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孔子的「禮」

—— | 2016-04-20 21:38:10 | 巴幣 6 | 人氣 187

當人們狂呼「打倒孔家店」,指控「禮教殺人」時,他們所批判、攻擊的「禮教」,其實根本就不是『論語』中孔子所認定、所教的「禮」。那個「禮」不是禮貌、禮節或禮數,很難用白話中文的詞語來代替。反而是英文中有一個字,庶乎近之。那個字是decent或decency。

這不是個冷僻艱澀的字,然而雖然常常出現常常遇見,卻幾乎無法找到貼切的中文,能夠予以對譯。勉強將這個字的意思,解釋為「合宜」吧!說一個人decent,意謂他不會做什麼粗野、奸猾、欺瞞的事,也就是說他總是行為「合宜」。

不過,decent有「合宜」無法包納的其他意義。第一,decent意涵著這合宜行為不勉強,不是出於功利考量或外力脅迫,所以才做的。因此decent有時候也被譯成「優雅」,怎麼會有優雅在其中?那是接近孔子說的「隨心所欲不踰矩」,舉手投足就自然合宜,所以給人優雅的舒服。

還有第二,decent一方面是很基本的人格條件,因而我的老友,台灣的學者錢永祥將之譯成「做人基本道理」;可是另一方面,decent卻也是近乎高貴的稱許評價。怎麼會既基本又高貴?因為decent質地內在有人之所以為人大家共同同意必具的成分,然而這成分真落實做出來了,卻絕非容易,構成了高貴成就。

孔子的「禮」也就是要追求人因為理解、因為信念而內化了規矩,隨而散發出一種氣質、一種氣度,是的,一種值得安心信任的優雅高貴。

『論語.顏淵』:「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列出了一個國成立的三大要素,但聰明的弟子子貢卻堅持要弄清楚這三項要素的排名。孔子排了:第一是「民信」,然後是「食」,然後才是「兵」。

這意謂孔子主張人民餓死了都必須信任政府嗎?當然不是。孔子著重的方向不在此,他真正表達了的是自己有多看重「信」這件事,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信任。當代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的名言:「沒有了信任,我們連早上起床的勇氣都沒有。」可以拿來當作孔子思想的註腳,人能過集體生活,靠的就是彼此信任,對於別人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有基本不須擔心的保握。而「禮」就是這種把握的來源與保障。

因為有了孔子,「禮」與倫常從原來的封建宗法具體規範,轉型為一套抽象的思考與原則,因而在中國文明組構中占據了最核心的位置,要看清楚此後的中國文明特質,我們不可能忽略孔子、繞過孔子。

楊照 - 當人們狂呼「打倒孔家店」,指控「禮教殺人」時,他們所批判、攻擊的「禮教」,其實根本就不是『論語』中孔子所認定、所教的「禮」。...

創作回應

思無邪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如有所立,卓爾。」
2016-04-21 08:25:33
.50 BMG
孔老必須廢,獨尊秦韓非,這才是特色社會主義的精髓
2016-04-22 01:10:16
——
一堆人若是只會討好上面的人,那家都一樣。
有上過孔子後代的課的人說,很多東西跟政治儒家講的不一樣。
2016-04-22 01:15:27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