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改變世界的馬克思主義 超圖解資本論

尹弦 | 2023-10-05 13:58:15 | 巴幣 0 | 人氣 95

序.
  要知道資本主義的概念,任何的一切從基礎開始講起。何謂商品?就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也就是說勞動是在人類這樣抽象屬性上形成的商品價值,換言之,商品僅能藉由其他商品的交易來顯示自身的價值;情報、知識或許也是一種商品,透過相對應的價值來做交換。

  為了工作,勞工只能把自己的勞力當作商品賣給資本家,既然勞力變成了商品,就會被標價,就是多少的工資,聰明的頭腦或優秀的技術,具有龐大使用價值且稀少的勞動力商品價格才會高昂。

   貨幣是為了實現商品做為商品的價值,但商品本身的價值卻是憑藉人類的勞動來顯現出價值,結果就變成貨幣價值=勞動價值。

一.
  剩餘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的核心,而資本的本質是增值運動,等同於不停增長的價值。無止盡的追求剩餘價值,且不斷的提高生產力,個人見解就是不斷地賺利潤。從原本想為了享受富裕,用錢滿足個人慾望,反而變成把賺錢的最大利益當成自己的目的。

  勞動力價值小於勞動產品價值,這條不等式就是剩餘價值的泉源,雖然勞工跟資本家簽訂的僱傭契約,給了一定的工作時間(必要勞動時間),資本家為了繼續增加自己利潤,想出了「剩餘勞動時間」也就是無償加班,儘管如此,雖然法律有規定勞工工作時間的上限,但驅使勞工工作到極限的觀念沒有改變,仍是一個社會問題,資本家千方百計逼迫勞工超時工作,而產品是資本家的所有物。

  在正規勞動時間內的勞動價值很低,這就迫使想賺足夠工資的人,在額外時間做報酬更高的工作,比起提供給資本家的勞動量,勞工更關心自己領取的薪資多寡。

二.
  工業革命,機器設備的普及化,資本家可以剝削不分男女的工人,乃至於童工;勞工數量的增加,每人平均薪資也跟著減少,一個家庭只靠一個出售勞動力會養不起家庭,所以不得不向資本家提供其他家人的勞動力,再來人的工作時間有限,這時候開始針對相對剩餘價值,也就是分工效率。

  以前的工匠,可以一人完成所有成品,而為了增加效率,每個人負責不同的部分,每人負責不同的零件,工人的職責分配變得更加細分且專業,同時藉由引進機器,進一步的增加剩餘價值,讓公司更有營利。

  機器看起來是減少工人的壓力,其實不為人,而是為資本所用,如果人人勞動的成本更低,那資本就不會去選擇機器,資本並不是為了保護人類,為了讓人的工作便輕鬆而引進的機器,反而有了機器,操作難度就下降,就可以招收不限年紀的工人,再將工人們放在同一個工作地點,不但節約,使用一樣的材料可以節省浪費,另外也可以產生合作或是競爭的心態,發揮出比單獨工作工大的力量。可是獲利的還是資本家,即使工人們合作的並發揮出100分的力量,企業的收益增加,但是企業給勞工的薪資也和以前一模一樣。因為企業購買的是個人勞動力,而非集體合作的集體勞動力。

  緊接著操作手冊或標準作業步驟的提供,操作變得簡單,勞動力價值也跟著下降,勞動分工也跟著增加,工作操作不會變的相對單純,因為是誰都能做的工作,所以薪水會縮水。而資本希望透過生產步驟的細化和機械化。

  最後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思想因被資本主義侵蝕而圍成資本家的代言人,對於一出生就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長大的勞工來說,這種資本家的支配已經是天經地義。

隨著資本主義的建立和發展
1.  多數人的小財產變成少數人的大財產
2.  被剝奪小財產的人變成多數勞工
                          終究是一個資本家毀滅眾多資本家

三 結語.
  從一開始原本的商品概念,到後面的工業革命,這本是用圖解方式簡單去了解資本論的概念;勞工把唯一能夠販賣的勞力賣給資方,可是現在科技的進步,SOP的完整化,讓資本家認為招收勞工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情,不分男女老少,只要一本SOP就能解決,勞工只要操作機器,讓機器去跑產線就能不斷地為資方生產,薪資也跟著變低,就因為成本最高的就是機器;就算遇到工作危險不做,也會有其他人去做,甚至外籍移工的加入,用更便宜的薪水來取代高薪資的勞工,而勞工間的彼此勾心鬥角、過勞死,只要有辦法替換新勞工,對於資方來說不痛不癢。

  雖然沒有延伸探討馬克思的異化理論跟商品拜物教,但如同本書後記講的,從俯瞰的角度思考,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令人無可奈何,重點不再解決問題,而是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