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純開箱】新機入贅 Ryzen7 7700X RTX3070 組機紀錄

FateNight | 2022-12-24 02:15:30 | 巴幣 4 | 人氣 401

在開始之前,我想告知一下,這篇文主要是紀錄組機的過程,不是甚麼開箱評測
然後相片都是用手機照的,如果有不適還請擔待

最近組了一台電腦
這應該是自我大學有第一台PC後的第二台電腦吧
時間一晃就是10年,當年的E3-1230V2如今也不是什麼神器了......(好吧 本來就不是
然後大約在2年前,我的顯卡真的不行了(EVGA GTX970)
它在最後我使用的情況是只要有跑負載就會直接黑畫面必須重開機,而且已過五年保
講個題外話 第一台電腦有點算是半拚半湊
一開始是I5-2400+R6850,後來我換了E3再過幾年後才換了970
然後在我顯卡快升天的當時真的不是換顯卡的時候,就是RTX30系列的礦難...
這不得不延後我要更換電腦的時機,中間還跟人借了1060來擋一下這兩年間的過渡期
在一個月前我覺得應該是時候了,心一橫直接填單買了整套回來開始組電腦

先上規格

Photo by zenfone 9
這其實是在我組完後才拍的,所以可以看到上面CPU跟RAM是沒東西的(笑
我只是買純主機所以東西其實不多,至於那些SSD...我朋友也問我買這麼多SSD要做什麼...
:哇!這SATA SSD 1TB好便宜呀 買!新電腦怎麼能沒有M.2 SSD呢 買!我系統碟只想用500G 買!

ROG B650-A Ggaming Wife(???????
其實ROG的A Gaming 系列是我一直滿想買的主板,純粹外觀我喜歡
但跟上代B550比他多了wifi功能,終於是補了本該就要有的東西(但我沒在用
其實這邊就可以看到CPU跟RAM已經插上去了
這是原價屋在出貨前先幫我插上去測試後就直接這樣寄過來的樣貌

Ryzen 7 7700X 與他的八腳設計
後來我也沒有把它拔起來看他的CPU插座,想說裝都裝了就直接接著把它裝完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應該要看一下他新一代的AM5腳座,畢竟是AMD睽違已久的使用無針腳設計

ASUS TUF Gaming RTX 3070 8G
為什麼選華碩 因為只剩他有兩個HDMI接口(雖然我最後還是接DP用了...
不得不說現在顯卡真的是做的很大,別說4090跟手臂一樣長
我把3070拿出來他也是從我拳頭到手軸般這麼長       [我當場嚇一跳 原來是磚頭

美光 MX500 500G & 1TB / P5 Plus 1TB 總共2.5T
就是只想買美光,第一台電腦也換過美光的MX500 500G 感覺現在依舊是個不錯的產品
不管在效能或是價格上我覺得他處在一個很不錯的位置
然後系統我是裝在500G上 剩下2TB就是被我拿來放遊戲的(然後我M.2裡面現在還是空的....
裝在SATA的原因是,就算把系統裝在m.2上,開機速度也只快了3-5秒

Seasonic Focus GX-850
電供看了很久,最後還是選了海韻(畢竟他們本來就是做電供
一大堆玲瑯滿目的電源供應器卻大部分都是貼牌販售
不如乾脆就找自己本身做電供的牌子

NOCTUA NH-D15 chromax.black
在CPU散熱器裡應該沒人不知道這咖塔散,光是外盒就快佔滿我的主機殼
阿我就是不想用水冷呀...是一個我不管如何就是要買D15的藉口
其實還是會害怕水冷漏液之類的問題,不如乾脆就用空冷一勞永逸(這價格真的要三思而後行,有愛才能買

機殼 Fractal Design Meshify 2 Compact TG White
其實整個組裝程序我沒有拍很多照片,這張是我唯一能比較可以表現機殼的地方
機殼上方的部分可以拆真的在安裝塔散的過程中方便很多,尤其是像D15這麼大咖的塔散
然後D15在RAM上方的14CM風扇是有往上調個幾mm的,根據貓頭鷹的算法140-7+(ram高度)=散熱器高度
Meshify 2 Compact TG 官方標示CPU高度是169mm,所以140-7+33=166,所以我高度在169內所以safe
其實是特別算過然後再挑RAM的,用了D15的話RAM基本上是沒辦法挑有光害的(盡量不想要光害主機
這是我在ATX機殼中挑緊湊的風格,目前這套解法對我來說真的是唯一了吧


附上一下我在組裝時候的戰場wwwww
這是我在平日白天還要上班然後晚上使用剩餘有限的時間來組裝,當天弄到送電大概已經1點多了吧...
然後這裡我要稱讚一下D15,他真的是我裝過最好裝的塔散
以前幫朋友跟親戚組過幾次塔散,D15的設計真的是我見過最好裝上去的(看來這麼貴也不是沒道理

組裝完成!!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一個神祕的東西,如果有的話可以踴躍留言(我想應該沒有人留...
其實在這之後還有一個漫長的路要走...那就是CPU降壓超頻的過程
因為很乏味所以我只留了一張最後的測試圖

這是最後調出來的成果
Bios我沒有截圖 所以簡單列一下
PBO                                                       = enable
CPU Boost Clock Override                    = Enbale(Positive)
Max CPU Boost Clock Override(+)        = 200
Curve Optimizer                                     = All Core
All Core Curve Optimizer Sign               = Negative
All Core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   = 30                    
Platform Thermal Throttle Limit              = 85


總結&感想
7700X的溫度是真的高,不過我覺得如果有能夠壓制他溫度的散熱器,那這個zen4的效能應該會是很強勁的
再來說說我為什麼要用7700X為何不去用13代intel,因為我就不想用W11啊!!
用13代英特爾一定要使用W11才能發揮它的大小核性能,所以我最後選用了AMD zen4 7700X
而且從一開始我就沒想要用intel,原本去年我還在糾結要不要買5800X3D,最後我還是選擇等待
然後目前安裝Win10系統時,如果原本有Win7正版序號,在安裝win10的時候可以直接填入Win7的key
馬上就能變成Win10正版軟體受害者了唷(唉...win10的爛不是我要講
其實在安裝系統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我安裝Win10使用的是ISO USB安裝,不過如果開啟bios中記憶體EXPO功能的話,會造成系統無法安裝
一定要在預設值的時候安裝系統(或許是我第一次弄這類東西,可能本來就不能先開EXPO再安裝系統)
再來我要說說關於DP跟HDMI的小故事,簡的來說就是我關螢幕的時候會造成顯卡停止對螢幕1輸出影像
也就是斷開這個螢幕連接,但是我螢幕2卻不會斷開,所以導致我原本關閉的螢幕1開啟之後
全部的視窗會跑到螢幕1,然後我就要一個一個的把每個視窗拉到我原本放的位置
其實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是Win10的問題,因為我不管是用DP或是用HDMI都會這樣
網路上的方法完全沒用,如果這不是win10的鍋,那就是微軟的鍋,反正一定就是你們的問題
我debug win10的問題也不是第一次了,要不是現在軟體都不支援win7,我才不想用win10
不好意思,有點扯遠了...
很久沒有組電腦了,很多東西都跟10年前的狀況不太一樣
以前的主機板很便宜,現在因為CPU瘋狂的堆效能跟多核心,導致主機板的電供需求一直往上增加
然後近幾年的礦潮導致顯卡的售價其實算是居高不下,當初我買970只要10K就能買到,現在3070還要17K...
這也就導致買一套主機要花的錢比以前還要來的多,雖然後面其實還有很多原因
現在組完這台電腦,玩起遊戲來都能感受到像風一樣的速度
跟朋友玩Killing Floor 2時 我已經讀取玩了,他們還在讀取,莫名的愉悅感就出來了
玩戰地5終於可以頂著240FPS用著我VG259QM的螢幕大殺八方
我想應該沒有比這些更開心得事了吧.wwwww

如果還有人看到這裡 感謝看到這邊的各位
寫這篇主要只是想記錄我購買新主機與組裝的過程
雖然隨著歲月年紀增長,但我對當初認識電腦的熱情卻沒有什麼改變
這大概是我覺得慶幸的地方吧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