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於December 23, 2007)已經忘了多久沒有這麼投入過一個虛擬的故事中。
《空之軌跡》是Falcom旗下《英雄傳說》系列遊戲的第六代,目前同系列有FC、SC這兩個相聯性密切的主篇故事,以及偏向補完性質的3RD三款。
在討論遊戲前想先提到的是,我並不是一個特別喜歡打怪練功升等級的人,砍怪砍多了容易疲乏,最後讓我著迷的還是主線劇情。就像以前玩OLG時升等級的目的,也都是為了達到執行某些任務的限制條件。
故事是PRG的靈魂,雖然人生也少不了白爛與發洩的小遊戲,我仍奉這句話為圭臬。
在這方面,《空之軌跡》徹底命中我的喜好。Falcom社的英雄傳說系列向來以章節來切割遊戲,不難看出以故事為遊戲中心的意圖,六代的《空之軌跡》還加入了大量動畫與過場劇情,強化了說故事的節奏變化。
動畫也是可以單獨挑出來討論的部分。FC第一次來到盧安時,舞台劇過場劇情的完整程度著實令我大吃一驚,原以為只會帶個開場,沒想到默默地演完了一整齣!跟主線無關的細節也說得如此清楚,完整到忍不住覺得自己賺到(XD)。SC後劇情規模擴大,幾場空戰的場面還有最終章崩壞的影片氣勢滂沱,幾乎是Q版的史詩電影。破關後單獨觀看這些動畫,還是會驚歎於細節的精緻程度,包括雲凝結在天空的質感、飛空艇的擬真、還有崩壞與空戰的音效,什麼時候開始玩RPG也有這種全面性的視聽享受呢?
配樂方面,JDK的品質保證不用再提,以一個普通玩家來說,最深刻的旋律絕對是FC主題歌「
星之所在」,對於這首完全跳脫「熱血」二字的主題曲,在還沒玩過遊戲前我就非常好奇,遊戲後再聽更是常常陷入艾絲蒂爾的情緒回不了神,所以雖然有些次序顛倒,我想先PO上FC片尾星之所在完整版的連結,有興趣的朋友不彷一播放著當背景音樂,一邊繼續看下去。(笑)
RPG的立體感不只來自3D化PRG既稱為角色扮演,就必須
讓玩家能投入角色所在的世界,電影和小說如是,有時並不是想告訴觀眾特定道理或觀念,只為單純重現一個
獨立世界,忠實描繪裡頭人事物交織的情感,體驗以後,得到什麼想法或產生怎樣的感覺完全因人而異。可能為類似的遭遇將自己投射到主角上,因為相同的決定而澎湃、或因不同的抉擇而激動。在這方面我覺得RPG跟電影、小說一樣,都只是讓人
體驗不同的經驗。之所以熱愛RPG,就是喜歡把自己投入一個跟現實無關的空間、感受全然不同的事物,這樣的珍貴經驗在有限的人生中是何其珍貴?
但是要撐起一個架空世界,同時說服玩家不是容易的事。設定的元素除了場景畫面、城市、人物等表面條件以外,最不容易的應該還是
表現世界的「厚度」。
職業、技能等等,關係到了國家背景、組織機關,這些可以歸納到
歷史發展之下;而遊戲當下的
日常生活是從互動建立的,透過主角群和路人的對話展開,只要主線劇情有些前進,事件、對話也會随之不同。
橫向的「生活」和
縱向的「歷史」組成的世界,才會變得立體而得以容納相應的內涵。
會先廢話這麼大篇,當然是想讚美《空之軌跡》在這部分的用心,龐大的世界觀設定不但在空軌能略窺一二,想必也會延用到之後的新篇,更加深了一系列背景真實性。
Falcom下了大量苦心的NPC路人也徹底驗證了「
對話是RPG的浪漫」這句話,不管是為數眾多的大眾臉士兵或一般市井小民,只要主線前進後再對話,就會出現新反應。洛連特雜貨店那個四處找媳婦的奶奶,還有FC裡跟著艾絲蒂爾繞行全國旅遊的夫妻NPC,不持續關注也有可能完全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即便如此Falcom社依然十分認真經營路人的人生,而不只是把他們當商店使用,這樣的現象從FC到SC後,連沒有人物頭像的亞妮拉絲都因人氣飆高而晉升主角群,也算是一種奇蹟吧?(笑)
走在性格天平兩端的戀人──艾絲蒂爾 VS 約書亞![]()
從FC到SC這一段不算短的路上,艾絲蒂爾這個少女的成長無論在感情、判斷都驅於成熟,與其說是扮演艾絲蒂爾,玩家們反而比較像守護著她成長一樣。約書亞在FC最後說過艾絲蒂爾『就像太陽般耀眼眩目』,不知這能不能稱為主角的原罪,連難得一見的女性代表都得背負絕對光明的正義形象,彰顯了其餘角色的黑暗面。
光與暗的對比是十分常見的故事題材,當這樣的對比套在戀人關係的男女主角上,常聽見的「物以類聚」是否還適用呢?
親近的兩人,相似之處是絕對少不了,但太過同質終究只會停留在兩步以外,變成非常好的朋友。反倒是有所不同的對象,才能補足對方、互相扶持、拓展自己所碰觸不到的一面。拼圖必須形狀不同才能合併,這樣的互補模式就表現在艾絲蒂爾跟約書亞身上,前者開朗樂觀,後者就躲藏在內心的黑暗;前者依直覺行事,後者就負責懷疑警戒;甚至遊戲設定艾絲蒂爾是單體S技,約書亞就是全體攻擊的S技。這就叫做互補吧,天生就該擺在一塊的組合啊。
極端的情感不分愛或恨──雪拉紮德 VS 露西歐拉FC走到SC,青梅竹馬的主角外,登場的角色相當多。RPG的戲劇原理告訴我們,登場的氣質女性通常就是公主;可愛的蘿莉往往身懷絕技。早早亮相的大姐姐
雪拉紮德當然不是什麼普通御姐。FC中她就跟自身善用的武器「鞭」一樣,不走主攻,而運用手腕做事,從旁輔助主角,直到SC遇見執行者「幻惑之鈴」露西歐拉,才掀起她同樣戲劇化的過去。
「幻惑之鈴」露西歐拉在圖片回憶時曾不顯眼地出現過,她可能是所有登場執行者中最具悲劇性的角色之一。
雪拉年輕時所待的馬戲團,由於某年團長的死亡而解散,因此才成為游擊士。一直以來雪拉與其他團員都以為團長哈維是意外身亡,而後失蹤的露西歐拉加入了噬身之蛇,在洛連特遇見了雪拉,才告訴了她事實並非如此。雪拉小時候哈維是個從不做骯髒交易的馬戲團長,正因有所堅持導致負債累累,只好決定賣出劇團,將團員託付給可信之人照顧。團長哈維從沒對眾人說出這個決定,只有露西歐拉知道真相而試著改變他,但團長的固執和決心使他無法被說服,露西歐拉便在情急下表達了對團長的感情。面對這樣的告白,團長因兩人年齡的差距只是說教般勸她別為一時的感情所困,於是露西歐拉恐懼團長的離開,為了徹底地佔有他,終於下手殺了團長。露西歐拉是這麼描述的:
「他給了我們幸福安逸後,又輕易地奪走它們,這對我是莫大的背叛。如果是這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給。」有些人面對感情時,會變得非常自私,收與放之間是很極端的差距,在這樣的狀態下這些人的世界是很「二元的」──愛或不愛、生或死、幸福或破滅…每個人對感情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不分對錯,但世俗觀念下的幸福是建立在「
平衡」的狀態,過猶不及的愛只會導向悲劇,除非從一開始的愛情觀就是要互相毀滅,那麼在這個前提下,悲劇才是真正的幸福(吧?)。
![]()
![]()
![]()
![]()
要說露西歐拉是這樣感情極端的人嗎?我想不完全是,否則她不會在殺了團長後用幻術掩蓋了把團長推落山谷的事實、不會等到見了雪拉紮德,並向她說出這一切後才幽幽地從中樞之塔跳下,她應該會在最初殺了團長時就和他一起死去,因為
追求毀滅的人都是自私的,眼裡看見的,只有她情感經過的人事物。揭開一切後的露西歐拉跳下塔去,僅管愁悵卻不得不覺得是合理的安排,數年情感堆疊的結,倘若在塔上被艾絲蒂爾這種16歲小女孩感化,除了亂開主角聖母威能外,沒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釋了。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陣 VS 瓦爾特FC最後出場的共和國代表陣先生,關於他和瓦爾特之間的設定也值得一探。
身為同門的瓦爾特與陣,加上兩人師父的女兒霧香,形成一個很典型的三角關係,而這段三角關係的破裂,就從瓦爾特離開泰斗流開始。長久以來瓦爾特都認為自己在師門是被捨棄的角色,明明跟師父的女兒霧香在一起,卻不能繼承泰斗流,放不下自尊接受這樣的結果,瓦爾特遂在決鬥中殺死師父。直到在利貝爾再次遇到陣,才瞭解他們的師父早已患病在身,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將走上「殺人拳」道路的瓦爾特拉回正途。師父曾說過的「無論資質或理念,陣都在你之上」、「陣會在潛意圖對你手下留情」,用意是激起瓦爾特的自尊,希望他善用天份,沒料到最後反而毀了他的自尊,再也無法回頭。
「
追求最強始終還是種利己的行為」,瓦爾特「追求最強」的一切行動加深了三人間羈絆,也破碎了原本的關係,原本親密的師徒同門,最後仍逃不過「利己行為」的圈圈。
心理創傷的反派們──噬身之蛇反派部分的噬身之蛇是很有意思的組織,萊恩曾對艾絲蒂爾說「人生的黑暗面太少,不適合加入組織」,隱藏在這句話背後的意義即「
所有反派都擁有站上舞台的理由」。內心的黑暗面人人皆有,能有機會深入未知的自己,不管結果是深陷其中或者豁然接受,都是很難得的機會不是嗎?
![]()
編號VIII的「瘦狼」瓦爾特對照大塔羅牌的意義是「
力量」,為了追求最強的「殺人拳」成為結社的執行者。
![]()
執行者VI的「幻惑之鈴」露西歐拉,對照的牌是「
戀人」,早在殺死團長後失去關注目標的她,說她掛念的只有雪拉紮德,成為執行者的原因想來應該是為打聽雪拉的消息。
其餘還有編號0「小丑」坎佩尼拉、編號X「怪盜」布盧布蘭、編號XIII「殲滅天使」蕾恩,分別對照
愚人、
命運之輪和
惡魔。
![]()
![]()
![]()
![]()
雖然他們加入組織的過程尚未被詳細托出,但從登場的方式看來,都是有特殊經歷的角色。唯獨人氣指數超高的「劍帝」萊維,我始終不太認同他所謂「揮劍的理由」。理查上校在FC的最後由於是被結社操縱,革命動機有些牽強但始終有解釋的角度可以切入。反觀洛倫斯(=萊恩哈特)在SC裡實在像是為了當BOSS而存在。
他與約書亞身為哈梅爾遺孤的設定相當精彩,國與國之間的紛爭造成的一角悲劇被權力掩埋,哈梅爾村在政治操弄下從地圖上消失,犧牲的所有村人也在過程中被遺忘。在與女王等人對話中知曉事實後,終於理解洛倫斯FC末那句「你沒有憐憫的資格」是什麼意思(了解鋪好的梗是什麼意思真是很有快感)。但到了SC終章萊維揮劍的理由卻變成了「探究人類的可能性」這樣不切實際的動機。硬要解釋也不是不行,萊維受哈梅爾悲劇影響而希望試驗人類(對照哈梅爾村民)在龐大事物(對照王國與帝國的政治勢力)下的可能性,所以一路幫助白面走到了這一步…但萊維分明比露西歐拉有著更多的牽掛啊,這樣不健康的實驗放在一個人情味尚很濃厚的反派角色上,不覺得層次不太對勁嗎?
留下軌跡的是空之女神或是普通旅人?要討論變態反派的層次,就要講到「白面」懷斯曼了。他在SC最後講述關於利貝爾歷史和他的理論還算有一套的說服力(但是和艾絲蒂爾辯論得太差了!虧你還叫Weismann)。以下是白面所說的動機。
太過先進一如輝之環的科技,因為過於便利,給人民帶來夢境般的幸福幻境,它所提供的美好就如同毒品一樣,使社會逐漸走向慢性死亡,於是古利貝爾王室封印了輝之環。然而回到地面以後,人們仍演進成了爭權奪利,用戰亂追求財富名利的狀態,進入追求慾望→戰亂→物質上全面滅亡的循環。無論是這種輪迴,或是古利貝爾受毒品般的科技管理,造成精神上的毀滅,都不是真正的進化。進化是必須擁有
面對誘惑和逆境也不動搖的理性,還有
不因感情而迷惑的才智開創的正確道路。
艾絲蒂爾的反駁我就不提了,這一段最為重要的是約書亞打破聖痕後對教授所說的話,它也是遊戲最初的引言:「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道路,待眾人行經後,道路自然出現」,對照懷斯曼「沒有光芒(指輝之環)的指引,就沒有道路的存在」,正是《空之軌跡》系列希望點出的意旨。
字面上的意義讀來,「空之軌跡」所指的即是空之女神信仰下,七至寶中
輝之環帶給世人的一切影響;約書亞的話後,遊戲篇名代表的不僅是女神,更包含
眾人在天空下努力走出的道路。
錦上添花的過場劇情SC每一章節的開頭和結尾幾乎都會安插多線進行的銜接片段,前五章約書亞尚未歸隊時,一度可以操作他潛入前空賊基地、搶飛艇、強碰穆拉;還有艾絲蒂爾外的另一組遊擊士在調查中遇見神秘的執行者「小丑」;以及凱文獨自展開行動的部分。這些零碎的橋段安插在章節中,產生了電影交叉剪接的效果,戲劇吸引力十足。
![]()
![]()
茶會那一章的最後,被噬身之蛇利用的凱諾娜被帶回審問,固執地緘口只對尤莉亞冷嘲熱諷,直到最後理查上校出場對她宣布解散情報部,她才彷彿卸下重擔、失落地號啕大哭。「每個人都要鼓起勇氣面對未知的人生」,這是攻略上對這段劇情圖片加的註解,非常勵志。
章節過場中最精彩的大概就執行者們直攻王城、和奧利維爾(我的愛角!)+大頭老爸卡西烏斯主演的大戲。
![]()
![]()
![]()
![]()
總是唯唯諾諾菲利普先生居然是前任親衛隊隊長,果真RPG凡是露臉的角色都大有來頭。當主角群來到王城,遇見無法擋下執行者的菲利普,即使戰敗也要用劍撐著自己樣子真的非常英勇,ACG的真男人定律就是死也不能倒下吧。這個章節中的王城危機最後成功解除靠的是希德中校和理查聯手,如同SC結尾一樣,艾絲蒂爾、約書亞靠著運籌帷幄的「劍聖」卡西烏斯才能撿回性命,看得出在「利貝爾」這塊土地上,艾絲蒂爾等人只是有能力的一群,絕非拯救世界的超人,我很欣賞這樣的設定,若非如此,16歲的小女孩就可以解除國家危機,和美少女戰士有何不同?
隨後一幕皇室對峙也是熱血滿點。總是搞笑耍白癡的角色認真起來的反差特別有效果,尤其在經歷難熬的徒步走全國後(XD)。FC跟SC會被人說是小品與史詩,最大的差別就是SC除了主角群與小動物、壞人間的群架外,有著類似小型戰爭的場面,這一幕間更是從主角群的團體戰、執行者對皇家親衛隊的區域戰、發展至國與國備戰的對峙場面。奧利維爾在此表現非常亮眼,「就是要由我口中把最直接的質疑(帝國方認為王國無法解決結社的危機)提出來,達成的協議(讓宰相方見到王國仍有戰鬥力,願意暫時停戰)才可能讓人信服」…這個伏筆不但從他提早一章提開隊伍就開始鋪起,還順勢替他在帝國立威以爭求支持,徹底的精明皇子樣呢。
總體來說,《空之軌跡》FC和SC每一章節都有著驚歎號,但SC的結尾有些可惜,只在戰鬥後用ED的靜態圖片交待了各角色去向,沒有說明輝之環崩潰後的利貝爾人民怎麼了,帝國那邊又怎麼了,而且個人非常不喜歡最後祭拜姐姐的那張CG,畫風跟前面差太多了啊…
呼,這是一篇老太婆裹腳布般的文章,一切都是由於對《空之軌跡》有太多感覺所以越寫越長,原文轉發來後有重新編輯與排版過,看到這裡的人們,辛苦了,非常感謝(笑)。
(以上所有圖片皆為網路搜尋,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