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我買一個可以裝14個風扇的機殼,做了些測試,和大家交換心得。(圖很多)

小夫精 | 2019-05-26 11:21:59 | 巴幣 204 | 人氣 549

長久以來,風扇該怎麼吹,進多於出?出多於進?正壓?負壓?
哪個才是最好的?其實玩久了,我的答案一直都是:看你要什麼。

我記得十幾年前那時候,流行的是出風>進風
因為這樣機殼就可以因為內部負壓而從縫隙獲得更多的外部空氣

但是近年來開始盛行相反的講法,也就是進風>出風
因為這樣我們更可以把入塵端控制在進風處的防塵濾網

所以…你要的是什麼?(甘我屁事喔?)
我昨天終於狠下心,入手聯力 PC-O11 AIR機殼
過往這類的大型機殼,都會是頂級用料,有時候光是「全鋁」這兩個字的價格…我就買不下去了。
但這咖,因為不是全鋁了,重要的是他共可以塞「12個12CM風扇+2個8CM風扇」
然後…其他的特色我也不介紹了,因為這次的重點是和大家討論風扇~

機殼可以放風扇的位置為:
前面*3(12CM)
下面*3(12CM)
側面*3(12CM)
上面*3(12CM)
後面*2(8CM)

我會就我想要測的「8」種風扇配制來做測試

1.完全無風扇
2.CPU上方一顆出風扇(12CM扇)
3.CPU後方兩顆出風扇(兩顆小的8CM扇)
4.14顆風扇全進風(大正壓)
5.14顆風扇全排風(大負壓)
6.下進風*3+前進風*3+上出風*3+後出風*2+側板出風*3(6進8出,負壓)
7.下進風*3+前進風*3+上出風*3+後出風*2+側板進風*3(9進5出,正壓)
8.下進風*3+前進風*3+上出風*3+後出風*2+側板進風*3+拿掉所有防塵濾網(9進5出,正壓)

測試平台:
CPU: AMD R7 1700 8-core 16-thread
GPU: ZOTAC RTX2060 6GB
RAM: 威剛ADATA XPG DDR4-2666 8G*4
SSD:威剛ADATA XPG SX8500Pro 512GB
MB:微星MSI B450M MORTAR TITANIUM
POWER:全漢 黑爵士II Hydro GE 650W 全模組

使用AIDA64來針對CPU作燒機測試,單一種配制燒機為10分鐘
CPU使用AMD的原廠風扇


好了,對不起讓各位看太多字很累,接下來放圖了~

本次主角


和舊機殼對比,真的好大一咖…

12CM風扇使用振華 冰渦輪*8 (因為只要89元,很便宜),加上現有的視博通風扇*4
8CM風扇使用 i-CookTW(一顆50元)

1.首先,無風扇配制,為了配合拍照,我會把玻璃側板拿下來,當然在燒機當下是會蓋上的

燒機10分鐘後CPU為72度

2.接下來是CPU上方一顆出風扇(12CM扇)

燒機10分鐘後CPU為70度,小有改善。

3.CPU後方兩顆出風扇(兩顆小的8CM扇)

燒機10分鐘後CPU為68度。


接下來的測試,基本上風扇不管是進風還是出風,從照片很難看出來,所以我就貼出一些安裝時候的照片,最後在一一貼出AIDA64的結果囉~


我已經不知道這是哪個階段的風扇配制了哈哈

理線真的滿煩的,而且14顆風扇的串接…我一開始是這種接法,因為和兩顆HDD使用同一個線路,還搞的一顆硬碟開機後抓不到,我在猜是風扇把HDD的電流搶光了,不過後來把多數風扇分給另一個線路之後,就都可以正常運作了。
裡面共有五片濾網,有夠多的,考慮再加個3M的防塵濾網就真的變空氣清淨機了?

4.14顆風扇全進風(大正壓)

5.14顆風扇全排風(大負壓)

6.下進風*3+前進風*3+上出風*3+後出風*2+側板出風*3(6進8出,負壓)

7.下進風*3+前進風*3+上出風*3+後出風*2+側板進風*3(9進5出,正壓)

8.下進風*3+前進風*3+上出風*3+後出風*2+側板進風*3+拿掉所有防塵瀘網(9進5出,正壓)



9.測得有點倦,所以開玻璃側板來個平常是我在吹的水冷扇直吹!!共15風扇!!

測試結果果然沒有大失所望?






















好啦,給直接把文章拉到底的你,我做好圖表了

結報:
在這個測試中,我做了三種極端的測試,也就是「無扇、全進、全出」
無風扇確實拿下了最高溫的寶座

但是全進跟全出居然也有相對不錯的表現!
雖然我不知道這種配制是在幹麻,但我就是做出來給大家參考,而我很確定的是,這兩種配制下,主機真的會頗吵,所有的風扇都在打架的感覺!

接著9進5出6進8出的比較,我把變項設在內部側板的三個風扇的改變,因為兩個原因:
1.側面出風澴是進風眾說紛紜
2.這個變化是正壓與負壓的分界點

6進8出的配制,衛生紙告訴我們是負壓沒錯

9進5出的配制,回到正壓,就把衛生紙吹走囉!

9進5出6進8出最後結果都是66度,那我就放心啦,至少在這咖機殼來說,側板是出風還是進風沒什麼差,所以我最後的配制就是使用9進5出的配置,讓機殼的縫隙可以出風,防止灰塵入侵



結語:

1.其實這個實驗有滿多缺點的,各位大大都可以提出來沒關係,我自己的話會覺得如果CPU更改為塔扇的話,各個配置的溫度差異會更明顯?因為燒機大概就是在6X度那邊在移動,甚至拿掉5片濾網溫度才下降1度

2.然後,其實很明顯的,14個風扇就是裝爽的,太多了,降溫在幾個重要的對流區有裝到才是上策,而其實有在玩的人一定會活用空間來安裝水冷排,但是我沒在超頻,也沒使用水冷,所以才會有這個全都裝風扇裝好裝滿的想法~

3.請問各位,為何全進跟全出的溫度表現不錯呢?!我其實滿意外的,是在猜測是不是因為機殼本身夠大,所以有很多縫隙來平衡氣壓,或是我的燒機時間只有10分鐘不夠?或是其實除了超吵之外,他就是真的也不差?

4.我前面打字都打成「配制」,正確的字應該是配「置」才對,但我懶得改了。

5.打字打到這裡,我曬在機殼的襪子已經被吹乾了,真棒。

創作回應

BaoBaiღ
看到最後 原來是兼曬襪功能呀QWQ
2019-05-26 13:38:54
小夫精
超好晒 A__A
2019-05-26 20:50:34
小屋已經死了.緣~/銨銨
怕,好複雜,好多風扇~O_O
2019-07-30 21:19:10
小夫精
喝勝!
2019-07-31 00:53:01
我機殼是o11d,這篇對我來說太有幫助了...
2019-08-11 10:15:34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