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我依然相信你們的熱情」--三島由紀夫 VS 東大全共鬥 第50年的真相

叛逆小郎 | 2021-08-12 17:13:33 | 巴幣 12 | 人氣 348

1960年代,是個風起雲湧的年代。
訴求獨立民主化的《布拉格之春》、追求平等權利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民權運動》...等等

這樣進步、改革的風氣也吹到了日本這座島國。

從反美日安保運動、大學制度腐壞到全共鬥,那個時代的日本人、年輕人用理想跟抱負來實現所追求的成功。

他們上街遊行、佔領大學,用行動來向全日本說明他們的意志。

來到1969年這個學運最高峰的年份,在經歷安田講堂攻防戰的失利後,東大全共鬥於5月13日這天,和當代文壇巨匠、時常針對時事發言的三島由紀夫進行「對決」。

自詡進步改革的全共鬥學生以及擁抱保守思維的三島由紀夫,這場「世紀辯論」未演先轟動。

所有人都抱著不安與期待的心情,關注900號教室的發展。
在這場三島由紀夫以一人之姿對上約莫千位東大全共鬥成員的辯論會裡,沒有發生任何流血衝突,有的只是慷慨激昂的對談、數次交鋒的哲學思辨。
即便不是全部人都裡接受他的言論,但依然用理性冷靜的態度交換彼此的想法。

然而在這精采的世紀辯論後,等到的卻不是更高程度的思想道路。


隨著運動更加激進化,學運內部逐漸分裂;甚至讓日本赤軍抬頭最終使得日本對於社會運動趨於冷感;三島由紀夫帶領4位盾之會的成員在1970年以挾持軍方來要求改變俗稱「不戰憲法」的憲法第九條失敗後,自我了結。
 

同樣都是抱持著「救國想法」的兩群人,迎來了令人不勝唏噓的結局。
那場在900號教室的對決,也成為日本改變運動裡最後的光輝。





五十多年後來看這場辯論,或者說是看當時的日本社會運動,都是有著濃厚的「拯救日本」的愛國思想。


就這種層面來說,三島和全共鬥的理念相近。


對於生於戰前、成長於戰時並經歷戰敗的三島來說,現在的日本體制讓他產生矛盾且不適應。
他批判受制於美國的日本政府,認為現在的日本已經喪失「傳統美德」;同時也對帝國主義反感。

所以他接受全共鬥的邀情,或許有一部份的原因是想見識這些高舉改變大旗的學生們,究竟抱持著甚麼樣的想法。

經過數小時的辯論,或許結論上來說這場辯論並沒有任何結果,但三島自己卻說他很滿足;而全共鬥的部分人或許也都有感悟--尤其是三島的自殺。


三島在辯論會上說過,體制外的殺人是犯法的,而自己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會在被逮捕前毫不猶豫的自我了斷。


當時的司儀木村修在聽到這件事之後,則是感歎,並有很長一段時間思考:「我的人生究竟在做甚麼呢?」

他說三島是個很有魅力的人,談吐之間也都沒有任何一字一句的粗話。或許在那時候木村就被他影響,乃至於會後致電給三島時,收到他:「要不要加入盾之會(三島由紀夫的私人武裝團體)」的邀約,是用一種拐彎抹角的回答,沒辦法直接拒絕。

在辯論會裡屢屢對三島的言論感到不以為然的芥正彥,也認為三島是個有想法的人。即便一生都不認同他的思想,但能夠在立場極端的情況下,用最理性的態度與彼此交鋒,這是只有跟全共鬥有著共同敵人的三島才能做到。


全共鬥的活動最終仍以失敗告終;但對曾是一員的他們卻不一定這麼認為。


前成員橋爪大三郎:「運動都會有結束的一天,而重要的是在那之後的人們要走向甚麼道路。」

木村認為那就是一種社會浪潮,是那個當下大家覺得最好的選擇罷了。
或許他無法得出他的青年人生究竟在做甚麼,但他並不後悔有那段時間。

芥則保持著跟50年前一樣的態度,全共鬥的失敗是世人認為失敗,在他的心裡面可從來沒有失敗過。
不過他也說,那應該是最後一個言語還有力量的時代。




三島由紀夫在離開900號教室的時候說:「我依然相信你們的熱情。」

立場不同,但都是為了這個國家更好,都希望彼此可以用各自的方式,來改變現狀。

三島由紀夫並不認為自己可以真的改變全共鬥的人們,但他相信想法會藉著言語會傳達出去。他相信這些跟他不同立場的學生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讓這個國家有所改變。


這是50年前他在東大本鄉校區900號教室留下的話語。


是那個時代,充滿抗爭的日本、言語還有力量的日本,所留下的最後希望。
也是50年後的現在,在這個充滿對立的時代,我們應該記住的光輝。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