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勞動的五月,再論馬克思:一個空想家?

琲世桐 | 2023-05-03 14:23:57 | 巴幣 2012 | 人氣 226

如果要論哪個學說在台灣,甚至是中文世界最容易被誤解乃至於錯認的話,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不能說是第一,至少也是名列前茅。當然,這對於一位以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為主力研究方向的我來說,確實是頗令人感嘆的。我在某種意義上必須兩面作戰,一來要與庸俗的、官方的、教條的馬克思主義對戰,還得應付來自冷戰視角下自由派與保守派對馬克思做出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是單純的誤讀,但是更多的時候是逕自地扭曲。【註1】

就如同這個圈子裡最常被用來提醒各位觀眾的一句名言就是「不要只憑留言與他人的轉述就妄自對一個主播下定論,乃至於攻擊。」這句話其實抽換一下詞彙就可以完美無缺的套用在大多數人對馬克思的學說的不理解上。對於馬克思,台灣其實已經用了太多的有色眼鏡在看待,往往一棒子打死,甚至不知道當今國際馬克思學( Marxology)的最新進展早已令人難以想像,【註2】連帶使得以馬克思為首的左翼、批判知識圈也難以走出學院外與大眾互動,更不用說成為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了。【註3】

當然,關於馬克思學說的誤解與扭曲有很多,若真想專心處理,可能得以一本書的篇幅來進行較為恰當。【註4】不過本文只會專注於幾個關鍵,那就是馬克思是否只是個空想家?只是個烏托邦設想者?以及他的共產主義到底是什麼? 其餘的,則有賴擇日了。

許多人談到馬克思,腦海裡往往想到的是一個只會蹲坐象牙塔的學者,沒有實際參與過現實,才會想出一堆好像很有道理,但實際上空泛的學說。但實際上,稍微考察一下馬克思的生平就可以知道,馬克思確實經常泡在圖書館做研究,【註5】但實際上他絕非學院派學者。閱讀馬克思遺留下來的手稿,我們可以知道馬克思實際上是相當熱衷參與社會運動的。並且馬克思畢生撰寫的最多的,不是學術文章,而是大量的社論文章與報導。我們不要忘了,馬克思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間具有進步派色彩的報紙《萊茵報》擔任記者,他也是在這段期間開始他所身處的社會的政經環境進行考察,寫下不少批判性的文字,如:爭取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的文章。【註6】一直到隔年才因得罪當權被查禁,而馬克思也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一生。
後來他與終身戰友恩格斯在巴黎相遇,並且共同研究與參加社運。他一同參與了當時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並起草綱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共產黨宣言》。【註7】之後又陸續組建「第一國際」以支援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及工人運動,與英國憲章運動的左翼接觸、支援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北方,協助組建法國工人黨、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等·······以上這些事蹟其實都可以看出馬克思並非一位單純的學院派學者,而是積極活動的革命份子(至少也是行動家)。

馬克思是個烏托邦設想者嗎?實際上這是眾多對馬克思的最大誤解之一,馬克思其實清楚表明過他對烏托邦不感興趣,「因為那會使人無法好好面對現實」。誠然他的思想來源有一部分是來自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如:聖西門、傅立葉等。」【註8】但是馬克思也對其作出了強烈的批判,指責聖西門與傅立葉的妄想。並且依照美國著名馬克思學者 Hal Drapern所說的:「馬克思是第一位透過爭取擴大由下而上的民主控制而接受社會主義理念的社會主義者⋯⋯。在這個意義上,他率先將爭取徹底的政治民主的鬥爭和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結合在一起。」我們需要密切注意,乃至於重點關照的事情是,馬克思從來不以什麼「預言家」、「帝師」自居,他始終相信社會的改造力量來自於工人階級的自發性運動,並且堅持著這樣的觀點:像他這樣的知識份子或許會是運動(革命)的一份子,但是絕不是什麼一馬當先的領導者,依我的理解來看,更像是充當參謀一角色。【註9】

誠然馬克思並沒有具體給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什麼,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他遺留下的文字中旬的蛛絲馬跡,這當中最重要的文本莫過於馬克思紀錄,並評價1870年3月到5月的巴黎公社起義所匯集而成的小書—《法蘭西內戰》了。他在這本書中略帶激情的寫著「巴黎公社是我們找到能夠實現全面解放的社會形式了」。而我以為,馬克思設想中的共產主義至少包含幾個規範性的描述:(1)政治上的直接民主(2)經濟上的民主化運作。由於馬克思在生前並未對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做很嚴格的區分,他基本上交互著用的。對於當時正在發生的工人運動與革命,將其稱之為共產主義運動,而未來如果我們能超越資本主義的話,他也把這樣的社會樣態稱之為共產主義。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馬克思心中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至少一定要有「政治民主」、「經濟民主」這兩樣缺一不可。至於其他的,他沒有多說,因此才需要靠後來的馬克思主義者補上。

那麼有人會問,馬克思沒有去思考到人的本性,如自私自利等······這的確是個份量很重的批判,為此,我們需要回到馬克思如何看待「人性」身上。技術上來說,馬克思是這麼看待人性的,他將人性劃分成兩個來進行考察,第一是更古不變的「 human nature」,另一個則是會隨著時間、客觀環境改變的「 nature of man」( Geras (,1983: 24)。而以下則是馬克思自己的文字:
「假如我們想知道什麼東西對狗有用,我們就必須探究狗的本性。這種本性 本身是不能從『效用原則』中虛構出來的。如果我們想把這一原則運用到人 身上來,想根據效用原則來評價人的一切行為`運動和關係等等,就首先要研 究人的一般本性 (die menschliche Natur im allgemeinen),然後要研究在每個時代歷史地發生變化的人的本性。」(Marx, 2017a: 586n)
採用這種方式來看待人性,一來既肯定了人的一些本質,如:「人是社會動物」,同時也避開了這種廣受眾多網友和宅宅歡迎的,實則缺少歷史感與社會關係敏感度的「人是自私自利」人性觀,並對後者做出批判。而這種人性觀又可以扣回馬克思畢生追求的改造世界與下而上的自發行動的期許上。

本文因篇幅有限,因為本文旨在澄清一些誤解,不是專業的學術文章,只是開了個頭,期望各位能夠以此為契機,以一個更加謹慎的角度面對馬克思乃至於與他有關的學說,實際上民間早已有過許多不錯的馬克思相關書籍,可供各位參考,【註10】但是更加重要的,或許還是親自研讀馬克思的真實寫過的著作才是最好的。【註11】畢竟唯有真正接觸過一個人的作品,在下判斷的道理,我想應該不用我提醒了吧。
 
註釋
【註1】 當然,這不只是來自台灣人自身的誤讀與錯讀,也來自左岸鄰國的錯誤詮釋下,對台灣人造成的影響。實際上,每次看見這種場景上演,我就得心痛一次。
【註2】如日本年輕學者齋藤幸平的最新作品《人類世的「資本論」》就是建立在對馬克思最新研究下產生的,這些研究中就包含重新挖掘馬克思的自然科學筆記。
【註3】黃應貴(2014)有過這麼一段文字描寫:「不幸的是,臺灣缺少馬克思理論及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傳統,以及所有政黨對於經濟發展的認識幾乎都是右派······」外加萬毓澤(2018b)的這段:「保留在學院裡的馬克思學說已顯得貧弱蒼白······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卻缺席了。」
【註4】例如英國著名馬克思主義者,泰頓伊格頓的《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萬毓澤的《你不知道的馬克思》。但是馬克思的著作是如此眾多及繁雜乃至於一本書有時都略顯不足。
【註5】即便我們現在會將馬克思視作哲學家、社會學家,了不起可能還當作政治學家。但是馬克思的研究範圍不僅僅在人文社會科學,更跨足數學、物理學、法學、化學、文學等······堪稱一位少見的通才。
【註6】可參考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index.htm
【註7】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表示共產黨人不怕大聲說出自己的目標與理念時,他所設想的就是一種不同於過去封閉,地下的抗爭,而是像當今的社會運動。
【註8】馬克思的思想來源一般被認定有三個。除了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外,還有德國古典哲學,如:黑格爾、費爾巴哈。另一個則是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如:亞當斯密、李嘉圖。
【註9】這段由馬克思為第一國際寫的章程的第一句話更是能體現他的精神:「工人階級的解放,應該由工人階級自己去爭取。」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對救世主心態的批判,更寄託了「由下而上」的基進民主觀。
【註10】如:尚-紐曼.杜康吉著《沙灘上的馬克思》、格雷格里·克里斯著《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註11】馬克斯主義者,提出世界體系理論的華勒斯坦就曾說明,最好回到馬克思本人寫過的原文去。因為你不知道民間那麼多關於馬克思的書內容究竟正確與否。
 
參考文獻
尚-紐曼.杜康吉著、林承賢譯,2020,《沙灘上的馬克思》。台北,商務。
格雷戈里·克里斯著、王榮輝譯,2022,《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台北,麥田。
泰頓伊格頓著、李尚遠譯,2012,《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台北,商周。
黃應貴著,2014,〈新自由主義浪潮下臺灣的困境〉。《全球客家研究》3:230-244。
萬毓澤著,2018a,《你不知道的馬克思》。新北市,木馬文化。
萬毓澤,2018b,《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台北,聯經。
齋藤幸平著、林暉鈞譯,2023,《人類世的「資本論」》。台北,衛城。
Geras, Norman. 1983. Marx and Human Nature: Refutation of a Legend. London: Verso Editions and NLB.  
網路資料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index.htm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