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人文專欄】海德格:你只要懂存有,存有就會救救你

優君 | 2023-09-02 18:00:04 | 巴幣 1144 | 人氣 355



海德格表示:標題我並沒有說過。
封面是我google海德格救救我找到的,由於我沒玩暗黑破壞神3,所以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關於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這位哲學家,對於哲學門外漢來說,所知道的可能最多只有他支持納粹德國的醜聞,還有和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師生戀這些比較不堪的一面;對哲學研究者而言,海德格是自柏拉圖以來,對於「存有(sein)」給出最全面且嚴格定義的哲學家,對於二戰後興起的存有主義和結構主義,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以下將大致講述海德格的形上學基本問題。

存有與存有者的差異,即存有學(ontological difference),是海德格形上學的基本問題。在1927年出版的《存有與時間(Sein und Zeit)一書中,海德格是以人的超越性來談此差異。人的超越性就是人向存有的開放,存有即超越。現象學的真理便是超越的真理。
海德格所言之超越,是人的存在不斷走出自己、理解並投現存有的特性。人的存在的超越性表示出存有與存在者的差異,但此超越性是由於人理解並投現存有。人的存在之所以為人的存在是由於他對存有的理解與投現。

海德格認為西方傳統形上學理解的存有,其實只是(事物的)存在(presence),指的是其存有者性。但海德格認為這只是三種存有者之一,將存有者分成三種:
(一)、現成之物(Vorhanden),古希臘哲學所言的實體(ousia)或近代哲學所言的擴延物(康德語)和思想物(cogito)皆屬於此。

(二)、可用之物(Zuhanden),金錢、生產工具等,它們非旁觀所見之實體,而是加入人的關心,與人有關,對人有用之物。

(三)、人的存在(Dasein)或稱「此在」,指人自己,用不斷超越自己的方式來顯現存有,成為存有(Sein)的顯現處(Da),即顯現存有。

海德格的現象學與他的老師胡賽爾不同,胡賽爾的現象學即等同於本質科學(science of essences),其中並無存有問題。但海德格認為,「現象(phenomenon)」不是本質,而是自行顯現者,即存有;「學」之一字並非科學(logos),而是「顯現性的言說」。因此,「現象學」就是透過顯現性的言說,使自行顯現者aka存有能從自己出發,以自我顯現的方式來顯現自己。對海德格來說,現象學就是存有學。但它必須以對人的存有詮釋為起點,以對人的存有的解析來顯現存有。換句話說,必須先建立解析人的存在的基礎存有學(fundmental ontology),才能邁向現象學的存有學。基礎存有學研究的非客觀對象之構成,而是人的存在在這世界上與存有的相遇。基礎存有學詮釋人存在對於存有的理解,以便顯現出存有的意義和人存在的基本結構。

存有的問題和存有學差異是從人的存在提出的,是人的存在在超越,在理解並投現存有時超越自己,存有之投現便構成人的存在之存在性。對於人的存在的存在性做解析才能提出存有的問題。人在超越歷程中構成時間化,由於人的時間化而構成時間性。時間於是成為存有問題提出之領域。存有的意義是與人對存有的理解相互隸屬的。

至於存有的真理之問題,海德格在名為《論真理之本質(Vom Wesen der Wahrheit)的講稿中,曾清楚加以討論。海德格傳統形上學的真理觀根源於基督宗教,要超越此種真理觀,需要以自由作為真理的本質。作為真理之本質的自由並非人的自由,所謂自由是任其自然,任其存有,使存有得以顯現,使存有者變成他所想變成的樣貌。

至於真理,則為顯現者的除去隱蔽,得以開顯。自由就是在這種任其開顯之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不能說是人擁有自由,更好的說法是自由擁有了人。唯有此刻,人才能以最初的、純真的方式與全體存有者建立關係,並在此最初關係上建立全部的歷史。



參考文本:
海德格:其人及其時代(Ein Meister aus Deutschland – Heidegger und seine Zeit)》,呂迪格‧薩弗蘭斯基著,連品婷譯,台北:商周出版,2021年
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退教授關子伊著,台北:聯經出版,2021年
圖源:pexels

本文是對海德格在《存有與時間》想討論的形上學基礎問題,做一個簡略的介紹,對,真的是再簡略不過了。海德格當初只寫了不到一半,就被逼著發表,原先他還想討論關於康德、笛卡兒和亞里斯多德的本體論,但後來無疾而終。

海德格是我剛接觸哲學時,就一直想好好了解的哲學家,只要是研究當代歐陸哲學的學者,海德格始終就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高牆。即使他身上帶有不少爭議,讓後世的評價常常流於兩極化。
唸過哲學史的讀者可能會好奇,為何海德格會支持納粹這種如此殘暴的政權?這其實也跟他後期的思想,也就是科學和技術有關。關於這點,有機會再來談他的兩篇論文—「技術的追問」(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和「泰然任之(Gelassenheit)。


感謝各位的觀看,如果喜歡的話,歡迎給個GP作為支持,撰寫學術普及文章費時,您的GP就是最好的鼓勵。也歡迎大家多多留言,有疑惑就問,不用怕問蠢問題,有空我就會回復。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時中邁太(夾念之間ing
好深,我喜歡
2023-09-04 21:11:51
優君
這篇確實寫得不太像非哲學系的人能看得懂,之後這類文章可能會開一個新的分來收錄這種文章。
謝謝你的閱讀,很高興你能喜歡這篇
2023-09-05 15:49:5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