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9 GP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推薦與其筆記

作者:夢遊人│2023-02-17 16:37:52│巴幣:224│人氣:215
這本書作為當代哲學簡介書籍我覺得真的蠻實用的。一般來說,不論你是正在修讀哲學的大學生,還是閒時想要自學哲學的愛好者,基本上對於當代哲學的理論我們多傾向於議題主導地去接觸的,尤其中文世界對於當代哲學家的理論整理是難見其蹤影。

然而這本書橫跨了多國與多種議題的對哲學家的簡介,讓人們比較能理出一個方向該從什麼和誰開始了解等等,實在獲益良多,十分之推薦喜歡哲學而又苦惱如何入手當代哲學的各位拜讀之。

以下為主要供我觀看紀錄的筆記
----------

- 巴迪歐Badiou:真實通過消失而達成自身、結束後保有對真實特激情?;人實踐中創造的事件中以主體的身份出現才能表述及擁有真理;人可在四領域上體現真理:科學、政治、藝術和愛情,各領域有不同事件揭示出不同真理,而事件事前不可逆料,發生了可以改變以後,能確立新的可能性的實踐結果

- 阿甘本Agamben:人類以概率(潛能)代替真理,可能性代替了實然
- 結構主義:強調某種制約性
- 牲人Homo Sacer,bare life, 與例外狀態的統治者同樣既是法外又是法內之人

-克羅基Clayton Crochmkett: 當代歐洲哲學主流是由所謂語言學的轉向和對總體性的回應構成

-德勒茲Deleuze:抽取德勒茲式的感性事件,讓流通過點、結晶影像造成閃回
>動漫將作為未來的傳統,與電影同樣可帶來閃回,甚至蘊含著一種低階次元的創造,一個我們不活在其中的創造,對其投射的想像,褪去了現實的外衣,直接將我們的部分觀看方法置於其中。比語言具體而又比現實圖像直接
>電影與人類的觀感是同構的

- 鮑曼Bauman: 從古典的道德法則主導走向關係本位, 以人際相互回應指向的責任代替信守明確的律令規範、液態的現代性、衣帽間式共同體、 個體屬於共同體,網絡社群則反過來屬於個體

- 杜漢Touraine: 行動社會學,社會不只是技術和制度,不只是回應和適應環境變化的系統。討論和研究它的人身處其中,不能僅僅站在觀察者的位置,因為那樣他/她便會最終失去它,失去與它不斷發生關係的機也失去了立論的基礎和位置;社會運動:一種讓社會建構實踐能力的途徑與進程,歷史性(historicity)越高此能力亦越高

-德里達Derrida: zizek using derrida's example to explain 反向決定(reflexive determination);德里達作為去中心角色;解構是要呈現對象的不可能性,不斷開放,沒有既定目的的實踐<<<現象學中 想像的變異???;互聯網解構了書,開啟了其不可能性,彰顯其繼承性,而非代替性

-詹明信Jameson: 後現代文化的一大特色正是歷史感的消失,電視文化的問題在於其從社會的層面、歷史的發展上把人類推向平面而碎裂的認知未來,導致歷史感消失、日常生活與歷史的關係越來越弱

- 大衛哈維 David Harvey: 不平衡地理發展理論,討論後現代社會時空壓縮、退步烏托邦的市效生態;歷史物理唯物論

- 洪席耶 Ranciére: 背離了阿圖塞Althusser的意識形態理論;工人在勞動時安排與建立時序與範疇觀念,論證勞動在哲學中的原生性與合法性;民主精神為一直堅守「平等」原則和該原則的基石-- 機會;擅政治科學;美學(感性學)比藝術更基本,因可感性的分配(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 決定什麼是藝術活動、藝術作品與藝術家

柄谷行人: 蒙田的隨筆集中有著某種原理性的東西,或有原理地探討一切問題的精神動向,至今仍讀來新鮮非因他非體系化又充滿矛盾,而是其根柢裡存在著敢於面對所有矛盾的新眼睛,他的思考斷片性形式亦呈現他對「超文本意義」的抗議;風景作為認識性裝置,一旦成形出現,其起源便被掩蓋起來。風景乃是被無視「外部」的人發現;通通「國族一國家一資本」結合體概念,以之說明資本主義操作,並以交換模式作為分析框架,提出超越結合體,邁向更合理的未來社會;交換模式有四:互酬式與贈與(共同體模式)、支配與保護、商品交換、模式D遊牧社會的共產制度

- 伊格爾頓Eagleton: 導論王;性感的題材再不是那些思想

- 富里達 Furedi: 歸咎遊戲 the blame game; 所謂治療文化這種心理輔導熱和情緒工程其實是意識形態和身體控制的體現,而其令人一早便躲入自製的心靈或情緒避風塘,更不能承受現實的磨練和考驗;活化人文主義計劃

- 齊澤克Žižek: 公共領域的客觀性和實在性並不直接由承載或容許溝通、交流進行的那些場所或空間表現,反是間接由社會實踐支撐;傾斜觀看;暴力區分為主觀與客觀暴力,前者為一切可見暴力,或者包括言語與制度暴力

- 巴特勒Butler:男權思維正好是以分離出異性來確保主體不會變成她/他,而防止主體去渴望同性。故此真正激進的想法是,更有可能的情況:(在分裂中)我們失去的乾脆便是自己的性別,所以渴望同性反而是更原初的。正因為女人失去了某種讓她永遠無法完全成為女人的東西,「陰性特質」便被發明出來,而且是在相對於「雄性特質」的基礎上,變成偽裝,一種面具,戴上它將令女人更無法成為自身;作為女人固有特質不存在,此身份成為純粹的表演,只透過不停的演示而假立的結果

奎齊立 Critchley: 哲學始於失望,對宗教與政治的失望

塔雷伯 Taleb: 隨機性、無常;skin in the game, soul in the game, 不對稱性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66218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哲學|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當代哲學|筆記|簡介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9喜歡★MagicS201102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每週狀態紀錄 20230... 後一篇:每週狀態紀錄 20230...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EIayanami00Charlie Chaplin
現在的笑只不過是一個表情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5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