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心情雜談] 我只想成為你生命中的月光

銘叔 | 2025-04-03 21:45:33 | 巴幣 1128 | 人氣 42

最近與一位同事聊天,他坦言自己對這份工作越來越感到心灰意冷。他說他喜歡與人互動,擅長觀察情緒與氣氛,對技術細節只想點到為止。然而當工作越來越傾向技術導向、自動化壓力日漸加劇時,他感到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掌控。他不是不努力,只是他的投入宛如一粒小石子丟進汪洋,一切一如往常。

我無法否認,他的話讓我沉默了幾秒。不是因為無法反驳,而是因為我明白,那一句句憤怒中夾帶著沮喪的言詞,映照著深深的絕望。

他已然陷入絕望的泥沼,籠罩在漆黑無光的世界之中。他只能透過憤怒的吶喊,證明自己仍然活著。

我很清楚若再如此下去,他只能選擇離開。離開這片暗無天日、被惡意與懷疑吞噬的地方;那惡意來自於冷漠的制度,那懷疑則源自於一層層缺乏理解的分工與指令。

那不是單一事件的失衡,而是一種讓人逐漸麻痺的文化。

一個讓人不只迷失方向,甚至動搖自我價值的瘋狂之地。

最可怕的,不是壓力本身,而是當一個人開始相信,那些壓力就是自己該承受的一切。

他不只一次對我訴說,而我也總願意再聽一次他的此刻。但每一次,他的語句都變得更短、停頓更長;彷彿話語之後,是他自己也無法解釋的沉沒。

一次又一次的聆聽,都加深了我對他的憐惜,也加深了我心中的焦急,他所述說的困境,我不只是理解,也曾身在其中。

而如今,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改變這一切,因為我不僅知道怎麼做,更願意為此付出。

在去年我來到這個單位時,該單位就已被要求要全面擁抱自動化,然而就如我過去的文章所分享的,自動化需要高度的專業能力,最不濟也要經過足夠的邏輯思維訓練,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團隊中真正具備這些條件的人並不多,更令人擔憂的,是那股本應該存在對於知識的渴望,早已消散。

盡管組織願意投入其他擁有自動化能力的團隊,依據我們的需求開發支援工具,這無疑是善意的。

然而,當真正站在測試現場的人,缺乏對邏輯結構的掌握,甚至連基本的工具語言都不熟悉時,這些工具就變得難以發揮效用。

更準確地說,這些工具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好用,它們缺乏直覺的介面、缺乏使用者導向的引導邏輯,也沒有配套的學習資源,最終形成了一道冷硬的牆——不僅阻擋了效率,也阻擋了理解。

將自動化視為全員義務,不僅不切實際,也會讓真正的改革變成壓力的轉嫁。

我想建構的,是一套能夠讓不同能力、不同特質的同仁都能發揮長處的環境:

有人負責歸納異常問題,統整問題肇因,提供可復現且合理的測試情境或手法;有人擅長設計測試案例與計畫,思考驗證邏輯;有人則專注撰寫自動化腳本,整合與維運工具。

這是一場合作,而不是獨行。

但這樣的合作,需要一個共識:我們對品質的要求,是全員的責任,而非某幾位技術專精者的獨角戲。

然而我也明白,我的高效與多工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壓力;但我也知道,如果我不這樣做,改革就會被視為低效,就會被否定,就再也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為一個好制度努力。

我堅持原則,不僅是為了我自己,更是為了將來不必再有人,像他那般,獨自承受如此的壓力——深陷黑暗、泥濘纏身,最終在沉默中失去自我。

但我希望你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改變,只是為了給你一個方向,一個重新拾回自信與成就的機會。

深陷黑暗泥沼的人,會發自內心的追求光明,但我只是月光,而非豔陽,真正的曙光終究是來自於退去泥濘的你。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