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2 GP

【評評】十號選手──〈我有成為你的養分嗎?〉

作者:Chazel│2018-01-08 20:06:34│巴幣:24│人氣:240
 
  又是拉麵蘭
 
  其實覺得沒有什麼需要特別說的,一切都在中上水準,除了「繼續保持」跟「我還滿想看後續的其實」,似乎也抓不出什麼漏洞。
 
  我通常會先看字句是否流暢,流暢之後就能開始玩各種有的沒的,而這篇第一人稱運用還滿好的,能適時切換動作與內心活動,甚至帶出「主角的價值觀與個人特質」,所以想說沒啥問題就來聊聊這些好了。
 
  首先,到底該怎麼分配動作與內心的比例?
 
  先講我自己的方法,也歡迎大家提供!
 
  因為我很愛用第一人稱,方便偷渡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胡言亂語也沒關係,可是講太多又會太煩,所以大多時候都是「動作」和「想法」互陳,例如「某個動作之後,對這件事情有什麼想法」,反之亦然。
 
  如果要再延伸「想到的事情」,就補在後面,再適時拉回現實即可。
 
  舉個例子(藍字為動作紅字為內心活動橘字為延伸之事):
 
  翻身,腦袋和往常一般亂糟糟,耳邊甚至響起幻聽,過去幾天諸多惱人症狀之一,毫無生氣的難聽起床號。

  之前聽裡面弟兄說,我們爺爺年輕時這首起床號就存在了,應該要報名金氏世界紀錄,項目就寫喚醒最多中華民國男人的一首歌之類的。

  順道一提,歷經無數次政黨輪替,台灣還是沒有獨立。

  外頭仍暗得要命,阻隔沙塵的窗戶設計將光線也一併遮去,雖說本來就不奢望出現什麼劃開雲層的晨曦之光照耀城市,但還是讓人提不起勁離開床舖,一點也不想好好生活。

  或是節錄阿蘭此篇段落:
 
  那天我在河邊取水,看了看河中的倒影,黃色的髮配上藍色的天,似乎有點違和,我也不曾看過有誰有跟我一樣的髮色,就好像這世界上沒有跟我相合的事物一樣。

  那天我到山裡準備採野茸,路過一片花園,一棵枯木橫躺在其中,一對夫妻正帶著小孩在枯木旁玩耍,那名父親說:「死去的樹木都會成為花朵的養分唷。」,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但如果我哪天死去,我會不會也可能成為誰的養分呢?
 
  再來,我覺得處理得很好的部分是「價值觀的一致性」。
 
  幾乎所有的事情與想法,都是建立在「我沒有經歷過什麼特別的壞事,或是有什麼悲慘的經歷,我只是覺得我好像什麼事情都辦不到,我的未來好像什麼都不會發生,一路平淡地走下去,我的人生會有轉捩點嗎?」這樣的觀點之上。
 
  能看見自卑、陷於無奈的悲傷、累積許久且不太能描述的每日微小挫敗、無所作為、百無聊賴的情感呈現於每字每句,我想作者大概也時常陷入這樣的厭世情緒之中(指),才能如此精確地描寫出這些思維。
 
  這是很多創作者都會面臨的問題,到底該如何讓角色有血有肉?
 
  一般來說我們會把人物分成「圓形」跟「扁平」兩種,如果是躍然紙上的那就是圓形、立體;如果只是為了特定目的而存在的配角,那就是扁平。
 
  扁平很好寫,只要讓角色產生某種偏執就好了,例如「很愛錢的老伯」、「不說話的女孩」、「奇怪癖好的殺人者」,諸如此類,不用細究他們的內心,做出符合設定的動作就好了。
 
  但圓形並不一樣,下筆之前必須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他(她),會怎麼做?」
 
  至於詳細該怎麼做,我想這就是自己要去摸索的地方了,只要符合感情呈現上的邏輯,大抵都會有不錯的表現(講得好隨便喔),總之就是這樣。
 
  以上。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8486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5 篇留言

鯤島囝
這次的評文好哲學R,有種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又抓不到的港絕:P所以只好亂講話XD
自己在寫的時候好像不會刻意去注意分配動作和內心想法比例的問題,一經這樣拆解後故事內容的平衡真的很好。想問第一段是哪篇文章嗎?
然後然後,這次提出的「圓形」「扁平」概念,讓我想到之前請你評的社會科作業那篇,有提到「每個角色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少了靈氣/韻味」,這是不是就這篇提到「扁平(做符合設定的動作)」的問題呢?
不瞞你說,我至今還參不透「靈性」的醍醐味,這次又多了「圓形」,這評文教室好像讀作寫作禪修班R哈哈哈哈哈XDDDD

01-08 20:34

Chazel
是這個喔↓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383575501-08 21:15
Chazel
咦咦會很有禪味嗎?如果覺得角色「只是照大綱動作」就是扁平的(好像有說跟沒說一樣)01-08 21:16
拉麵蘭
猛猛猛!這次的評文也超有水準,我的確是超級厭世的啊(被指。
C大很擅於把小說的寫法與技巧分析、分類出來,變成有點教學性質的感覺,我就超級做不到這點。

01-08 20:49

Chazel
01-08 21:19
Chazel
或許可以看看小說教學的書,應該也是類似的分析?(雖然我沒有什麼看那種)01-08 21:19
土星下了雨
有個小問題⊙▽⊙/

如果能力許可,是不是能寫圓形就別扁平呢?

想請問,扁平寫了除了好寫的方便性,還可以用在哪些情況呢?

01-08 21:05

Chazel
我自己都是盡可能以圓形出發,但如果「劇情很複雜、資訊量很大,腦袋已經轉不過來了」就可以適時讓扁平人物出場!01-08 21:20
Chazel
或是一些完全不重要的角色,出來指個路,或是下一頁就領便當的那種,也都可以是扁平的喔~01-08 21:22
菸草
老師!(舉手)
我還是不太能懂什麼是動作和想法的比例問題,雖然我知道平衡的重要性,但是我還是想請問應該要怎麼分配才是比較剛好的方法?

01-08 22:29

Chazel
這牽涉到「每個人的語感都不盡相同」這件事,我覺得「最適合閱讀」的比例,其他人不一定也這樣覺得,所以這應該沒有什麼正確答案。01-08 22:41
Chazel
上面的舉例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大概怎麼分配動作與心理活動」,一點點經驗分享這樣!01-08 22:42
Chazel
也就是說,這也是自己要去摸索跟取捨的,何時用長句、何時用短句,我自己是都憑感覺啦!如果要詳細的說,可能就要另尋高明了嗚嗚。01-08 22:47
Mr.Onion_洋蔥紳士
就我而言,內心跟敘述的比例分配,是為了處理「遠」與「近」的問題,也就是讀者跟角色的距離感。
我發現一般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跟角色的距離通常都是時進時遠的,而對內心著墨愈少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愈冷淡。忘記在哪以本書看到的,書寫殘酷的段落時,愈冷淡的筆法,反而更讓人不寒而慄。而光是把角色的內心想法抽掉,就可以製造出某種程度上的疏離感。
所以比例問題,對我而言是近跟遠的問題。
端看據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寫作當下的感覺,畢竟真的在寫的時候,是不可能去想這麼多的。
這是我自己的感覺啦。

01-09 00:03

Chazel
這個切入點好酷!01-09 00:18
Chazel
但我覺得非天分型的創作者多少還是可以抓所謂的遠近,應該也跟經驗有關。01-09 00:19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2喜歡★Chazel31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單曲分享】血肉果汁機 ... 後一篇:【讀讀】《行歌》讀後感...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4516【巴哈姆特事紀】
骯,《外傳.命之章》第28集〈秋夜心弦〉更新完畢。他平常就是這樣,但是此刻的他,又感覺有哪裡不一樣。看更多我要大聲說1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