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從玩家門,Sweet baby到法IGN評《劍星》的政確之爭整理

魚子壽司 | 2024-05-20 21:23:29 | 巴幣 14806 | 人氣 3519

發售的3A大作《劍星》在試玩版推出後有大量玩家預購產品,至今《劍星》已登上全球62國預購排行榜第1名,成為近期最受矚目的大作。不過《劍星》如此受歡迎,未必是因為它的遊戲性、口碑或者是品質,而是電玩界「反政治正確」的熱潮——雖然《劍星》製作團隊沒有以「反政治正確」作為宣傳口號,但是《劍星》被視為「反政治正確」的標誌。

這款3A大作之所以與「反政治正確」扯上關係源於遊戲不斷被針對、攻擊——不少玩家認為政治正確是遊戲界的死神,正在摧毀遊戲的創作自由,《劍星》在發售前夕就被「政治正確人士」(或是他們稱呼的正義魔人)毫無道理攻擊就是鐵證,為了保護創作自由,他們必須支持《劍星》,因此《劍星》的銷量被視為是玩家反對「政治正確進入遊戲市場」的表態。

圖/劍星

但是為什麼玩家如此抗拒「政治正確」?現時不時會聽到創作,不論是劇集、小說、電影或者是這篇文章的主題——遊戲有「政治正確」的指控,又或者出現上述被認為是「政治正確」的言論,然後引起爭議——所以政治正確到底是何物?與遊戲又有什麼關係?「政治正確」雖然是玩家關注的議題,但是議題相關的資訊內容往往持有既定立場,接收的資訊可能比較零碎,因此筆者嘗試整理相關資訊,希望能夠藉此了解遊戲與政治正確的關係,了解這個與創作自由息息相關的議題。

(撰文時間:2024/04/21)

所以,什麼是「政治正確」?

隨著世界越來越注重多元價值,「追求社會公義,追求同理與包容」成為了普世價值,亦是左派的主張,政府或相關團體會實施政策或進行普及教育以達致這個目的,其中一個最知名的相關政策方針就是「避免可能冒犯他人的語言和行為,尤其語言與行為有關性別與種族」,而這些行為被美國保守派形容為「政治正確」——看起來是「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但是被加上「政治」兩字,讓它看起來不一定「正確」,原因是他們認為那些「追求社會公義,追求同理與包容」的政策過度而且毫無根據。

左派認為「政治正確」只是保守派用來轉移視線的概念,試圖淡化對他們的歧視行為,而在這場左右的文化戰爭中,政治正確被廣泛使用,與「追求社會公義,追求同理與包容」變成同義,同時有很多時候帶有貶義成分。

政治正確有時會與「糟糕」、「醜聞」、「病態」等負面詞劃上等號。圖/Sky game

電玩界與「政治正確」的歷戰糾紛

「追求社會公義,追求同理與包容」的普世價值是在最近的二十多年才升級至主流意見討論的層面,由原本只是學術研究的討論變成了擁抱不同價值的民眾與民眾之間的角力。兩者的價值觀通常圍繞三者針鋒相對——女性、LGBTQ(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與酷兒)和白人以外的有色種族(特別是黑人),有民眾支持政策應該偏幫上述因為文化背景、歷史脈絡與社會氣氛而在社會處於弱勢的社群,達致公平公義的效果;另一邊的民眾卻認為有些偏幫他們的政策或行為「過度而且毫無根據」,變成了某些大於主流意見的特權,或這些行為無助公平公義,反而造成偏見與歧視,是為「政治正確」。

兩邊民眾的對壘無處不在,往往代表時代與意識形態的創作自然不例外,而在創作之中,電子遊戲是其中一個最為激烈的戰場。其中作為戰火中心的歐美,因為電玩製作以往都是由白人異性戀男性為主導,服務群眾亦是以白人異性戀男性為主,所以有很多作品都是白人異性戀男性當主角,女性當俗稱「花瓶」,以外貌吸引觀眾與依附男性主角的角色。隨著性別、種族平等意識抬頭,主角不一定是白人異性戀男性,女性可以堅強亦未必需要美麗,LGBTQ不再是禁忌,漸漸出現與以往主流價值截然不同的作品,並持續向多元的方向發展,直至今時今日。

圖/The Walking Dead The Telltale Series

不過這段往多元發展的路途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段路已經走歪,認為有些遊戲內容為了迎合上述社群而變得不合邏輯,又或者明顯忽略了主要客群——白人、異性戀男性,或只喜歡看美麗女角的女性感受,這些行為是過度而且毫無根據,所以是「政治正確」。

有些遊戲製作被指控為了上述社群而歪曲歷史,例如《戰地風雲 5》二戰背景有義肢女兵一事被大量玩家認為不合理而覺得遊戲差勁;有些遊戲製作發現敏感內容之後遭到刪除,例如遊戲《華納多重宇宙大亂鬥》的角色威瑪其中一個技能是召喚警車把對手逮捕,這個技能對任何角色使用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遊戲存在知名黑人球星LeBron James,結果被認為是種族歧視的影射而被修改;也有些遊戲被指控故意把女性角色變醜,例如《神鬼寓言》(重啟版)的女主角外貌被指相當醜陋,玩家認為遊戲是幻想出來滿足玩家喜好的事物,創造這種看起來就不舒服的女主角是忽略了主要客群,滿足部分社群的需要,而不少人認為追求「政治正確」的社群根本不是玩家。

圖/神鬼寓言

隨著全球化,遊戲不再只面向地區而是面向全球,政治正確的遊戲戰場自然延伸至歐美以外的地區。而在亞洲地區,大多玩家對上述內容不買單,而且特別抗拒醜陋的女性角色;亞洲地區的遊戲創作則因為迎合主要客群,通常把女性角色設計成性感可愛,部分行為含有性暗示,相關內容屢受歐美地區的主流遊戲媒體批評。

除了上述爭議,2014年的一次事件曾爆發兩者的嚴重衝突,那就是「玩家門事件」。

事源遊戲開發者佐奎恩把自家研發的免費遊戲「Depression Quest」放在steam遊戲投票平台「綠光」給人評鑑,期間因為佐奎恩與美國貼圖討論版網站「4chan」的使用者出現衝突而引來褒貶不一的評價,後來遊戲下架。其後佐奎恩再次把遊戲重新上架,並表示自己不會因為針對女性的人身攻擊而下架遊戲,他認為這些人身攻擊來自電玩界一直以來的封建思想,是男性沙文主義的體現。

佐奎恩提出的論點獲不少人認同,他的事跡被媒體報導後更是令他的遊戲「Depression Quest」受關注,最後得出好評的反轉評價,遊戲亦被部分媒體形容為其中一款在綠光系統裡受歡迎的作品。

圖/reddit

然而佐奎恩爆紅的同時亦有質疑的聲音,被懷疑其聲稱的人身攻擊是否屬實。雖然筆者想了解個中故事,但4chan是每天都會刪除言論與照片的高匿名度網站,再加上相關內容年代久遠和被大量資料沖洗,事實是否如此已經無從稽考,不過無論事實到底是如何,佐奎恩後來成為了電玩界的女權代表,就性別議題與不同媒體和玩家針鋒相對。

就在佐奎恩活躍於電玩界之際,2014年8月16日,佐奎恩的前男友Eron Gjoni在自己的部落格和Penny Arcade網站上發表文章,指責奎恩在與自己交往期間曾與多名人士,包括五名電玩界從業員上床,其中一名是曾在文章推薦Depression Quest的遊戲記者Nathan Grayson。

針對上述指控的討論在各大平台發芽,但很快就被大量刪除——有一些未經確實的證據顯示奎恩利用Depression Quest的遊戲版權要求出現過遊戲畫面的討論事件影片下架,Reddit版主提到刪帖與禁言都是出自奎恩的要求而被撤職——這些言論被打壓引起了玩家對媒體控制輿論的疑慮,其結果是輿論越來越多,玩家們開始用「#GamerGate」(玩家門)標籤討論事件,正式引爆玩家對「政治正確」的不滿——支持玩家立場的證據,正是奎恩這種女權運動人士利用肉體關係等利益勾結遊戲媒體,從中賺取利益與道德光環的論述;後來奎恩的Patreon帳號被盜,其公開資料顯示他的資助者很多都是來自電玩業界的大人物,更令支持論述的玩家相信利用「政治正確」賺取自身利益,損害他人的電玩產業鏈的確存在。

圖/DrexelNews

不過支持奎恩的一方認為Eron的指控缺乏證據,他本人亦有被法院判定「不能虐待和接觸奎恩」的前科,Eron也有藉此熱潮募集訟費,是不可信的證人;另外Nathan Grayson推薦Depression Quest的時間與Eron聲稱佐奎恩與其上床的時間對不上,事實上Depression Quest只是Nathan Grayson文章裡其中一款推薦的遊戲,Depression Quest沒有獲得特別的待遇;至於捐款方面,奎恩原本就活躍於電玩界,亦是電玩界女性運動的代表,接受認同他理念的電玩界高層捐款是很正常的事,反而他們認為那些高舉「反政治正確」的人是利用這次熱潮散佈陰謀論,從中獲得流量與利益;對於大量言論被刪,有人認為Eron的指控原本是流言蜚語,奎恩本人嘗試禁止這些討論是正常不過。

對於反對奎恩的一方認為自己是「正義」的說辭,支持奎恩的一方反而認為他們是邪惡,因為玩家門期間支持奎恩的知名電玩界人物遭受已經被證實的死亡威脅、恐嚇和個人資料被公開,有人需要在全副武裝的警員陪同下出席演講,亦有人因為公司的機密資料和個人資料被曝光而選擇把公司關閉,從此退出電玩界。如果只是因為有一個人不如他們預期受歡迎就要做出如此舉動,支持奎恩的一方認為這是相當瘋狂和恐怖,事後亦有參議員針對此事提出針對網路匿名騷擾的法律,最後更獲得通過。

圖/Nightline

5年之後,奎恩指控另一名前男友Alec Holowka曾將他軟禁並進行性虐待,儘管缺乏證據,身為遊戲製作人的Alec Holowka依然被所屬的工作室中止合作關係,其製作的遊戲《Night in the Woods》被負評炮轟。不久之後,Alec Holowka的妹妹證實Alec Holowka的死訊,表示他是虐待的受害者,長期受到精神疾病和人格障礙所苦,雖然他需要為自己所作出的傷害負責,她亦需要花了很久才弄清楚,但她知道哥哥的內心深處是一個關心所有人的好人,而他過去幾年都有通過各種療法與藥物進行治療,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全新的人。

不少玩家認為Alec Holowka是無辜的,他是奎恩與媒體利用政治正確迫害,然後從中獲利取得光環的犧牲品。不過Alec Holowka的妹妹事後發文,指Alec Holowka的死不是奎恩的錯,認為如果哥哥沒有虐待奎恩的話就不會有這些事情發生,並希望奎恩可以渡過難關;另外他對使用這件事來攻擊奎恩的人相當不滿,他與哥哥都希望奎恩過得好好的,要求不要再拿他們的事來做攻擊奎恩的藉口。

圖/Eileen Mary Holowka

玩家門事件即使平息,亦為電玩界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有人認為電玩界的媒體與部分人士利用「政治正確」為自身謀取利益,視玩家為無物,甚至有缺乏證據下迫害別人的前科;有人則認為某些人利用「反政治正確」之名,散佈陰謀論迫害正在推動多元價值的人,高舉正義之旗並獲大量的「玩家」支持,從中賺取流量和利益,同時容許很多相當過份的行為,證明電玩界封建保守,容不下主流意見以外的聲音。
雙方水火不容,直至今時今日。

玩家門2.0:Sweet Baby事件

事隔10年,電玩界針對「政治正確」的輿論不但沒有平息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最近一次遊戲與政治正確有關的大事是「Sweet Baby」事件。Sweet Baby是一間位於加拿大的敘事開發諮詢工作室,事務為「協助電子遊戲的故事內容變得更好、更有同理、多元,具吸引力、有趣、有意義和充滿包容」。他們的官網列出為數不少、他們有份參與的3A遊戲,例如《心靈殺手2》、《戰神:諸神黃昏》、《漫威蜘蛛人2》、《自殺突擊隊:戰勝正義聯盟》等,亦指多間遊戲大廠都是他們的客戶,如VALVE, 2K 和SQUARE ENIX。

圖/Sweet Baby

Sweet baby已運作6年,同時與眾多遊戲大廠合作,亦舉辦過面向遊戲界而且有網上錄影的公開講座,但對玩家來說相當陌生;直到一名巴西籍玩家發現Sweet baby的存在,認為他們是「政治正確」的推手,於是在Stream建立遊戲鑑賞家群組「Sweet baby Inc detected」,把Sweet Baby有份參與的遊戲列成名單,並一律列為「不推薦」。

圖/Stream

Sweet baby Inc detected群組原本只有數千人關注,直到Sweet baby的員工發現了這個群組,就把這個消息公諸於世,要求別人檢舉這個惡意針對他們的群組,並舉報群組創辦人的帳號。

然而Sweet baby的攻擊和批評引來了反效果,有不少玩家認為Sweet baby Inc detected群組只是提醒哪一款遊戲與Sweet baby有關,卻被攻擊實在莫名其妙;而在了解Sweet baby是「政確推手」後,更認為他們就是電玩界「每況愈下」的兇手,因此紛紛加入Sweet baby Inc detected的行列。截至2024年3月3日,群組已有34萬5千名成員。

圖/Stream

群組創辦人:不想玩遊戲時被「再教育」,Sweet baby才是歧視者

事件爆發後,知名實況主Asmongold 在實況期間訪問Sweet baby Inc detected創辦人,創辦人表示自己創立這份名單只是提醒玩家這些遊戲有Sweet baby參與,並沒有任何惡意。

他不認為遊戲變得多元不是一件壞事,如果遊戲「正確地」變得多元——儘管他沒有玩過任何Sweet baby有份參與製作的遊戲,但他認為Sweet baby的行為非常不妥當,因為他們把遊戲變得「政治化」,例如《漫威蜘蛛人2》有一些任務會在有關少數族群的政治活動裡稱警察是壞人;他有舉出一些他認為多元的遊戲,例如《最後一戰》系列,他就很喜歡「Avery Johnson」這位黑人角色,覺得沒有人會投訴「Avery Johnson為什麼是黑人」;他亦喜歡《戰爭機器》裡其中一個黑人角色「Augustus Cole」,同時認為《戰爭機器》就是其中一個相當多元的遊戲。

圖/Asmongold TV

反觀Sweet baby的行為就是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再教育」他們,從中影響玩家的看法,影響玩家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而他只是一個「只要有好遊戲就會給錢」的普通玩家,對遊戲充滿熱誠,不想遊戲成為「灌輸他人思想」的工具。

最後在直播中,他們審視了一些Sweet baby員工的網上言論,例如「給錢我去射倒你的白人男人主導遊戲的點子」、「我通常會對異性戀有錢白人擁吻一事感到噁心,但我覺得這一對滿可愛的」和「我做了一個我是白人男性玩家的惡夢」。Asmongold認為說出這些話的人是種族主義者,而他們正在以反種族主義者的名義進行一些種族主義的歧視行為,群組創辦人表示認同。

圖/Asmongold TV

這場訪問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經有67萬次觀看,2.5萬讚好與377個倒讚,可見觀看者壓倒性支持兩人的觀點。事件發展至今,越來越多有關Sweet baby的影片出世,不論是英語圈還是華語圈,都有不少影片把Sweet baby視為「過街老鼠」、「兇手」或「邪惡」,列出Sweet baby的「罪證」。一些媒體如PC Gamer為Sweet baby說話並訪問其員工,指Sweet baby只是一間純粹提供意見,而且是別人主動邀請才會提供服務的顧問公司,意見接納與否單純出自遊戲製作者的意願,然而有人發現遊戲《自殺突擊隊:戰勝正義聯盟》其中一位主筆就是Sweet baby的主要員工,所以認為Sweet baby影響力甚大,與媒體所說的截然不同,是欲蓋彌彰。

Sweet baby的論述:電玩界依然對多元抗拒

Sweet baby事件延燒之際,Sweet baby CEO的講座影片被人發現並大量流傳,從講座內容可以得知Sweet baby的風格和理念,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電玩界的現況。


CEO在講座以他的工作為例子,說明現時多元被視為「危機管理」一環的問題:他曾為一款約會模擬遊戲提供風險管理和敏感內容審查,其中一個約會問題是「你的前任是怎樣的人」,選項有「他很好但我們沒在一起」、「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想說這個」或者是「我前任是怪物」。

他明白問題的設計旨在決定對前度的好感是「良好」、「中立」還是「差勁」,但是「我前度是怪物」這一句的背後意義遠超於「差勁」,不過他認為這一句可以延伸、營造其他情況,追問「前任是怪物」的背後意思,然後為遊戲產生更多意義。但是他提出這觀點後,遊戲的故事團隊感謝他的建議,然後非常緊張,把整個選項刪除。

圖/GDC

他認為這是推動多元文化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人們比起面對它們,更傾向移除有關議題的內容,只要不提就不會出事。多元文化現在講究的是「危機管理」和「敏感內容審查」,傾向把現有的內容刪除,而不是創作更多內容,即使那些「敏感內容」其實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遊戲變得多元的同時內容更豐富、有趣,而Sweet baby就是因此而生的公司。

在講座中,他講述他所接觸的遊戲業界對多元的看法:在一次會議聽到一個「十二個角色裡面已經有一個黑人所以不能有第二個黑人」的說法,也有遊戲的角色是全白人陣容,當他建議角色多元時就有人提議「弄一個戴貝雷帽,穿條紋襯衫的典型法國人造型的人」,但不接受白色以外的膚色,因為角色已經有典型法國人造型。

他認為遊戲業界依然停留在「多元就是白人以外,每個人都有一小撮空間代表自己」的階段,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遊戲業界認為遊戲市場依然以白人男性佔最大部分,設計遊戲以服務客人為宗旨是理所當然,而他們認為「多元」不會是遊戲市場喜歡的元素,自然不願在「多元」方面更進一步。

圖/GDC

但是抱著「玩家不會喜歡」的想法,就只會墨守成規,看漏了拓展市場的可能,遊戲業界一直以來做的事就是把白人男性玩家視為「挑剔的嬰兒」,只把喜歡的事物餵給他們,而且已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導致遊戲業界停止探索新的領域,尋求新的突破,白人男性玩家亦會越來越難接受新的事物,也很難拓展新的客源。

他最後說明在「多元不被主要客群接受,但是具有創新的價值和意義」的情況下,不同規模的遊戲製作如何可以得到Sweet baby的幫助。他提到如果聽眾是為3A遊戲製作團隊一員,想說服高層接受Sweet baby的顧問服務但不成功,那可以請遊戲市場推廣部門喝咖啡,恐嚇他們若是不接受的話會有什麼後果——他提到自己說過很多玩笑,但有一件事情他認為是千真萬確,就是當自己認為要做的事情在經濟和道德層面都有益處時,就應該去做;至於為什麼是經濟層面有益處,他指接受Sweet baby的幫助後,就會發現原本緊絀的開發經費能夠得到支援——暗示接受他們的幫助會得到資助。

圖/GDC

大部分玩家認為Sweet baby CEO的說辭不可理喻,製作遊戲時越過製作人認為「玩家不會喜歡」的意見,故意製造符合他們所認為的「多元」內容正正就是為了「政治正確」犧牲遊戲品質的證據;指白人男性玩家是「挑剔的嬰兒」更是歧視與偏見,認為如果把這種說辭運用在黑人身上一定會被大造文章,CEO的「請遊戲市場推廣部門喝咖啡,恐嚇他們若是不接受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則是赤裸裸的恐嚇。

支持Sweet baby的人則認為Sweet baby CEO針對遊戲製作、白人男性玩家和遊戲推廣的說法妥當。根據Sweet baby ceo的說辭,電玩界認為多元——白人以外種族、LGBTQ和美女以外的女性元素不受主流玩家——白人異性戀男性歡迎,所以他們傾向為了服務玩家而盡量不添加多元有關的元素,結果理應面向大眾的一般向遊戲內容變得狹窄——為了服務玩家,製作方傾向把女性設計成性感尤物,種族以白人為主,角色的性傾向亦需要符合多數,以符合玩家的價值觀,變相扼殺更多另類的創作自由。

大多數玩家很不喜歡遊戲女主角是醜女。圖/遊戲狂人

製作方的舉動加強了玩家的價值觀,令玩家看到違背價值觀的多元元素時有機會出現強烈的反應,就有如看到不喜歡但充滿營養的食物就會抗拒的嬰兒,因此支持Sweet baby的人認為,用「挑剔的嬰兒」形容看到多元元素就會抗拒,只接受單一價值觀作品的白人男性玩家是貼切的比喻,而不是歧視。

至於CEO的「恐嚇」,支持Sweet baby的人認為他所謂的恐嚇只是把遊戲變得多元的好處與遊戲繼續單一的壞處說出來,如果根據CEO的說法,遊戲變得多元可以釋放遊戲的潛在市場,同時可以獲得資助讓遊戲變得更好,是百利而無一害,對市場推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這種不論是道德還是經濟上都有好處的說辭都無法說服對方,代表對方是出自道德與經濟以外的考量拒絕建議,因此採取強硬同時合法的手段說服有關的市場推廣團隊是恰當的事。

Sweet baby的延燒:IGN劍星/生化危機5評論事件

雖然Sweet baby各有支持與反對者,但是從現時各大影片與媒體的報導,和其下方的留言,就會發現反對Sweet baby的人壓倒性地多——毫無疑問,Sweet baby事件是電玩界反政治正確熱潮的助燃劑。

在熱潮勢不可擋的情況下,一份針對遊戲《劍星》的評論和一條針對《生化危機5》的影片令一間著名的評論媒體——IGN成為火刑的對象。

2007年《生化危機5》推出之際,就已經有內容涉及種族歧視的質疑,因為遊戲背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西非國家,除了西非被形容為「暗黑世界」,國家裡的黑人被形容為「原始、野蠻而詭異的住民」,殭屍病毒入侵了這個國家,所以需要西方國家派人干預,結果就有一幕又一幕白人主角殺戮黑人殭屍的場景。
事隔17年,IGN釋出一條「不能被重製的生化危機遊戲」為題的影片,指《生化危機5》因為上述理由只能被重做而不能被重製,但重做的話就不是《生化危機5》,所以希望卡普空寧願不做——這番言論被批評到體無完膚,僅僅2週就收到2.8萬個倒讚,僅有2961個讚好。

圖/Youtube@IGN

如果看影片下方的言論,大多言論都是反對IGN論點的一方,有人自稱是尼日利亞人或非洲人,表示IGN不要再代表他們表示「他們受到冒犯」;有人認為對黑人開槍有問題但是對白人開槍沒問題是偏見和歧視;亦有人認為按照這個邏輯,《生化危機4》都不應該被重製,因為遊戲把村莊的西班牙人描述成信奉邪教的瘋子;亦有人認為這只是遊戲,而遊戲應該與現實分開。

而部分言論是支持IGN論點的一方,有人表示之所以其他種族可以但非洲黑人不行是其相當慘烈,而且現在依然深受歧視的歷史脈絡——南非種族隔離的結束只是三十年前的事,非洲黑人在蘇丹被種族清洗則僅是二十年前的事,而南非至今依然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原因就是無法取回當年白人不法掌握的農地。作為一款面向全球的遊戲,至今依然罔顧歷史,刻意做出可能加深刻板印象、歧視與勾起傷痛的遊戲是相當不智。

正反雙方在影片下方吵架。圖/Youtube@IGN

IGN的《生化危機5》炎上事件未完,IGN就已另闢戰場。

眾多遊戲角色不論是《尼爾:自動人形》的2B、《蓓優妮塔》的蓓優妮塔都有「性化」的批評,最近《劍星》的伊芙都不例外。

早前《劍星》的遊戲製作人金亨泰指美麗身體的定義因人而異,而他們希望創造出最吸引人的形象,其中模特兒申才恩的身材非常完美,符合他們尋找的標準,所以找申在恩來做伊芙的身體模型基礎——這番言論已經被批評性化女性,其後法國IGN的評論更指伊芙是「被一個從未見過女人的人性化的人偶」,指製作者「沒見過真正的女人」。

有些玩家認為指控荒謬,反指Shift Up 的執行長老婆就是個大美人,那同時伊芙是以真實的模特兒設計,而這位模特兒也是一位具吸引力的女性,認為「美女不是女性」是奇怪的邏輯。

「更別說這位角色是參考了一位真實的模特兒設計的。你知道的……一位吸引人的女性。」。圖/ NuclearWinter

後來法國IGN就言論有攻擊性一事向《劍星》製作團隊道歉,刪除相關言論而且在聲明中與IGN總部撇清關係,被認為是避免炎上延伸到總部的做法。雖然法國IGN只是就「言論有攻擊性」而道歉,不過不少玩家認為這是「反政治正確」的一場勝利。

之後法國IGN編輯Erwan Lafleuriel稱《劍星》「正在傷害現實中的女性」——「去告訴那些因為無法達到男性所期望的虛構標準而被攻擊、被殺掉、被辱罵或是想不開的女性吧,問題根本就不是在性感的設計上(除了與其他設計相比這真的很糟糕,但這不重要),而是在於有多少男性在現實中想要這種虛構的身材」。這番言論再次被炎上,有些玩家認為這只是遊戲,不要把現實混為一談,又指這身材不是虛構,而是從3D 模特兒參考出來。

圖/MAXIM KOREA

針對《劍星》的不止IGN這間知名遊戲媒體,英國媒體人 Issy van der Velde引用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研究影視文化的教授 Dr. Matt Benny 以及各方專家學者的言論,指《劍星》的銷售策略很明顯是在迎合異性戀男性,並且很刻意的排斥了潛在女性玩家,儘管世界上有一半的遊戲玩家是女性。

有些玩家質疑「世界上有一半的遊戲玩家是女性」的可信性,亦有人認為這種邏輯可以用於女性向、BL、耽美等類型遊戲。

不過支持IGN的一方認為,IGN一開始對《劍星》的批評重點在於「性化」,而性化是指「把女性視為男性來說具吸引力且性感的性玩具,女性以性的存在為目標」的行為。根據《劍星》製作人的言論,伊芙的設計方向明顯符合性化的描述,而大部分玩家的言論亦證明了他們把伊芙視為性玩具的想法,因此IGN所說的「製作者沒見過真正的女人」不是指他們真的沒有看過女性,而是設計女性角色時忽略了女性多個面向,只是為了討好異性戀男性觀眾就把其設計成空有性感但沒有個性的「性玩偶」。

雖然男性向的遊戲以異性戀男性玩家為服務對象是正常不過,如果遊戲是女性向,遊戲只服務女性是一樣的道理。不過支持IGN的一方認為,面向全球,標榜自己是3A大作,製作人多次強調是「有趣的科幻動作冒險遊戲」的《劍星》應該是服務不分男女玩家的一般向遊戲。如果說現時玩家主流是異性戀男性,為此之後只設計伊芙這類型針對男性性幻想而生的角色,那是固步自封、認為「女性就該只玩女性向遊戲」,無法突破遊戲市場界限的行為。所以不論是IGN還是專家的言論,支持一方都認為是批評恰當,原因不在於《劍星》的遊戲內容是什麼,而是製作團隊在這個至今依然守舊保守的遊戲市場現況裡,依然推出《劍星》這種標榜所有玩家都能玩的大作但默認只服務異性戀男性的遊戲,是對遊戲市場的一次損害。

不過無論支持還是反對的論點如何,連日被針對、批評的《劍星》預購量節節攀起,是這一股「反政治正確」熱潮的得益者。

總結:所以玩家為什麼不喜歡「政治正確」?「政治正確」依然在電玩界萌芽的理由何在?

從上述事件可以看出大多玩家不喜歡「政治正確」,而他們不喜歡「政治正確」的原因眾多,例如:

1. 追求美麗自然不過,「政治正確」違反人的天性

玩家認為,不論男女玩家都想看美美的女角(主/配角)養眼,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而女性角色的美醜與遊戲美術攸關,所以把女性角色變醜是沒有道理的事。

2. 遊戲設計需要尊重歷史/原著設定,不應出現不應該存在的「政治正確」

大多玩家對遊戲出現LGBTQ、女性或有色人種一事並不反感,但認為遊戲設計需要尊重歷史/原著設定,如果原本歷史/原著設定沒有上述元素,就不應該出現,因為會破壞設定。

3. 「政治正確」令遊戲質素變差,淪為「再教育工具」

玩家相信遊戲製作人為了照顧政治正確推手的需要,就會把劇本強行改成宣揚政治正確橋段的內容,強加價值觀在玩家身上,為了「再教育玩家」而犧牲遊戲性。

4. 遊戲只是遊戲,不應與現實相提並論

大部分玩家認為政治正確推手時常強調遊戲是如何影響現實,但是玩家認為遊戲應該與現賽分開,遊戲沒有造成任何一個活人受害,同時遊戲一直以來都是幻想的產物,在遊戲強調現實是不合常理的舉動。

5. 過於強調政治正確,是逆向歧視

雖然大多玩家對遊戲出現LGBTQ、女性或有色人種一事並不反感,但是遊戲頻出代表上述族群的內容,時常強調他們的身份,而對主流玩家不屑一顧,明顯是對他們的逆向歧視。

6. 政治正確與主流玩家的意識相違背,「應交給市場說話」

上述的政治正確元素都不受玩家歡迎,但是政治正確推手依然要把政治正確元素硬加在遊戲身上是與玩家作對。認為遊戲的好壞應該交給市場說話,而非由政治正確推手這些「非玩家」來決定。

7. 政治正確正在「取消」玩家喜愛的事物

政治正確推手時常批評玩家喜歡的美女和異性戀,然後把政治正確推手喜歡的事物——醜女,LGBQT和黑人加在遊戲裡,再把玩家喜愛的事物取消掉,明顯是一言堂的行為。

8. 政治正確只是營利口號,推手是電玩界毒瘤

由於政治正確推手屢出醜聞,玩家相信政治正確推手只是利用「政治正確」的口號賺取贊助,對推動多元一事和遊戲根本不在乎,是電玩界的毒瘤。

圖/遊戲狂人

大部分玩家相當不喜歡政治正確,另一邊廂,有人支持玩家認為是政治正確的團體,認為他們真的在推動遊戲多元發展——他們除了有一部分是玩家,大多都是電玩界製作人,而他們的論點如下:

1. 對男性的外貌包容度很高,醜女卻絕不容忍的現象侷限發展

支持一方認為,在一般向的遊戲裡玩家對男性外貌的包容度很高,更多是看角色的內在美,然而女性角色往往要求美麗、性感,內在美反而是其次,變相侷限了女性角色的更多可能,而讓女性角色不止美麗、性感,還有醜陋、肥胖或其他外貌一事正是多元的一部分。

2. 大多種族、膚色、性取向無礙作品核心價值

支持一方認為遊戲設計跟隨歷史/原著設定一事需要看情況而定,他們認為有一些遊戲改編自原著,即使改得面目全非都不會有人反對,例如《真・三國無雙》、《歐陸風雲》等這些把歷史改得面目全非或與歷史不符的遊戲依然大受歡迎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什麼歷史/原著設定需要跟隨,有什麼不用跟隨,取決於是否影響作品核心價值,而非需要完全還原。

他們認為除非作品講述特定種族、膚色、性取向的故事,不然種族、膚色、性取向通常無礙作品核心價值。《霍格華茲的傳承》時有「根據歷史設定不應有太多黑人」的批評,不過支持一方認為《霍格華茲的傳承》其核心在於魔法與故事,根據歷史設定而排除特定膚色的人種是沒有道理。

3. 遊戲性差劣原因基於製作功力並非多元

支持一方認為儘管不是所有作品都會宣導價值觀,但是作品宣導價值觀是很正常的事,而玩家遇到一個含有「政治正確」元素同時品質差劣的作品,其作品品質差劣的原因不會是「政治正確」,而是本身製作品質差劣,與一直以來嘗試宣導自身價值觀,但製作得一塌糊塗的作品一樣。

對於大部分玩家認為「政治正確強加價值觀在他們身上」的指控,支持一方認為「強加價值觀在別人身上」一事是不可能存在,除非對象是不能自主思考的人。因為一直以來不同的創作都有宣導自身的價值觀,受眾對這些價值觀自然會有認同與不認同的反應,有些人認為某些價值觀合理而選擇改變,有些人認為某些價值觀不適合自己,又或者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觀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而選擇不接受是正常的事。他們正在做的只是告訴對方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而且為什麼是正確。

4. 不推薦並非「取消」,現時環境不宜推出過於主流的主流遊戲,推動多元拓展市場為未來發展關鍵

支持一方認為自己並非反對推崇過往價值觀的遊戲存在,但是回顧電玩界的作品歷史與現時狀況,就會發現推崇過往價值觀,服務主流玩家——也就是白人異性戀男性的「一般向」遊戲多如牛毛,而這是遊戲市場客源一直狹窄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款標榜自己是「一般向」,面向全球的作品理應服務不同種族、膚色、性傾向的玩家,發掘潛在市場,而非依然停留在把一般向當成男性向設計的主流市場。

現時出現一些服務主流玩家以外的社群內容的原因亦是一樣:遊戲不乏服務主流玩家的元素,但是主流玩家以外的社群容易在主流意見下被忽視,因此他們需要被特別照顧,而為原本就已經獲得很多資源的主流玩家提供更多資源,是不合常理的行為。

5. 遊戲與現實並非毫無關係

支持一方認為所謂「遊戲影響現實」的指控並非真的說「玩暴力遊戲會使人暴力」的陳腔濫調,而是在理應推動多元的情況下,遊戲製作方依然以白人異性戀男性向的態度製作一般向遊戲的做法正在加強玩家的傳統價值觀。例如這次劍星事件,作為一般向的3A大作,女主角的設計方向依然是以滿意異性戀男性為目標,這點強化了「理想的女性就應為男性服務」的想法,也就是性化,而性化本身令不少女性為了討好伴侶或家庭教育本身灌輸「女性要成功就需要打扮得吸引別人」的思想,而選擇把自己塑造成儘可能以性討好別人的形象,或被環境迫使變成這種形象。

6. 政治正確醜聞僅止於陰謀論

支持一方認為至今所謂的「政治正確醜聞」都沒有實質證據支持,同時認為推動多元發展有資助是一件好事——除了可以推動多元價值,亦可以有更多資金讓遊戲變得更好,畢竟現時製作遊戲的成本越來越高,有更多的錢才能做出更好的遊戲。他們反而認為那些為了流量和利益而不斷散佈上述陰謀論的人才是理應被聲討的對象。

總結

如果去了解雙方的立場,就會發現兩者對遊戲的看法完全是平行線,沒有交接的地方:不喜歡「政治正確」的玩家心中的美好遊戲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侷限,而他們的要求簡單——做出一個以服務他們為主的遊戲,因此對「暫時忘記主流客群」的政治正確遊戲相當不滿;支持多元發展,不覺得這是政治正確的人則認為,現時理應為遊戲市場拓展新客源,同時理應讓創作更多樣,而非一昧迎合主流玩家的需要,他們需要創新與突破,但這樣必然與主流玩家的價值觀有所衝突。

如今政治正確與遊戲已經離不開關係,不過遊戲本身是可以與政治正確的紛爭中脫離:《致命公司》、《龍族教義2》、《柏德之門3》等遊戲就沒有捲入政治正確或反政治正確的紛爭,玩家只針對遊戲的遊戲性作出評價,而非遊戲「政確不政確」。遊戲的政治正確紛爭相信會維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不過希望玩家對遊戲探討的本質最終回歸遊戲性,而非政治正確。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mimi
在歐洲不能歧視當然視為奴隸的黑奴歧視,但可以無限歧視所有亞洲人甚至是牠們最後做的篡改歷史,(我奶奶告訴我埃及艷后是黑人!)英國女皇是黑人…難怪中國禁尚氣…跟唾棄真人版花木蘭的亂玩歷史…我現在終於知道了!
2024-05-22 13:16:00
黑い影
政確有沒有辦法吸引多元客群,我一律建議交給市場說話遊戲性完美但劇情一坨屎還強迫玩家看政確猩猩的10/10神作
2024-05-22 17:58:30
gordon11219
其實柏德之門3有男同女同選項,怎麼可能會沒有政確爭議 只是遊戲性足夠所以最後沒人理會
2024-05-22 18:39:04
richusada
dnd車卡自由度本來就沒有極限的 這才是真正的友善包容 以前的遊戲技術辦不到自定義主角罷了
2024-05-24 06:36:31
蔬菜
所謂"政確"只是特定群體為他們不能控制的事物貼標籤罷了
2024-05-25 06:25:0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