發色的富士相機怎麼不受人待見呢?


Fujifilm XF 接環鏡頭群,幾乎是 APS-C 片幅的微單眼相機中,焦段涵蓋豐富的系統之一。


不得不提,每一代富士 X 接環微單的對焦速度、追焦能力皆有提升,後續韌體維護非常有誠意,奈何對焦性能、副廠鏡頭、閃燈系統都是極欲改善的問題,鏡頭配重亦是考量點之一,發展已久的 Micro 4/3 系統在輕便與畫質間取得平衡,不易有「鏡頭重機身輕」的尷尬情景,當然長焦段、大光圈(特別是恆定光圈)在所難免,各家大同小異,當然 Micro 4/3 的同焦段、同光圈、同等級鏡頭,仍然比起 APS-C 與 35mm 片幅系統來得輕巧。


多年以前,Panasonic 攜手與 Olympus 共同開發「Micro 4/3」,現今堪稱是微單眼系統的主力代表作,鏡頭群完整度亦高於 SONY E 接環與 Fujifilm XF 接環。


既然提到 M4/3 系統,目前身處該陣營的 Panasonic LUMIX 更別錯過了,首先是 DMC-G7 中階機身,更像是一台微縮版的無反光鏡單眼相機,保持一定重量又有類似單眼的手感實屬難能,反觀 FUJIFILM 微單眼相機缺少 SONY ILCE-α7 II /α7R II /α7S II、DMC-GH4 / G7、OLYMPUS E-M1 的突起手把,導致握持時依然不夠紮實且穩固,正是為此 DMC-G7 方才成為我的優先目標。

至於限定搭配的 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II ASPH. Kit 鏡使用毫無壓力,借用友人記憶卡拍攝,畫質表現尚能接受,以下提供四張測試照片,拍攝數值是 ISO 200 ~ ISO 1600,每提高一級 ISO 增一階快門速度,光圈維持在 f/5.6,供各位參考:
感光度 ISO 200
光圈值 f.5.6
快門速度 1/60

感光度 ISO 400
光圈值 f.5.6
快門速度 1/125

感光度 ISO 800
光圈值 f.5.6
快門速度 1/250

感光度 ISO 1600
光圈值 f.5.6
快門速度 1/320


BenQ
近年台灣品牌唯有 ASUS 營造得最為成功,尤其是專業繪圖、電競遊戲螢幕為人所熟知,之所以關注國產 BenQ 其實是無意之舉,原先在資訊展尋找 Sharp 攤位時,不小心為同行的推坑魔人所拉去,我絕對不會說是愛看 Show Girl 才去的(傲嬌語氣)!

接著經過螢幕專長的朋友解說,明白 BenQ 是國產品牌中的前段班,只怪明碁宣傳不力,知名度遠不及其他台日韓品牌 ; 此後開始研究明碁的 27 吋電腦螢幕,重點關注採用 AHVA、AMVA+ 等衍伸型面板的機型,從中篩選出兩款型號,分別是專業設計系列的 BL2710PT 以及影音娛樂的 EW2755ZH 抱持著興趣,其共通技術智慧藍光至少不偏色,如對比同場的韓系面板,BenQ 螢幕呈現黑色畫面時更接近純黑,邊緣畫質也更加細緻。


IPS 排列面板通常在色域覆蓋率、準確度與可視角佔有優勢,然而反應速度、靜態對比方面未必及得上 VA 甚至是 TN 面板。


唯抉擇點在於,前者是 IPS Technology Panel 後者為 AMVA+(E2E)類型面板,造就靜態對比、色域表現各佔勝壇,由於考量到有觀賞影片、玩遊戲和修圖等多樣需求,真難決定哪款螢幕更適合我,你們認為如何呢?或者有更多品牌型號值得推薦嗎?


Microsoft
微軟攤位最負盛名是 XBOX ONE 的體感套裝之外,更有 Surface Pro 4 平板筆電作為展示主軸,一邊聽展場人員解說一邊短暫試用,解析度高達 2736 x 1824pixels 的螢幕非常細緻,作業系統預載 Windows 10 OS 無需自行升級,後續支援完全由 Windows Update 來更新達成,相對令人放心些。
 
唯字體大小適應性有待改善,乍看之下略顯吃力,選購鍵盤的按壓反饋依然不及 ThinkPad 商務系列,但考慮到輕薄體積及分離式鍵盤設計,完全符合隨身便攜的需求呀!是故優劣並存的 Surface Pro 4 實在令人難以決定,由於首批貨源可能有組裝問題,靜待後續有無改善問題,再來評估是否購入了。


微軟近年少數成功的硬體之一 Surface Pro4,平板筆電的變形概念已成為現今 Laptop 的流行顯學了。


提起 2015 年蘋果的大螢幕平板電腦 iPad Pro,正好與 Surface Pro 4 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平板電腦,後者傾向於平板筆電形式,當接駁鍵盤是筆記型電腦,一旦移除鍵盤則為平板電腦,考慮到外出時的文書處理需求佔大宗,如兩款擇其一,我必定選擇 Surface Pro 4,最低配置版本已然足夠了,至於相同類型、台灣未引進的 HP Spectre x2 也列入購買清單內,可以毫不諱言地說,Spectre x2 完全打中我的心坎呀!少見有 HP 電腦符合個人的視覺審美,引進囉!
 
如果 iPad Pro 搭載 OS X 系統那麼吸引力會大幅提升,未來發展潛力不可忽視,畢竟娛樂用平板無法完全取代工作、娛樂兼用的電腦,正宗麥金塔血統的 Macbook Pro Retina 13 尚在觀望中,那價格恐怕得出社會工作之後才買得起了。


acer
acer 兩大攤位皆有展示 Predator 8,有機會自然不會錯過,經過短暫把玩片刻之後,對於該國產品牌、電競系列兼鋁合金製造的 8 吋平板非常讚賞,中央鋁合金材質的做工毋需多慮,單手握持的配重恰恰好,幾乎和 XPERIA Z2 + 手機殼重量相距不遠。

論及四組喇叭的聲音表現,由於會場人聲吵雜、難以準確地測試,好在開啟 Mobile01 網頁測試時,IPS 螢幕色彩深度良好,Intel Atom x7 處理器效能足堪使用,運行內部安裝的 3D 射擊遊戲準星移動得相對流暢,一改先前對於宏碁的印象。

號稱地表最強的電競平板電腦 acer Predator 8,實際規格卻有待加強?


唯該款平板電腦僅有 2GB RAM,如果提升至 3GB 那麼會更吸引人,縱使價格調高亦可接受,特別是瀏覽器開啟多分頁、同時兼玩 3D 畫面、多運算圖層的大型遊戲,大容量 RAM 於多工使用會更有餘裕。

當天詢問工作人員,Predator 6 將在明年三月引進,個人認為 6 吋手機難以單手負荷,所以購買的可能性極低,當然,如有機會也不會錯過啦!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03409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台北資訊月|SONY|XPERIA|LG|LG|Nikon|FUJIFILM|BenQ|Microsoft|acer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喜歡★zhang230631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聽感記敘X... 後一篇:[達人專欄] 首敗「RG...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sld12347🔉🐷🤓😁
一切都是詛咒 我們都沒有錯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7分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