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記事】「湛藍琴海」生日快樂+琴海的「寫作募集」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6-06-24 13:27:41 | 巴幣 24 | 人氣 473

  生日文晚了一天,但是稍早得知我們敬愛的巴哈寫手「湛藍琴海(a73541)」於6/23日度過了她的生日,並發出了一篇「『其實』募集文+『寫作』募集」且附贈了一個人格測驗(含連結)而且琴海說了:「一GP一其實+一留言一其實,而且允許洗版,但活動時間於6/25 00:00截止。」

  快,揪團來洗板。

  另外,琴海最在乎的是計畫中的寫作小遊戲。「雖然生日快過完了,不過我的重點是,想問這裡有沒有人想要響應將來可能舉辦的寫作小遊戲?就算不玩,有興趣關注的話也可以響應喔:D」

  我的建議是「下次就『洗板綁寫作小遊戲』,不參加寫作小遊戲,洗板的值就不累計!」但這次是來不及了,祝琴海生日快樂。

↑大家都知道的「湛藍琴海(a73541)」
祝她生日快樂,寫作順遂

*-*-*

  人格或性格測驗一直都是個話題。這測驗的原理(含連結)是來自荣格,布里格斯的理論,詳情都在連結裡,便不贅述。在琴海的勸誘下,我做了這測驗,今公布響應這活動。




  原本貼在喇叭區,但後來跟「表示有作答的朋友」聊了一下,尤其白龍君提到一些想法,我有些感觸。我在做這篇的時候有猶豫一下:一、「把我哪個時期的行為輸入進去」;二、選擇「實際做出來」還是「偏好作的」。接著,我的選擇是:一、「最近一兩年的」;二、「實際做出來的」。最後,測驗會有這樣的結果,我想是最近自己遇到的問題和環境離不開人群,加上所學的公共政策的「審議典範」影響,我確實會思考「利害關係人的彼此的最大利益」。

  至於語言能力是白龍君抬舉了,中文易學難精,我還不夠好。不過,這也讓我想到「傾向和能力」是兩件事情。我是很依賴「邏輯、組織」能力的人,但除了閱讀、報告和寫作外,對於一般人群的事情,反而上述兩種能力沒有直接幫助。

  從我的文章就看得出來了,我文章分兩個類型,第一類是「整理思緒」,不考量受眾的閱讀興趣和接觸難度,這種文章通常沒人看,因為等同我的私人筆記內容往往趨向複雜,沒人會輕易對他人的筆記有興趣。第二類是「傳播」,會有明顯的主題、簡單易懂的文字、清晰且簡短的概念和明確的結論,內容往往趨向簡化,因為我的目的是讓人看懂並有感覺,無論這種感覺是贊同或反對,所以會選擇「利於傳播」的風格。

  換句話說,當我僅面對自己的思維或情緒,我會選擇「邏輯、組織」,但是,一旦得面對「」,「邏輯、組織」就只是後勤,重點是「簡化」,必要的時候還不能讓人覺得自己有「邏輯、組織」,更重要的是「對方的利害觀、價值觀、遵守的教條、欲望和情緒」,這幾乎支配了大部分人的行為。因此,某層面來說,解決人際關係的技術可以被當作「獨立」的。事實上,即使遇到再有邏輯、再清晰的人,譬如性格分析裡面提到的邏輯學家,這類不太傾向關懷、同理他人情緒的人,他們都需要關心。

  綜上所述,「邏輯、組織」與「利害關係、價值觀與情緒評估」一樣,是我解決問題的工具之一環。

*-*-*

  接下來,真的要描述自己的傾向,我想是「rational choice(理性選擇)」。此一來自於經濟學的概念並不難懂,也沒必要望文生義,糾結「理性」的定義。它的核心是「竭盡所能把結果對偏好的滿足極大化」,在這種涵義下,只要手段支持目的(偏好)就是理性的,不論理性的類型(目的理性,工具理性)。換句話說,觀察別人的「思維、選擇和行動」弄清楚「他人的偏好」,是我傾向的行動,因為我認為這是關於人群問題的重要打擊點。

  再來,我不喜歡教條和習慣,因此「問題適合用甚麼架構分析或方法解決,就用甚麼方法,而不是自己習慣甚麼」。儘管如此,在做這測驗時,因心理學原則上很大的層面來自「行為論」,我還是得根據「過去的行為或心理狀態」而非「我的偏好或理想」回答測驗。

  真的要描述我這個人,先別提人格分析問卷怎麼看我,我先替自己總結三點吧:
  一、自己腦袋和情緒要清楚,儘管不見得讓他人知道;
  二、非必要時候不得罪人,傾向於讓人開心;
  三、該得罪人的時候,讓自己站在「理」和「禮」上


  有這三個傾向的原因,可以回歸到下文。我是很討厭跟人或人群相處的,但又不得不,它們總是會有一些地雷,無論是可理解的或不可理解的,很多人都似乎在「等待別人戳自己,然後爆炸,接著還一副無辜的樣子自認委屈,又認為對方活該」。說真的,不好好把自己地雷修掉,還期待\等待別人踩,不只很難理解這種傾向,我甚至會感到憤怒,覺得這是一種自甘墮落的表現,儘管如此,我沒必要為了他人的傾向懲罰自己。

  換句話說,「任何時候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思維和情緒,評估是不是不小心傷害到」不是我真的很在乎別人的感情,覺得這是違背良心,而是「有人笑裡藏刀,就是會因為小事記恨你,甚至跟你拼命,但刻意讓你不知道」。

  根據第一條,則第二條「非必要時不得罪人」就能清晰的導出來,至於第三條「該得罪人的時候,讓自己站在『理』和『禮』上」,一方面是路過的人可以評理,讓自己擁有正當性,一方面削弱對方的精神力,加上不得不承認,存在極端利害或違背道德原則底線事件的可能,若在此情況仍堅持「不得罪人所以不處理」是利弊顯失均衡的決定。

  大致這樣,總之一方面慶祝我們敬愛的琴海的生日,一方面稍稍解釋自己在人格測驗上的想法。

  【追記】
  上文談到理性\目的\偏好,這些範疇其中一個中藥的項目是「價值」。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可以提供系統性的闡述→陳瑞麟的科哲絮語,2016,價值在科學中的角色

《大學》
所謂修身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文字的寒雨、情感的磅礡——我們評文
文字的跳躍、情感的極致——我們看文 

創作回應

桂(*°ω°*ฅ)*
可是我照我自己做出的實際行動來測又變成邏輯學家orz
2016-06-24 14:02:56
兔二:滾你奶奶的
護理科應該有教些統計學?
如果知道統計學,大概就知道這類量表測驗的極限。
參考就好,自己的樣子主要還是靠自己決定(更精準地說是和環境的互動)。
2016-06-24 14:06:07
兔二:滾你奶奶的
有細部疑問可以看這裡,拉到最下面。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E6%A8%A1%E5%9E%8B
2016-06-24 14:10:16
桂(*°ω°*ฅ)*
應該說我思緒上是調停者,但事實上是邏輯學家,這應該跟我原本是右撇子後來變成左撇子有關,原本是左腦(邏輯)主導但後來偏右腦(情感),因為調停者跟邏輯學家的描述,對上我自身都是說得通的,事實上表現出來的就是邏輯學家……
對了我們統計學算在公衛那一科,教了什麼有點忘了……orz
2016-06-24 14:12:39
兔二:滾你奶奶的
統計就是觀察很多樣本,分析變項間的變化,歸納規律,並不顧現實狀況,假設有個「常態分布」以及其平均值的存在。換句話說,所謂的正常,就是平均值之內,不正常,就是高於平均值或低於平均值。

老實說,對國家決策而言,或許一次調查是一次確定利益和損害及於的範圍,從而推斷該不該做或不做某是的「不是依據的依據」,但個人而言,符合不符合平均值不太關自己的事情。

現在科學的因果觀念(現今流行的是規律性因果觀,換言之「有一組系統法則支配」,這種法則能越清晰的說明越好,極端結合數學的統計學正好符合這種需求),基本上(包括公共衛生)上是統計學,上面的那些分類,原則上就是對人的行為提出問題,並根據受測者自己的評估和意識的排列組合。

回到問卷。我印象中總共一百題,每題有六個選項,這樣就有600種可能,細部分類則是十六種人。但是,對於要了解一個人,只靠六百種所分類的16種可能夠嗎?最後,人還得自我切割不同時期,對外對內的不同傾向,最後羅列出更多排列組合,更加認識自己。

說到底,人會很糾結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無論高興或疑惑,我覺得這是好事,因為尋求自我定位是一種探索世界的開始。不過,就因為如此,這問卷只是一種參考,最要緊的是→「認識自己是甚麼,自己想成為甚麼,如何實踐」。
2016-06-24 14:29:56
阿煉何棄療
我測的結果是主人公www
2016-06-24 19:54:16
兔二:滾你奶奶的
勇者大人您好。
2016-06-24 20:00:54
土星下了雨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infp-人格
2018-04-20 19:51:43
土星下了雨
我4調停者~
2018-04-20 19:51:59
兔二:滾你奶奶的
原來如此!調停者(;´∀`)
2018-04-20 19:56:2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